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陶瓷史

添加1,314字节2014年9月29日 (一) 05:47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文件:91763.jpg|right|thumb|180px|陶瓷:新石器时代桶形彩绘陶罐(内蒙古出土)]][[文件:91762.jpg|right|thumb|280px|陶瓷:均窑三足瓷洗(北宋)]]   '''陶瓷史'''([[汉语拼音]]:Taocishi;[[英语]]:History of Ceramics),迄今为止所获得的考古资料表明:[[陶器]]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由世界各地各[[民族]]独立地创造出来的;[[瓷器]]则是中国于[[东汉]]时期发明的,此后逐渐传向东西方。   陶瓷史(汉语拼音:tɑocishi;英语:history of ceramics),迄今为止所获得的考古资料表明:陶器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由世界各地各民族独立地创造出来的;瓷器则是中国于东汉时期发明的,此后逐渐传向东西方。   陶器的发生与发展有着上万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陶器有中国河北徐水县南庄头出土的陶片、肯尼亚甘博斯山洞出土的带有蓝纹的陶器碎片,以及欧洲马格德林文化遗址出土的野牛和熊的陶塑。这些都是约1.5万~1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遗存。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渐由渔猎转向耕作,开始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陶器制造也随之发展起来,并成为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劳动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世界许多地方,都有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遗存。  陶器的发生与发展有着上万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陶器有[[中国]][[河北]][[徐水县]]南庄头出土的陶片、[[肯尼亚]]甘博斯山洞出土的带有蓝纹的陶器碎片,以及[[欧洲]][[马格德林文化遗址]]出土的野牛和熊的陶塑。这些都是约1.5万~1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遗存。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渐由渔猎转向耕作,开始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陶器制造也随之发展起来,并成为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劳动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世界许多地方,都有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遗存。中国及远东地区陶器发展概况=== 中国及远东地区陶器发展概况 ===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遗存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现的较多,而且也比较完整。如河北徐水县南庄头出土的10,800~9,700年以前的陶器,江西万年县大源仙人洞出土的10,000~7,600年以前的陶器,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和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公元前8000~前6000年的陶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遗址中出土的前 4000~前 2000年的陶器。这些陶器,以泥质红陶或夹砂红陶为主。其后,灰陶或黑陶相继出现。所有这些陶器,都是用产地附近挖掘的红土、沉积土、黑土等作为原料,用泥条盘筑法、手工捏塑法或模制法成型,然后采用露天堆烧,或在横穴窑或竖穴窑等简单窑炉中焙烧制成的。作为炊具用的陶器则大部分在坯料中掺入砂粒,以增强耐热急变能力、防止在干燥及烧成中产生过大收缩而使制品开裂。中国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夹炭黑陶,是以碎树条或稻谷外壳掺和在坯料中减少干燥和烧成中收缩开裂,并在还原气氛中烧制。在大汶口及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白陶和厚度为1.0~1.5毫米的薄胎陶器,显示出这一文化时期人类已经掌握了较为进步的原料精选与制备、坯体成型与修整以及烧成等加工工艺,并在高岭土或瓷土的使用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遗存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现的较多,而且也比较完整。