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道教哲学

添加2,749字节2017年4月30日 (日) 18:52
/* 道教哲学与佛学的关系 */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注释】  [1] 《南齐书》卷五四《顾欢传》。  [2] 王宗昱,《道教义枢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49页。  [3] 汤用彤,《汤用彤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92页。  [4] 《广弘明集》卷八《二教论》。《弘明集·广弘明集》,第14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5] 《广弘明集》卷五。  [6] 《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卷三。  [7] 《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卷二。  [8] 《原道论》,见《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第五十七卷二氏部,巴蜀书社影印本,第60493页。  [9] 例如:《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一折,见《元曲选》第三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044页。  [10] 《谷神篇》所引珞琭子语,《道藏》第45册,第541页。  [11] 《云笈七签》卷七十,《道藏》第22册,第489页。  [12] 《道藏》第4册,第346页。  [13] 《道藏》第3册,第93-94页。  [14] 《道藏》第4册,第885-886页。  [15] 《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23册,第701页。  [16] 《道藏》第24册,第234页。  [17] 《道藏》第2册,第975页。  [18] 《上阳子金丹大要》卷六,《道藏》第24册,第24  [19] 《修真十书》卷一六,《道藏》第4册,第672页。  [20]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七,《道藏》第2册,第954页。  [21] 《道藏》第24册,第24页。  [22] 《藏外道书》第9册,第588页。  [23] 《道藏》第1册,第1020页。  [24] 《藏外道书》第5册,第710页。  [25] 《藏外道书》第10册,第777页。  [26] 释道安说过:“佛法以有生为空幻,故忘身以济物;道法以吾我为真实,故服饵以养生。”(《二教论·仙异涅槃第五》,《广弘明集》卷八)  [27] 柳华阳,《慧命经·集说慧命经》。  [28] 对此,卿希泰认为,道教“魏晋南北朝时期即已传入云南、广西、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当中,并从云南传入印度多民族聚居的迦摩缕波,与当地宗教融合为密教后,于唐代又传回西藏、云南、内蒙、青海、四川和甘肃等地的少数民族当中,这些少数民族通过密教又间接接受了某些道教文化因素的影响。”(《道教与中国少数民族关系研究序言》,见:张桥贵,《道教与中国少数民族关系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29] 戈国龙,《从性命问题看内丹学与禅之关系》,第二届国际道家文化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1998年12月。
246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