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山东省 > 潍坊市 > 青州市

→ 本条目介绍山东省潍坊市辖县级市“青州市”。关于青州的其它含义,请见“青州”。

山东青州:驼山,位于青州城西南,为古青州八景之一
山东青州:青州清真寺
山东青州:甲子文化园,位于云门山景区
山东青州:青州市博物馆

  青州汉语拼音:Qīng Zhōu;英语:Qingzhou City),中国山东省潍坊市辖县级市,原益都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87年3月30日撤县设市。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其范围远远超出今天的青州市。不过晋朝后,青州范围大大缩小,治所也迁移到今天的青州市境内,故而逐渐成为该地区的名称。青州市位于潍坊市境西部。东临昌乐县、南接临朐县、西连淄博市、北与广饶县寿光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569平方千米,总人口90万人(2007年末)。辖4个街道、8个镇。

  《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因地处海(东海)岱(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青州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7000年以前的“东夷文明”时期,是东夷文化的中心。自汉武帝在青州设刺史部始,历代均为州、府、路等治地。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造像运动,在青州留下了大量佛教艺术珍品。1996年在龙兴寺遗址出土的200余尊佛造像,在世界引起轰动,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大发现之一。名胜古迹有山东省五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云门山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驼山石窟造像,以及玲珑山北魏郑道昭题刻、仰天寺、范公亭、偶园、真教寺、万年桥、松林书院、衡王府石坊等元、明建筑。寇准范仲淹宗泽张叔夜等朝廷重臣,郑道昭欧阳修王世贞等文坛巨匠,都曾居官青州;王曾邢王介钟羽正冯溥等一代名臣,燕肃于钦等学术巨擘都诞生在青州;还哺育过郦道元黄庭坚李清照冯惟敏等一代名流。

  青州西南部为鲁西隆起区,东北部属华北凹陷区的济阳凹陷,西南部为低山丘岭区,东北部属平原。弥河淄河北阳河纵横境内。年均气温12.7℃,平均降水量640—860毫米。境内石灰岩、铁矿、黄沙资源储量丰富。胶济铁路、益羊铁路、青临铁路和济(南)青(岛)高速公路、荣(成)兰(州)公路、胶(州)王(村)公路纵横交错。

  • 邮编:262500 代码:370781 区号:0536

行政区划

  青州市下辖4个街道、8个镇:

  • 街道办事处:王府街道、益都街道、云门山街道、黄楼街道
  • :弥河镇、王坟镇、庙子镇、邵庄镇、高柳镇、何官镇、东夏镇、谭坊镇。

历史

  青州得名甚早,《禹贡》中就有记载:“海岱惟青州”。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广固,定为南燕国都,这也是山东唯一一个作为朝代首都的地方。后刘裕南燕,夷广固,筑东阳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

  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年)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史治。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筑东阳城南郭,即南阳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7年)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

  为青州总管府治,后改为北海郡治。初复为青州总管府治,后又改为北海郡治。为京东东路路治。为山东东路益都总管府治。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明清时期,为青州府治。

  民国时期为益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昌潍地区(今潍坊市)管辖,1986年撤县改为青州市。

  1986年3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于3月30日正式挂牌。

  1991年12月30日,撤销石河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弥河镇;撤销孙旺乡、钓鱼台乡,将该两乡的行政区域划归王坟镇;撤销上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庙子镇;撤销观音沟乡、莲花盆乡,将该两乡的行政区域划归五里镇;撤销石家车马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普通乡;撤销苏闻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高柳镇;撤销阳河乡,将其所辖的张高、双河、石家庄、大孙、张家河、吕村郇6个自然村划归何官乡,其余村庄划归朱良镇;撤销徐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口埠镇;撤销大王乡,将其所辖的西季、于林、马家园3个自然村划归东夏镇,侯庙、麻湾两个自然村划归杨家庄乡,其余村庄划归王母宫乡;撤销苏屯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东夏镇;撤销宋池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谭坊镇;撤销赵坡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郑母镇;将杨集乡的东富旺、西富旺、南富旺、北富旺4个自然村划归庙子镇。

  1992年6月15日,将口埠镇的蔡家、牛家、小宋、小胡、于集等5个村划归王母宫乡管辖。1993年10月26日,撤销王母宫乡,设立王母宫镇;撤销黄楼乡,设立黄楼镇;撤销东坝乡,设立东坝镇;撤销普通乡,设立普通镇。

