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日本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送僧归日本

唐·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送僧归日本》是唐代诗人钱起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古代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两国的僧人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唐代,日本派了不少遣唐史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此诗写送别日本僧人,表达了对日本僧人不畏艰难精神的敬重,赞颂了日本僧人品格的圣洁和道行的高尚。诗的写法别具一格,诗句清丽,音韵和谐,由于被送的是归日本的僧人,句句运用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


逐句释义: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雾霭茫茫,船只像在梦中航行。
  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
  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以外物作用于身心称“缘”,应缘而有动作称“随缘”。
  住:一作“至”,一作“去”。
  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一作“东途”。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船)来自沧海远处如浮于天际,人在法舟中就像离开尘世那样轻快。 载有高超佛法的僧人之舟就像离开尘世一般轻快。
  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
  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
  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一作“法船”。法,特指属于佛教徒的事物。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中的鱼龙也为佛法感召而出来听念经的声音。
  水月:既是写景,又是佛教用语,实为双关。水和月既是光明澄澈之物,佛教又比喻一切事物都如水中月那样虚幻。
  禅寂:禅定,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梵(fàn)音:指念经声。梵文为古印度文,佛教来自印度,故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常加“梵”字。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惟怜:最爱;最怜。一作“惟慧”。
  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一作“一塔”。灯,双关语,以舟灯喻禅灯。


《送僧归日本》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的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

  诗题为送归,起笔却不写送别,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浮天”喻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2


作者简介:

  钱起(约720—约782年),唐朝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进士,曾任蓝田尉,官至考功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有关山林诸篇,常流露追慕隐逸之意。有《钱考功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429首。(《旧唐书》卷一六八《钱徽传》、《新唐书》卷二〇三《卢纶传》、《唐诗纪事》卷三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