如河北徐水县南庄头出土的10,800~9,700年以前的陶器,[[江西]][[万年县]]大源仙人洞出土的10,000~7,600年以前的陶器,[[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和[[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公元前8000~前6000年的陶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遗址中出土的前 4000~前 2000年的陶器。这些陶器,以泥质红陶或夹砂红陶为主。其后,灰陶或黑陶相继出现。所有这些陶器,都是用产地附近挖掘的[[红土]]、[[沉积土]]、[[黑土]]等作为原料,用泥条盘筑法、手工捏塑法或模制法成型,然后采用露天堆烧,或在横穴窑或竖穴窑等简单窑炉中焙烧制成的。作为炊具用的陶器则大部分在坯料中掺入砂粒,以增强耐热急变能力、防止在干燥及烧成中产生过大收缩而使制品开裂。[[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夹炭黑陶,是以碎树条或稻谷外壳掺和在坯料中减少干燥和烧成中收缩开裂,并在还原气氛中烧制。在大汶口及[[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白陶和厚度为1.0~1.5毫米的薄胎陶器,显示出这一文化时期人类已经掌握了较为进步的原料精选与制备、坯体成型与修整以及烧成等加工工艺,并在高岭土或瓷土的使用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商周时期,由于手工业的进步,陶器的生产组织和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河南郑州商城遗址西墙外发现有商代制陶工场,陕西洛水村发现有制陶作坊。由此可见,商代制陶业已基本上采取了集中而有分工的生产方式。黄河与长江流域的许多文化遗址中,都有大量商代中期的精美白陶、印纹硬陶和釉陶出土。其中白陶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均与高岭土相似;制釉用的熔剂原料为石灰石或方解石类矿物,氧化钙含量达到15.7%。  [[商朝|商]][[周朝|周]]时期,由于手工业的进步,陶器的生产组织和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河南郑州商城遗址西墙外发现有商代制陶工场,陕西洛水村发现有制陶作坊。由此可见,商代制陶业已基本上采取了集中而有分工的生产方式。黄河与长江流域的许多文化遗址中,都有大量商代中期的精美白陶、印纹硬陶和釉陶出土。其中白陶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均与[[高岭土]]相似;制釉用的熔剂原料为[[石灰石]]或[[方解石]]类矿物,[[氧化钙]]含量达到15.7%。  在陕西扶风、岐山的周代遗址,大量出土了板瓦、筒瓦和瓦当以及陶质水管等构件。这表明,商、周时期,除制造了大量日用陶器、陈设陶器与炊具外,还制造了建筑用陶。  在[[陕西]]扶风、岐山的周代遗址,大量出土了板瓦、筒瓦和[[瓦当]]以及陶质水管等构件。这表明,商、周时期,除制造了大量日用陶器、陈设陶器与炊具外,还制造了建筑用陶。  春秋战国时期,陶器已扩大到作为纺轮、制陶用的拍板、印模、铸造铜铁器用的陶范、作为量具的陶器等生产工具,以及作为礼器、葬品的陶塑等。这一时期,烧陶的窑也有了很大进步。北方烧制灰陶都已用圆窑。它能使火焰在窑室内的流动从简单穴窑的升焰式变成半倒焰式,增加热的交换,使窑内温度更加均匀。南方烧造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则已用一种顺坡地修建的龙窑。这些改进的窑炉结构,使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得到提高,并降低了燃料的耗用量。  [[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期,陶器已扩大到作为纺轮、制陶用的拍板、印模、铸造铜铁器用的陶范、作为量具的陶器等生产工具,以及作为礼器、葬品的陶塑等。这一时期,烧陶的窑也有了很大进步。北方烧制灰陶都已用圆窑。它能使火焰在窑室内的流动从简单穴窑的升焰式变成半倒焰式,增加热的交换,使窑内温度更加均匀。南方烧造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则已用一种顺坡地修建的龙窑。这些改进的窑炉结构,使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得到提高,并降低了燃料的耗用量。  秦汉时期是中国陶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当时仍以泥质灰陶为主,但陶器的应用范围扩大,同时在艺术加工方面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一时期盛行陪葬用陶俑,如秦始皇陵数以千计的兵马将军俑,汉时的武士俑、仕女俑,以及许多反映生活与生活享受的陶塑,都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体现了陶塑品的高度技艺。