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铜陵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安徽省 > 铜陵市

铜陵市汉语拼音:Tóng Líng Shì;英文:Tongling City),中国安徽省辖地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56年建市,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总面积2991.8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铜陵市下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常住人口130.1万人,城镇化率66.5%。

铜陵市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1956年建市。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市,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市,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市,安徽省首个千亿元企业来自铜陵市。铜陵市坐拥长江岸线131.3千米,铜陵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首批对台直航港口和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铜陵市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是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流域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

地形属长江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交接地带,境内南部低山、丘陵纵横交结,呈北东向展布。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主要河流有青通河、获港河、顺安河等,均为长江支流。

宁铜铁路、京台高速、沪渝高速、103省道、320省道321省道等过境,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连接大江南北公路,铜陵港为沿江重要港口之一。凤凰山、金牛洞采矿遗址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矿藏以铜为主,还有硫铁、磷、煤、金、铅、锌、锰、石灰岩、膨润土、大理石等。为国家有色金属和硫磷化工基地之一。郊区农产稻类、豆类、棉花等;土特产有生姜、麻、凤凰山丹皮、腐竹等。名胜古迹有天井湖公园、滴水岩、凤凰八景、白鱀豚养护场、五松山等。

  • 市花:凤凰牡丹
  • 市树:泡桐
  • 邮编:244000 代码:340700 区号:0562

行政区划

全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市政府驻铜官区湖东路666号,东距芜湖市80千米左右,西距安庆市90千米左右。

历史

  汉为丹阳春谷、陵阳两县地,隋唐属南陵县,五代南唐置铜陵县。

  1950年设铜官山办事处。1956年由铜陵县的铜官山矿区改设铜官山市,由省直辖。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并将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1959年复设铜陵县,划归安庆专区。

  1961年铜陵市改由省直辖。1964年撤销铜陵市,设立铜陵特区,由省直辖。1971年5月6日,铜陵特区批准设立铜山区、郊区。

  1971年将铜陵特区改为铜陵市,由省直辖。1974年原属池州地区的铜陵县交由铜陵市领导。1987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铜陵市铜山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铜陵市郊区。

  1996年,铜陵市面积1113平方千米,人口约66万人,辖铜官山区、郊区、狮子山区和铜陵县。市府驻铜官山区长江西路。1999年10月,将铜陵县城关镇近城村、近市村和西湖镇工农村划归铜陵市狮子山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铜陵市常住总人口684716人,其中,铜官山区246887人,狮子山区51280人,郊区64310人,铜陵县322239人。

  2004年11月30日,将铜陵县大通镇划归郊区管辖。调整后,郊区辖2个办事处、2个镇、1个乡,面积179.6平方千米,人口6.31万人。将郊区东郊办事处区域天山大道(原七坝路)以西、铜芜路以南地区划归铜官山区管辖;天山大道南段以东、铜芜路以北地域划归狮子山区管辖。将联盟村整建制划归狮子山区管辖(狮子山区在铜官山区内保留一块“飞地”),即除联盟村15、16、17、18村民组划入铜官山区外,联盟村其他地域全部划归狮子山区管辖。东郊办事处建制划归狮子山区管辖。将郊区在铜官山区的“飞地”后冲村、金牛居委会等划归铜官山区管辖。将铜官山区在郊区的“飞地”上富强村块等,划归郊区管辖。将铜官山区所辖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块等“飞地”划归狮子山区管辖。

  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71.63万人。共有13个街道、7个镇、5个乡。

  2005年1月1日,铜官山区横港街道的桂家湖社区、磷铵社区划归郊区桥南办事处管辖。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铜陵市常住总人口723958人,其中,铜官山区287765人,狮子山区114297人,郊区72301人,铜陵县249595人。

  2014年末,铜陵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共有13个街道、7个镇、5个乡。

  2015年10月13日,国务院(国函[2015]181号)批复:同意将安庆市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同意撤销铜陵市铜官山区、狮子山区,设立铜陵市铜官区,以原铜官山区、狮子山区的行政区域为铜官区的行政区域,铜官区人民政府驻乌木山社区木鱼山大道666号。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国函[2015]206号)批复:同意撤销铜陵县,设立铜陵市义安区,以原铜陵县的行政区域为义安区的行政区域,义安区人民政府驻五松镇人民大道95号。

地理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东与芜湖市繁昌区、南陵县接壤,南与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县交界,西与安庆市宜秀区、迎江区、桐城市毗邻,北与合肥市庐江县、芜湖市无为市相邻。介于东经117°04’—118°09’、北纬30°38’—31°09’之间,南北最长约56千米,东西最宽约103.9千米,总面积2991.87平方千米 [121]。东距芜湖市60千米左右,西距池州市30千米、安庆市80千米左右,距省会合肥市125千米。

地质构成

铜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坳,或称淮阴山字型构造的前弧东翼。境内出露地层自奥陶纪上统至第四系,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变质岩零星分布于侵入岩体周围。

