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郑州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河南省 > 郑州市
河南:郑州黄河大桥
河南:郑州夜景
河南:郑州城隍庙
河南郑州:伏羲山
河南郑州:郑东新区
嵩山少林寺

郑州市汉语拼音:zhèng zhōu shì;英文:Zhengzhou City),中国河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教中心。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介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之间。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总面积7567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末,郑州市有常住人口1282.8万人。 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

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5000年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出生、创业和建都。3600年前,成为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全市各类文物古迹达100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黄帝故里商城遗址等历史名胜古迹闻名海内外。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经济中心。处于全国三大经济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的中间位置。未来郑州将成为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和全国“3小时经济圈”。郑州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目前有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郑州境内大小河流35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150.4千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7月最热,平均27.3℃;1月最冷,平均0.2℃;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郑州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油石等36种。

  • 邮编:450000 代码:410100 区号:0371

行政区划

全市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市政府驻中原区中原西路233号。

人口、民族

  1993年人口581.19万。共有43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 98%。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42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100人的有回、蒙古、藏、维吾尔、苗、彝、壮、朝鲜、满、土家10个民族。

历史

远古至西周

  距今约10500年至8600年的新密市李家沟遗址出土遗物揭示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居民从以狩猎为生过渡到以种植粮食与狩猎并重的历史。在新郑市裴李岗发现的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表明当时的人民已开始饲养家畜并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活动,原始农业生产在黄河流域的发展是中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位于郑州市区内的大河村大型古代聚落遗址,是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遗址中许多保存完好的房基,以其独特的“木骨整塑”的建筑工序和施工方法,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实物。

  从五帝到前商,郑州因是五帝、夏、商三朝的腹地而成为中华文明轴心区。约5000年前,轩辕黄帝生于轩辕之丘,37岁时定都于新郑,他被视为中华民族始祖。郑州郊区西山古城遗址因在时间上恰好与黄帝所处的时代相吻合,被有关专家认为是黄帝的都城。西山古城遗址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开启了中国古代大规模城垣建筑规制的先河,其建筑方法和形制结构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当代研究华夏早期文明的起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夏朝建都于登封阳城王城岗,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河和颍河上游一带以及山西南部是夏人的活动中心。商部落从君主契开始至商汤共迁徙8次,公元前1675年,商汤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攻占夏朝国都封丘,灭掉夏桀,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汤建都今郑州市区一带,史称西亳。现存的郑州商城遗址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城垣呈长方形,外城城垣呈圆形围绕着内城。其“外圆内方”的城郭布局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公元前1046年,姬发灭商殷建立西周,定都于镐京,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郑州,称管国。除管国外,周王在郑州的封国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和密国等。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后,郑武公与秦、晋、卫三国联军击退犬戎,受封卿士,留洛阳执政。不久因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阳有功,受赏虎牢之地。郑武公将郑国国都建在荥阳,成为郑国第二代国君。郑国随后吞并了郐国东虢国胡国,前765年,郑武公迁都至原郐国所在地,为区别陕西华县的郑国,而将河南的郑国定名新郑。

春秋至南北朝

  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勃起,群雄争霸,天下纷乱的局面,郑国为了生存,与其他诸侯国之间时而合作,时而对抗,纵横捭阖,相互兼并,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战国。子产当政时期的郑国,外御强邻,内修法度,推行田制改革,安内攘外,使郑国由贫弱转为富强。子产死后,子太叔接任为政一职,但因郑国君主宽严皆误,致使国内匪盗严重。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迁都新郑。公元前355年,秦国商鞅变法之时,韩国在诸侯国中已处于弱势,但即位后的韩昭侯不拘一格,任用郑国亡国之臣申不害为相,使韩国国治兵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但到了战国后期,韩国逐渐衰败,前230年,秦军生擒韩国国王,灭韩国。至此,新郑先后做为郑国和韩国的国都达500年之久。

  秦军攻入韩国后,在其地域上设置具有军事性质的三川郡,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国后,在全国置36郡,三川郡正式成为行政单位,郡治先在洛阳后迁至荥阳。郑州大部分属于三川郡,新郑属于颖川郡。秦末爆发陈胜吴广起义,前208年,吴广率部围攻荥阳时被部下杀害,陈胜率军直逼咸阳,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地位。 前206年,刘邦屯兵荥阳,郑州的京、索二水之间是刘邦和项羽进行的楚汉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双方连番争战,相持数月最后不得不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秦汉时期,今郑州地域以荥阳为中心,因处交通和运河要道,经济日趋繁荣。

