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青花瓷

添加41,143字节2017年4月24日 (一) 17:43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文件:92998.jpg|right|thumb|220px|青花瓷:“鬼谷子下山”图罐]]  青花是釉下彩瓷的一种,其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那“似青云宿墨,如春葓泛幽”的艺术魅力,至今仍引领着陶瓷艺术装饰的主流导向,被誉为人间瑰宝。  青花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元、明、清三代中国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元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和釉里红瓷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明代以青花瓷为基础出现的斗彩在中国瓷器史上,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景德镇现代青花瓷既传承了古代的精巧工艺,又有创新,经常与釉里红、颜色釉、粉彩、古彩、新彩、玲珑等形式结合起来,相互衬托而形成青花斗彩、青花釉里红等种类。  青花瓷是用磨练得极细的青花料(氧化钴)作呈色剂,在预先制好的瓷坯上绘画纹样后,再施一层透明釉,放入窑中,经1320度高温下一次烧成,器物呈现美丽而幽靓、明快而沉静的青蓝色纹样,具有在一色中创造丰富多彩艺术效果的特征。这种白地蓝花的瓷器就是青花瓷器。景德镇的青花瓷,青肌玉骨,娴静典雅,极具东方民族的风格和艺术魅力,是中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瓷之一,也是我国古陶瓷中最有代表性的瓷种之一。它从元代创制以来,不断创新,历久弥新。   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由于它的色彩画在釉下,不易磨损,经久不变。一般釉上彩的色彩原料中都有铅元素,而青花瓷无铅质,可以防止铅的毒性对人类的危害,用青花作餐具比其他釉上彩更具优点。同时,青花瓷明净素雅、晶莹透澈,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神韵和意境。青花瓷端庄雅致的艺术效果,在洁白桌布衬托下尤为醒目,所以许多人钟爱青花瓷器。在装饰方面,元青花瓷画有绘画、先刻后画、外绘画内印花、印花与绘画并用及镂雕、堆贴等手法。纹饰繁富,形制巨大是元代青花的特色。主题纹饰有人物、动物、植物等内容,装饰在器物的显眼部位。人物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尉迟恭单鞭救主”、“三顾茅庐”、“明妃出塞”、“四爱图”(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孟浩然爱梅、周茂叔爱莲)等内容;动物有龙、凤、麒麟、狮子、海马、仙鹤、鳜鱼、水鸟等种类;植物有松、竹、梅、牡丹、莲花、菊花、山茶、芭蕉、葡萄、瓜果等题材。用作辅助纹饰的有卷草、锦地、回纹、钱纹、浪涛、蕉叶、莲瓣、云肩、缠枝花等,配合主题纹饰,起到绿叶扶红花的作用。到了明代,青花瓷进入全盛期,产品胎质洁白细腻,釉层晶莹肥厚,造型厚薄适度,优美俊秀,其青花色泽像蓝宝石一样明艳动人,特别令人赏心悦目。明初永乐、宣德所造青花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纹饰精细,以缠枝花卉、瓜果为多,云龙、飞禽次之。在纹饰题材的选择上,官窑青花多以龙、凤、麒麟、牡丹、山茶、莲花、菊花、灵芝、荔枝、葡萄类题材为装饰内容;民窑则题材广泛,纹饰多样,人物、动物、花鸟、山水树石、吉祥图案、书法装饰等应有尽有,不胜枚举,表达的是大众喜爱的内容。== 分类 ==  青花瓷从功能上来分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青花日用瓷,二、青花仿古瓷,三、青花艺术瓷。  但是青花在装饰形式上还经常与釉里红、颜色釉、粉彩、古彩、新彩、玲珑等形式结合起来交织在一起进行装饰,相互衬托而形成青花斗彩。  青花斗彩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受日用瓷,仿古瓷的束缚,由艺术家注意发挥。== 青花瓷的制作工艺 ==  起稿——过稿——勾线——分水——施釉——烧成。  青花瓷的制作基本上要经过以上六个基本步骤(除了个别单件的创作和青花贴花纸外)。起稿是青花瓷生产的第一步,是设计者为了适应和突出造型特点的前提下,将已构图好的纹样组织,用淡黄蔑灰画到坯体上去,经反复修改后再用深黄蔑灰重勾描一遍(苏蔑灰,用竹子去青皮燃烧,烧后的炭灰用擂捶细备用,苏蔑灰画在坯体上易擦掉,便于修改,它不影响施釉和烧成)。过稿,则是用棉纸或生宣纸复在已起好稿的坯体上用手指在纸背面磨擦纹样便清楚地印在纸上,再用浓黄蔑灰把纸上的纹样复勾一遍,待干后将图帖在坯体上用手指轻轻磨擦,纹样便清楚地印到了坯体上(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腊纸用针笔按图案轮廓刺出小孔,形成点状花纹,再贴在坯体上,用纱布包黄蔑灰或红粉在腊纸上轻轻抹一遍,粉灰就从小孔中落到坯体上,形成了许多小点所连接的纹样,腊纸除破外,可以连续使用)。