地层

铜陵境内地层出露从早古生代奥陶纪开始,直至新生代第四纪,经历了5亿年的漫长历史地质年代形成的,基本上没有发生区域变质。

岩石

铜陵地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都有分布。沉积岩总厚度大于4262米,划分为10系28个组地层单位。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共有49个岩体,地表出露面积59平方千米。

构造

1、褶皱境内印支期形成的褶皱分为金口岭向斜、铜官山背斜。大通—顺安复向斜、永村桥背斜、舒家店背斜、新屋里复向斜;大通——顺安复向斜中分为陶家山向斜、青山背斜、朱村向斜;新屋里复向斜包括凤凰山向斜、仙人冲背斜、元宝山向斜。燕山期形成的褶皱中分村复向斜,其主体已出铜陵地界,境内仅见其中次一级的褶皱八分村背斜的南西端一小部分。喜山期形成的褶皱有汪家村向斜。

2、断裂境内已知断层共有143条,依据地层与地层,岩体相互之间的切割、控制和覆盖情况,并考虑裂隙形成时的相互关系和褶皱之间的关系。境内断裂可分为印支—燕山早期,印支—一燕山中期,印支—燕山晚期和喜山期4个形成时期。此外,尚有18条规模较小、切割岩层的关系不明确,难以查明时代的断层组合关系。

3、地壳演化历史铜陵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浅海沉积,多次地壳运动造成了褶皱和断层构造,并在此基础上发生了岩浆活动,形成了丰富的内生有色金属矿藏,以后,又经过多次的地壳抬升和剥蚀夷平作用,才逐渐成为今日的面貌。

地形地貌

铜陵市位于长江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交接地带。境内南部低山、丘陵纵横交结,呈北东向展布,大都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灰岩、页岩和砂岩组成。海拔300—500米为主,多褶皱型山、丘,少数为断层山,一般坡度都在25—30°左右,山体比较完整,山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下降。中部丘陵、岗地起伏,也呈北东向展布,丘陵的组成物质与南部丘陵相似,岗地由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下、中统组成。地面切割比较破碎,发育了一系列冲、坳谷地。其中以董店—朱村河谷平原为最宽广,海拔已降至100—350米左右,仅铜官山、棋盘石等兀立丘陵、岗地之上的低山,海拔可超过450米。地面平均坡度比南部小,一般仅15—20°左右,仅断层作用所形成的丘陵方显得陡峻。北部平原,地势低下坦荡,由长江及其支流的冲积作用发育而成。地面海拔小于15米,大部为8—10米,地面坡降多小于1/5000,水网密度高,河沟纵横,湖沼广布。

低山

主要有铜官山、棋盘石、小孙山、大帽顶、羊山、铜山露天、来龙山、神仙山、姥山、大乌猪尖、犁头岩、宝山、大团山、寒山、岩山、鳖形山等。

丘陵

主要有黄木岭、狮子山、旗山、螺蛳山、笔架山、天鹅抱蛋山、羊山矶、铜山、东马鞍山、西马鞍山、九华山等。

岗地

砂砾石岗地:海拔50—60米,比高30—40米。主要分布在铜陵市东北郊。

黄土岗地:海拔30—40米,比高20—25米。主要分布在铜陵市北部的城郊。

石质岗地:海拔50—60米,相比高25—30米,主要分布在扫把沟至长江街道的沿江地带。

平原

冲积平原:海拔8—10米左右,呈狭长状态分布在铜陵市大轮至小轮码头之间,由于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岸边堆积而成。高程从上而下逐渐降低,地面坡降小于1/5000,最宽处可达4千米,最窄处仅数百米。

低阶地:海拔15米,分布在铜陵市中心至扫把沟一带。

气候

铜陵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沛,湿度较大,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虽然铜陵地处欧亚大陆之东部,距海洋350千米,但受江浙一带山系所阻挡,海洋性气候并不明显,冬夏温差比较显著,冷暖气团交锋频繁,气候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冬季受内蒙古高压控制,北方冷空气南侵,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天气炎热,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渡的季节,春季南北气流交锋频繁,锋面进退不定,造成雨水偏多,天气多变,常出现低温连绵阴雨天气。秋季以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退缩,内蒙古高压增强,铜陵地区又渐受北方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少雨,出现秋季干旱。

水系水文

河流

铜陵市境内的地表水主要是长江铜陵段,有55千米,最高洪水位16.64米(1954年),最低水位3.29米(1979年),年平均流量295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620立方米/秒(1979年)。

湖泊

天井湖位于铜陵市区西北部长江西路北侧,水面1222亩,平均水深1.5米。

桂家湖位于铜陵市区西南7.5千米,水面1241亩。

地下水

铜陵地下水以交替带潜水为主,靠降水补给,滨江冲积平原孔隙水及石灰岩丘陵地区的岩溶裂隙水是其主要类型。含水层面积为49.5平方千米。含水层厚度沿江一带36.32—61.54米,支流两岸5—15米。

土壤类型

铜陵市土壤共六个土类,13个亚类,49个土属,85个土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