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文华(1910~1935)字春舫,又字浩卿。陕西宁羌(今宁强)人。1926年入大安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读书,积极参加其长兄陈锦章组织的天足会、剪辫会等活动。同年,由陈锦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组织在汉中地区发展的第一个党员。

  1927年,陈考入汉中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29年春中共汉中五师小组成立,陈任小组组长。带领党员在五师组织新文艺研究会和学科学术研究会等团体,传播进步文化,探求救国真理。1930年夏,中共陕西省委派梁益堂到汉中开辟陕南工作,重建党在陕南的领导机关。10月,中共汉中五师支部和宁羌县委先后建立,陈任中共五师支部书记,创办油印刊物《追求》《前驱》,宣传中共主张,报道学生运动。11月,陕南八个县的20余名党员代表在南郑龙岗寺举行会议,选举成立了中共陕南特别区委员会,陈文华、陈锦章兄弟二人均被选为特委委员,文华仍兼五师支部书记。特委执行李立三“左”倾冒险指示,在1931年的“红五月”运动中,组织“飞行集会”和游行示威,虽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发展了中共组织,但也暴露了自己的力量。1931年11月,中共陕西省委和共青团西安市委(代行团省委职权)派贾拓夫到汉中,传达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改组了中共陕南特委,陈文华兄弟仍为特委委员。贾拓夫和后来到汉中的省委另一特派员陈浅伦,还担负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建立团的特委”,“实行党团分设”,“开始团自己的青年工作”。为此,他们于1932年2月间先成立了共青团陕南特别支部,陈文华任特支书记;接着又于5月间将团的特支改建为共青团陕南特别区委员会,陈文华任团特委书记。由于陈浅伦在“红五月”运动之后被捕,贾拓夫离开汉中,团的特委一成立就失去上级指导,因此一切工作仍按党的工作方式在党的组织中进行,“党团分设”的任务仍未完成。贾拓夫6月离开汉中后,陈文华代理中共陕南特委书记两个月。同年8月,陈浅伦被保释出狱后担任中共陕南特委书记,陈文华仍为特委委员,负责组织工作。12月,为了加强中共对军事工作的领导,加强正在筹建中的红二十九军的领导力量,陈浅伦离开特委主要领导岗位,中共陕西省委派孟芳洲接任特委书记,陈文华任特委委员、常委、宣传部部长,1933年春改任特委组织部部长。

  随着中共陕南特委的工作重心转向武装斗争,陈和特委其他领导成员分赴各县,发动党团员和革命群众迎接自鄂豫皖西进的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进入城固、西乡一带休整时,他们组织群众慰劳红军,向红四方面军介绍敌情、社情、民情,为红四方面军进军川北、回师陕南,创建和巩固川陕苏区做出了重大贡献。1933年4月1日红二十九军在马儿岩事变中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陕南。中共陕南特委为使红二十九军旗帜不倒,决定仍延用红二十九军番号,很快建立了第二、第三、第十、第四、第七游击大队。9月,第三游击大队在天台山一带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经中共陕南特委同意,改称红二十九军独立第三团,陈被特委派去任独三团政委。他与团长杨维三一起,带领指战员乘胜前进,建立了包括天台山、毕家河、大木厂、观音山、蚂蝗沟在内的南(郑)城(固)褒(城)边游击区,有力地牵制了国民党军的兵力,支援了红四方面军在川北的发展。11月,国民党军第三十八军及地方民团约两万人在天台山“围剿”独三团。陈和杨维三指挥部队英勇反击,独三团受到重大损失。陈突出重围,赴汉中寻找中共陕南特委,因特委机关遭敌破坏,遂返回宁羌,在大安小学教书。1935年,红四方面军占领宁羌,陈偕妻子李泽生,随长兄陈锦章及全家参加红军。后牺牲于长征途中。

  汉中古汉台望江楼--共青团陕南特委成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