勾线,是制作者根据设计者的意图用浓、淡合适的青花料对纹样进行勾勒成擦,勾线用笔要自然、流畅、刚劲有力。分水,则是根据画面的需要按头浓、正浓、二浓、正轻、影轻的浓淡变化的不同,在勾好线条的坯面,以泼墨式的笔法,进行青花料的染色达到完美、统一的艺术修养,分水的技法高低的不同,有的是先分水后勾线,如此不受纹样轮廓的束缚,使画面活泼、自然、通常它多适用于写意法青花艺术瓷的运用。施釉,是对已画好的青花瓷进行罩釉,它是吹釉、蘸釉、浇釉、射釉等区别。适应各种不同的产品,如果施釉不当便当生产的最后一环,由于时代的发展,燃料的进步,陶瓷烧成逐步由柴窑——煤窑——重油——煤气、液化气使烧成率飞速提高,并使一些以前名贵的产品变为一般。但如果烧成后气氛控制不当便会造成欠烧、窑黄、料意、闷色等缺陷,所以陶瓷为做火烧之尤物,那一步骤掌握不好就要前功尽弃。  青花瓷到元代已渐成熟,特别是景德镇,所产青花瓷更是异彩纷呈,成为青花瓷的主要生产地。当时在景德镇以外的民间瓷窑亦有烧制青花瓷的,像云南玉溪窑、建水窑和浙江江山窑等,但它们的胎釉、青花呈色和纹饰都远不如景德镇青花瓷那样精致美观,因此论者极少。景德镇所以在元代能够烧制出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水平的青花瓷,是有它的内在原因和外在条件的。  从内部条件看,景德镇是群山环抱的山区城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量优质的制瓷原料和丰富的燃料、充沛的水利资源和便利的运输条件。加之这里地处偏僻,陆路交通闭塞,历史上频繁的战争都没有对它造成重大破坏,经济生活比较安定,这样就吸引着南北大批窑工躲避到景德镇为“落脚处”,以“挟其技能以食力”,在长期制瓷实践中,窑工们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取其所长,不断提高;又注意吸收其他地区瓷窑的技术和艺术,像吉州窑距景德镇较近,其彩绘技术必然会影响到景德镇,这可以从青花瓷和吉州窑白地黑花瓷有着明显的共同风格和特点得到证实。同时,正是由于宋代景德镇已经成功地烧制出精致的青白瓷,就为青花瓷的烧制成功创造了先决条件。这种青白瓷中的白釉,氧化钙含量减少,钙钾含量增加,在高温过程中,釉溶解能力较强,将胎内的三氧化二铁溶解而影响釉的白度,从而能生产适合于做青花瓷的釉。景德镇制瓷工匠当时已积累了丰富的烧制青白瓷的技术,又受吉州窑釉下彩绘技法的直接影响,一旦掌握了青花料的性能,就能很快烧出高水平的青花瓷。此外就外部条件而言,元朝政府对制瓷业的重视和海外贸易交往的频繁,也促进了景德镇瓷业的繁荣与发展。  到目前为止,在国内收藏的100余件元青花瓷中,江西一省就有40余件,几占一半,名列第一。青花龙纹鼓式盖罐青花龙凤纹带盖梅瓶青花鸳鸯戏水纹玉壶青花鸳鸯卧莲纹菱口青花鱼藻纹折沿盘青花西厢记图罐青花蒙恬将军图玉壶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菊纹出戟觚青花莲池鱼藻纹罐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青花庭院狮子纹盘青花孔雀穿花纹玉壶青花孔雀牡丹纹罐青花四爱图梅瓶青花双鱼莲纹折沿盘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青花云龙纹洗口瓶青花云龙牡丹纹兽耳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 明代青花 ===   明朝(1368—1644)是中国瓷器烧制的全盛时代,并以其突出贡献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明代青花瓷在元代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与发展。   从明代洪武开始,青花瓷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青花瓷工艺精湛,色调纯正,纹饰规范。宣德朝起,多落帝王年号,易于鉴别;民窑青花瓷则器型丰富,色调不一,纹饰多变,制作粗糙,往往不带帝王年号,难于鉴别。   明代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的年代说法不一,有洪武二年(1369)、洪武二十六年(1393)和建文四年(1402)三种说法。我们以为洪武二年说比较合适,其理由是清蓝浦《景德镇陶录》中记述:“洪武二年就镇之珠山御窑厂,置官监督烧造解京。”乾隆七年(1742)李洊德、汪勋合纂《浮梁县志·建置景德镇厂署》条谓:“御器厂建于里仁都珠山之南,洪武二年设厂制陶以供尚方之用。”这两段记载都明确提出景德镇御窑厂是洪武二年建立的。此外,近年来,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的发掘,也为我们提供了可信的佐证。   明代青花瓷的发展,从胎釉、造型风格、绘画和青花用料等方面考虑,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根据彼此间的相近关系和不同风貌,又可将三个时期划分为六个阶段: *'''早期:'''(一)  洪武 (二)  永乐、宣德*'''中期:'''(三)  正统、景泰、天顺 (四)  成化、弘治、正德*'''晚期:'''(五)  嘉靖、隆庆、万历 (六)泰昌、天启、崇祯 '''洪武青花瓷'''   洪武(1368—1398)时期的青花瓷,是近年来陶瓷研究的热点,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洪武瓷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常把洪武青花视为元青花或归于永乐青花之列。