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鄂伦春族

添加4,969字节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文件:96251.jpg|right|thumb|280px|鄂伦春族少女服饰(黑龙江省)]][[文件:96247.jpg|right|thumb|280px|鄂伦春族:鄂伦春猎民]][[文件:96249.jpg|right|thumb|280px|鄂伦春族:身着民族服装的鄂伦春猎民后代]][[文件:96252.jpg|right|thumb|200px|56朵“民族体育之花”:何晓红,鄂伦春族(内蒙古),来源:第八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文件:96250.jpg|right|thumb|200px|鄂伦春儿童]]  '''鄂伦春族'''([[汉语拼音]]:Elunchun Zu;[[英语]]:the Elunchun nationality),[[中国东北]]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南木乡)、[[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乡)、[[呼玛县]](白银纳乡),[[黑河市]][[爱辉区]](新生乡)、[[逊克县]](新鄂乡 和 新兴乡),[[伊春市]][[嘉荫县]](乌拉嘎镇)等县、市。此外,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外兴安岭]]至[[黑龙江下游]]也有部分族人分布。  '''鄂伦春族'''([[汉语拼音]]:Elunchun Zu;[[英语]]:the Elunchun nationality),[[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呼玛、逊克、爱辉、嘉阴等县。“鄂伦春”这一名称于清初始见文献记载。《清太祖实录》卷五十一在一份奏报中首次提到“俄尔吞”;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上谕中称之为“俄罗春”。此后才比较统一地以鄂伦春这名称来称呼他们。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一为使用训鹿的人,一为山岭上的人。“鄂伦春”这一名称于清初始见文献记载。《清太祖实录》卷五十一在一份奏报中首次提到“俄尔吞”;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上谕中称之为“俄罗春”。此后才比较统一地以鄂伦春这名称来称呼他们。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一为"使用驯鹿的人",一为"山岭上的人"。  鄂伦春族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语、也有部分鄂伦春族用蒙古文。  鄂伦春族世代生活的大小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西为[[大兴安岭]],北为[[伊勒呼里山]],东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平均宽约200~300公里,海拔1000~1400米左右,面积为8.6万多平方公里,西麓山体浑圆,呈高原状,逐渐过渡到呼伦贝尔高原,东麓陡峭,急剧过渡到[[松嫩平原]],这里的河流湍急,绰尔河、格尼河、诺敏河、毕拉河、奎勒河、甘河、多布库尔河、那都里河、南瓮河,由西向东南流汇嫩江。北部是伊勒呼里山,盘古河、呼玛河从山北流出汇入[[黑龙江]]。宽阔的冲积盆地遍布于峡谷之间,土地肥沃,宜农宜牧。小兴安岭山势平缓,海拔500~1000米,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300~500米高的丘陵和洪积台地遍布其间,东麓的逊河、沾河、库尔滨河、嘉荫河流汇黑龙江。  鄂伦春族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传统上信仰[[萨满教]],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语、也有部分鄂伦春族用蒙古文。    鄂伦春族世代生活的大小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西为[[大兴安岭]],北为[[伊勒呼里山]],东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平均宽约200~300公里,海拔1000~1400米左右,面积为8.6万多平方公里,西麓山体浑圆,呈高原状,逐渐过渡到呼伦贝尔高原,东麓陡峭,急剧过渡到[[松嫩平原]],这里的河流湍急,绰尔河、格尼河、诺敏河、毕拉河、奎勒河、甘河、多布库尔河、那都里河、南瓮河,由西向东南流汇嫩江。北部是伊勒呼里山,盘古河、呼玛河从山北流出汇入[[黑龙江]]。宽阔的冲积盆地遍布于峡谷之间,土地肥沃,宜农宜牧。[[小兴安岭]]山势平缓,海拔500~1000米,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300~500米高的丘陵和洪积台地遍布其间,东麓的逊河、沾河、库尔滨河、嘉荫河流汇黑龙江。 [[文件:96248.jpg|right|thumb|280px|鄂伦春族舞蹈:斗熊舞]]    '''狍头帽''' 既生动又逼真,而且很保暖。它是用一副狍子头皮草鞣制而成的,不但完整地保留着狍子的双角、双耳,而且在原来的眼眶处绣出眼珠,戴着看上去很像一个狍子头,非常精巧别致,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戴。  '''狍头帽''' 既生动又逼真,而且很保暖。它是用一副狍子头皮草鞣制而成的,不但完整地保留着狍子的双角、双耳,而且在原来的眼眶处绣出眼珠,戴着看上去很像一个狍子头,非常精巧别致,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戴。  '''鄂伦春族萨满舞''' “萨满舞”,亦称巫舞。“萨满”,意为激动狂怒的人。鄂伦春人,从前把人的平安,狩猎的丰收都寄托在祖先的神灵上,萨满就是沟通人神之间的“使者”。他(她)们虽是专门巫师,但一般不脱离生产,也不收取任何物质报酬,这和阶级社会的宗教巫师是有所区别的,所以鄂伦春人的萨满是受猎民们尊敬并享有较高威望的。萨满的手鼓(鄂伦春族称“文图文”),是扁平的单面鼓。用狍皮蒙成鼓面,直径一般为五十厘米,无把,鼓背面装有铜环,用皮条连接便于手持。鼓槌用狍皮裹着狍筋制成,长约三十厘米。左手持鼓,右手拿槌,鼓点由单、双、碎点组成。主要舞蹈动作有:  1.“空中画圈”。一脚独立,一脚正面抬起离地一尺多高,从里向外划二圈(亦可从外向里划),每划一圈,双手在头顶或斜上方击鼓一次。  2.“前踏、后退步”。第一拍:右脚向前方跳、落地要有力,同时左脚跟上合拢踏地,手在正前上方击双鼓点。第二拍:姿态不变。第三拍:左脚向后退一大步,同时双手从下击单鼓点。第四拍:右脚拉到左脚旁,双手在下不动。