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3年4月26日 (五) 17:37航公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重庆市,简称“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直辖市,中华民国永久陪都,同时也是中华民国十二个院辖市之一。重庆主城区是国家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及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重庆也曾经做过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

  市花:山茶花,1986年被正式命名为重庆市市花。

  市树:黄葛树,又名黄桷树,1986年被正式命名为重庆市市树。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行政区划

  2013年全市共辖19个区: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綦江区、大足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19个县(自治县):潼南县、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开县、忠县、梁平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垫江县、武隆县、丰都县、石柱县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县、酉阳土家族苗族县、秀山土家族苗族县。


民族

  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羌族、仡佬族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93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39.8万人,其次苗族约48万人,主要分布在黔江开发区的五个民族自治县和涪陵地区。域内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习俗。


历史

历史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距今2~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生活在重庆地区。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后秦灭巴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极盛时期巴国疆域以原重庆市为行政中心,管辖川东、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自秦汉以来的历朝历代,这一区域多数时期为一个统一的行政辖区,其行政中心设在原重庆市。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1937年至1946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国民政府移驻重庆,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陪都,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重庆又有"三都之地"之称。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重庆仍为直辖市。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率先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

地理

  重庆位于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议,与北京、天津、上海同为直辖市。

  重庆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南北宽450公里,东西长470公里。

地势

  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

河流

  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

气候

  重庆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夏热冬暖,光热同季,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润多阴等特点。




文化

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驃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巴人的军队参加周武王讨伐商(殷)纣王战争,总是一边唱着进军的歌谣,一边跳着冲锋的舞蹈,勇往直前,古代典籍之“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古代巴族能歌善舞,其歌舞内容主要是从“战舞”发展演变而成的巴渝舞,后来逐步成为一种专供表演的宫庭舞蹈。巴渝舞是集体舞蹈,它刚劲有力,富有气势,到了汉代,巴渝舞被列为宫廷宴乐,在宫廷庆典时进行演示。以后,巴渝舞不断演变,其分支为僚人的“羽人舞”、江南的“盾牌舞”、土家族的“摆手舞”,以及川东的“踢踏舞”。

  春秋战国时代,巴族的民歌也相当有名,它不但流行于巴境,而且在楚国也脍炙人口。《昭明文选》就有关于巴山调广为民间传唱的记载:“客有歌于郡中者,其下始于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这时说的郡,指的就是楚国的都城,即现在湖北江陵。巴山调在楚国尚有千人和唱的壮观景象,在巴国本地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山歌的巴山调,亦称竹枝词,经民众创作和传唱,文人受其影响而纷纷效仿。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就曾仿民歌作《竹枝词》九首,其中,“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以天气的晴、雨巧妙隐喻男女恋情而为广大民众所喜爱。自刘禹锡之后,竹枝词开始成为一种富有民歌味的诗体形式,保存在我国历代诗词集中,足见巴山调对我国文学创作的重大影响。

  自古至今的重庆人,在歌吟爱情生活时,往往离不开对水的咏叹。比如,江边的渔夫追情妹,就借水起兴来传情:“小河涨水大河清,打渔船儿向上拼;打不到鱼儿不收网,缠不上妹儿不收心。”山里小伙想试探情妹对自己是否忠诚,也不忘随时向江水发出深情的叩问:“隔山喊妹山在应,隔河喊妹水应声。为啥山应你不应,流水有声你无声?”这些民谣都真实而深刻地讴歌了长江两岸民众纯朴清新的劳动和爱情生活。

  重庆至巫山这段千里川江上,航道弯曲狭窄,明礁暗石林立,急流险滩无数。旧社会江上船只多靠人力推挠或拉纤航行,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江上集体劳动,只有用号子来统一指挥。因此,在滚滚川江上,产生了许多歌咏船工生活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

  重庆的山歌民谣中各种类型的劳动号子丰富多彩,打石头有“石工号子”,抬滑竿的有“报路号子”。自古以来巴渝人民又喜欢“摆龙门阵”(讲故事),民间口头文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直至今日喜欢“摆龙门阵”依然是重庆民间文学的一大特色。