1964年,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了一批瓷器,其中有部分为早于永乐、宣德,而又和元代典型瓷器不一样的标本。因此,人们认为这部分标本应是洪武瓷。但是这个观点并没有完全被国内外的学术界所接受。此后,80年代初,又在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中,挖掘出为数不少的洪武瓷。1984年,在北京第四中学原明代宫廷库房遗址中,发现了数千件青花与釉里红官窑残片,据地层叠压关系及伴随物分析,可确定其时代应为明初洪武时期。1994年,江西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又在景德镇珠山明御窑厂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洪武青花瓷器,经修复有:花口与平口折沿盘、菱口折沿盏托、各式碗、执壶和荷叶盖瓜棱大罐等。随着这些新材料不断地被发现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洪武青花瓷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青花釉里红花卉纹菱 青花缠枝菊纹碗 明· 青花缠枝莲纹直口碗 青花缠枝花卉纹盏托 青花石榴花纹折沿菱 青花松竹梅纹执壶 明 青花折枝花卉瓜棱形 青花六出开光湖石芝 青花云龙纹“春寿” '''永乐、宣德青花瓷'''   永乐、宣德青花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发展。造型种类繁多,生产数量增大,产品除供给宫廷与民间日常之需外,还作为赠物及商品大量流往海外。这一时期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色调浓艳,造型多样,纹饰精美而久负盛名,被称为我国青花瓷的鼎盛或黄金时期。永乐(1403——1424)时期的青花瓷,有所谓“诸料悉精,青花最贵”的说法。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永乐青花瓷逐渐摆脱元代遗风,在造型、纹饰上出现了新的风格。一般说来,永乐青花瓷具有优美俊秀、厚薄适度、器型轻盈、色泽浓艳、纹饰疏朗的特征。宣德(1426—1435)年间是明代青花瓷鼎盛时期,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著称于世。正如朱琰在《陶说》一书中所赞:“此明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故有“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胜”之说。宣德青花瓷数量大,质量好。胎质细腻洁白,釉色晶莹肥厚,青花色泽艳丽,是宣德青花瓷的主要特征。 青花龙涛纹天球瓶 明 青花闹潮龙纹敛口盘 青花锦纹盖罐 明·宣 青花藏文莲托八吉祥 青花葡萄纹折沿菱口 青花莲草纹折沿盘 明 青花花果纹盘 明·宣 青花花果纹执壶 明· 青花花卉纹龙炳花浇 青花胡人乐舞图双耳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 青花缠枝花卉蕉叶纹 青花缠枝花卉纹鸡心 青花缠枝花卉纹高足 青花缠枝花卉纹蒜头 青花缠枝花卉纹执壶 青花缠枝花卉纹扁平 青花缠枝花卉纹带盖 青花缠枝花卉纹八角 青花红彩海涛龙纹碗 青花红彩海兽鱼涛纹 青花牵牛花纹双耳倭 青花灵芝纹石榴形尊 青花波斯文卧足碗 明 青花桃竹梅纹梅瓶 明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菱 青花松竹梅纹梨形壶 青花松树小景敛口盘 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 青花折枝花果纹罐 明 青花折枝花果纹玉壶 青花折枝花卉纹带盖 青花庭院婴戏纹碗 明 青花庭院仕女图碗 明 青花宝相轮花纹葫芦 青花凤穿花三系把壶 青花五彩鸳鸯荷花盘 青花云龙纹葫芦口绶 青花云龙纹直颈扁壶 青花云龙纹直口碗 明 青花云龙纹十棱洗 明 青花“秋夕”诗意仕 '''正统、景泰、天顺青花瓷'''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近三十年中,换了三个朝代,因皇室长期争权夺位,加之内忧外患十分严重,人民深受灾难,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破坏,瓷业自然难以幸免,特别是直接为皇室服务的官窑瓷更是受很大影响。文献就有正统初御窑厂停烧的记载。所以,过去古陶瓷界十分少见署正统、景泰和天顺款的官窑瓷器,对这三年瓷器状况缺少了解,文献又缺少记裁,因而称这段时期为明代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明 青花缠枝莲纹扁耳瓶 青花缠枝牡丹纹盘螭 青花楼阁人物图大罐 青花拜月图梅瓶 明· 青花折枝莲托八宝纹 青花八仙朝圣罐 明· 青花仕女游春图罐 明 青花云龙纹樽 明·正 青花云凤纹樽 明·正 “天顺年”款青花阿 '''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瓷'''   成化、弘治、正德年间是明代的中期,政治趋于稳定,经济开始繁荣,所以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形势从此好转。