运城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运城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山西省 > 运城市
山西运城盐池,总面积132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内陆盐湖,盛产食盐、硫化碱等多种产品,同时是国家级风景区。新华社发(尚建周 摄) 2017年3月20日
中条山梯田美景。雨后的中条山云雾缭绕,美景如画。新华社发(薛俊 摄)

运城市汉语拼音:Yùn Chéng Shì;英文:Yuncheng City),中国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省境西南部,地处黄河中游,北起吕梁山南麓与临汾市接壤;东界中条山晋城市毗邻;西、南隔黄河分别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相望。地理坐标东经110°15′-112°04′和北纬34°35′-35°49′。总面积1418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27.53万人(2015年末)。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地形由山地、丘陵和盆地组成。北为临汾盆地南缘,中为峨嵋岭台地,南为运城盆地,东南部为中条山。主要山峰有舜王坪、孤峰山、五老峰、稷王山、紫金山、唐王山等。以与晋城市沁水县交界之舜王坪最高,海拔2321米。黄河绕流西、南边界。境内有大小河流30多条,均属黄河水系。其中以汾河、涑水河最大。属暖温带半湿润与半干旱气候。矿产有盐、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镁、铜、铁、金、银、铝、云母、重晶石、花岗岩、大理石、方解石、石膏矿、石灰石等。土特产主要有相枣、红星苹果、王过酥梨。新绛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永济五老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永乐宫、关帝庙、司马光墓、西侯渡遗址、禹王城遗址,黄河滩自然保护区等。

秦置安邑县。西汉置解县,后更名安定、南解、绥化、虞乡。唐武德元年 (618)复置解县。三年析安邑县置兴乐县,贞观元年复入安邑,十七年解县并入虞乡,二十二年复置解县。乾元元年(758)安邑更名为虞邑,大历四年(769)复名安邑。1954年解县与虞乡合并为解虞县。1958年11月安邑、解虞、永济、临猗合并为运城县。1983年改为市。

  • 邮编:044000 代码:140800 区号:0359

行政区划

全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盐湖区东城街道河东东街248号。

历史

  运城地区,古称河东。今永济市古称蒲坂,传为舜都;夏县古称安邑,传为禹都。春秋时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战国时为魏都。秦于今夏县境置河东郡。新莽改河东郡为兆阳郡,东汉复旧。十六国前秦皇始年间于今垣曲县境侨置幽州,后徙废;于今永济市境置泰州,建元年间改雍州,后秦皇初初年改并州;其间于今永济市境兼置冀州,于今芮城县境置河北郡。北魏于今永济市境置绥化郡。皇始初年并州归治晋阳,在今太原市境。始光年间于今新绛县境置南太平郡。神麚元年(428)改冀州为雍州,改南太平郡为征平郡,河东郡治自夏县徙今永济市境。延和元年(432)雍州改泰州,后废。太平真君四年(443)东雍州治徙今新绛县境。皇兴四年(470)于今垣曲县境置邵上郡。太和年间废东雍州,改征平郡为正平郡,于今夏县境置安邑郡、万荣县境置北乡郡、稷山县境置高凉郡,河北郡治自芮城县徙今平陆县境。孝昌年间邵上郡改邵郡。建义元年(528)于今绛县境置绛郡。

  东魏天平初年于今河津市境置龙门郡、永济市境复置泰州、新绛县境复置东雍州。西魏于今平陆县境置北徐州、垣曲县境置邵州,寻废;于今稷山县境置南汾州,高凉郡治徙今河津市境。西魏废帝三年(554)南汾州改勋州。北周废绥化郡,升勋州为总管府,改北乡郡为汾阴郡,于今绛县境置晋州,正平郡治徙今闻喜县境。北周明帝二年(558)泰州改蒲州、东雍州改绛州,于今垣曲县境置邵州、平陆县境置虞州。北周武成二年(560)废勋州,于今芮城县境置永乐郡,绛州治徙今稷山县境。武帝时正平郡治徙今新绛县境。建德五年(576)废晋州。六年正平郡与绛州治徙今稷山县境。

  隋开皇初年绛州归治今新绛县境,三年(583)废郡。十六年虞州治徙今运城市境,大业初年废。三年(607)废蒲、邵2州,于今临猗县境置河东郡、新绛县境置绛郡。义宁年间于今垣曲县境置邵原郡、万荣县境置汾阴郡、运城市境置安邑郡。唐武德元年(618)废安邑郡,改置虞州;废汾阴郡,改置泰州;废河东郡,改置蒲州;废邵原郡,改置邵州;废绛郡,升绛州为总管府。二年泰州治自万荣县境徙今河津市境,于今芮城县境置芮州。三年降绛州总管府为绛州,蒲州治自临猗县境徙今永济市境。九年废邵州。贞观元年(627)废芮州。于今永济市境置河东道。十七年废虞、泰2州。开元八年(720)于今永济市境置中都。九年升蒲州为河中府。寻废都号,改河中府为蒲州。天宝元年(742)改蒲州为河东郡,绛州为绛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蒲州、绛州。三年又升蒲州为河中府。

