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其二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长相思·其二

唐·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长相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乐府诗。李白的《长相思》共有三首。此诗收录在《全唐诗·卷二五 杂曲歌辞》里。

  《唐诗三百首》收录其中二首,这是第二首。《李太白全集》中一入卷三,一入卷六。其内容是一思长安,时间是秋;一寄燕然,时间是春。

  “长相思”,本汉人诗中用语,六朝时始以名篇。属乐府《杂曲歌辞》。大多以“长相思”三字起首,并以此三字作结。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九十六《杂曲歌辞》云:“古诗又曰: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谓被中著绵以致相思绵绵之意,故曰长相思也。”李白此诗,正拟其本格。是否有什么寄托,已不可知(一说是怀念长安的朝廷)。

  这三首《长相思》的创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大约是他被排挤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


逐句释义: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夕阳西下,暮色中花儿如含烟雾朦胧,皎洁的月光似洁白的纱绢,(我)心中愁闷难安眠。
  花含烟:形容暮色中花蒙水气,如含烟雾。
  如素:一作“欲素”。素,洁白的绢。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刚停止弹拨凤凰形瑟柱的赵瑟,又拿起蜀琴想要拨动那鸳鸯弦。 “凤凰柱”、“鸳鸯弦”,隐喻夫妻之间的和谐气氛。
  赵瑟:相传赵国的女子长于弹瑟。杨恽《报孙会宗书》:“妇赵女也,雅善鼓瑟。”瑟,弦乐器。
  凤凰柱:刻成凤凰形的瑟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蜀琴:汉司马相如善于弹琴,他是蜀人,故称“蜀琴”。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
  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东汉窦宪征匈奴时曾到此山。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思念你在那遥远隔着青天的那边(不能相见),当年(我)那双顾盼生辉递送秋波的眼睛,而今成了流泪的泉源。
  横波:指眼波流盼生辉的样子。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你若不信我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憔悴到什么样子了)。
  妾:古代妇女自称。
  断肠:一作“肠断”。
  取:语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


《长相思·其二》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诉述相思之苦的诗作。本诗以思妇自叙的口吻来写,读来亲切有味。先以“花含烟”和“月明如素”的美丽景色反衬思妇之凄苦悲凉,继以思妇的鼓瑟弹琴表现其对征夫的思念,又凭春风传曲的想象抒写思妇的心愿,末借思妇的眼睛,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传神地刻划其心态,塑造出一个感情挚烈、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首句“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开篇造境,渲染了愁苦迷蒙的相思气氛,暮色低沉烟雾缭绕的景物特征给人一种压抑之感,奠定了整首诗的悲凉调子。“月明如素”,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明如镜、皎如绢,一种淡淡的愁绪让她开始感到闷倦,难以安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描写无法安睡的思妇,只好在月下弹一曲哀伤凄美的琴瑟,在回忆和期待中与心上人夫唱妇随。琴瑟是传情达意之物,琴瑟合鸣,鸳鸯凤凰都是用来喻指夫妻美满之意,在这里互文见义,旨在表达思妇望夫心切而又无法排解的愁绪。古代赵国的妇女善鼓瑟,故称赵瑟。至于“蜀琴”,更被人传说与司马相如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有所关联。但如今琴瑟独鸣,凤凰曲难成,原本以为可以白头到老长相厮守的一对鸳鸯,竟然也天各一方,思妇的伤情可想而知。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曲中真意,绮丽动人,但此情此曲,却无人为我传递,思妇惆怅抱憾也于事无补。只有忽发奇想,托和煦的春风飞往燕然,送到夫君的手里,带去相思。“寄燕然”说明她的丈夫是从征去了燕然。燕然山远在塞北边疆,就算把相思曲寄到又能如何呢?只要边疆未靖,那么重逢之念便是惘然。只是思妇的一点聊胜于无的假想罢了。但不管怎样,作者的奇特想象仍然令人惊叹,思妇情之真、情之切,也令人为之唏嘘。

  “忆君迢迢隔青天”独立成句,又承上启下,以青天的夸张比喻两人相隔万里,从而引出下文思妇回到现实,顾影自怜独自凄凉的描写。

  “昔日横波目,今为流泪泉”,一句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的对偶把这个美丽的女子形象刻画出来了,旧日的那对顾盼灵秀、眼波如流的双目,如今却变成了泪水的源泉,可知二人分开之后,女子除了长夜无眠和深深叹息之外,竟是常常的以泪洗面。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则深得含蓄隽永之妙,以思妇的口吻直抒对丈夫的思念,与前一句相得益彰。这两句使这个女子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了,她期待早日归来,如果你不相信我因为思念你而肝肠寸断,等你回来时,在明镜前看看我憔悴、疲惫的面容就知道了。所谓“不信”云云,无须深究,只是夫妻俩的窃窃私语,取镜相照,更是带有了闺房亲密的意味,显然,在作者奇特的构思中,在思妇恍惚的思念中,一切又都进入了想象。

  这首诗相比第一首,言语更加浅显易懂、音韵更加曲调化,又用了夸张、排比、想象、暗喻等手法,从多个角度把这个美丽多情的女子对出征边塞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名家点评:

  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光景寂妙。钟云:“欲素”二字幻甚(“月明欲素”句下)。

  黄克缵、卫一凤《全唐风雅》:萧云:词意悲而不伤,怨而不谤。

  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明艳绝底,奇花初开,李所独擅之技(首二句下)。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52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53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郡成纪(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托克马克城),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96首。有《李太白集》。(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