这时期的青花瓷有很大变化,造型上从敦厚豪放,变轻巧俊秀;开始采用国产平等青料,色调淡雅清新;绘画风格又以疏朗为主。这三代的青花瓷自成一体,与前之永乐、宣德,后之嘉靖、万历,在制作格调上均有所不同,成为明代青花瓷发展的第二大阶段。 黄地青花花果纹盘 明 青花麒麟纹盘 明·成 青花釉里红四鱼莲纹 青花花鸟纹杯 明·成 青花红绿彩云龙纹碗 青花穿花龙纹带盖壶 青花穿花龙纹尊 明· 青花波涛云纹盖罐 明 青花波斯文灵芝纹笔 青花夔龙纹碗 明·成 青花双狮滚球纹座墩 青花人物楼阁盖罐 明 青花人物梅瓶 明·成 青花人物套盒 明·正 青花五龙纹盘 明·正 青花云龙纹碗 明·弘 '''嘉靖、隆庆、万历青花瓷'''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开始进入明代后期,是政治、经济开始逐渐走向衰落阶段,景德镇青花瓷的烧制也受到一定影响,质量明显下降,除少数宫廷所需器物精细外,大部分产品制作较为粗糙,工艺不精,其风格与前代大不相同。但由于使用新的国产“回青料”,加上纹饰风格的改变,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还是出现一个制瓷的崭新景象。这种成就,也与明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青花龙纹盘 明·嘉靖 青花龙纹方胜盒 明· 青花龙纹寿字盖罐 明 青花莲池花鸟纹六方 青花花卉纹连座象耳 青花群仙庆寿图盖罐 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明 青花穿花狮子纹罐 明 青花福寿云纹六棱葫 青花狮子滚绣球盖罐 青花牡丹狮纹葫芦瓶 青花梵文莲花式盘 明 青花婴戏图盖罐 明·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 明 青花八仙人物三足炉 青花云龙纹花口洗 明 青花云鹤凤凰纹六方 青花“福寿康宁”铭 青花“福寿康宁”大 “大明隆庆年造”竖 “大明隆庆年造”双 '''天启、崇祯青花瓷'''   天启、崇祯两朝历时不长,仅有二十四年,正处于晚明多事之秋。社会动荡不安,内外战争不断,国力衰竭,财力紧迫。景德镇御窑生产极不景气,几近停产。因此,传世和出土的署有两朝年号款的官窑青花瓷很少。要把天启、崇祯瓷器分开,如果没有款识,则很不易。故常将两朝瓷器归为一体,称为“明末瓷器”。天启、崇祯青花瓷,既承袭前朝万历时的风格,又开启了明末清初的新面貌。 青花郊游图瓶 明·崇 青花莲池夏趣图八方 青花花卉纹出戟花觚 青花人物镶锡壶 明· 青花人物笔筒 明·崇 青花人物净水碗 明· === 清代青花 === [[文件:86238.gif|right|thumb|220px|青花瓷:聚宝龙青花童子高端瓷器]]   清朝(1644—1911),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制瓷业臻于鼎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进入了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   整个清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中国瓷都的地位,并代表着制瓷的最高水平。景德镇不仅恢复了御窑厂,还发展了民窑生产。清初在景德镇民窑从事瓷业的工人有数万之众。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汉名殷弘绪),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九月一日于饶州发出的一封信内,形容当时景德镇夜景“好像是被火焰包围着的一座巨城,也像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由此不难看出这一时期景德镇民窑制瓷业的兴旺与繁荣。   景德镇民窑瓷业的发展与繁荣还得力于清初实行的“官搭民烧”办法。“官搭民烧”始于明代,康熙十九年后,这种办法才成为固定的制度。官窑器大多在御窑厂内完成制坯或成型的工序,然后在民窑的“包青户”中搭烧。这种办法的实施,有利于民窑制瓷技术的提高,促进了民窑制瓷业的繁荣与发展。使高质量的产品达到几与官窑产品难以区分的程度。   清代青花瓷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顶峰,乾隆以后,由于上层的腐败,经济的衰退与外侵内乱,社会生产力遭到空前的破坏,景德镇官窑瓷的质量急剧下降,尤其鸦片战争以后,景德镇瓷业呈现出一片衰败景象,质量下降,数量锐减,瓷业生产处于维持状态。民窑青花瓷虽然由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销售量十分巨大而极为兴旺,但很少有像康雍乾三朝那时的精品。 '''顺治青花瓷'''   顺治(1644—1661)时期青花瓷,继承了明末基本风格,在胎釉、造型、纹饰与青料呈色诸方面,与明末崇祯青花瓷相似。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许多制品只能粗略判断为“明末清初”烧造,难以分出确切朝代。近几年来,陶瓷界有些学者正努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力图将顺治、崇祯瓷器作出合理鉴别和定位,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顺治时期,全国尚在统一巩固政权时期,宫廷对御窑厂烧造尚无暇顾及,因此,顺治时期署官窑款识的传世青花瓷甚为罕见。 