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浙江省 > 宁波市 > 鄞州区

  鄞州区汉语拼音:Yínzhōu Qū;英文:Yinzhou District),中国浙江省宁波市辖区。位于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区南端,依宁波中心城区东、南、西三面。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8′-121°54′、北纬29°37′-29°57′。西北与西部与余姚接壤,南部紧邻奉化,东南临象山港与象山隔水相望。东西向最大长度74千米,南北最大宽度32.3千米,总面积1380.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327.04平方千米,象山港水域面积53.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3.96万人(2009年末)。辖7个街道、17个镇、1个乡。

  • 邮编:315040 代码:330212 区号:0574

行政区划

  全区辖7个街道、17个镇、1个乡:下应街道、钟公庙街道、石碶街道、梅墟街道、首南街道、中河街道、潘火街道、瞻岐镇、咸祥镇、塘溪镇、东钱湖镇、东吴镇、五乡镇、邱隘镇、云龙镇、横溪镇、姜山镇、高桥镇、横街镇、集士港镇、古林镇、洞桥镇、鄞江镇、章水镇、龙观乡(其中:梅墟街道委托宁波国家高新区管理,东钱湖镇委托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管理)。区政府驻首南街道惠风东路568号。

历史

  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迟在夏朝初,“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鄞由“堇”和“邑”(阝)两字合成。顾祖禹《读史方舆论纪要》称:“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加邑为鄞”。夏、商时代属“东夷”地。春秋时属越国。战国中期属楚国。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鄞、鄮、句章(句读音为勾)三县,均属会稽郡辖。鄞县的区域包括今宁波的海曙区和今鄞县西南境及奉化、象山一带,县治设在今奉化白杜。鄮县的区域包括今宁波江东区和今鄞县东乡、北仑区及舟山群岛,县治设在宝幢附近的鄮山同谷,即今五乡镇同岙村,旧称鄮廓。句章县包括今市区江北和今鄞县北乡及西乡、旧时慈溪、余姚一带地方,县治设在今慈城附近的乍山城山渡。

  西汉初期,鄞、鄮、句章等县先属刘贾的荆国,后属刘濞的吴国。公元前154年,吴地削藩,鄞县复属会稽郡。新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把鄮县改为海治县,把鄞县改为谨县,仍属会稽郡。东汉建武(25-56年)初年,废谨县名,复改为鄞县。秦汉两代,鄞县归会稽郡所辖,县治在白杜,其县境兼有今宁波城区、鄞县、奉化及宁海象山部分之地,重心在今奉化。东晋时浙东孙恩起义,起义军攻破句章县城城山渡(今慈城南郊)。隆安五年(401年),刘裕在鄞江桥修筑句章新县城,叫小溪镇(今鄞江镇)。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会稽郡为吴州,设吴州总管府。废鄞县、鄮县、余姚县,而把鄞、鄮、余姚、句章之地总称为句章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句章县被分析,以原鄮县地、鄞县地、句章地设鄞州,以原余姚县地设姚州。武德八年(625年),废鄞州,恢复鄮县名称,县治仍设在小溪镇,隶属于越州。这时的鄮县包括秦汉时鄞、鄮、句章三县,地方志上称为“大鄮县”。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将鄮县分为慈溪、翁山(今舟山定海)、奉化、鄮县四个县,增设明州以统辖之。县治、州治均设在小溪鄞江桥。这是明州建州的开始。明州属江南东道。鄮县境内有大山,山心有石,石中四穴,可通光亮,号四窗,又名四明,故山名叫四明山,州名也称为明州。大历六年(771年),鄮县县治移到三江口(今宁波城区),州治仍在小溪镇,州、县分为两城。长庆元年(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了三江口,而鄮县县治又迁回到小溪镇。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改鄮县为鄞县,县治从小溪镇迁到三江口,属吴越国明州望海郡。北宋至南宋中叶属明州,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明州为庆元府,府治设在鄞县(三江口)。鄞县属庆元府辖。元改府为路,庆元府变成了庆元路,鄞县属庆元路辖。1367年,朱元璋厌恶庆元两字,认为有庆贺元朝之意,改庆元路为明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明州为宁波,这是宁波定名之始。从明朝初年直至清朝结束,鄞县始终属于宁波府辖。民国初年废府置道,原宁波、绍兴、台州三个府合并成会稽道(俗称宁绍台道),道治设在鄞县(宁波城),鄞县为会稽道所辖。

  民国十六年(1927年),划出鄞县县城及城郊六七里地设立宁波市。宁波市直属于省,鄞县也属省辖,互不管辖。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撤销宁波市建制,并市入县,归属于鄞县,宁波重新成为鄞县县城。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6月,从鄞县析出城区及近郊设宁波市。同时设立浙江省第二专区,鄞县属第二专区辖(同年11月,第二专区改称宁波专区),县委、县政府办公地址设在宁波市开明街月宫旅社内。

