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晋笙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雷晋笙(1898~1931)又名凤仪、凤翼,化名李克平。陕西长安三桥雷家门村(今属西安市未央区)人。15岁就读于长安西关高等小学。两年后考入陕西省立甲种农业学校。1919年考取公费生,入上海法国天主教会办的震旦大学法政科。他熟谙法语,喜读莫泊桑等作家的法文原著作品及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

  五四运动中,雷与陕西旅沪学生严信民共同编辑《秦铎》杂志,宣传反帝、爱国、民主思想。1920年夏结识湖南旅沪学生李启汉,和李一起到外国语学校与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杨明斋等取得联系,应邀参加组织工会、办劳工文化补习学校、平民学校等工作,逐步认识到中国要独立富强,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遂创办《新时代》旬刊,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主张用劳工革命的方法改造中国。是年秋,由李启汉、严信民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转为中共党员。

  雷由于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当局停止了公费待遇。为摆脱经济困境,他日间上课,夜里从事创作和翻译,靠稿费维持生活。他创作的小说《商埠》等和翻译的莫泊桑的《书信》《传令兵》等,经郑振铎、沈雁冰推荐,分别刊载于《小说月报》或上海《国民日报》副刊。1923年7月,遵照中共三大决议,为推动国共合作和促进国民革命运动而努力工作,在身患肺病时,仍夜以继日地勤奋操劳。

  1924年夏自震旦大学毕业,受中共派遣回到西安,在陕西省教育厅编辑《教育月刊》,并在敬业中学和省立第一、第三中学任教。他在进步师生中组织读书会,举办暑期讲习会,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讲解《共产主义ABC》。期间,他吸收张秉仁、金鸿图、米暂沉、何受荪、杨博如、康少韩等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参与领导团西安第一支部的工作。秋后,和吕佑乾、崔孟博等组建了团的外围组织西北青年社,出版《西北青年》旬刊,宣传移风易俗,主张推翻腐败政治,打倒封建军阀。

  1925年初,和崔孟博、吕佑乾、王授金及孟园悟等,联络西安教育及工农商各界,成立陕西省国民会议促成会,通电全国,揭露督办兼省长刘镇华的罪行。在悼念孙中山逝世的各界群众大会上,他号召团结一致,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为铲除军阀大造舆论。“五卅”运动时,他又组织陕西各界成立雪耻会,编写《雪耻》三日刊与《沸血》周刊,声讨英、日帝国主义及接替刘镇华统治陕西的军阀吴新田的罪行,动员青年学生,分赴陕西50余县,开展抗粮抗捐运动,迫使吴新田退往汉中。

  同年8月,雷参与组织国民党陕西临时省党部。10月,共青团中央派吴化之、中共北方区执委会派安存真来西安整顿团组织并筹建中共组织。雷参与整顿和建立共青团西安特别支部、中共西安特别支部的工作。11月,吴化之报请团豫陕区执委会批准成立了共青团西安地方执委会;年末,中共豫陕区执委会派黄平万来陕建立了中共西安地方执委会;雷任团西安地方执委会执行委员和中共西安地方执委会执行委员,在陕西中共党团组织建立中,发挥了中坚作用。

  1926年4月,刘镇华带镇嵩军卷土重来围攻西安。雷积极投入支持杨虎城、李虎臣“二虎守长安”的斗争,和赵葆华、刘含初、黄平万等趁学校放暑假而学生不能出城回家的机会,举办暑期学校,雷主讲《社会科学概论》和《唯物史观》等课。10月,城内粮食、燃料奇缺,人心惶惶。雷联络各界,组织西安市民自救会,于南院门召开万人大会,呼吁守军查屯粮户,散发粮食救济饥民;动员孟园悟化装出城,迎接国民军联军冯玉祥部,发动内外夹击,取得11月28日西安解围的胜利。

  为迎接陕西国民革命高潮,1926年冬,中共组织决定筹备出版《陕西国民日报》,雷任社长。经过紧张筹备,《陕西国民日报》于12月21日创刊发行。他经常撰写社论、时评,对于阐明中共的政治纲领和政策,推动陕西国民革命的高涨起了重要作用。

  1927年1月,出席国民党陕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和于右任等一起当选为省党部监察委员。2月,陕西国民日报社改组,雷调任陕西省立一中校长。他在学校建立秘密党、团支部,成立学生会,使一中变成了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学府。与此同时,雷被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部和教育厅组成的编审委员会聘为编委,参与编辑《中山主义》教本和《共产主义与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概略》《帝国主义与阶级斗争》等十多种书刊。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雷在西安各界30万人的讨蒋大会上即席讲演,愤怒声讨蒋介石的罪行;还在一中召开的追悼李大钊大会上,号召继承烈士遗志,把国民革命进行到底。7月中旬,陕西开始“清党”,雷偕夫人李馥清前往武汉。10月,被中共中央派往开封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在白色恐怖下,他始终充满革命信心,把生死置于度外。次年2月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始终坚守党的机密。年底,经共产党人南汉宸营救获释。

  1929年11月,雷被中共中央调往山东任省委书记。1930年1月,正当他为建立新的山东省委机关日夜奔波时,因交通员叛变而被捕入狱。雷在狱中坚强不屈,坚持斗争,次年4月5日在济南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