青花麒麟纹罐 清·顺 青花山水图筒瓶 清· 青花天女散花图碗 清 青花人物图净水碗 清 青花云龙纹瓶 清·顺 '''康熙青花瓷'''   康熙(1662—1722)时期青花瓷,为清代青花瓷之冠,处于清代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不仅制作质量高,而且发色鲜丽,其古雅幽靓、层次分明的色调,为清代其他各朝产品所无法比拟。   康熙青花瓷胎质坚硬细白,断面如“糯米糕”,普遍有厚重感。釉面光滑细腻,与胎结合紧密,能见桔皮棕眼。釉色白中泛青,光亮。还有一种浆白釉,釉面特别白。青花主要用国产浙料,呈色以翠蓝为主。纹饰多草虫花卉、龙凤花鸟、鱼虫走兽、山水人物和诗词铭赋等。造型丰富多样,品种齐全。主要器型有:梅瓶、筒瓶、蒜头瓶、天球瓶、玉壶春瓶、葫芦瓶、方瓶、菊瓣瓶、长颈瓶、各式棒槌瓶、花觚、各式尊、壶、罐、缸、香炉、洗、盒以及盘、碗、杯等。由于康熙皇帝在位达61年,青花瓷花不断发展和创新,所以陶瓷界往往又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 青花鱼龙纹盘 清·康 青花锦地寿字纹瓶 清 青花瑞兽纹觚 清·康 青花滕王阁图缸 清· 青花松竹梅纹壶 清· 青花开光山水人物图 青花山水瓶 清·康熙 青花山水图大瓶 清· 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 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 青花人物大罐 清·康 青花云龙纹炉 清·康 '''雍正青花瓷'''   雍正(1723—1735)时期是清代的盛世,虽然仅有短短的13年,但由于康熙时打下的雄厚基础,加之雍正皇帝本人又极其喜爱瓷器,还先后派遣出色的督窑官年希尧和唐英前往景德镇督理窑务,取得巨大成就。雍正时期的瓷器,瓷质莹洁,工艺精细,器型隽秀,典雅优美,品种繁多,釉色齐备,所仿宋代五大名窑及创新的釉色品种,都取得空前的成就,摹古水平极高,使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的高水平,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青花瓷亦不例外,总体质量,远远超过康熙、乾隆时期。 青花龙凤纹折沿盘 清 青花缠枝葫芦飞蝠纹 青花缠枝莲纹灯座 清 青花缠枝花果纹折沿 青花缠枝梅纹觚 清· 青花梵文碗 清·雍正 青花双龙戏珠纹香炉 青花云龙纹琵琶尊 清 青花九龙纹天球瓶 清 '''乾隆青花瓷'''   乾隆(1736—1795)皇帝在位60年,这是清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极盛时期。此时景德镇荟萃了一代名师巧匠,在康熙、雍正两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彩瓷和单色釉瓷的制作,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把清代制瓷业推向历史的顶峰。乾隆本人精于古物鉴赏,对瓷器特别爱好,对制瓷业的创新和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青花龙凤纹如意耳扁 青花花卉纹四连瓶 清 青花蕃莲纹六方贯耳 青花缠枝莲纹觚式瓶 青花缠枝莲托梵文高 青花缠枝宝相花托蝠 青花瓢纹葫芦瓶 清· 青花暗八仙纹穿带瓶 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 青花寿山福海图双兽 青花八吉祥纹盉壶 清 青花八吉祥宝月瓶 清 青花云龙纹五孔扁瓶 青花云鹤纹爵盘 清· '''嘉庆、道光青花瓷'''   嘉庆(1796—1820)朝共二十五年,官窑青花瓷的生产大幅度下降,唯民窑依然如旧。早期青花瓷仅仅维持乾隆后期的基本风格,无任何新意。晚期则逐渐退步,工艺水平亦在下降,是清代瓷业由盛而衰的反映。道光(1821—1850)时期的青花瓷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20年间烧制的青花瓷比较精致,作品也较接近前朝的风格;后期10年间生产的青花瓷多较粗劣笨拙,质量也大为下降。 青花莲托八吉祥纹盉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 青花御制诗海棠式托 青花六合同春图瓶 清 青花三友图玉壶春瓶 “大清道光年制”篆 青花龙纹盘 明·嘉靖 青花龙纹方胜盒 明· 青花龙纹寿字盖罐 明 青花莲池花鸟纹六方 青花花卉纹连座象耳 青花群仙庆寿图盖罐 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明 青花穿花狮子纹罐 明 青花福寿云纹六棱葫 青花狮子滚绣球盖罐 青花牡丹狮纹葫芦瓶 青花梵文莲花式盘 明 青花婴戏图盖罐 明·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 明 青花八仙人物三足炉 青花云龙纹花口洗 明 青花云鹤凤凰纹六方 青花“福寿康宁”铭 青花“福寿康宁”大 大明隆庆年造”竖行 “大明隆庆年造”双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青花瓷'''   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光绪(1875—1908)、宣统(1909—1911)这四朝是在帝国主义入侵和内乱频繁的岁月中渡过的,社会经济每况愈下,景德镇官窑瓷的生产处于衰落的境地,民窑虽亦在大量生产,但多数比较粗糙。