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郁达夫

添加449字节2016年11月21日 (一) 16:27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文件:898844.jpg|right|thumb|160px|郁达夫]]  '''郁达夫'''([[汉语拼音]]:Yu Dafu;1896-12-07~1945-09-17),[[中国]]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卒于[[苏门答腊]]。3岁丧父,家道衰贫。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基础。1913年赴[[日本]]留学,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郁达夫(汉语拼音:Yu Dɑfu;1896-12-07~1945-09-17),中国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卒于苏门答腊。3岁丧父,家道衰贫。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基础。1913年赴日本留学,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创作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它包括《沉沦》、《银灰色的死》、《南迁》3个短篇。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震惊国内文坛。1922年毕业回国,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1923~1926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26年底回上海编辑《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并主持创造社出版部事务。这一时期郁达夫的思想比较激进。1927年8月脱离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白色恐怖下,1933年4月由上海移居杭州,过着流连山水的隐居生活,写了不少文笔优美的山水游记和诗词,政治上一度表现消沉。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又振作起来,重新投入时代洪流。1936年就任福建省参议。1937年奔赴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底因国内政治气氛的逆转以及家庭变故,客居南洋。在新加坡编辑《星洲日报》副刊期间,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华侨文化界抗日工作。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他辗转流亡至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他暗中帮助和营救了不少当地民众和华侨。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创作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它包括《沉沦》、《银灰色的死》、《南迁》3个短篇。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震惊国内文坛。1922年毕业回国,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1923~1926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26年底回[[上海]]编辑《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并主持创造社出版部事务。这一时期郁达夫的思想比较激进。1927年8月脱离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白色恐怖下,1933年4月由上海移居[[杭州]],过着流连山水的隐居生活,写了不少文笔优美的山水游记和诗词,政治上一度表现消沉。  郁达夫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表现自我的真挚感情。他的作品倾诉对当时社会的反抗情绪以及反映青春期的苦闷心理,充满大胆的自我暴露手法和浓厚的抒情色彩,成为前期创造社浪漫主义倾向的突出代表。他的小说不仅引起广大青年读者的强烈共鸣,并且为一些后起的作家所仿效。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抒情笔调写小说的艺术流派。其代表作还有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等。他的散文同样直抒胸臆,往往以感伤的笔调寄托自己感时忧国的心境,行文跌宕多姿,宛如行云流水。名篇有《钓台的春昼》、《寂寞的春潮》等。在新文学作家中,郁达夫还以擅长旧体诗著称。他的《毁家诗纪》、《离乱杂诗》等,曾被海内外文坛传诵。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又振作起来,重新投入时代洪流。1936年就任福建省参议。1937年奔赴[[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底因国内政治气氛的逆转以及家庭变故,客居南洋。在[[新加坡]]编辑《[[星洲日报]]》副刊期间,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华侨文化界抗日工作。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他辗转流亡至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他暗中帮助和营救了不少当地民众和华侨。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郁达夫文如其人。虽身为“五四”新文学健将,思想上属于激进民主主义,但在气质上始终没有完全摆脱中国传统士大夫那种“放浪形骸”的处世态度。他的生活和创作都因此包含着深刻的矛盾。他的充满浪漫主义感伤色彩的小说、散文和诗歌,是他本人坎坷的人生道路和曲折的创作历程的写照,也表现出“五四”以来一个性情复杂而富有才华的现代作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郁达夫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表现自我的真挚感情。他的作品倾诉对当时社会的反抗情绪以及反映青春期的苦闷心理,充满大胆的自我暴露手法和浓厚的抒情色彩,成为前期创造社浪漫主义倾向的突出代表。他的[[小说]]不仅引起广大青年读者的强烈共鸣,并且为一些后起的作家所仿效。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抒情笔调写小说的艺术流派。其代表作还有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等。他的散文同样直抒胸臆,往往以感伤的笔调寄托自己感时忧国的心境,行文跌宕多姿,宛如行云流水。名篇有《钓台的春昼》、《寂寞的春潮》等。在新文学作家中,郁达夫还以擅长旧体诗著称。他的《毁家诗纪》、《离乱杂诗》等,曾被海内外文坛传诵。   郁达夫文如其人。虽身为“五四”新文学健将,思想上属于激进民主主义,但在气质上始终没有完全摆脱中国传统士大夫那种“放浪形骸”的处世态度。他的生活和创作都因此包含着深刻的矛盾。他的充满浪漫主义感伤色彩的小说、[[散文]]和[[诗歌]],是他本人坎坷的人生道路和曲折的创作历程的写照,也表现出“五四”以来一个性情复杂而富有才华的现代作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条目 ==[[Category:文学人物]]*[[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Category:文学家]] [[Category:中国文学家]][[Category: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Category:抗日战争]][[Category:抗战英烈]][[Category:中国现代史]][[Category:军事人物]][[Category:中国军事人物]][[Category:文学人物]][[Category:文学家]][[Category:中国文学家]]
15,166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