  1993年10月26日,撤销益都镇,以原益都镇的行政区域分别设立青州市益都、王府、昭德3个街道办事处,作为青州市政府的派出机关。新设3个街道办事处的驻地及管辖范围以青政发[1993]呈字93号为准。

  1994年6月9日,撤销杨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庙子镇管辖;撤销杨家庄乡、何官乡、邵庄乡,设立杨家庄镇、何官镇、邵庄镇。1994年9月29日,将益都街道办事处的任七里村划归王母宫镇管辖(本次调整是实际没有实施,还是后来又将该村划回益都街道,待查实)。

  1997年,青州市面积1596平方千米,人口89万人。辖3个街道、19个镇、1个乡:王府街道、昭德街道、益都街道、口埠镇、文登镇、王母宫镇、王坟镇、五里镇、东坝镇、东夏镇、东高镇、朱良镇、何官镇、邵庄镇、杨家庄镇、庙子镇、郑母镇、弥河镇、高柳镇、黄楼镇、普通镇、谭坊镇、云峡河回族乡。市政府驻王府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青州市总人口894468人,其中:王府街道69853人,益都街道50564人,昭德街道53113人,弥河镇52545人,王坟镇50225人,五里镇50141人,庙子镇39783人,文登镇15389人,邵庄镇24321人,普通镇28780人,东高镇30742人,王母宫镇38976人,高柳镇33373人,朱良镇38280人,何官镇33206人,口埠镇41515人,东夏镇49449人,杨家庄镇17847人,谭坊镇52660人,郑母镇42656人,黄楼镇39047人,东坝镇27602人,云峡河回族乡14401人。

  2000年,撤销杨家庄镇,马家庄、小刘家庄、大刘家庄、潘家庙、大陈家、杨家庄6个村并入东坝镇,其余15个村并入东夏镇。

  2002年底,全市总面积1569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17个镇、1个乡,1052个行政村。年底全市总人口89.8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36万人。

  2003年,全市总面积1569平方千米,辖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052个行政村。年底全市总人口8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9万人。

  2005年经鲁函民字[2005]22号文件批复,撤销王母宫镇,设立王母宫街道;撤销东坝镇,设立东坝街道;撤销云峡河回族乡,设立云门山街道。至此,全市辖6个街道、15个镇,即王府街道、益都街道、昭德街道、王母宫街道、东坝街道、云门山街道、弥河镇、王坟镇、五里镇、庙子镇、邵庄镇、普通镇、东高镇、高柳镇、朱良镇、何官镇、口埠镇、东夏镇、谭坊镇、郑母镇、黄楼镇;山东青州经济开发区。

  2007年,(一)撤销东坝街道,将原东坝街道大部分行政区域(东环路以东)的23个行政村,23006人,26.97平方千米,整体并入黄楼镇,组建新的黄楼镇。新的黄楼镇总人口63896人,73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面积78.77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原黄楼镇黄楼村。(二)撤销昭德街道,将原昭德街道52893人,25个社区,10.1平方千米,整建制并入云门山街道;将原东坝街道小部分行政区域(东环路以西)的13个行政村,9432人,9.03平方千米,划归云门山街道;组建新的云门山街道。新组建的云门山街道总人口82783人,辖25个社区、43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面积55.76平方千米。办事处驻涝洼村。

  2007年,青州市对全市的行政区划进行重新调整,将19个镇、街道,整合为12个镇、街道。具体调整情况如下:撤销五里镇,将原五里镇的行政区域划归王府街道管辖,街道工作机关驻原五里镇工作机关驻地;撤销东高镇,将原东高镇的行政区域划归益都街道管辖,街道工作机关驻原东高镇工作机关驻地;撤销朱良镇,将原朱良镇的行政区域并入高柳镇,镇工作机关驻原朱良镇工作机关驻地;撤销普通镇,将原普通镇的行政区域并入邵庄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撤销口埠镇,将原口埠镇的行政区域并入何官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撤销郑母镇,将原郑母镇的行政区域并入谭坊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撤销王母宫街道,将原王母宫街道的大崔家、小崔家、孙家庄、大王庄、孟家炉、小田、冷门、董家等8个村,东夏镇的东侯庙、西侯庙、麻湾、西坡、东坡、张家楼、彭家湾、王岗、沙店、南于、大尹、李家庄、大赵务、巨弥、寨里等15个村并入黄楼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将王母宫街道的徐七里、王七联、裴桥、柳沟、东郎、西郎、姜家、王母宫、十八里、寺古、双庙、张孟口、南四、辛庄、侯古、房古、于古、义和、孟古、李官庄、范王、赵家、东李、张裴、胡桥、姜庙、韩家、蔡家、牛家、胡集、懒柳树、凌马、马氏村、朱刘马等34个村并入东夏镇,东夏镇工作机关驻原王母宫街道工作机关驻地。原云门山街道、王坟镇、庙子镇、弥河镇4个行政区域不变。其中面积最大的王坟镇达229.6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王府街道达11多万人。