建筑用陶也增添了艺术色彩,如秦咸阳宫的纹饰铺地青砖、砌墙用的表面刻有龙凤纹和各种画像的空心砖、汉茂陵用的刻玄武纹条砖等,代表了这一时期的风尚。  [[秦朝|秦]][[汉朝|汉]]时期是中国陶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当时仍以泥质灰陶为主,但陶器的应用范围扩大,同时在艺术加工方面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一时期盛行陪葬用陶俑,如[[秦始皇陵]]数以千计的兵马将军俑,汉时的武士俑、仕女俑,以及许多反映生活与生活享受的陶塑,都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体现了陶塑品的高度技艺。建筑用陶也增添了艺术色彩,如秦咸阳宫的纹饰铺地青砖、砌墙用的表面刻有龙凤纹和各种画像的空心砖、汉茂陵用的刻玄武纹条砖等,代表了这一时期的风尚。  自东汉发明瓷器以后,中国的陶瓷业已转向以瓷器为主的发展方向,瓷窑遍及中国南北各地。但仍有许多以生产陶器闻名的地区,如唐代发展起来的巩县三彩陶塑,极盛一时。它既保持了秦汉以来彩陶的写实传统,又创造地运用低温铅釉色彩的绚丽、斑斓,烘托出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象。磁州窑系的观台窑,既烧制低温铅釉三彩陶器,也烧制纯绿釉陶器。广东佛山石湾窑与江苏宜兴窑均始于宋代而盛于明、清两代。石湾窑以仿钧著称,以“器体厚重、胎骨暗黑、釉色光润”为其特点。宜兴紫砂因明代万历年间崇尚饮茶而盛行一时,至清代成为贡品并远销日本及欧洲,后为德国的迈森瓷厂以及欧洲其他陶器厂所仿制。  自[[东汉]]发明[[瓷器]]以后,中国的陶瓷业已转向以瓷器为主的发展方向,瓷窑遍及中国南北各地。但仍有许多以生产陶器闻名的地区,如[[唐朝|唐代]]发展起来的[[巩县三彩陶塑]],极盛一时。它既保持了秦汉以来彩陶的写实传统,又创造地运用低温铅釉色彩的绚丽、斑斓,烘托出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象。[[磁州窑]]系的[[观台窑]],既烧制低温铅釉三彩陶器,也烧制纯绿釉陶器。[[广东]][[佛山]][[石湾窑]]与[[江苏]][[宜兴窑]]均始于[[宋朝|宋代]]而盛于[[明朝|明]]、[[清朝|清朝]]清两代。石湾窑以仿钧著称,以“器体厚重、胎骨暗黑、釉色光润”为其特点。宜兴紫砂因[[明朝|明代]][[万历]]年间崇尚饮茶而盛行一时,至清代成为贡品并远销[[日本]]及[[欧洲]],后为[[德国]]的迈森瓷厂以及欧洲其他陶器厂所仿制。  朝鲜的陶器颇似中国东北所产陶器。朝鲜新罗王朝时期的陶器,尚带有中国周代陶器的风格,同时也仿造汉代青铜器器型进行生产。在釉陶生产中,有仿唐三彩的新罗三彩产品。  [[朝鲜]]的陶器颇似中国东北所产陶器。朝鲜[[新罗王朝]]时期的陶器,尚带有中国周代陶器的风格,同时也仿造汉代[[青铜器]]器型进行生产。在釉陶生产中,有仿唐三彩的新罗三彩产品。中、近东及埃及陶器发展概况=== 中、近东及埃及陶器发展概况 ===  中、近东及埃及都是古代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陶器制造也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对欧洲陶瓷业的兴起具有深远影响。这一地区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造陶器。在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发现了距今9,000年的质地粗糙的软质陶器,还发现了距今8,500年的一种硬烧抛光陶器;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了距今5,000年的陶器;在埃及发现了前3100年以前制成的多种陶器,其中有优质硬烧陶器。  中、近东及[[埃及]]都是古代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陶器制造也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对欧洲陶瓷业的兴起具有深远影响。这一地区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造陶器。在[[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发现了距今9,000年的质地粗糙的软质陶器,还发现了距今8,500年的一种硬烧抛光陶器;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了距今5,000年的陶器;在埃及发现了前3100年以前制成的多种陶器,其中有优质硬烧陶器。  中、近东的陶器生产在 9~13世纪最为兴旺。初期制陶中心为伊拉克的巴格达、埃及开罗附近的伏斯泰特,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由于伊斯兰民族习惯上不用陶器作为陪葬品,所以14世纪以前的陶制品很难发现。9世纪时,中国向伊斯兰教主赠送了一批唐代瓷碗,此后巴格达和其他伊斯兰教区生产精细陶器。伊斯兰国家的陶工们在陶器制造方面还作出了一些特殊贡献,他们恢复了失传已久的原由亚述人发明的锡釉,并创造了在陶器表面使用的光泽彩料。