只有同治、光绪两朝,因慈禧为首的贵族集团,为满足穷奢极欲的生活,不惜成本,大力烧制瓷器,大有中兴之势,使官窑生产又有进一步发展。尤其光绪官窑器,无论品种与数量,均居晚清各朝烧制官窑瓷器的首位。这个时期的青花瓷总体来看,胎体粗松,远不如康雍乾嘉时洁白细密,而且工艺上制作粗糙,厚薄不均匀,修胎不精细,普遍显得厚重。釉均稀薄,釉面多不大平整,“波浪纹”出现甚多。 青花蕃莲纹盘 清·光 青花缠枝莲纹龙耳方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清 青花缠枝花卉纹温盘 青花水仙葡萄纹圆盒 青花夔凤纹簋 清·光 青花云凤纹碗 清·光== 历年拍卖十大高价青花 ==[[文件:86235.jpg|right|thumb|220px|青花瓷: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文件:86234.jpg|right|thumb|160px|青花瓷: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文件:86233.jpg|right|thumb|160px|青花瓷: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文件:86232.jpg|right|thumb|220px|青花瓷: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文件:86231.jpg|right|thumb|160px|青花瓷:清乾隆青花海水祥云应龙纹梅瓶]][[文件:86230.jpg|right|thumb|220px|青花瓷: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龙”图高足杯]][[文件:86229.jpg|right|thumb|220px|青花瓷:元青花鱼藻纹折沿盘]][[文件:86228.jpg|right|thumb|220px|青花瓷:清雍正青花花鸟图八方扁壸]][[文件:86227.jpg|right|thumb|160px|青花瓷:清乾隆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文件:86226.jpg|right|thumb|220px|青花瓷:明成化青花内梵文海石榴纹卧足碗]]'''1.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2.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  在香港苏富比2011年秋季拍卖会上,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刷新明代瓷器拍卖世界纪录。该瓶高36.5厘米,纹样细腻柔美,形制比例得当,是永乐瓷器难得杰作。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1.6866亿港币成交。'''3.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  此瓶高47厘米,器身呈扁圆状,口微侈,粗颈,溜肩,硕腹,椭圆形圈足,底足内有釉。壶身饰缠枝四季花卉。其独特的造型和新颖的纹样,为一代青花瓷器之冠。2011年北京盈时秋拍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1亿2190万元元。'''4.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釉面细腻如脂,是成化瓷器的杰作。缠枝花卉纹盌亦见于永宣二朝,而成窑纹饰并未全盘承袭,在规整中加以变奏,令宫盌各式花卉图案更富动感,静中显动。对于御制瓷器来说,这只明成化宫盌是制作上的大胆尝试,有异于任何前朝或后世同类瓷器。宫盌多数内里平素,里外兼绘之宫盌图案寥寥可数,黄蜀葵花瓣半圆,多叶状,叶呈掌形分裂,裂片长披针形,于诸多宫盌纹饰中更显富丽别致。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以1亿4,124万港元被翟健民先生购得。'''5.清乾隆青花海水祥云应龙纹梅瓶'''  这件器物上的应龙绘制精美,将帝王的威武与神秘庄严的形象隐喻化地呈现。张翅飞舞的应龙,跃于波涛上,大有摄海之威猛。瓶身下方的海水纹样,以浅蓝色调细描的浪花飞沫,生动地展示了浩瀚海洋与神龙共生的诗境。2012年北京盈时秋拍清乾隆青花海水祥云应龙纹梅瓶以9775万元成交。'''6.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龙”图高足杯'''  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龙”图高足杯1亿11266万港币成交。'''7.元青花鱼藻纹折沿盘'''  鱼藻纹是元青花瓷器重要纹饰,但存世量极少,该拍品是近年来拍场难得的元青花代表。此外,通常鱼藻纹为四条或两条鱼,一条鱼者多为鳜鱼,而此重器盘心独绘单条武昌鱼,并衬以飘动水草,形态写实灵动,神态温怡自然。2012年北京华辰春拍元青花鱼藻纹折沿盘 6888.5万元成交。'''8.清雍正青花花鸟图八方扁壸'''  2010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清雍正青花花鸟图八方扁壸7906万港币成交。'''