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青花瓷

添加2,880字节2014年10月9日 (四) 10:08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现代青花瓷采用什么青花色料?它们在化学组成和着色效果上和古代青花色料有何不同?'''  现代青花瓷都采用工业氧化钴作为青料,主要着色剂就是氧化钴一种,而古代青花所用的天然钴矿,其着色剂除了氧化钻外,还有氧化锰和氧化铁。由于两者的化学组成相差很大,所以着色效果完全不同。用工业氧化钴制成的青花呈单一的纯蓝色,俗称“洋蓝”,在外观和风格上和古代青花相差很大。'''为什么青花粗瓷的釉色比青花细瓷更青?'''  青花粗瓷为了降低烧成温度,其釉灰用量比青花细瓷明显较多。多加釉灰能使釉的熔融温度降低玻化更完全。故青花粗瓷的釉比青花细瓷显得更加清澈透明,色调也更青。'''为什么元代和明代早期青花容易晕散,而清代青花不易晕散?'''  元代和明代早期的青花,其画面上的线条轮廓不分明,这种现象称为“晕散”。由于晕散,所以这一时期很少有五官、眉毛、头发很清晰的人物画。明代中后期和清代的青花很少发生晕散,所以人物画的须眉清楚。所谓“晕散”,用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色料从着色区向非着色区扩散。研究结果表明,扩散程度主要同色料的配方和反应层上钙长石晶体的发育程度有关。一般说来,色料中加入较多的助熔剂有利于发色。在元代和明代早期,当青花的制作工艺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必须这样做才能够提高成品率。显微结构研究的结果表明这种假设是对的。显示元青花晕散区的断面显微结构表明,元青花反应层上钙长石晶体发育得特别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元青花色料中含有较多的钙,使反应层附近釉的高温粘度降低,流动性提高,因而有利于色料从着色区向非着色区扩散,造成晕散现象。反应层上钙长石晶体的蓬勃生长也产生同样的效果。嘉靖青花的断面显微结构图表明,嘉靖青花反应层上钙长石晶体的发育程度远不如元青花好,说明嘉靖青花色料中的钙含量较低,反应层附近釉的高温粘度较高,流动性差,因而不利于色料的扩散,没有造成晕散现象。另外,青料中铁含量的高低对晕散现象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元代和明代早期的青花色料,其铁含量明显高于清代,在还原烧成条件下形成的PeO有一定助熔作用,会降低色料的熔融温度,促进“晕散”现象的产生。== 参见条目 ==*[[陶瓷]] [[中国陶瓷]] [[景德镇陶瓷]][[Category:中国文化百科]][[Category:陶瓷]][[Category:中国陶瓷]][[Category:陶瓷文化]][[Category:陶瓷史]][[Category:中国陶瓷史]][[Category:江西省]][[Category:景德镇市]][[Category:艺术]][[Category:景德镇陶瓷]][[Category:工艺美术]]
52,141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