  五代汉乾佑元年(948)升解县为解州,故治在今运城市境。宋于绛州置绛州绛郡。至道年间改河东道为河东路,徙治今太原市境。大中祥符四年(1011)于今万荣县境置庆成军。金复为绛州。天会六年(1128)降河中府为蒲州,于绛州置绛阳军节度使。天德元年(1149)复升蒲州为河中府。贞佑三年(1215)废庆成军;于今运城市境置宝昌军;升荣河县为荣州,故治在今万荣县境。兴定二年(1218)升绛阳军节度使为晋安府。四年解州治徙今平陆县境。元废宝昌军及荣州,降晋安府为绛州,解州复归治今运城市境。明洪武二年(1369)降河中府为蒲州。清雍正二年(1724)升解、绛、蒲3州为直隶州。六年升蒲州为蒲州府。民国初年废府、州,属河东道。1949年改为晋南行政公署,辖新绛分区一部分和运城地区。

  1950年设运城专区,专署驻运城镇。辖安邑、万泉(驻解店)、河津、稷山、新绛、闻喜、绛县、垣曲、夏县、平陆(驻圣人涧)、解县、芮城、虞乡、永济(驻赵伊镇)、临晋、猗氏、荣河等17县及运城镇。1954年将万泉、荣河2县合并,改为万荣县(驻原万泉县解店);解县、虞乡2县合并,改为解虞县(驻原解县城);临晋、猗氏2县合并,改为临猗县(驻原猗氏县城)。同年,撤销运城专区,与临汾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

  1970年设立运城地区,地区驻运城县。原属晋南专区的运城(驻运城镇)、新绛、绛县、稷山、万荣、永济(驻赵伊镇)、夏县、闻喜、平陆(驻圣人涧)、垣曲(驻刘张镇)、芮城、河津、临猗等13县划归运城地区。1983年,运城县撤县设市。1994年1月,永济县、河津县撤县设市。运城地区辖3市10县,计66镇138乡7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公署驻运城市。

  1997年末,运城地区面积13968平方千米,人口4690335人。辖3个县级市、10个县,9个街道、80个镇、126个乡,166个居委会、3324个行政村,8167个自然村。(《运城地区志》)

  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国函〔2000〕68号)批复:一、同意撤销运城地区和县级运城市,设立地级运城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盐湖区。二、运城市设立盐湖区,以原县级运城市的行政区域为盐湖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府东街。三、运城市辖原运城地区的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和新设立的盐湖区。原运城地区的县级永济市、河津市由省直辖。同年10月,运城正式撤地设市。县级永济市、河津市由地级运城市代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运城市常住总人口4812361人,其中,盐湖区604381人,临猗县536518人,万荣县425598人,闻喜县377572人,稷山县324812人,新绛县312063人,绛县264708人,垣曲县219371人,夏县342870人,平陆县241879人,芮城县372773人,永济市421244人,河津市368572人。

  2001年,运城市辖盐湖1区,临猗、平陆、芮城、垣曲、新绛、夏县、万荣、绛县、闻喜、稷山10县,代管永济、河津2市,共有13个街道、79个镇、54个乡,3338个行政村。其中,盐湖区辖8个街道、7个镇、6个乡,永济市辖3个街道、6个镇、1个乡,河津市辖2个街道、2个镇、5个乡,临猗县辖3个镇、13个乡,万荣县辖4个镇、10个乡,稷山县辖6个乡、1个社区办,新绛县辖7个镇、1个乡、6个城镇居民区,绛县辖10个乡镇、1个办事处,垣曲县辖11个乡镇,闻喜县辖13个乡镇、1个办事处,夏县辖6个镇、5个乡,平陆县辖6个镇、4个乡,芮城县辖6个镇、3个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运城市常住总人口5134779人,其中,盐湖区680036人,临猗县572508人,万荣县439364人,闻喜县404150人,稷山县347425人,新绛县332473人,绛县281643人垣曲县231018人,夏县352821人,平陆县258241人,芮城县394849人,永济市444724人,河津市395527人。

  2015年末,运城市常住人口527.53万人。共有13个街道、81个镇、55个乡(合计149个),201个居委会、3196个村委会(合计3397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