  西汉时期,依托大隗山、役山(今敏山)和少室山一带丰富的矿藏资源,巩义和荥阳成为国内重要的冶铁基地,荥阳在汉代设有铁官,从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发掘出的大型炼钢高炉炉基和球墨铸铁遗物,反映了汉代已达到最高的黑金属冶铸技术水平。东汉后期,各地豪强各据一方,黄巾起义后,又出现军阀混战,曹操占据中原。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中牟东北的官渡打败袁绍,此乃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晋朝晋惠帝登位开始直至十六国后赵政权建立为止,约三十年间包括郑州在内的中原一带了无宁日,农业萧条,饥荒频仍。北魏,古印度人达摩云游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此后,达摩被人尊为中国禅宗初祖,少林寺的禅宗祖庭地位也由此确立。

隋代至清代

  隋朝隋文帝“悉罢天下诸郡”,实行州、县两级制,开皇三年(583年),改荥州为郑州,此乃郑州得名之始。隋炀帝开通大运河通济渠后,郑州一度商旅往返,船乘不绝,成为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朝大将宇文化及杀隋炀帝,隋亡,杨侗趁机在洛阳称帝。开明元年(619年),太尉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这是中国历史的第三个郑国。开明三年(621年),秦王李世民率三千铁骑与拥有十万大军的窦建德发生虎牢之战,窦建德战败,盘踞洛阳的王世充随即投降。

  唐代,调露二年(680年),唐高宗李治武则天游嵩山。唐大周万岁登封元年(696年),武则天赴少室山行封禅礼,因年号为万岁登封元年,而改嵩阳县为登封。自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的生产遭到破坏,中原地区千里萧条。

  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于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被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自北宋开始,讲学之风盛行,国内各地多选山林名声之地建立书院,位于登封峻极峰下的嵩阳书院是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

  金代元代时期,郑州的土地大量荒芜,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唯有天文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由郭守敬王恂主持在全国设立了27个天文观测台,登封的观测台则是全国观测中心。

  明朝建立后,为改变中原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状况,先后从浙江和山西等地迁民至河南,当时,荥阳和中牟等县都有不少移民落户。明末各地起义不断,崇祯八年(1635年)李自成的义军攻占汜水、荥阳等县,进军广武山。为了突破明朝军队的围剿,13家义军72营共计20余万人,在荥阳聚会,商讨作战方略,史称“荥阳大会”。

  明末清初,约40年的战乱,黄河堤防失修,有的地段常年决口,漕运影响甚重,康熙元年(1662年)6月,黄河泛滥,中牟城西、南、北三关均被水淹,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修筑高4丈,宽10丈的黄河堤。清末,随着平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一个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工业品输入的小商埠。

民国和共和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郑州直隶州改为郑县。1920年,北洋政府河南省议会通过了在郑州设立商埠的议案。1923年2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在这里发起,但很快得到平息。同年3月,北洋政府国务会议正式下文将郑州开辟为商埠,在郑州设立商埠督办公署。1928年,冯玉祥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大战之后,又将郑州撤市改为县。1938年6月9日,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选择将花园口黄河南岸的堤防炸毁以造成决堤,史称花园口决堤事件。1946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在郑州吕祖庙设立郑州绥靖公署。

  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郑州,郑州绥靖公署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中国国民党在郑州的统治就此结束。

  1953年,郑县建制撤销,升格为郑州市。次年10月30日,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根据官方档案的记载,河南省之所以将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是因为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在全省其他城市中无可比拟,同时郑州因位居河南中部,相较与河南省东部的开封,更便于对全省管理。

  郑州升格为省会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十五个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工业建设迅速崛起,纺织、煤炭和机械等65个骨干企业动工兴建。数十所大中专院校及一批科研院所从开封迁至郑州,同时郑州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1958年原属开封专区的新郑、密县、登封、巩县(驻东站镇)、荥阳等5县交由郑州市领导。1961年将新郑、密县、登封、巩县、荥阳5县划归开封专区。1971年开封地区所属荥阳县交由郑州市领导。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郑州市总人口6656759人;中原区578400人、二七区557300人、管城回族区345513人、金水区878308人、上街区77014人、邙山区149852人、中牟县673058人、巩义市777202人、荥阳市619840人、新密市779014人、新郑市609173人、登封市609085人。