12世纪,波斯已能生产白胎黑釉剔花精美陶器,并已掌握用低温颜料进行釉上彩绘的技术。  中、近东的陶器生产在 9~13世纪最为兴旺。初期制陶中心为[[伊拉克]]的[[巴格达]]、埃及[[开罗]]附近的[[伏斯泰特]],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由于伊斯兰民族习惯上不用陶器作为陪葬品,所以14世纪以前的陶制品很难发现。9世纪时,中国向伊斯兰教主赠送了一批唐代瓷碗,此后巴格达和其他伊斯兰教区生产精细陶器。伊斯兰国家的陶工们在陶器制造方面还作出了一些特殊贡献,他们恢复了失传已久的原由亚述人发明的锡釉,并创造了在陶器表面使用的光泽彩料。12世纪,[[波斯]]已能生产白胎黑釉剔花精美陶器,并已掌握用低温颜料进行釉上彩绘的技术。  早在15~16世纪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代,已在安纳托利亚制造出建筑用的色釉陶瓦。16世纪为土耳其制陶业最发达的时期。土耳其陶器的装饰取法中国明代青花瓷,而造型则沿习波斯的器型风格。17世纪初,丘塔希亚开始生产屋瓦及彩陶等陶器,并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陶业中心。这个陶器生产基地一直延续到20世纪。  早在15~16世纪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代,已在安纳托利亚制造出建筑用的色釉陶瓦。16世纪为土耳其制陶业最发达的时期。土耳其陶器的装饰取法中国明代青花瓷,而造型则沿习波斯的器型风格。17世纪初,丘塔希亚开始生产屋瓦及彩陶等陶器,并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陶业中心。这个陶器生产基地一直延续到20世纪。  埃及在法蒂玛王朝时陶器生产最为兴旺,产品的质地虽较粗糙,但光泽彩的彩绘却较为精致。14世纪生产一种白色的陶器,并采用中国宋代的装饰模式,在坯上刻划图案花纹,然后施以透明釉料再烧成。  埃及在[[法蒂玛王朝]]时陶器生产最为兴旺,产品的质地虽较粗糙,但光泽彩的彩绘却较为精致。14世纪生产一种白色的陶器,并采用中国宋代的装饰模式,在坯上刻划图案花纹,然后施以透明釉料再烧成。欧洲陶器发展概况=== 欧洲陶器发展概况 ===  中、近东及埃及的制陶技艺,在新石器时代已传至欧洲的希腊与爱琴海的一些岛屿。前3000年,希腊中部的特萨里区和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已成为当时的制陶中心。特萨里的陶器为单一红色,偶尔有彩绘图案;克里特岛的陶器以抛光陶器为主,有的饰以刻划纹。前16世纪,希腊已出现用快轮拉坯和还原焰烧成工艺制成的灰陶,表面磨光而有滑腻感。迈锡尼文化期间,克里特岛的陶瓶向埃及出口,并西传至意大利及西西里岛。  中、近东及埃及的制陶技艺,在新石器时代已传至欧洲的[[希腊]]与[[爱琴海]]的一些[[岛屿]]。前3000年,希腊中部的特萨里区和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已成为当时的制陶中心。特萨里的陶器为单一红色,偶尔有彩绘图案;克里特岛的陶器以抛光陶器为主,有的饰以刻划纹。前16世纪,希腊已出现用快轮拉坯和还原焰烧成工艺制成的灰陶,表面磨光而有滑腻感。迈锡尼文化期间,克里特岛的陶瓶向埃及出口,并西传至[[意大利]]及[[西西里岛]]。  罗马帝国时期,埃及的铅釉陶技术传入意大利,并延续生产直到锡釉陶技术传入。锡釉陶生产技术是由中东经西班牙南部马略卡岛传至意大利的。在意大利生产的锡釉陶称为马略利卡。文艺复兴时期,锡釉陶制造技术迅速由意大利传开,首先到达法国,然后传至德、荷、英及北欧国家。  [[罗马帝国]]时期,埃及的铅釉陶技术传入意大利,并延续生产直到锡釉陶技术传入。锡釉陶生产技术是由中东经[[西班牙]]南部[[马略卡岛]]传至意大利的。在意大利生产的锡釉陶称为马略利卡。文艺复兴时期,锡釉陶制造技术迅速由意大利传开,首先到达[[法国]],然后传至德、荷、英及北欧国家。  德国的陶器有两大类,一为石器,一为锡釉陶。德国制造的石器质地坚实,饰以浮雕,在国外广泛行销,17世纪时远销日本。此后,新建的锡釉陶厂多得不可胜数,而以纽伦堡地区产量最大。17世纪60年代,法兰克福及其附近的汉洛厂开始生产锡釉陶直到1806年,其中某些器皿采用了中国的装饰图案。  德国的陶器有两大类,一为石器,一为锡釉陶。德国制造的石器质地坚实,饰以浮雕,在国外广泛行销,17世纪时远销日本。此后,新建的锡釉陶厂多得不可胜数,而以纽伦堡地区产量最大。17世纪60年代,[[法兰克福]]及其附近的汉洛厂开始生产锡釉陶直到1806年,其中某些器皿采用了中国的装饰图案。  16世纪20年代,一些意大利陶工迁居荷兰,开始了荷兰的锡釉陶生产,并以仿制中国宜兴陶器为主。17世纪初,荷兰的陶器生产集中在德福特,其产品称为德福特陶。后来,荷兰东印度公司大量输入中国瓷器,陶器的装饰遂转向模仿中国的青花。  16世纪20年代,一些意大利陶工迁居[[荷兰]],开始了荷兰的锡釉陶生产,并以仿制中国宜兴陶器为主。17世纪初,荷兰的陶器生产集中在德福特,其产品称为德福特陶。后来,荷兰东印度公司大量输入中国瓷器,陶器的装饰遂转向模仿中国的[[青花]]。  英国的陶器生产,在中世纪时很少受到外来影响。初期的制品均系无釉陶器,随后发展成为铅釉陶。16世纪50年代,锡釉陶制造技术由荷兰传入,淘汰了铅釉陶的生产。在陶器装饰方面,受到中国明代万历青花瓷的影响。这种影响在18世纪初尤为强烈,特别是在布里斯托尔地区有延续不变的趋势。