  2010年,撤销黄楼镇,设立黄楼街道。

地理

  青州市位于北纬36度4分至36度8分,东经118度0分至118度6分,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胶济铁路中段,东接风筝都潍坊,西临工矿重镇淄博和化工基地齐鲁石化公司,南依邻果之乡沂蒙,北傍洋口渔盐海区和胜利油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是山东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人口90万,有汉、回、满等35多个民族。

  全市地形、地貌复杂,地势南高北低。市域南部是石灰岩低山丘陵区,面积695.90平方公里,占全市44.6%,海拔高度多在150米至750米之间,最高点青崖顶达954.3米。市域东南部多为玄武岩低丘陵,面积293.6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18.8%,该区岗丘坡度较缓,海拔高度多在60-200米范围内。市境中北部为山麓平原区,面积为571.9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6.6%,海拔高度在100米以下,地面坡度小于2°。

气候

  青州市属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2℃,年积温4783℃,降雨量700毫米,无霜期185天到211天,被誉为“江北苏州”。

自然资源

  青州市位于山东省的几何中心、山东半岛与内陆的结合部、山东省“一体两翼”区域经济战略的交汇点、 “三区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后花园。境内胶济铁路横贯境内,是胶东对内联系的重要咽喉;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长深高速公路纵穿南北。发达的交通网络为青州发展经济贸易、商务办公、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提供了便利。

  全市土壤共分棕壤、褐土、潮土和砂姜黑土四个土类,10个亚类,15个土属,57个土种。构成全市土壤主体的是褐土土类,面积99666.7公顷,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86.14%。主要分布于西南低地丘陵和中部山麓平原,是市内主要的土壤类型。潮土地类面积3666.7公顷,主要分布于北部平原乡镇的浅平洼地上,为全市第二大土类。棕壤面积1266.7公顷,主要分布于西南山区,海拔多在700米以上,未被开垦,为自然土壤。砂姜黑土面积仅为1133.3公顷,主要分布于北部平原的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区。

  青州市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表水较丰富,但年际间变化大,拦蓄能力差,利用率低;地下水贮量地域差异大,部分地区水资源不足。全市多年水资源总量为6.7亿立方米,可利用资源量为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0.9亿立方米,地下水1.5亿立方米。西南山区水资源丰富,但拦蓄能力差,利用率不高,且地下水缺乏,为全市缺水区。中北部平原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近年来连续超采,补给不足,已形成较大范围的漏斗区,给农业灌溉带来不利。东南部岗丘区地质构造为玄武岩,地下水储量不丰富,但水位埋深较青石山区浅,开采较易。全市现阶段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0亿立方米,需求量为2.3亿立方米,供需缺口为0.3亿立方米。

  全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矿、水泥用石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制碱用灰岩、砖瓦用粘土、砖瓦用页岩等,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的高品位铁矿石储量1.29亿吨,石灰石、红粘土储量大、品质好,是良好的水泥材料。黄沙和西南山区的石灰石丰富,黑色玄武岩总储量达500万立方米;青州红丝砚是全国四大明砚之一。

特产

  • 青州柿干
  • 青州烤烟
  • 弥河银瓜
  • 青州蜜桃

文化

  青州是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有270多处。大禹治水九州,青州为九州之一。《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古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诸州中就有青州,称青州“东北据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海岱惟青州”。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吕氏春秋》称青州为“东方之州”。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州迭为名城重镇,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四百多年之久。西汉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是全国13刺史部之一,治所广县城(今城西1华里处),辖5郡4国100多县。