  2003年12月25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3]270号):将郑州市的邙山区更名为惠济区。2003年末,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12.4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697.7万人,中心城区人口320万。

  2004年7月,将荥阳市峡窝镇整建制划归上街区管辖。按照《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郑州市上街区和荥阳市行政区划的批复》(豫民行批[2004]4号),荥阳市峡窝镇整建制划归上街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上街区人口由调整前的8.6万人增加到12万人。

  2004年末,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43.3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70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1.1万人,乡村人口297.1万人;非农业人口257.6万。

  2005年末,郑州市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全市共有70个街道、71个镇、24个乡。

地理

  河南省辖地级市,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全市总面积7507平方千米,总人口744万人(2010年末)。全市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市政府驻中原区中原西路233号。

  境内大小河流35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150.4千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7月最热,平均27.3℃;1月最冷,平均0.2℃;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地貌

  郑州市横跨中国第二级和第三级地貌台阶,西南部嵩山属第二级地貌台阶前缘,东部平原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山地与平原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构成第二级地貌台阶向第三级地貌台阶过渡的边坡。郑州最高点位于登封市的少室山,它主峰是海拔约为1512.4米的连天峰,郑州最低点位于中牟县韩寺乡胡辛庄,海拔仅为73米。郑州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海拔258米,东北部的柳园口海拔82.5米,西南部是受到侵蚀而形成的低山丘陵,逐渐向南过渡为黄土倾斜平原和黄淮冲积平原以及少量的沙丘和沙地。嵩山系秦岭支脉外方山的东延部分,西起洛阳龙门东侧,然后向东北一直延伸到新密市以北。邙山位于郑州市西北隅,邙山的地貌主要为黄土台地和黄土丘陵,由于黄河的侧蚀和众多沟谷侵蚀作用,使得黄土丘陵形态显得异常陡峻。具茨山系伏牛山系嵩山余脉,位于新郑市西南,山体石质为下元古代前震旦纪千枚岩、石英岩、石英片岩、硅质灰岩组成。

水系

  郑州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分属于黄河淮河两大水系,其中黄河流域6条,淮河流域23条。流经郑州段的黄河长约150.4公里,黄河是郑州市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黄河水从邙山干渠流入西流湖,经过柿园水厂的提灌站,将水提升至尖岗水库,再从尖岗水库分水向东敷设供水线路,分别向属于淮河流域的金水河熊儿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潮河供水。郑州市境内的伊洛河汜水河枯河是黄河的支流。伊洛河由洛河和伊河交汇后形成,总长447公里,在巩义市境内长37.8公里。汜水河分为两支,东支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田种湾村五指岭北坡,西支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巩密关村以北五指岭东牛旦山,汜水河上游东支建有仙鹤湖水库,西支建有峡峪水库。枯河古称“旃然河”,全长40.6公里,上游建有唐岗水库。

  贾鲁河是淮河二级支流,发源于新密市北部山区。由古鸿沟、汴水演变而来,因元朝的工部尚书贾鲁主持疏导汴河而得名。贾鲁河在郑州市境内主要支流有金水河、索须河、熊耳河、七里河、魏河和潮河等,贾鲁河上游及其支流上建有多座水库。金水河为西南至东北流向,发源地有多种说法,金水经郭家嘴水库和帝湖水库(原金海水库)进入郑州市区,再经燕庄至金水区八里庙入东风渠。索须河因索河和须水两河汇流而得名。是荥阳市和郑州北部的泄洪排涝河道之一。熊儿河发源于郑州市区西南部的铁三官庙,因沿岸的居民区密集,该河污染较为严重。七里河源于新郑市郭店镇半坡桥村,最终在中牟县白沙镇后潘庄西汇入贾鲁河。

自然资源和物产

  探明工业储量的矿产有煤、铝土矿、耐火粘土、水泥灰岩、熔剂灰岩、硫铁矿、油石、陶瓷粘土、白雪岩、铁矿等10种,其中煤保有储量43亿多吨,居全省第二位。铝土矿保有储量居全省第二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荞麦、大麦、水稻、玉米、谷子、红薯、高粱、谷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烟叶、药材、麻类、瓜类等。油料作物有花生、油菜、芝麻、蓖麻等。同时还有众多的药用植物及300多种树木。主要动物有牛、羊、驴、骡、马、猪、兔、貂、犬、鸡、鸭、鹅、豺、狼、狐、獾、刺猬、龟、鱼、蟹、蛙等40余种。土特产有红枣、广武石榴、中牟西瓜、大蒜、荥阳柿饼、密县桑杈、中牟黄河鲤鱼、凤凰台大米、蜜桃、芦笋、荷花。