巴国

  据《辞源》:“巴者,古国名,位于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川东地区在夏朝(距今4100年~3600年)称“巴方”,在商朝(公元前16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中)称为“巴奠(甸)”。巴奠(甸)向商朝年年纳贡,岁岁服役。后来巴人不甘商朝的压迫,于公元前11世纪,参与周武王伐纣,由于巴人英勇善战,迫使纣王军队阵前倒戈,终于打败商纣王,西周建立。西周(公元前11纪中~公元前771年)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巴氏被封为子国,首领为巴子,因而叫巴子国,通常简称巴国。巴国的地域大致在陕南的汉水上游,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春秋时有所扩展。战国初期迫于楚的势力,巴国举国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至川东立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巴国竭力扩张其势力范围,东渡汉水,与邓国相争,又同楚国缔结军事联盟,扫荡江汉小国,北进中原。

  春秋末叶至战国晚期,巴国青铜文化发展到高峰。青铜器钟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制作水平也日臻成熟,地方特征鲜明突出。巴国文字和符号广泛流行,都城已发展成为地域性的经济增长中心和多种产业的生长点,具有组织地区商业贸易的经济功能。

  公元前316年,巴国为秦国所灭,巴王被虏。秦国在江州(巴县西)筑城,设置巴都,把巴地纳入了秦国的郡县体制。巴国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灭亡于公元前316年的战国中期,约有800年历史。

巴人

  巴人,古巴族人的简称,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传说周朝以前居住在今甘肃南部,后迁到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以廪(音lǐn)君为首领,本有巴、樊、瞫(音shěn)、相、郑五姓。秦灭巴以后,巴人的一支迁至今鄂东,东汉时称江夏蛮,西晋、南北朝时称五水蛮;另一支迁至今湘西,构成武陵蛮的一部分。留在四川境内的,部分叫板楯(音shǔn)蛮,南北朝时因大量迁移,大都先后与汉族同化。賨(音cónɡ)人,板楯蛮的别称,是川东土著民族之一,其中心在今四川渠县一带,系古代巴人的一支。板楯蛮这个名称,来源于賨人善用一种本质楯为武器,賨的名称则由于板楯蛮“岁出賨钱”的缘故。板楯蛮有七姓,以卢(或作罗)、朴(或作胡)、沓(音dá。或作昝)、鄂、度(或作杜)、夕、龚等七个姓氏组成的酋帮,叫賨国。板楯蛮古时居住在嘉陵江和渠江两岸,北及汉中东部,东及长江三峡,遍及整个川东地区,是川东巴国各族中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

  古代巴人不但作战勇猛顽强,以致被称为“神兵”,而且能歌善舞,极其乐观。他们曾在商、周、楚、秦等强大部族的包围中经过不断征战,在荒莽的大巴山、秦岭中,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自强不息,世代繁衍。他们斩蛇蟒、射虎豹、猎牧捕鱼、垦荒种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这对川东地区,特别是大巴山一带(包括宣汉)经济文化的开发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至清朝,川东地区历史上曾有五次移民迁入。由于战争、瘟疫和天灾等原因,川东地区历史上曾出现过饥荒无人、尸横遍野、群虎白日出游、賨人几乎灭绝的惨景。为填补战争死亡、瘟疫死亡、天灾死亡形成的空缺,秦朝、西晋、北宋、元末明初、清朝曾五次移民入川。这五次移民迁入,既促进了川东地区土著居民与汉民族的同化,同时又加快了川东地区的开发步伐。

巴文化

  巴文化是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

  战国以前的巴文化,包括巴国文化和巴地文化两部分。巴国文化是一种方国文明,巴地文化则是一种地缘文化。

  (1)巴国文化:商代晚期和西周时代,主要以汉水上游为基本地域依托;春秋时代,巴国文化有所扩展,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战国初,巴国举国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至川东立国。这几个地方,留下了巴国文化的大量遗迹。

  (2)巴地文化:包括川东、长江三峡和鄂西南的土著新石器文化,考古学上称之为早期巴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末叶,这些文化在当地发展演变,盛衰兴替已达一二千年之久。

  (3)完整意义的巴文化:战国初,巴国溯江进入川东,始将青铜文化与当地的土著新石器文化融合起来,也将巴国文化与巴地文化融合起来。这才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巴文化。

  巴文化的主要代表:

  • 巴渝舞 是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中国古代典籍记载最古老的音乐创作产生于巴地。巴渝舞来源于商末巴师伐纣时的“前歌后舞”。巴渝舞特点:舞风刚烈,音乐铿锵有力,属武舞、战舞类型。“剑弩齐列,戈矛为之始。进退疾鹰鹞,龙战而弱起”,“退若激,进若飞。五声协,八音谐”,由此可见巴渝舞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汉初,巴渝舞被刘邦移入宫中,成为宫廷乐舞,既供宫中观赏,也成为接待各国使节贵宾的乐舞,还成为王朝祭祀乐舞,天子丧礼乐舞。那时巴渝舞几乎成了国家乐舞。三国曹魏时巴渝舞更名为“昭武舞”,西晋时将“昭武舞”易名为“宣武舞”。唐时,巴渝舞仍为宫廷乐舞之一,唐以后,巴渝舞便从宫廷乐舞中消失了。尽管如此,在民间,巴渝舞遗风犹存,川东巴人后裔的踏踢舞、摆手舞、腰鼓舞、盾牌舞,就是古代巴渝舞的流变,现在的薅草锣鼓、花鼓调、花灯调、莲花落、川剧帮腔、川江号子、船工号子、劳动号子、翻山铰子等都和巴渝舞曲密不可分。
  • 巴乡清  古代巴人的酒,以“巴乡清”著称于世。《水经·江水注》记载:“江水又迳鱼腹县(今奉节)之故陵……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此酒名贵,饮誉遐迩,以致秦昭王与板楯蛮订立盟约时,以此为质。清酒酿造时间长,冬酿夏熟,色清味重,为酒中上品。巴人善酿清酒,表明其酿酒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 巴人风情 巴人有古朴凝重的民风,历来崇尚勇武。他们住干栏式房屋,楼上居人,楼下养畜,傍水而居;死后大多采取船棺葬、悬棺葬、幽岩葬、岩穴葬、土坑葬。賨人善织,家家户户能自己织布,衣物等所需布匹均能自给自足,“賨布”就是賨人织的麻布,秦灭巴后,令板楯蛮以交纳賨布代替户赋,由此賨布名传海内。
  • 巴人神话  巴人自然神话有:“比翼齐飞”、“巴蛇吞象”、“白虎神话”。巴人英雄神话有:“廪君传奇”。巴人神女传奇有:“巫山神女”、“盐水神女”。根据考古发掘,巴文化代表还包含巴人诗作、巴国符号文字和青铜文化等内容。由于秦朝大规模的“焚书坑儒”,加之战乱、灾荒和历史年代久远等,其史料逐渐绝迹,巴文化已埋藏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融化在大巴山人民的民俗文化里。对巴文化的更深层次研究,有待依赖考古新发现。