  青州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作为齐鲁境内的佛教中心,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汉地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多种佛教宗派,并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遗迹。尤其是近年来,许多佛教遗存的发现和修复,以及大量佛学研究论文和专著的相继问世,为青州的佛教文化营构了较高层面的内涵。

旅游

山东青州:云门山风景区—云门仙境
山东青州:云门山风景区—“寿”字
山东青州:青州红叶谷
山东青州:万年桥

  青州为中国古九州之一,在七千年的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众多的“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被史学家称为“东夷文化”的发祥地。青州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明朝云门山的巨“寿”,隋、唐时期的驼山石窟造像群,清“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天然公园“仰天山”,元代中国三大伊斯兰寺院之一的真教寺,宋代教育圣地松林书院,特别是96年发现的龙兴寺百尊雕像,更是引来全国著名考古学家的广泛关注。青州博物馆珍藏的状元卷、宋铜锭、宜子孙玉壁、商代铜、唐三彩、《清明上河图》等2万多件文物则是青州历史悠久与文化灿烂的写照。此外还有驼山、玲珑山、唐赛儿寨、清风寨、圣水峪、范公亭公园、偶园等旅游景点,同时也是国家级地质公园。

  城市的西南郊区有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三山联翠,障城如画”。云门山主峰海拔400多米,虽不甚高,但却是拔地而起,巍峨耸立。山顶有洞如门,夏秋时周围云雾缭绕,故名“云门”。山上多摩崖石刻,其中著名的是一巨大“寿”字石刻,高7.5米,据当地风俗,常有人将小石块用红绳系在树杈上,祈求平安,山上随处可见。其旁驼山自古是齐鲁名山,山上有五座石窟,内有600多尊石佛,称为驼山石窟。

  青州城则内有纪念北宋范仲淹的范公亭和建于元代的清真寺真教寺等名胜古迹。同时,在青州北城区的清军驻扎遗址即形成的文化景观比较出名,曾得到过百家讲坛著名清史研究家阎崇年的高度评价。东城区回族聚居区形成基本独立又有融合的回族聚居区,文化风尚和饮食习惯的差异给青州增添了不少多元文化的色彩,而且东城区的清真糕点,清真饮食很有特色,深受青州人民的喜爱。

  1996年10月,在青州市博物馆南临的一处建筑工地上,龙兴寺遗址处发现一巨大窖藏,内有400余尊佛教造像。这批造像数量大,种类繁多,雕凿精美,彩绘富丽。时代跨度从北魏至北宋,但以北朝作品为多数。造像镂刻精妙,工艺特出,虽然经过破坏,但仍可见当时佛像造形的丰富多样与时代特征。更为珍贵的是,佛像多数保存了表面的彩绘贴金,使今人能够一睹当时雕刻作品富丽彩绘的真实面貌,目前青州市博物馆是世界唯一有此项展览的地方。

  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州西南边陲,属于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溶洞,森林独具特色,景区内另有佛教遗迹文殊寺。

