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送李端》是唐代诗人卢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唐诗》此诗题下有注:一作严维诗,题作“送李端”。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卢纶是河东蒲(今山西永济)人,李端是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而诗中所说的 “故关”即今山西阳泉市平定县城东北的娘子关,李端要出太行回到华北平原的故土去,卢纶客中送客,写了这首送别诗。


逐句释义: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故关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离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南朝·梁·沈约《岁暮悯衰草》诗:“悯衰草,衰草无容色。憔悴荒径中,寒荄不可识。”
  正:一作“自”。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你去的)道路伸向寒冷的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纷飞。
  路出寒云外: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送李端》)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少孤:指自己早年丧父。
  早:一作“惯”。
  多难:多患难。《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郑玄笺:“我又会于辛苦,遇三监及淮夷之难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向着你去的方向空自流泪,世事纷乱哪还有见面之期?
  掩泣空相向:指李端走后,作者尚朝他离去的方向掩面而泣。空,徒。
  风尘何所期:意谓风尘扰攘,也不知后会何期。风尘,这里是时代纷乱的意思。所,一作“处”。


《送李端》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写惜别之情,抒发对身世飘零、时局动荡的感伤。全诗辞情并茂,顿挫有致,哀婉感人。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颈联写回忆以往,感叹身世,既是怜友,亦是悲己;尾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首联“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开篇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为全诗定下悲凉的基调,后面的诗句就是围绕着这个“悲”字做文章。诗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离别自堪悲”紧承上句而来,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真是让人悲伤不尽。


  颔联“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象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现在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下作者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作者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这两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颈联“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写送走故人后回忆过去,感叹身世,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清·胡本渊《唐诗近体》:“少孤”句悲李,“多难”句自悲。“少孤”指幼年丧父,乃是人生三大不幸之一。由于少孤,小小年纪便远役他乡,过早地经受人生苦难。“早” 字 《极玄集》 作“惯”,是就 “为客”之久说的,即经常为客。“多难”除指个人遭遇的种种不幸外,无疑还指天宝末年以来的社会乱离。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代的苦难。“识君迟”的 “迟”,固然有相识得晚的叙事因素,但也有“相见恨晚”的感情成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觅到一位挚友、知己,是不幸中的一大安慰,但现在却要分开了。“早”“迟”配搭,顿挫有致“少”“多”借对,摇曳生姿。作者把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尾联“掩泣空相向,风尘何处期”,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作者在归途中回忆往事,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友人离去的远方,掩泪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望不见了,掩泪相向也是徒然,故着一“空”字。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风尘扰攘,后期难卜,这一线希望怕也难以实现。这样收束全诗,仍归结到一个“悲” 字,给人以无穷回味。


  此诗悲切感人,描写真实,尤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一句更是伤感,催人泪下。


名家点评:

  清·胡本渊《唐诗近体》:“少孤”句悲李,“多难”句自悲。“掩泪”二句,送。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少孤句,皆字字从肺肝中流露,写情到此,乃为入骨。虽是律体,实《三百篇》、汉魏之苗裔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诗为乱离送友,满纸皆激楚之音。前四句言岁寒送别,念征途之递迢,值暮雪之纷飞,不过以平实之笔写之。后半篇沉郁激昂,为作者之特色。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沉至(“少孤”二句下)。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4


试题精选:

  1.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悲”为其关键。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首联交待送别时的环境,枯草寒风,友人别离,“悲”油然而生(同时由此确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起到提挈全篇的作用);颔联写送别的情景,紧扣“悲”字,“寒云”“暮雪”尤其渲染了悲情;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表现了诗人深藏内心的身世之“悲”(与前面的惜别、伤怀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的高潮);尾联写到别离本不胜伤怀,想到身处战乱,与友人后会无期,“悲”更不自胜,以“悲”作结;全诗以“悲”流贯,写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2.“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故人渐行渐远,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留在旷野的只剩下自己,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我迈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诗人描写的是一幅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并于此表达出与友人告别时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


  3.颔联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参考答案: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寒云”“暮雪”,写环境的阴冷,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凄冷悲伤之情;(2分)②烘托,“寒云”伴着友人而去,烘托出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悲凉心境;“暮雪”伴着诗人而归,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后回家时的孤独悲伤之感。(3分)


  4.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3分)

  参考答案: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一片凄凉!天空飘忽着朵朵寒云,归来的路上正遇上暮雪纷飞。(意近即可)


  5.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怅,表达了难舍难分之情。


  6.全诗的诗眼是“悲”字,请结合诗句说说,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悲”? (3分)

  参考答案: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深感与友人相识太晚;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担心在时世纷乱中与友人后会无期。(每一点1分,写出三点给3分)


  7.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故乡衰草遍地,寒云笼罩、暮雪纷飞,渲染了送别时苍凉萧瑟的环境氛围,烘托对友人伴寒云而去以及在乱世之中后会无期的悲伤之情。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景致相融合,更增添感伤悲凉之情。


  8.本诗的诗眼是“悲”字,围绕“悲”字,诗中写了哪几种悲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


作者简介:

  卢纶(约748—799年),唐朝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大历间受元载王缙推荐入仕,任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其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七古亦佳,多唱和赠答之作。在十才子中,诗风较为雄壮。代表作有《塞下曲》、《村南逢病叟》、《晚次鄂州》、《腊月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等。今有《卢户部诗集》、《卢纶诗集》。《全唐诗》存其诗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