9.清乾隆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2010年匡时五周年秋拍清乾隆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6608万元成交。'''10.明成化青花内梵文海石榴纹卧足碗'''  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明成化青花内梵文海石榴纹卧足碗5117.5万元成交。'''现代青花瓷采用什么青花色料?它们在化学组成和着色效果上和古代青花色料有何不同?'''  现代青花瓷都采用工业氧化钴作为青料,主要着色剂就是氧化钴一种,而古代青花所用的天然钴矿,其着色剂除了氧化钻外,还有氧化锰和氧化铁。由于两者的化学组成相差很大,所以着色效果完全不同。用工业氧化钴制成的青花呈单一的纯蓝色,俗称“洋蓝”,在外观和风格上和古代青花相差很大。'''为什么青花粗瓷的釉色比青花细瓷更青?'''  青花粗瓷为了降低烧成温度,其釉灰用量比青花细瓷明显较多。多加釉灰能使釉的熔融温度降低玻化更完全。故青花粗瓷的釉比青花细瓷显得更加清澈透明,色调也更青。'''为什么元代和明代早期青花容易晕散,而清代青花不易晕散?'''  元代和明代早期的青花,其画面上的线条轮廓不分明,这种现象称为“晕散”。由于晕散,所以这一时期很少有五官、眉毛、头发很清晰的人物画。明代中后期和清代的青花很少发生晕散,所以人物画的须眉清楚。所谓“晕散”,用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色料从着色区向非着色区扩散。研究结果表明,扩散程度主要同色料的配方和反应层上钙长石晶体的发育程度有关。一般说来,色料中加入较多的助熔剂有利于发色。在元代和明代早期,当青花的制作工艺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必须这样做才能够提高成品率。显微结构研究的结果表明这种假设是对的。显示元青花晕散区的断面显微结构表明,元青花反应层上钙长石晶体发育得特别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元青花色料中含有较多的钙,使反应层附近釉的高温粘度降低,流动性提高,因而有利于色料从着色区向非着色区扩散,造成晕散现象。反应层上钙长石晶体的蓬勃生长也产生同样的效果。嘉靖青花的断面显微结构图表明,嘉靖青花反应层上钙长石晶体的发育程度远不如元青花好,说明嘉靖青花色料中的钙含量较低,反应层附近釉的高温粘度较高,流动性差,因而不利于色料的扩散,没有造成晕散现象。另外,青料中铁含量的高低对晕散现象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元代和明代早期的青花色料,其铁含量明显高于清代,在还原烧成条件下形成的PeO有一定助熔作用,会降低色料的熔融温度,促进“晕散”现象的产生。'''永乐、宣德青花器的釉和彩有什么特征?'''  传世的永乐,宣德官窑青花器都采用苏麻离青,色调浓艳,有黑斑,部分黑斑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在线条上常有许多点点黑斑,色调较深的线条更为明显。釉色白中略带青,釉中气泡多,青花处气泡更多,黑斑处气泡大而多,很多已破裂,未能填平,呈下凹状。底足转角处无积釉。传世的永乐、宣德青花器中,有相当一部分色调浓艳但无黑斑,可能是国产料,也可能是苏麻离青,待将来进行化学分析后才能得到可靠结果。景德镇御窑厂附近出土的大量宣德青花器碎片,色调浓艳,也有黑斑,但黑斑没有金属光泽,属高锰低铁型,有人认为所用青料可能就是江西乐平的无名异。'''永乐、宣德青花器的胎在外观上有什么特征?'''  和元青花器相比,永乐,宣德青花器的胎体厚重的甚少,胎色白,烧结程度较元青花好,一般为正烧到微生烧。永乐青花大盘器底无釉露胎,宣德青花大盘底部大多有釉有款,有时在器底足部釉与胎交界处出现一条红棕色线,这是由于铁质和可溶性盐类在干燥时于该处富集,井在烧窑结束后的冷却过程中由于二次氧化所致。== 青花瓷的艺术特色 ==  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是景德镇特有的陶瓷艺术品种,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珍贵的传统艺术。青花瓷是一种彩绘装饰瓷, 是高温釉下彩瓷之一, 是白地青花瓷器的专称。它以含氧化钴为着色剂,先在瓷坯上以简练的描绘花纹和单纯色彩表达丰富的艺术语言,再施一层透明釉,入窑经1 300℃左右高温烧制而成。青花瓷呈色倾向青蓝色,虽然着色单一,但它较五彩瓷器更显清丽、娟秀, 因而广为众人所爱。景德镇青花瓷造型优美,色彩绚丽,装饰精美, 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无铅无毒,耐酸耐磨,面色经久不退, 素有“永不调谢的青花”之称,被誉为“瓷国明珠”, 一直位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为世人所推崇。我国青花瓷器从唐而宋而元, 从元而明清至今, 已经有1 300多年的历史了!  