经济

  郑州市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建有纺织、冶金、机械、煤炭、电力、化工、卷烟、食品、电子、EP刷、建材等工业,其中纺织工业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货场中转站。横亘于中州大地的郑洛高速公路,于1995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与已建成的郑州至开封和即将动工的洛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相接,全长120.4千米。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194.3亿元。

文化

  郑州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夏、商、管、郑、韩建都于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遗址是著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郑州这片土地上;3600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至今中心城区依然保留着7公里长的商代城墙遗址。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明,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圣地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中国最古老的登封观星台都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全市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各类文物古迹达10000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9处,文物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

  郑州人才辈出,灿烂的中原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如春秋时期政治家子产,战国早期道家名师列子,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申不害,战国末年水利家郑国,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散文家的韩非,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东汉名臣杜密,西晋文学家潘安,唐代画家、文学家郑虔,唐代诗人白居易、李商隐,五代宋初文学家梁周翰,北宋建筑学家李诫,金元之际教育家、理学家许衡,清代数学家陈之勋,清代爱国将领沙春元,科技史专家仓孝和,历史学家荆三林等。

方言

  郑州方言即郑州话,属于官话方言的中原官话,河南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后,随着大批开封人的到来,开封话对郑州话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再加上国家大力推广以北京话为蓝本的普通话,而开封话和北京话原本就有一定程度的近似,同属于北方话次方言。同时,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便利的交通使本省乃至全国各地居民涌入郑州,语言混杂,相互影响,所以,以开封话为基础演变而来的郑州话,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但又接近普通话风格的郑州方言。郑州话由于没有大量的特殊字词发音,因此与外省人沟通方便,利于交流。郑州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入声。郑州话的内部结构基本一致,但是也有细微的差别,市区内汉族人和回族人说话有差别,如郑州汉人说的“猪”,回民称为“黑儿牲”;新派和老派说话有差别,如“国(Guo)家”一词,新派的发音接近于普通话,但老派则读为“国(Guɛ)家”;市区和郊区说话有差别,如“马铃薯”在市区被称为“土豆”,郊区则称“山药蛋”。“中”和“不中”是地道的郑州话,相当于四川话中的“要得”和“没得”,普通话中的“行”和“不行”。

戏曲和曲艺

  河南是戏曲大省,除传统的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外,还有十多个地方剧种,几百年来戏曲一直都是郑州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省会郑州的戏曲氛围在河南省外其他城市很难见到,20世纪初,郑州火车站附近的老坟岗汇聚了坠子、相声、评书、戏法、戏曲和拉洋片的艺人,他们的表演几乎囊括了中原地区民间艺术的所有技艺。如今,郑州市内各大公园和文化宫成为戏曲爱好者的乐园。郑州老百姓已经把戏曲当成了自己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戏曲演员不再局限于剧场舞台,而是以多元的形式活跃在戏曲茶楼。戏曲茶楼在纷繁都市中既弘扬了传统艺术,又使得现代忙碌的人群得以放松心灵。除传统的舞台和茶楼表演,郑州市还有诸如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戏曲广播和郑州文娱广播等专业戏曲广播电台为戏迷提供服务。

民间文艺

  郑州剪纸 也叫绞花,剪纸成品内容多样、形态各异,有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和人物故事,也有福、禄、寿、喜、吉祥等纯文字形式,剪纸作品一般在逢年过节期间用来装饰门窗、墙壁或顶棚,烘托节日气氛。部分剪纸亦被用作缝制刺绣的花形样底。婚礼上的喜花剪纸在郑州广泛流行,人们一般将剪成双喜字的大红纸于婚姻吉日贴在大门两侧或置于家具之上,也有将剪制的大幅喜花装饰婚房,都为现行的婚礼录像增添热烈喜庆气氛。

  郑州花灯 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民众都要玩的一种灯笼。进入正月,居民们就开始制作花灯,花灯造型有人物、走兽、飞鸟、虫鱼等,也有以灯火为动力的走马灯、羝羊灯、斗牛灯等,还有用绢纱制作的宫灯、六棱灯等。有地方的会举办灯展、灯会或灯赛。