17世纪70年代,德国石器与中国宜兴紫砂陶器都在英国盛行,许多工厂争相仿制。英国的锡釉陶生产以伦敦为中心。但当英国陶瓷家伟奇伍德的米色陶器问世之后,立即受到英国及其他国家贵族的赏识,从此锡釉陶逐步弃而不用。  [[英国]]的陶器生产,在[[中世纪]]时很少受到外来影响。初期的制品均系无釉陶器,随后发展成为铅釉陶。16世纪50年代,锡釉陶制造技术由荷兰传入,淘汰了铅釉陶的生产。在陶器装饰方面,受到中国明代万历[[青花瓷]]的影响。这种影响在18世纪初尤为强烈,特别是在布里斯托尔地区有延续不变的趋势。17世纪70年代,德国石器与中国宜兴紫砂陶器都在英国盛行,许多工厂争相仿制。英国的锡釉陶生产以伦敦为中心。但当英国陶瓷家伟奇伍德的米色陶器问世之后,立即受到英国及其他国家贵族的赏识,从此锡釉陶逐步弃而不用。  俄罗斯、瑞士以及北欧国家,都在18世纪设厂生产陶器。北欧诸国的锡釉陶制造技术是由德国移民传入的。  [[俄罗斯]]、[[瑞士]]以及[[北欧]]国家,都在18世纪设厂生产陶器。北欧诸国的锡釉陶制造技术是由德国移民传入的。美洲陶器发展概况=== 美洲陶器发展概况 ===  在美洲,最早生产陶器的是安第斯山脉中部地区以及南美西海岸的玻利维亚和秘鲁。制造技术较为发达的为安第斯山脉中部。在那里发现的前2000年制成的陶器,已采用模制成型。在秘鲁北部 7世纪时的莫奇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人头陶罐,造型与手工都很精致。  在[[美洲]],最早生产陶器的是[[安第斯山脉]]中部地区以及南美西海岸的[[玻利维亚]]和[[秘鲁]]。制造技术较为发达的为安第斯山脉中部。在那里发现的前2000年制成的陶器,已采用模制成型。在秘鲁北部 7世纪时的莫奇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人头陶罐,造型与手工都很精致。  远在前2000年前,墨西哥与中美洲的玛雅人已能制造陶器,并在器表面饰以几何纹。前600~1000年,玛雅人已能制造多色陶器,萨泼特克人能按照他们的神像制成骨灰瓮。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后,墨西哥开始制造锡釉陶。  远在前2000年前,[[墨西哥]]与[[中美洲]]的[[玛雅人]]已能制造陶器,并在器表面饰以几何纹。前600~1000年,玛雅人已能制造多色陶器,[[萨泼特克人]]能按照他们的神像制成骨灰瓮。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后,墨西哥开始制造锡釉陶。  北美洲的陶器制造主要是在印第安阿纳萨齐人定居到今天的美国西南部阿利桑纳州等处后才开始的。北美洲的许多陶制品如陶塑等,都用于宗教目的,也有一些人像、动物或昆虫的陶塑艺术品。  [[北美洲]]的陶器制造主要是在印第安阿纳萨齐人定居到今天的美国西南部阿利桑纳州等处后才开始的。北美洲的许多陶制品如陶塑等,都用于[[宗教]]目的,也有一些人像、动物或昆虫的陶塑艺术品。  美国的陶器制造技术,是由德国移民在17世纪时传入的,并首先在弗吉尼亚、马萨诸塞、佐治亚等州兴建陶器厂进行生产。  [[美国]]的陶器制造技术,是由德国移民在17世纪时传入的,并首先在弗吉尼亚、马萨诸塞、佐治亚等州兴建陶器厂进行生产。  瓷器是在陶器制造技术长时期、多方面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是中国古代先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与陶器相比,瓷器的工艺要求较为复杂,且各地的发展极不平衡。  [[瓷器]]是在陶器制造技术长时期、多方面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是中国古代先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与陶器相比,瓷器的工艺要求较为复杂,且各地的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及远、中、近东地区瓷器发展概况=== 中国及远、中、近东地区瓷器发展概况 ===  大量的陶瓷考古发掘和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表明,在前15~3世纪的商周时代,中国制陶技术出现三个重大的技术突破,即:①原料的选择与精制。商代的白陶和印纹硬陶,其组成和高岭土接近,这说明当时已发现并采用了地表某些高铝质黏土和风化良好的瓷石作为制陶原料,且已出现淘洗技术。②窑炉结构的改进和烧成温度的提高。新石器时代采用平地堆烧或穴窑烧成,陶器在800~1000℃下烧成,而商周时期窑炉出现侧墙体和窑顶,结构合理使得部分陶器的烧成温度达到约1,200℃。③釉的发明。中国最早的有釉制品出现于商代。这种釉含氧化钙 15%~20%。虽然在外观上不太美观,但它们却是中国后世各种青瓷的鼻祖。这三大技术的突破为中国发明瓷器奠定了技术基础,实现了陶器向原始瓷器的转变,也为东汉时期原始瓷器向瓷器的转变作好了准备。因此,瓷器的发明以中国为最早是无可置疑的。在河南、河北、安徽、湖南、湖北,尤其是浙江、江西等地发掘的东汉晚期墓葬品中,均发现有瓷制品。东汉时,浙江上虞一带窑场已能烧得瓷化程度较好的青瓷,瓷质光泽,透光性好,吸水力低,烧成温度1260~1310℃,通体施釉,釉层显著增厚,胎釉结合紧密。三国、两晋时期,瓷器更有发展和改进。此后中国的瓷器大体经历了唐宋时期的蓬勃发展阶段和元明清时期的鼎盛阶段。  