  1958年12月29日,鄞县建制撤销,所属地域均划归宁波市。1961年12月15日,鄞县又恢复建制,从宁波市划出,归宁波专区管辖。1970年,宁波专区改为宁波地区。1983年,宁波地区与宁波市合并,实行以市领县制,鄞县属宁波市辖。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国函[2002]8号)批准撤销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4月19日鄞州区正式挂牌成立。

  2003年5月2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函[2003]77号)批复同意宁波市鄞州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1)撤销茅山镇建制,与姜山镇合并。新的姜山镇辖74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镇政府环镇北路11号(原姜山镇政府驻地)。(2)撤销杖锡乡建制,并入章水镇。调整后,章水镇辖51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镇政府驻地不变(振兴东路111号)。(3)邱隘镇划出钱家、梅墟、大漕、大池、庄前、上王、姜陇、龙山、涂田张、潭头河、徐家洼、方家桥、宝桥金、澳家桥、滕园等15个行政村。调整后,邱隘镇辖20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镇政府驻地不变(人民北路2号)。(4)撤销钟公庙镇、下应镇、石碶镇,以及将邱隘镇1个居民区、15个行政村改由鄞州区政府直辖。 5月26日,宁波市人民政府(甬政发[2003]45号)批复同意:(1)组建钟公庙街道,管理原钟公庙镇及原下应镇划入的顾家等6村,共10居、29村,驻钟公庙路115号。(2)组建下应街道,管理原下应镇所余3居、36村,驻下应大道1号。(3)组建石碶街道,管理原石碶镇4居、20村,驻石碶北路食品街1号。(4)设立梅墟街道,管理原邱隘镇的1居、15村(即原来的梅墟工业区),驻梅墟村。

  2004年末,鄞州区面积1381平方千米,总人口76.78万人,共有48个社区、465个行政村(宁波年鉴数据);面积1527平方千米,总人口767762人,其中农业人口553769人,共有54个社区、470个行政村(鄞州年鉴数);面积1406平方千米,人口82.22万人,共有4个社区、44个居民区、465个行政村(宁波地名网数据)。

  2005年末,鄞州区户籍人口77.66万人。辖3个街道、16个镇、1个乡:钟公庙街道、下应街道、石碶街道;咸祥镇、邱隘镇、五乡镇、云龙镇、横溪镇、姜山镇、古林镇、横街镇、鄞江镇、章水镇、瞻岐镇、东吴镇、高桥镇、塘溪镇、洞桥镇、集士港镇;龙观乡,共有48个居民区、407个行政村。(不含东钱湖镇数据)

  2006年末,鄞州区面积1406平方千米,人口77.66万人。辖4个街道、17个镇、1个乡,31个社区、27个居民区、452个行政村。区政府驻惠风东路568号。

  2007年末,鄞州区面积140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37万人,农业人口54.62万人。辖4个街道、17个镇、1个乡,61个居民区、451个行政村。区政府驻惠风东路568号。

  2012年7月16日,《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鄞州区下应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甬政发[2012]72号):同意将现在的下应街道以鄞县大道为界拆分为两个街道,鄞县大道以北潘火管委会托管区域成立潘火街道,鄞县大道以南区域仍由下应街道管辖。(一)下应街道。辖区范围东至东钱湖镇边界,南至首南街道、云龙镇、姜山镇边界,西至甬台温高速,北至鄞县大道,面积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万人,流动人口2.8万人,下辖黎明、史家码、江六、河东、河西、胜利、东升、姜村、湾底等9个行政村,东兴、天宫2个社区,1个下应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暂驻湾底村。(二)潘火街道。辖区范围东至邱隘镇、东钱湖镇边界,南至鄞县大道,西至甬台温高速及中河街道边界,北至江东区边界,面积14.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9万人,流动人口5.2万,下辖殷家坑、小花园、潘火桥、妙胜、曹隘、王家弄、土桥等7个行政村,东南、雅苑、东莺、世纪、紫郡、同欣、尚诚、星苑等8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诚信路668号。调整后鄞州区的行政区划为7个街道、17镇、1个乡。

  2013年,设立大嵩新区。规划覆盖瞻岐镇、咸祥镇、塘溪镇和鄞州经济开发区等区域,涉及51个行政村,面积253平方千米(含海域面积),规划人口规模30万人(本站注:现有约8万人)。大嵩新区管委会与鄞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图集

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的养殖塘,2022年10月4日。新华社发(张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