此动作要做四个方向。  3.“三拍跺步”。一拍迈右脚,步子要大,二拍左脚跟上(也可转身)。三拍用右脚跺地,左腿自然抬起。这样连续做,双手随着步法晃动,在第三拍上击鼓。  4.“碎步原地转”。双脚在原地快速换脚跺地转身,可向左右急速旋转。双手在腰下击碎鼓点,也可在左、右前上方打点。  5.“原地双跳步”。双脚在原地跳跃,落地时要用力跺地,双手在胸前正、反击鼓。  6.“移动双跳步”。双腿大幅度向旁跳跃,落地双脚合拢成蹲式,双手在跳的方向或上或下击鼓。  萨满在跳神舞时,必须身穿神衣手持“文图文”,边唱中鼓,请一个神就得唱一个调。有些调与民歌相似,有时就用民歌曲调来传达神灵的旨意。    === 古伦木沓节 ===  “古伦木沓”为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古伦木沓节由祭祀火神的仪式演变而来。自古以来,鄂伦春人每到年节或吉日,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燃起篝火,并焚香跪拜祷告,以求火神保佑平安;饭前还要向火塘洒酒抛肉,以示供奉。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世代传承的民间习俗。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活动习惯在每年的春季举行,届时人们带着好酒好肉及帐篷等物,举家骑马到预定地点参加活动。节日期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夜间在篝火周围请萨满跳舞,祭神祭祖;白天则举行赛马、射箭、射击、摔跤及唱歌、跳舞、讲故事、下棋、玩木牌等文体活动。古伦木沓节并非是单一的祭神祭祖日,同时还蕴蓄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古伦木沓节有很长时间停止活动,近几年虽然有群众自发性地加以恢复,但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活动濒临消失。'''[[中国少数民族]]''''''[[中国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另外,还有未被确定的民族成份的人口,共73.4万多人。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在55个少数民族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且经过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另外,还有尚未被确定的民族成份的人口('''[[中国未识别民族]]''')。根据从语言的系属来看,中国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分别属于六大语系:汉藏语系、壮侗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阿尔泰语系和印欧语系 :    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18个民族,他们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等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00多万人。  (一)主体讲'''[[汉藏语系]]'''的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门巴族]]'''、'''[[羌族]]'''、'''[[普米族]]'''、'''[[纳西族]]'''、'''[[珞巴族]]'''、'''[[僜人]]'''、'''[[景颇族]]'''、'''[[阿昌族]]'''、'''[[独龙族]]'''、'''[[怒族]]'''、'''[[彝族]]'''、'''[[傈僳族]]'''、'''[[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白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畲族]]'''等民族。     人口在百万人以下10万人以上的有15个民族,他们是:'''[[傈僳族]]'''、'''[[佤族]]'''、'''[[畲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仡佬族]]'''、'''[[锡伯族]]'''等族。  (二)主体讲'''[[壮侗语系]]'''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黎族]]'''等民族。  人口在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有15个少数民族,他们是:'''[[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基诺族]]'''等族。  (三)主体讲'''[[南亚语系]]'''的少数民族有:'''[[京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等族。  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有7个民族,他们是:'''[[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按实地普查区域的人数计算)等民族。   (四)主体讲'''[[南岛语系]]'''的少数民族有:'''[[高山族]]'''等民族。(包括[[泰雅语]]、[[赛德克语]]、[[邹语]]、[[卡那卡那富语]]、[[沙阿鲁阿语]]、[[排湾语]]、[[阿美语]]、[[布农语]]、[[鲁凯语]]、[[卑南语]]、[[赛夏语]]、[[邵语]]、[[噶玛兰语]]、[[巴则海语]]、[[雅美语]]等语言)<br>   (五)主体讲'''[[阿尔泰语系]]'''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撒拉族]]'''、'''[[裕固族]]'''、'''[[蒙古族]]'''、'''[[土族]]'''、'''[[东乡族]]'''、'''[[保安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满族]]'''、'''[[朝鲜族]]'''等民族。<br>   (六)主体讲'''[[印欧语系]]'''的少数民族有:'''[[塔吉克族]]'''、'''[[俄罗斯族]]'''等民族。[[Category:民族]][[Category:民族学]][[Category:民族关系]][[Category:民族史学]][[Category:民族史]][[Category:民族关系史]][[Category:世界民族研究]][[Category:文化人类学]][[Category:民俗学]][[Category:社会学]][[Category:中文词典]]
2,296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