大量的陶瓷考古发掘和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表明,在前15~3世纪的商周时代,中国制陶技术出现三个重大的技术突破,即:  唐、宋两代经济发达,瓷业也空前繁荣。唐时已有浙江的越窑与河北的邢窑两大名窑系,分别以制造青瓷与白瓷而称誉,当时有“南青北白”之称。这一时期,除青色釉器外,还有花釉瓷,以及如长沙铜官窑开创的釉下彩绘瓷、巩县的三彩陶等品种,体现了唐代陶瓷的水平和艺术风格。宋代的瓷器产地遍及中国中原及南、北各地,按产品的工艺、釉色、造型与装饰技艺,形成了若干瓷窑体系。宋代的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为当时诸窑的代表。实际上,陕西的耀州窑、江西的景德镇窑、河北的磁州窑、福建的建窑等窑,当时也已能与上述窑系齐名。#'''原料的选择与精制''' 商代的白陶和印纹硬陶,其组成和高岭土接近,这说明当时已发现并采用了地表某些高铝质黏土和风化良好的瓷石作为制陶原料,且已出现淘洗技术。#'''窑炉结构的改进和烧成温度的提高''' 新石器时代采用平地堆烧或穴窑烧成,陶器在800~1000℃下烧成,而商周时期窑炉出现侧墙体和窑顶,结构合理使得部分陶器的烧成温度达到约1,200℃。#'''釉的发明''' 中国最早的有釉制品出现于商代。这种釉含氧化钙 15%~20%。虽然在外观上不太美观,但它们却是中国后世各种青瓷的鼻祖。  唐、宋两代的瓷业除产量和质量较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外,装饰技艺也开创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如钧窑的窑变色釉,以紫色斑斓代替花纹装饰,在青釉瓷中独树一帜;汝瓷的釉面质感润如堆脂;景德镇瓷的青白釉,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的梅子青、粉青釉色翠绿晶润,达到了青釉瓷的高峰;定窑瓷胎薄釉润,造型优美,装饰的刻划手法图纹严谨;耀州青瓷的犀利刻花,极其富丽;福建建阳的曜变天目和江西吉州的木叶天目,鬼斧神工。这些瓷器至今仍为收藏家所珍爱。  这三大技术的突破为中国发明瓷器奠定了技术基础,实现了陶器向原始瓷器的转变,也为[[东汉]]时期原始瓷器向瓷器的转变作好了准备。   因此,瓷器的发明以中国为最早是无可置疑的。在[[河南]]、[[河北]]、[[安徽]]、[[湖南]]、[[湖北]],尤其是[[浙江]]、[[江西]]等地发掘的东汉晚期墓葬品中,均发现有瓷制品。东汉时,浙江[[上虞]]一带窑场已能烧得瓷化程度较好的青瓷,瓷质光泽,透光性好,吸水力低,烧成温度1260~1310℃,通体施釉,釉层显著增厚,胎釉结合紧密。[[三国]]、[[晋朝|两晋]]时期,瓷器更有发展和改进。此后中国的瓷器大体经历了唐宋时期的蓬勃发展阶段和元明清时期的鼎盛阶段。   唐、宋两代经济发达,瓷业也空前繁荣。唐时已有[[浙江]]的[[越窑]]与[[河北]]的[[邢窑]]两大名窑系,分别以制造[[青瓷]]与[[白瓷]]而称誉,当时有“南青北白”之称。这一时期,除青色釉器外,还有花釉瓷,以及如[[长沙]][[铜官窑]]开创的[[釉下彩绘瓷]]、[[巩县]]的[[三彩陶]]等品种,体现了唐代陶瓷的水平和艺术风格。宋代的瓷器产地遍及中国中原及南、北各地,按产品的工艺、釉色、造型与装饰技艺,形成了若干瓷窑体系。宋代的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为当时诸窑的代表。实际上,[[陕西]]的[[耀州窑]]、[[江西]]的[[景德镇窑]]、[[河北]]的[[磁州窑]]、[[福建]]的[[建窑]]等窑,当时也已能与上述窑系齐名。   唐、宋两代的瓷业除产量和质量较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外,装饰技艺也开创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如[[钧窑]]的窑变色釉,以紫色斑斓代替花纹装饰,在[[青釉瓷]]中独树一帜;[[汝瓷]]的釉面质感润如堆脂;景德镇瓷的青白釉,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的梅子青、粉青釉色翠绿晶润,达到了青釉瓷的高峰;[[定窑]]瓷胎薄釉润,造型优美,装饰的刻划手法图纹严谨;耀州青瓷的犀利刻花,极其富丽;福建建阳的曜变天目和江西吉州的木叶天目,鬼斧神工。这些瓷器至今仍为收藏家所珍爱。  元、明、清三代,中国瓷器制作工艺与装饰艺术从成熟发展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白瓷器生产,一直以景德镇的技艺水平为代表。景德镇优良的白瓷是装饰艺术在陶瓷上尽情发挥的素地,突出成就有元代的铜红釉、青花、釉里红,明代的釉上彩绘和釉上与釉下彩饰相结合的斗彩,清代的五彩、粉彩、珐琅彩。其中青花装饰技艺,自元代烧成以来,历代相传,经久不衰,并成为这一时期瓷器生产的主流,为中国各地以及世界一些地区的制瓷工业所争相仿制。自元代以来,景德镇瓷器坯料在制备中广泛地掺和了高岭土,这一工艺的改进,提高了制品在高温中抵抗软化变形的能力,并使制品获得较高的白度。  元、明、清三代,中国瓷器制作工艺与装饰艺术从成熟发展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白瓷器生产,一直以景德镇的技艺水平为代表。