  抓子儿 是郑州民间传统儿童类的游戏项目,抓子儿游戏在郑州地区流传很早,在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和巩义市的嵩山一带广泛流传着王母娘娘在黄河嵩山视察民风,在娘娘山玩抓子儿游戏的故事。抓子儿有抓五子儿、抓七子儿、抓九子儿、抓十子儿、抓十一子儿。抓子儿所用的“子儿”一般是用砖瓦陶片砸磨成的小圆球儿,也可用现成的圆石子儿,现在一些孩子也用玛赛克制作。

  另外,郑州民间还流行狮子舞、麒麟舞、龙灯舞、大头和尚、竹马舞、棒棒鞭、张公背张婆、挑花篮等各类民间舞蹈,其中大头和尚是一种幽默风趣的舞蹈项目,和尚头戴笑脸面具,女主角上场表演小跑步、拾金钱、整容等动作,和尚和女主角再通过捅耳、敲头等动作,展开戏闹场面。挑花篮源自于宗教崇拜,是庙会的主要活动之一,参加者以妇人为主。在大型庙会上,数以百计的中老年妇人肩挑“花篮”,边舞边唱,有时彻夜不息。

节会

  郑州月季花会是一个以月季为主题的节会。1983年3月2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将月季定为郑州市的市花,并于1984年5月1日在碧沙岗公园举办了首届郑州月季花会,当时有两种黄色月季花被分别取名为“黄和平”和“皇后”,于是当时位于郑州火车站地区的郑州最高建筑就以“黄和平大厦”命名;郑州卷烟厂亦推出“黄和平”香烟以表庆贺。1995年到2004年郑州月季花会中断十年,自2007年起又恢复举办,举办期间满城皆花,公园、街巷处处都是美丽的鲜花,香气馥郁。

  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是一项集武术、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节会,以“弘扬中华武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以武会友,共同进步”为宗旨。武术节始办于1991年,2004年升格为世界传统武术大会,2009年升格为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和河南省政府主办。武术节举办期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汇聚郑州同台竞技。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祭拜黄帝的活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和汉代的《史记》等历史典籍中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1992年新郑市人民政府举办了第一届“炎黄文化旅游节”,自2006年开始,“炎黄文化旅游节”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2008年6月7日新郑黄帝拜祖大典被中国国务院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文化

  河南是小麦的主产区,郑州人自然以面食为主,有蒸馒头、摊煎饼、油炸的菜角,甚至连郑州人普遍喜爱的胡辣汤的配方里面,面粉也是重要的的材料之一。另外,还有烩面、汤面、捞面、拌面、炒面、卤面之类的面条食品。其中,郑州的烩面最具代表性,郑州号称“烩面之城”,烩面馆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郑州的名吃有合记羊肉烩面、萧记三鲜烩面、蔡记的蒸饺、葛记的焖饼等。

  豫菜是郑州颇具地方特色的菜系,在选料、刀工和配菜上具有一套独特的传统,突出特点是用汤讲究,烹调方法多样。如“鲤鱼焙面”、“桶子鸡”、“套四宝”都是当地的豫菜代表。郑州比较著名的专门经营豫菜的酒楼有河南食府和豫顺楼饭庄等名店。河南食府将中原的民俗、风土、人情、文化融为一体,是郑州经营精品豫菜及豫地风味小吃的餐饮名店。豫顺楼饭庄是为振兴豫菜,重扬郑州历史名店豫顺楼而于1999年10月创办的豫菜饭店,由该店创制的“五香肘花”曾被评为中国名菜。

教育

  明崇祯十年(1637年)郑州知州鲁世任在今管城区南大街路东一带创办天中书院,它在郑州以及周边的邻县颇具盛名,是青年士人向往的高等学府。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年),安尔恭出任郑州知州后,在东大街文庙西一带创建东里书院。东里书院的《训士子文》曰:“要立身嵩岳峰巅,不止梅山比峻,沾笔黄河波里,宁徒京水资濡”,书院学风可见一斑,是汲取丰厚文化和充实民族精神的胜地,但该书院地势不佳,常遭受积水侵袭,光绪八年(1882年)当时的郑州知州王德成因此把东里书院移建到明朝天中书院的旧址之上,以振兴郑州学风,重展教化之道。