旅游

A级景区

  • 5A级景区(5个)
    • 重庆大足石刻旅游区
    • 重庆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
    • 重庆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
    • 重庆市酉阳桃花源景区
    •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黑山谷景区
    • 4A级景区(49个)
    • 重庆丰都名山风景区
    • 重庆奉节白帝城——瞿塘峡
    • 重庆忠县石宝寨
    • 重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 重庆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
    • 重庆人民大礼堂及人民广场
    •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重庆北温泉风景区
    • 重庆野生动物世界
    •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 重庆市南山植物园
    •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
    • 重庆丰都雪玉洞
    • 重庆云阳张飞庙
    • 重庆黔江小南海
    •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
    • 重庆湖广会馆 4A级
    • 重庆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重庆统景温泉风景区
    • 重庆磁器口古镇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 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
    • 重庆海兰云天温泉度假区
    • 重庆金源方特科幻公园
    • 重庆动物园
    • 重庆贝迪颐园温泉
    • 重庆颐尚温泉
    • 重庆南川金佛山
    • 重庆酉阳龚滩古镇
    • 重庆科技馆
    • 重庆观音桥商圈都市旅游区
    • 重庆华岩—龙门阵旅游区
    • 重庆巴国城
    • 重庆巫溪大宁河生态文化长廊
    • 重庆加勒比海水世界景区
    • 重庆南川区神龙峡风景区
    • 重庆潼南县杨闇公故里(包括杨尚昆旧居、杨尚昆陵园、杨闇公旧居、杨闇公烈士陵园、杨氏民居)
    • 重庆石柱县大风堡景区
    • 重庆上邦温泉旅游区
    • 重庆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
    • 重庆长寿湖风景名胜区
    • 重庆开县刘伯承同志纪念馆
    • 重庆云阳龙缸景区
    • 重庆巫溪红池坝森林旅游景区
    • 重庆綦江古剑山风景区
    • 重庆酉阳龙潭古镇景区
    • 重庆永川茶山竹海旅游景区
    •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 重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 3A级景区(44个)
    • 重庆金刀峡
    • 重庆张关水溶洞旅游风景区
    • 重庆渝北区碧津公园
    • 重庆天赐温泉度假区
    • 重庆巴渝民俗文化村
    • 重庆永川卫星湖
    • 重庆圣灯山森林公园
    • 重庆鹅岭公园
    • 重庆市鳄鱼中心(重庆市鳄鱼动物园)
    • 重庆龙兴古镇
    • 重庆海石公园
    • 重庆潭獐峡风景区
    • 重庆万州悦君山
    • 重庆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
    • 重庆合川涞滩古镇
    • 重庆巴南区云篆山景区
    • 重庆涪陵石夹沟景区
    • 重庆永川桃花源景区
    • 重庆九龙坡区天醉园
    • 重庆梁平县双桂堂
    • 重庆永川香海温泉
    • 重庆金色蛋糕梦幻王国
    • 重庆沙坪坝抗战名人旧居(张治中旧居、郭沫若旧居和冯玉祥旧居)
    • 重庆潼南大佛寺景区
    • 重庆大渡口南海风情温泉娱乐园
    • 重庆南川永隆山森林公园
    • 重庆石柱县毕兹卡绿宫
    • 重庆江津区黑石山景区
    • 重庆融汇温泉
    • 重庆石柱黄水药用植物园
    • 重庆南川区半溪河滨水公园
    • 重庆南川区楠竹山森林公园
    • 重庆南川区黎香湖湿地生态园
    • 重庆南川区花山公园
    • 重庆南滨路景区
    • 重庆綦江永新梨花山乡村旅游区
    • 重庆“饭遭殃”食品工业园
    • 重庆綦江农民版画院
    • 重庆綦江博物馆
    • 重庆南川生态大观园
    • 重庆秀山洪安边城景区
    • 重庆北碚静观花木生态旅游区
    • 重庆酉阳酉水河景区
    • 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森林公园
  • 2A级景区(34个)
    • 重庆巫溪灵巫洞
    • 重庆南岸区老龙洞
    • 重庆金果园生态旅游区
    • 重庆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 重庆万州区盐井龙洞
    • 重庆江津骆騋山风景区
    • 重庆垫江牡丹生态旅游区
    • 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
    • 重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
    • 重庆奉节天鹅湖风景区
    • 重庆巫溪县荆竹峡—汉风神谷
    • 重庆南岸区岚苑旅游风景区
    • 重庆竹林公园
    • 重庆万州区弥陀禅院
    • 重庆万县“九五”惨案纪念馆
    • 重庆梁平县东明湖
    • 重庆酉阳县河湾山寨
    • 重庆梁平县观音洞
    • 重庆南温泉风景区
    • 重庆古樵风景区
    • 重庆东温泉东方民俗温泉景区
    • 重庆涪陵区沙溪温泉
    • 重庆涪陵区大木花谷景区
    • 重庆市长寿区十里柚乡生态旅游区
    • 重庆綦江区石壕红军烈士墓
    • 重庆璧山县露德堂景区
    • 重庆荣昌县安陶博物馆
    • 重庆酉阳县金家坝景区
    • 重庆酉阳县南腰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 重庆酉阳县石泉古苗寨
    • 重庆酉阳县毛坝群贤居避暑山庄
    • 重庆城口县苏维埃政权遗址公园
    • 重庆铜梁县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 重庆市永川区石笋山旅游景区
  • 1A级景区(2个)
    • 重庆九龙坡区三多桥白鹭自然保护区
    • 重庆市广益中学校园景区(南岸区)
•省情概貌• •自然地理• •历史文化• •行政区划• •经济建设• •社会事业• •重庆旅游• •重庆人物• •重庆特产•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