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山西省 > 大同市 > 阳高县

  阳高县汉语拼音:Yáng Gāo Xiàn;英文:Yanggao County),中国山西省大同市辖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北隔长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与浑源县广灵县为界,西与大同县毗邻,东与天镇县河北省阳原县接壤。总面积1678平方千米。总人口29万人(2012年末)。辖7个镇、6个乡。

  北有云门山,西有采凉山,南有六棱山、殿顶山,一般海拔1900米以上,其中六棱山最高,海拔2375米。中部有大泉山,海拔1286米。六棱山、云门山为东西走向,采凉山为南北走向。主要河流有白登河、桑干河、吾其河、黄水河、黑水可等。京包铁路、大秦铁路、S45天黎高速、109国道、202省道、301省道过境。名胜古迹有许家窑旧石器遗址、古城堡汉墓群、明代长城、明代建筑云林寺等。

  • 邮编:038100 代码:140221 区号:0352

行政区划

  全县辖7个镇、6个乡:龙泉镇、罗文皂镇、大白登镇、王官屯镇、古城镇、东小村镇、友宰镇、长城乡、北徐屯乡、狮子屯乡、下深井乡、马家皂乡、鳌石乡。县政府驻龙泉镇辕门街10号。

历史

  西汉于今县境西南置平邑县,于县境南大白登镇置参合县,于县境西北置高柳县,于县境东南古城镇置道人县,俱属代郡。新莽改平邑县为平胡县,东汉初年废,改道人县为道仁县,东汉复为道人县。东汉时于高柳县置高柳郡,县属之。永元八年(96)于平邑县故治置北平邑县,属代郡。灵帝末年废道人县。东汉末年废参合县、高柳县。

  晋废北平邑县,复置高柳县。迄北魏,仍为高柳郡治,高柳县属之。北齐时郡、县俱废。辽于今县城南10千米大白登镇置长青县,属大同府。金大定七年(1167)改白登县,仍属大同府。蒙古至元初年废入大同县。寻复置,属大同路。明洪武初年废,二十六年(1393)置阳和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宣德元年(1426)徙高山卫于此与阳和卫同治,属大同府。

  清顺治三年(1646)阳和、高山两卫合一,取两卫首字定名阳高卫,仍属大同府。雍正三年(1725)升卫为县,隶属不改。1912年属雁门道,道废后直属省。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归山西省。1958年天镇县废入。1961年2县分置。县先后属雁北专区、晋北专区、雁北地区。1993年改属大同市。

  1996年,阳高县面积2000平方千米,人口约27万人。辖7个镇、13个乡:城关镇、王官屯镇、罗文皂镇、古城镇、东小村镇、大白登镇、友宰镇、后营乡、朱家窑头乡、张官屯乡、下深井乡、下神峪乡、潘寺乡、狮子屯乡、太平堡乡、孙仁堡乡、北徐屯乡、马家皂乡、长城乡、鳌石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阳高县常住总人口262565人,其中,城关镇66009人,罗文皂镇21578人,大白登镇12230人,王官屯镇12907人,古城镇10076人,东小村镇9912人,友宰镇12096人,孙仁堡乡10212人,长城乡6425人,北徐屯乡14853人,太平堡乡6368人,狮子屯乡13441人,潘寺乡6307人,后营多 4160人,张官屯乡6732人,朱家窑头乡8652人,下探井乡7027人,下神峪乡7199人,马家皂乡14848人,鳌石乡11533人。

  2001年,城关镇、孙仁堡乡合并设立龙泉镇;罗文皂镇、太平堡乡合并设立罗文皂镇;王官屯镇、朱家窑头乡合并设立王官屯镇;大白登镇、潘寺乡合并设立大白登镇;古城镇、下神峪乡合并设立古城镇;狮子屯乡、后营乡合并设立狮子屯乡;下深井乡、张官屯乡合并设立下深井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阳高县常住总人口272488人,其中,龙泉镇95849人,罗文皂镇27042人,大白登镇18869人,王官屯镇20488人,古城镇17664人,东小村镇10684人,友宰镇9017人,长城乡5329人,北徐屯乡15809人,狮子屯乡14200人,下深井乡13226人,马家皂乡14211人,鳌石乡10100人。

  2015年末,阳高县辖7个镇、6个乡(合计13个),15个居委会、262个村委会(合计277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