  清朝末期,中国传统教育仍然是郑州人民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和方式,主要办学形式有儒学、社学、书院、私塾四类。在新式教育施行前,儒学、书院已经日益没落,至1903年郑州只剩东里书院1所,已沦为一种进修性质的学校。1904年根据河南省兴学诏令,郑州知州饶拜飏在东里书院创办郑州官立高等小学堂,这是郑州第一所新式小学堂,同年又将州东的圃田集、州南的柴郭庄,州北的京水镇3处官捐义学改为官立初等小学堂,郑州教育改革由此开启。随着1905年清廷科举制度的废除、郑州劝学成立,郑州教育改革步伐加快。1906年郑州知州叶济因为州制改升始设郑州官立中学堂,这是郑州第一所新式中学堂。同年郑州还在官立中学堂内附设郑州师范传习所、并创办了郑州京汉铁路实业学校。到1911年清朝灭亡,郑州新式教育已经初具规模。

  近代,郑州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郑州目前有本、专科院校近48所,有在校生约61万人,涵盖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截止2013年,全市乃至全省仅郑州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其他还有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主要高校。位于郑东新区的龙子湖高校园区成立于2002年底,占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入驻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等计11所高校共10多名万师生。

体育

  少林武术发源地嵩山一带有大大小小的武术学校达75家之多,常年在此习武的学生始终保持在6万之众。20世纪初,郑州地区的学堂始设体操。民国初期,学校体育兴起,三四十年代有了正式的体育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体育由军训替代。改革开放以来,郑州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大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培养输送出诸如邓亚萍、孙甜甜、巫兰英、牛安林、赵阳阳等各类体育人才。为了给体育发展提供硬件支撑,郑州自2000年以来,先后兴建了航海体育场和河南省体育中心等体育场馆,航海体育场观众看台上方采用全覆盖双飞尖顶膜结构,场内铺设的是全天候型塑胶面跑道,这两项在全国大型竞赛赛场堪属一流。河南省体育中心有可容纳近5万人的体育场、田径场、足球场、棒球球场和综合训练馆及配套设施。自1985年以来,郑州市先后举办了全国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第一至七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体育赛事。

  由河南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1994年8月27日成立的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前身是河南省足球队)是中国较早成立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之一,也是中国第二支完全拥有自己主场的足球俱乐部,目前参加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比赛。

旅游

  郑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郑州历史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岳嵩山以及“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名扬天下的少林功夫;有海内外华人同拜的轩辕黄帝故里;有母亲河畔的黄河风景名胜区;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星台;有最古老的道教庙宇之一中岳庙;有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和全国五大庄园之一的康百万庄园;有北宋皇陵前古拙质朴的石像;有北魏石窟寺内最美的飞天;有“月有故乡明”的杜甫故里;有画像与壁画共美的打虎亭汉墓;还有峡谷飞瀑环翠峪和风光旖旎的雁鸣湖等众多旅游胜地。

名胜古迹

  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原始村落遗址——大河村遗址,有国内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城池——郑州商代遗址、郑韩故城遗址等。有驰名中外的少林寺、塔林、中岳庙、嵩阳书院。此外,有北魏石窟寺石刻造像、元代观星台、广武古战场、法王寺、密县汉墓、二七纪念塔等。

人物

  地处中原的郑州,在古代名人辈出,如中华人文始祖黄帝,许姓的始祖许由,郑国杰出的宰相子产,战国前期思想家列子,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唐代艺苑大家郑虔,唐代诗圣杜甫,一代诗杰白居易,宋代杰出的建筑学家李诫。

  近代,郑州在体育界涌现出一批名人,如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中国网球史上第一位奥运会冠军孙甜甜,中国国家足球队的队长杜威,香港杰出运动员帖雅娜。在其他领域,魏巍是著名的军旅作家,常香玉是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位女性副总理是吴桂贤,海霞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著名主播,1980年代的歌手李娜在那个年代可谓家喻户晓。中国第一名女航天员刘洋出生于郑州市。

  • 黄帝 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传黄帝姓公孙,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市区北关)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后改为姬姓。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古帝,史前先民抗御洪水的代表人物。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乡为郑州市登封县告成镇。
  • 管仲 春秋初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西北部)人。又说颍水上源(今郑州市登封县境内)人。
  • 子产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郑国(今河南新郑)人。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号成子。
  • 列御寇 又称为“列子”。战国早期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人。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 韩非 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国人(今郑州新郑人)。
  • 陈胜 字涉,阳城( 今郑州市登封县告成镇)人。
  • 高拱 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字肃卿,号中玄。新郑人。嘉靖进士。
  • 史可法 明河南祥符县后史庄(今郑州市中牟县)人,字宪之,号道邻,崇祯进士。

参考条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