  • 云门山风景区 云门山位于青州城区南部2公里处,海拔421米。山顶有一个南北贯通的天然穴洞——云门洞,洞高约3米,宽约4米,深6米余。远望如高悬于天空的明镜,拱壁镶嵌。每到夏秋季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将山顶的亭台楼阁托于滚滚云海之上,犹如仙境一般,故被称为“云门仙境”,又称“云门拱壁”,乃为古青州胜景之一,云门山也因此而得名。云门仙境,历来颇得佛、道两教的青睐,山阳有大小5个石窟,石刻造像272尊,主要为西方三对像,也有力士、释迦多宝二佛说法像等。有题记者可追溯至开皇九(589)年,虽经1400年的沧桑变易,风雨剥蚀,这些造像仍然保存基本完好。明清两代,在云门山题刻者更多,这些题刻和碑碣都是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和云门山之历史较为准确的资料,在众多的题刻中最有名的是山阴处海内外罕见的巨大镌刻“寿”字,结构严谨,端庄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米,宽3.7米,单是下部的“寸”字就高2.22米,为大个头的汉子所不及,故当地有“寿比南山”、“人无寸高”之说。这个“寿”字是明嘉靖年间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所献书。
  • 青州铁牛
  • 范公亭公园 占地面积300余亩,位于青州市范公亭路西端,因范仲淹惠政知青州而得名。范公亭在公园东南隅,始建于北宋。北宋皇佑三年(1051年)。范仲淹为政时,青州一带流行一种病,蔓延很快。为此,范仲淹亲自汲水制药,发放民间,很快制止了瘟病的流行,众百姓感激不尽。恰在这时,南阳河畔有泉水涌出,且水质纯净,甘甜可口,百姓以为这是范公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就取名“醴泉”。范仲淹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赴颖州途中。人们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 青州红叶谷 位于青州西南山区,隶属于庙子镇北李村。
  • 万年桥 旧称南阳桥,俗称北大桥,青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州市区,横跨南阳河之上,连接古青州的南阳城和东阳城,千百年来,是城区的主要交通要道。万年桥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但至少在宋代明道年间(1032—1033年)建成木制虹桥,明代永乐十二年(1414年)重修,万历二十二年(1494年)青州知府卫一凤、知县刘养浩增修,并改名为万年桥。万年桥几经修建,今为七拱石桥,石板桥面,桥长86米,宽9.4米,高9米,南北各有较宽的引桥面,桥两侧有石桥栏,其上有宝瓶18对,石狮19对;桥两端有大型石狮四座,威武壮观;桥栏杆上有仿明代刻制的浮雕《二十四孝图》和缠枝牡丹;在桥两侧的迎水面的六个桥墩上,雕有龙首装饰,据传龙首能吸走多余的洪水,无论洪水如何暴涨,总不会没过桥墩。
  • 青州仰天山溶洞景观 青州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溶洞第一支洞经过半年多的开发建设,于2007年9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仰天山地质地貌奇特,海拔近1000米的山顶上有世界罕见的盆地。这片盆地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山顶石灰岩溶蚀洼地,在地质学上占有特殊的地位。3000亩盆地中,有江北地区发育最好的垂直溶洞群,现在已发现的落水漏斗有56处,每一个落水漏斗下面便是一条幽长的溶洞,灵泽洞是已开发的第一条溶洞,现开通的支洞是灵泽洞的一部分。仰天山灵泽洞全长1080米,在全国300多条溶洞中属于大型洞。高峻奇险,高度在30米以上的大厅有6处,垂直落差在10米以上的陡坎有三处;洞内常年温度9-11℃,又称为长寿洞;流水不断,北方的溶洞一般比较干 燥,而仰天山灵泽洞常年流水不断,有水道200多米,水潭六个,瀑布一处。
  • 青州逄山风景区 逄山位于山东省青州市西南风景区王坟镇崮后、庙头、阿陀三村正南。逄山阳坡舒缓,阴面陡峻。在阴面山峰的绝壁上有一个影像。远看那影像峨冠博带,足登官靴,长髯飘胸,惟妙惟肖,影像被称作逄山爷。相传,逄山爷的本名叫逄伯陵(殷商时的一个诸侯国的国君)。
  • 青州泰和寺 位于青州西南的泰和山。形成于明永乐年间,距今有900多年的历史。寺庙坐落于灵泽湖畔(也有称仁河水库),山灵水秀,风光宜人。汽车刚驶入山冲,一座崭新的寺院闯入眼帘,其建筑依山随势,顺坡而筑。仰望其势,只见石幢宝塔矗立,三面临山,峭壁高耸,寺嵌其中,庄严而肃静。
  • 驼山滑雪度假村 位于山东省青州市西环路与南环路交界处南200米。
  • 真教寺 位于回族聚居的东关昭德街西侧,既是伊斯兰教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又是各族人民参观游览的著名景观。建成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是当时全国三大真教寺之一。经历代修葺,规模不断扩大。
  • 清真寺 已有450多年的历史,是解放后山东省开放的第一座清真寺。坐落于云门山南路,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
  • 宋城
  • 青州古街

人物

  • 贾思勰 北魏末期和东魏(公元六世纪)的农业科学家。山东益都(今青州市)人。著有《齐民要术》。
  • 王曾  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字孝先。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
  • 赵秉忠 字季卿,号其阳,明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人。明万历二十六(1598)年25岁时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 冯溥  字孔伯,号易斋。山东临朐人,一说益都(今青州)人。顺治四年进士,授编修。累官文华殿大学士,汇吏部尚书。
  • 李文藻 字茧畹,又字素伯,号南涧远子,清代金石学家,益都(今山东青州)人。

参考条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