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融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送崔融

唐·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送崔融》是唐代诗人杜审言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千家诗》收录此诗。崔融,杜审言的友人,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山东历城)人,唐文学家,时任节度使书记官,与杜审言有深交。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攻陷营州,七月朝廷命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东征以防契丹。崔融也随军东征。崔融当时在武三思幕府掌书记。这首诗是作者送别他出征时所写。


  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联络妻兄归城州刺史孙万荣共同发兵,攻陷营州 (今辽宁朝阳市),杀其都督赵文翙,并自号“无上可汗”,叛唐自立。武则天派二十八将军率兵讨伐,七月间又任武三思为榆关 (故址即今河北秦皇岛东的山海关) 道安抚大使,以防叛军南下。当时在朝中担任著作佐郎的诗人崔融也参加了梁王武三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一职,随军出征。朝官们在东都洛阳城外为从征的同僚们设宴饯行,杜审言这首《送崔融》即是为此而作。


逐句释义: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君王将派遣大将出师远征,你作为书记官也奉命随行。
  行出将:将要派遣大将出征。行,将要。
  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饯行的帷帐自宫阙外一直延续到河洛,军容雄壮震动了整个洛阳城。
  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
  连河阙(quē):从京城连续到黄河边。阙,宫殿。指京城。
  军麾(huī):军旗,这里代指军队。
  洛城:洛阳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出征边地)军旗在早晨的寒气中飘扬,胡笳声在夜晚的边境上传响。
  旌旃(jīng zhān):旗帜,军旗。旃,一作“旗”。
  朔(shuò)气:北方的寒气。
  笳(jiā):即胡笳。一种管乐器,汉魏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军营中常用作号令。
  边声:边界上的警报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如此军威)何愁敌尘难扫,北方边境秋天就能平定。
  坐觉:顿觉。
  烟尘:古时边境有敌入侵,便举火焚烟报警。这里指战事。
  北平:郡名,今河北省东部一带。此处泛指北方边地。


《送崔融》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以叙事方式,写友人奉命随行远征,交代送别的原因。颔联写送别的场面气魄宏大、阵势壮观。颈联和尾联设想大军到达边境后的情境,并推想此去必然扫平叛军,表达了作者对崔融的鼓励与祝愿。


  首联“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以叙事的方式,交待友人远征的原因和形势,描绘出一幅君王为歼敌派将出征、书记随主帅即将远行的景致。用烘托手法从侧面来写出送别的题旨。“君王”与“书记"、“行”与“远”对举,流露出作者对友人的称赞和羡慕之情,也暗含殷勤送别之情。


  颔联“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以写景方式承接上文,描绘饯行的隆重和出征时军威的雄壮。“连”、“动”两个动词,用得贴切自然,可谓一字传神,描绘出出征和送行的场面声势浩大、气势强劲。


  颈联“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想象行军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示战斗必将胜利。旌旗在晨光下迎着朔风招展,笳声在月色里放声长鸣,响彻边城。“朝”、“朔气”、“吹”、“边声”,富有烘云托月之意,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豪气四溢、志兴翻飞的气势,流露出军营严肃、高昂的士气和战场的悲壮气氛,侧面夸赞行军和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寓作者对此次战争的必胜信念。


  尾联“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展望荡平敌寇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


  此诗开头四句,诗人实写眼前的送别。后面四句,诗人超越空间的限制,写想象中的边塞恶劣的气候环境,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荒寒悲凉的景象,烘托出浓烈的战争气氛。虚实相照,机趣盎然,格调古朴苍劲,音韵铿锵流转,没有悲悲切切的话语,而是充满着胜利的信心和令人鼓舞的力量。


名家点评:

  明·李攀龙《唐诗广选》:结句老。

  明·李攀龙《唐诗直解》:雄伟词妙。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整而有致。

  清·黄生《唐诗矩》:尾联寓意格。八句浑而峭。

  清·屈复《唐诗成法》:题中无书记,次句即补出,通篇皆注意做书记。虽不及射洪,(按指陈子昂《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诗)之超迈绝伦,却是正法。学必简,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学射洪,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祖帐”、“军麾”,热闹中有一书记在焉。至于朝看“朔气”,夜听“边声”,不知不觉而烟尘扫矣,非书记而何?必简题中无书记,而诗中全说书记;射洪题中有著作,而诗中全不说著作。古人题详者,诗略之;题略者,诗详之,此定法也。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试题精选:

  1.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表达对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和祝愿。(或表达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对友人军事才华的赞美)颔联描绘饯行的隆重和出征时军威的雄壮,颈联想象军营行军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示战斗必将胜利,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展望荡平敌寇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思想感情2分,结合全诗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2.颔联中的“连”、“动”两个动词用得贴切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分)

  参考答案:“连”、“动”两个动词,(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饯别的帐蓬连绵不断、从宫阙直伸延到河边,军旗在风中猎猎飘舞的情景,(1分)表现了出征时饯别场面的热烈隆重和军容的威严雄壮(或:出征和送行的场面声势浩大、气势强劲)。(1分)


  3.“笳吹夜边声”与范仲淹《渔冢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都写了“边声”,二者各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

  特点:前者悲凉,后者豪壮。

  作用:前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与忧国的悲慨之情作铺垫;后者渲染了军营整肃的氛围,衬托出士气的高昂。

  (特点2分,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


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708年),唐朝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杜甫祖父。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后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宋人辑有《杜审言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41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