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题与背景:

  《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体裁为五言律诗。诗题一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皆收录此诗。少府,官名,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之任,赴任。蜀州,一作“蜀川”,今四川崇州市。蜀州于武则天垂拱时始置之。

  此诗是王勃在20岁以前,也就是他在被逐出沛王府之前所作的诗。当时的他算是处在人生的辉煌时期,少年得志,作品大都呈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基调。王勃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


逐句释义: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长安与蜀相隔虽远)但五津风烟,犹可在城阙上想望到。 是远而不远,正无须悲伤。
  城阙(què):城门两边的望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辅三秦:以三秦为辅。一作“俯西秦”。辅,畿辅,原指京城附近地方,或解为护卫。三秦,项羽灭秦后,曾将秦国旧地分为雍、塞、翟三国,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故称。这里泛指今陕西一带。
  风烟,指风物,一个地方特有的景物。
  五津:从都江堰市以下到犍为县一段岷江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皆在蜀中。这里泛指蜀川。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宦游之人。
  君:敬辞。称对方。
  同:一作“俱”。
  宦(huàn)游人:在外做官的人。宦游,古代人做官,经常来回调动,要四海奔波。宦,做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虽然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亲近。 得一知己,千里同心。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中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
  天涯:天边,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唐人习用语。唐制,四家为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挥泪告别。
  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儿女:指青年男女。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文章中所引用,讲话、文章原文是: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用这句中国古诗来形容中巴关系再贴切不过了。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没能阻止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进程。——习近平在巴西国会的演讲(2014年7月16日,巴西利亚)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太平洋早已不再是将中国和智利分开的屏障,而是联系我们的纽带和桥梁。——习近平在智利《信使报》发表署名文章《共同开创中国和智利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2016年11月22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十田《唐人诗意山水百开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古代的许多送别诗,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这首诗虽为送别诗,却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全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脍炙人口,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代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首句是说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五津”是从都江堰市以下到犍为县一段岷江的五个渡口,“风烟望五津”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杜少府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作者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境界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这两句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说“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这一联和颈联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这首诗四联均紧扣“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这首诗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作者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名家点评:

  《唐诗广选》:顾华玉曰:多少叹息,不见愁语。胡元瑞曰:唐初五言律唯王勃《送薛华》及此诗,终篇不着景物而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

  《唐诗镜》:此是高调,读之不觉其高,以气厚故。

  《古唐诗合解》:此等诗气格浑成,不以景物取妍,具初唐之风骨。

  《唐诗近体》:前四句言宦游中作别,后四句翻出达见,语意迥不犹人,洒脱超诣,初唐风格。

  《唐宋诗举要》:吴北江曰:壮阔精整(首二句下)。又曰:凭空挺起,是大家笔力(“海内”二句下)。姚曰:用陈思《赠白马王彪》诗意,实自浑转。

  《诗境浅说》:一气贯注,如娓娓清谈,极行云流水之妙。大凡作律诗,忌支节横断,唐人律诗,无不气脉流通。此诗尤显。作七律亦然。


试题精选: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4分)

  参考答案: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示例1:这两句诗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的特点,字里行间体现作者昂扬、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

  示例2: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5.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参考答案:“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6.怎样理解尾联?

  参考答案: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7.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参考答案:B。【解析】 这联是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没有悲伤之感。


  8.对诗中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

  B. 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

  C. 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

  D. 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参考答案:D


  9.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初唐四杰”。

  参考答案: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0.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2分)(2019年北京市中考题)

  参考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含义、手法和情感,难度中。题目要求“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分别对两首诗的含义、手法、情感进行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以西!诗中意象“明月”,作者寄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59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60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王勃(约649—676年),唐朝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市)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州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仍流于华艳。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1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