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山西省 > 临汾市 > 隰县

  隰县汉语拼音:Xí Xiàn;英文:Xixian County),中国山西省临汾市辖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总面积1413平方千米。总人口11万人(2013年末)。辖3个镇、5个乡。

  地处吕梁山西侧。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950~1300米。上天山最高,海拔1953米。城川、东川2河自北而南至午城汇流后称昕水河,向西流经县境注入黄河。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名胜古迹有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小西天、千佛洞等。

  • 邮编:041300 代码:141031 区号:0357

行政区划

  全县辖3个镇、5个乡:龙泉镇、午城镇、黄土镇、阳头升乡、寨子乡、陡坡乡、下李乡、城南乡。县政府驻龙泉镇东大街21号。

历史

  《尔雅》曰:“下湿曰隰”。以州带泉泊下湿,故以“隰”为名。据《太平寰宇记》载:以县南有龙泉,地湿,因名隰。汉置蒲子县。北魏于今县境置南吐京郡、北平昌县,后废。太和十二年(488)置汾州,孝昌年间废,北周复置。保定初年于今县境置大宁县。大象元年(579)于今县城北18千米长寿村置长寿县,于县置龙泉郡。

  隋开皇年间大宁县治徙今大宁县境。四年(584)改汾州为西汾州。五年废龙泉郡,改西汾州为隰州。十八年改长寿县为隰川县,徙治今县城北1千米,属隰州。大业三年(607)改隰州为龙泉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隰州,天宝元年(742)改大宁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隰州,县俱属之。

  金天会六年(1128)改南隰州,天德三年(1151)复为隰州。兴定五年(1221)于今县城南30千米午城镇置仵城县,属隰州。元废仵城县。至正年间隰川县废入隰州,隶晋宁路。后复置隰川县,明洪武二年(1369)废。清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民国初年(1912年)废州,改置隰县,属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

  1949年置分区,属晋南区行署。后废隰县分区,县属临汾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与大宁县合并为隰宁县,后又与永和、蒲县、石楼合并为吕梁县。1961年复置隰县,属晋南专区。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临汾地区。2000年属地级临汾市。

  1999年,隰县总人口97758人,其中城镇人口43959人、乡村人口53797人。辖3个镇、10个乡:城关镇、黄土镇、午城镇、刁家峪乡、后嫣乡、北庄乡、城南乡、寨子乡、水堤乡、朱家峪乡、下李乡、冯家乡、陡坡乡。县政府驻城关镇。(135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384个自然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隰县常住总人口95895人,其中,城关镇27392人,午城镇5760人,黄土镇11343人,后墕乡4205人,刁家峪乡4200人,水堤乡4787人,寨子乡7524人,陡坡乡3979人,冯家乡1751人,朱家峪乡5251人,下李乡6765人,城南乡9960人,北庄乡2978人。

  2001年,撤销北庄乡,并入城关镇,更名为龙泉镇;撤销水堤乡,并入午城镇;撤销后嫣乡,并入刁家峪乡,更名为阳头升乡;撤销冯家乡,并入下李乡;撤销朱家乡,并入城南乡。区划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5个乡:龙泉镇、午城镇、黄土镇、阳头升乡、寨子乡、陡坡乡、下李乡、城南乡。县政府驻龙泉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隰县常住总人口103617人,其中,龙泉镇39622人,午城镇10094人,黄土镇11469人,阳头升乡9463人,寨子乡6396人,陡坡乡4032人,下李乡8623人,城南乡13918人。

  2015年末,隰县辖3个镇、5个乡(合计8个),3个居委会、97个村委会(合计100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