景德镇优良的白瓷是装饰艺术在陶瓷上尽情发挥的素地,突出成就有元代的[[铜红釉]]、[[青花]]、[[釉里红]],明代的釉上彩绘和釉上与釉下彩饰相结合的[[斗彩]],清代的[[五彩]]、[[粉彩]]、[[珐琅彩]]。其中青花装饰技艺,自元代烧成以来,历代相传,经久不衰,并成为这一时期瓷器生产的主流,为中国各地以及世界一些地区的制瓷工业所争相仿制。自元代以来,景德镇瓷器坯料在制备中广泛地掺和了高岭土,这一工艺的改进,提高了制品在高温中抵抗软化变形的能力,并使制品获得较高的白度。  元、明以后,浙江龙泉青瓷虽仍在烧造,但规模已远不如前。明代以后,福建德化的白瓷技艺取得重大成果(见德化瓷)。清代晚期以后,随着欧洲和日本瓷器大量返销中国市场,中国瓷器生产开始寻求和发展自身的特色品种,相继出现湖南省醴陵地区的釉下五彩瓷(见釉下五彩)、潮州彩瓷(见潮州陶瓷)、唐山化学瓷和卫生瓷(见唐山瓷)等。  元、明以后,[[浙江]][[龙泉]]青瓷虽仍在烧造,但规模已远不如前。明代以后,[[福建]][[德化]]的白瓷技艺取得重大成果(见[[德化瓷]])。清代晚期以后,随着欧洲和日本瓷器大量返销中国市场,中国瓷器生产开始寻求和发展自身的特色品种,相继出现[[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瓷(见[[釉下五彩]])、潮州彩瓷(见[[潮州陶瓷]])、唐山化学瓷和卫生瓷(见[[唐山瓷]])等。  日本的瓷器制造是在13世纪开始的。13世纪20年代,日本人加藤四郎右卫门到中国福建学习制瓷技术,5年后归国,在濑户设厂制造黑釉瓷器。后濑户迅速发展成为日本陶瓷业的中心。16世纪的江户时代,日本人吴祥瑞前往中国景德镇,后带回瓷器的制造秘术,并在有田郡设厂生产青花瓷。有田郡厂后来由酒井田继续经营,并开发了釉上装饰技艺,称为柿右卫门瓷,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八角形或方形器皿。瓷器表面采用不对称的彩绘装饰,并留有空白部位,这种方法在18世纪对欧洲瓷器的装饰产生过较大影响。18世纪,日本白瓷出口欧洲,并在荷兰等地进行彩绘后出售。  日本的瓷器制造是在13世纪开始的。13世纪20年代,日本人加藤四郎右卫门到中国福建学习制瓷技术,5年后归国,在濑户设厂制造黑釉瓷器。后濑户迅速发展成为日本陶瓷业的中心。16世纪的[[江户时代]],日本人吴祥瑞前往中国景德镇,后带回瓷器的制造秘术,并在有田郡设厂生产青花瓷。有田郡厂后来由酒井田继续经营,并开发了釉上装饰技艺,称为柿右卫门瓷,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八角形或方形器皿。瓷器表面采用不对称的彩绘装饰,并留有空白部位,这种方法在18世纪对欧洲瓷器的装饰产生过较大影响。18世纪,日本白瓷出口欧洲,并在荷兰等地进行彩绘后出售。欧洲瓷器发展概况=== 欧洲瓷器发展概况 ===  约在8世纪末,中国的陶瓷技术开始西传。首先到达中、近东地区,对那里的陶器生产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14世纪末,叙利亚开始仿制中国的青花瓷。大约在13~14世纪的中国元代,中国瓷器传到欧洲,立即为欧洲人所赏识,同时有许多生产厂家争相仿制。但由于不能正确选择熔剂原料,仿制一直没有获得成功。16世纪,欧洲曾以碎玻璃粉作为熔剂配制瓷器坯料,期望获得透明度好的坯胎,从而导致欧洲软质瓷器的出现。1750年,法国建成塞夫尔瓷厂,此后直到1769年,一直生产软质瓷。当时欧洲的软质瓷器由于根本无法与中国的硬质瓷相比,故贩卖中国瓷器一度是欧洲商人获取最大利润的交易。从中国到西非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沿途余留的沉船,如在韩国发现的新安沉船,中国福建发现的碗礁一号、广东发现的南海一号,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发现的沉船以及瑞典发现的哥德堡号沉船等,就是中外陶瓷广泛交流的见证。  约在8世纪末,中国的陶瓷技术开始西传。首先到达中、近东地区,对那里的陶器生产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14世纪末,[[叙利亚]]开始仿制中国的青花瓷。大约在13~14世纪的中国元代,中国瓷器传到欧洲,立即为欧洲人所赏识,同时有许多生产厂家争相仿制。但由于不能正确选择熔剂原料,仿制一直没有获得成功。16世纪,欧洲曾以碎玻璃粉作为熔剂配制瓷器坯料,期望获得透明度好的坯胎,从而导致欧洲软质瓷器的出现。1750年,法国建成塞夫尔瓷厂,此后直到1769年,一直生产软质瓷。当时欧洲的软质瓷器由于根本无法与中国的硬质瓷相比,故贩卖中国瓷器一度是欧洲商人获取最大利润的交易。从中国到[[西非]]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沿途余留的沉船,如在[[韩国]]发现的[[新安沉船]],中国福建发现的碗礁一号、广东发现的南海一号,[[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发现的沉船以及[[瑞典]]发现的哥德堡号沉船等,就是中外陶瓷广泛交流的见证。20世纪以来的陶瓷发展概况== 20世纪以来的陶瓷发展概况 ==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陶瓷生产处于萧条状况,产品质量下降,数量减少,人员流散。