青花瓷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以其胎、釉精细,青花艳丽, 造型多样, 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在清康熙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被称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青花使用分水技法描画所形成的深浅、浓度、层次、变化的多样性, 更使青花装饰具备较强的装饰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颇具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神韵。景德镇青花瓷的烧造始于北宋时期(公元9 60—11 2 7年)。到了元、明(公元1 3—1 7世纪)两代,青花瓷器的逐渐流行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使得景德镇青花瓷的生产技术和规模上得以进一步提高。清代(公元1 644—1 911年)是青花瓷的鼎盛时期, 景德镇青花瓷以其烧造精致而独占鳌头, 成为中国近代青花瓷的代表。新中国建立后, 在景德镇设立了人民瓷厂专门生产青花瓷器。1979年景德镇青花瓷曾荣获国家金质奖章。 1 98 5年又连续获得莱比锡、布尔诺、波尔滋南国际博览会3枚金质奖章, 自此景德镇青花瓷扬名世界。是目前中国陶瓷行业获奖最多、规格最高的名优产品,远销世界各地。'''青花瓷艺术的色彩体系'''  与水墨画相同,青花瓷艺术设计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同样是单色绘画, 具有中国国画的笔致趣味。 由于它是用毛笔把图象直接抒画在瓷器上,烧成后在洁白光润的瓷面上,透出青色的国画般的艺术形象, 而且青白相映, 幽靓苍翠, 十分富有艺术魅力。如果说以墨代色是中国水墨画高雅凝重、超凡脱俗的表现形式, 形成了一个黑白体系。那么以青蓝颜色为主形成另一个蓝白体系世界的中国青花瓷艺术设计, 则有着与中国水墨画异曲同工的效果。说到“青花”的由来, 历史长河里有过这样一段关于青花色彩的小折子, 主管烧造瓷器的大臣请示五代后周皇帝柴荣拟烧瓷器颜色,柴荣大笔一挥: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烧将来”。皇帝的潇洒,却难为了烧瓷的大臣和窑工们, “这般颜色”想象的空间大着呢。但是, 中国百姓高智商者毕竟不少, 终归烧出了令主子满意的类似天青的青花瓷作品。所以, 到了宋代人们就索性将青花叫作“天晴”、 “天青”,这可能是对青花瓷艺术设计的色彩最早的记录。  青花瓷在元代迅速发展是大家公认的历史事实。元代青花瓷流行的原因, 与元代蒙古族统治者崇尚青色和白色有着直接的关系。再加上我国历史上就有对青色与白色组合的喜爱。 “青与白相次也” (《考工记·画缋之事》)。这与其说是一种巧合,不如说是一种历史机遇, 一种促使青花瓷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瓦·康定斯基说: “色彩和谐统一的关键最终在于人类心灵有目的的启示激发, 这是内在需要的指导原则之一。人类需要色彩对情感的调节, 问题是色彩如何调节人的情感。 ”观赏一件民间青花瓷器, 首先给我们强烈印象的是其青白相间的色彩, 特别是那白釉中突现出的蓝色纹给人以一种幽雅、恬静、清闲的感觉, 有如蓝天大海、青山绿水、青原绿洲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从审美的角度来说, 蓝色可谓是人类共同的天然爱好。所以,青花瓷器在元代一经产生就那么快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陶瓷的主流而经久不衰。 以生产青花瓷器见长的景德镇也得以能成为世界的瓷都。可见瓷器装饰的色彩是多么重要, 它与人们对色彩的审美心理息息相关。  青色在色性上是一种沉静而清冷的颜色, 画在微含青色的白瓷上面, 既能破除纯粉白瓷的单调, 又增加了清澈明快的情调, 给观者造成一种趋向宁静的心理反映, 因此愈觉清纯美妙, 明快秀雅。古人说: “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 ”可见古人喜爱青花的心情。青花瓷清白分明, 就因为他是在透明釉下施釉描画。 民间青花装饰的色彩美并不仅仅体现在青花的发色上, 而且还表现在其青白关系的和谐处理上。 民间青花多是白底蓝花, 当然也有少量的蓝底白花形式, 但不管何种形式, 青白关系是青花瓷器构成的基本关系。  景德镇民间青花画工在处理青白关系上还十分注重水墨画在处理色彩构成上的经验, 往往关心留白, 以虚当实,形成白多于青的空灵格局。聪明的工匠们借用了宋代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马一角” “夏半边”水墨画的特殊表现方法, 使中国水墨画的单色魅力在青花瓷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完美的应用。== 参见条目 ==*[[陶瓷]] [[中国陶瓷]] [[景德镇陶瓷]][[Category:中国文化百科]][[Category:陶瓷]][[Category:中国陶瓷]][[Category:陶瓷文化]][[Category:陶瓷史]][[Category:中国陶瓷史]][[Category:江西省]][[Category:景德镇市]][[Category:景德镇陶瓷]][[Category:艺术]][[Category:中文词典]][[Category:工艺美术]][[Category:Q音词条]][[Category:Q音条目]]
446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