50年代以后,国家重视陶瓷生产,曾组织国内有名望的陶瓷专家如周仁、赖其芳等,与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及艺术家结合,首先对景德镇瓷器中一向著名的钧红、霁红、美人醉、茶叶末等色釉,以及景德镇制瓷原料、坯釉料和烧成工艺制度,进行了全面的科学总结、研究,并进行了试制,使景德镇窑失传已久的技艺和传统产品得到恢复。同时,中国各省市也开始了对各古窑产品的研究与试制,从而使河南的钧瓷、汝瓷,河北的定窑瓷,陕西的耀州瓷,浙江的龙泉青瓷,福建的建窑和德化窑瓷等名品,陆续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国主要陶瓷生产区的特色尤为明显,景德镇、淄博和醴陵以日用陶瓷为主,佛山和唐山以建筑卫生陶瓷为主,潮州和德化以出口欧美的陈设瓷为主。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陶瓷生产处于萧条状况,产品质量下降,数量减少,人员流散。50年代以后,国家重视陶瓷生产,曾组织国内有名望的陶瓷专家如[[周仁]]、[[赖其芳]]等,与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及艺术家结合,首先对景德镇瓷器中一向著名的钧红、霁红、美人醉、茶叶末等色釉,以及景德镇制瓷原料、坯釉料和烧成工艺制度,进行了全面的科学总结、研究,并进行了试制,使景德镇窑失传已久的技艺和传统产品得到恢复。同时,中国各省市也开始了对各古窑产品的研究与试制,从而使河南的[[钧瓷]]、[[汝瓷]],河北的[[定窑瓷]],陕西的[[耀州瓷]],浙江的[[龙泉青瓷]],福建的[[建窑]]和[[德化窑]]瓷等名品,陆续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国主要陶瓷生产区的特色尤为明显,景德镇、淄博和醴陵以日用陶瓷为主,佛山和唐山以建筑卫生陶瓷为主,潮州和德化以出口欧美的陈设瓷为主。  20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国家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陶瓷的科技水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欧洲的许多陶器生产设备已从半机械化走上机械化继而达到了自动化,如成型机械已从旋压改成自动滚压与等静压;烧成设备已从过去的倒焰式间歇窑发展到自动控制的隧道窑、辊道窑或梭式窑和钟罩窑;能源则从煤发展到煤气、天然气和电。这些改进保证了产品规格的一致和釉面质量。随着陶瓷科学与生产技术的进步,陶瓷领域已包含用很少黏土或不用黏土的特种陶瓷,如高铝瓷、镁质瓷、锆质瓷和氮化物陶瓷等。陶瓷材料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干,已进入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如机械设备、电子信息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等。  20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国家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陶瓷的科技水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欧洲的许多陶器生产设备已从半机械化走上机械化继而达到了自动化,如成型机械已从旋压改成自动滚压与等静压;烧成设备已从过去的倒焰式间歇窑发展到自动控制的隧道窑、辊道窑或梭式窑和钟罩窑;能源则从煤发展到煤气、天然气和电。这些改进保证了产品规格的一致和釉面质量。随着陶瓷科学与生产技术的进步,陶瓷领域已包含用很少[[黏土]]或不用黏土的[[特种陶瓷]],如[[高铝瓷]]、[[镁质瓷]]、[[锆质瓷]]和[[氮化物陶瓷]]等。陶瓷材料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干,已进入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如机械设备、电子信息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等。  中国不仅继续保持在日用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上为世界生产大国,而且在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等方面的研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不仅继续保持在日用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上为世界生产大国,而且在[[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等方面的研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ategory:文化]][[Category:中国文化]][[Category:中国文化百科]][[Category:中国陶瓷]][[Category:陶瓷文化]][[Category:陶瓷史]][[Category:中国陶瓷史]]
52,141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