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青花瓷

添加10,013字节2017年4月24日 (一) 17:43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 分类 ==  青花瓷从功能上来分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青花日用瓷,二、青花仿古瓷,三、青花艺术瓷。  但是青花在装饰形式上还经常与釉里红、颜色釉、粉彩、古彩、新彩、玲珑等形式结合起来交织在一起进行装饰,相互衬托而形成青花斗彩。  青花斗彩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受日用瓷,仿古瓷的束缚,由艺术家注意发挥。== 青花瓷的制作工艺 ==  起稿——过稿——勾线——分水——施釉——烧成。  青花瓷的制作基本上要经过以上六个基本步骤(除了个别单件的创作和青花贴花纸外)。起稿是青花瓷生产的第一步,是设计者为了适应和突出造型特点的前提下,将已构图好的纹样组织,用淡黄蔑灰画到坯体上去,经反复修改后再用深黄蔑灰重勾描一遍(苏蔑灰,用竹子去青皮燃烧,烧后的炭灰用擂捶细备用,苏蔑灰画在坯体上易擦掉,便于修改,它不影响施釉和烧成)。过稿,则是用棉纸或生宣纸复在已起好稿的坯体上用手指在纸背面磨擦纹样便清楚地印在纸上,再用浓黄蔑灰把纸上的纹样复勾一遍,待干后将图帖在坯体上用手指轻轻磨擦,纹样便清楚地印到了坯体上(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腊纸用针笔按图案轮廓刺出小孔,形成点状花纹,再贴在坯体上,用纱布包黄蔑灰或红粉在腊纸上轻轻抹一遍,粉灰就从小孔中落到坯体上,形成了许多小点所连接的纹样,腊纸除破外,可以连续使用)。勾线,是制作者根据设计者的意图用浓、淡合适的青花料对纹样进行勾勒成擦,勾线用笔要自然、流畅、刚劲有力。分水,则是根据画面的需要按头浓、正浓、二浓、正轻、影轻的浓淡变化的不同,在勾好线条的坯面,以泼墨式的笔法,进行青花料的染色达到完美、统一的艺术修养,分水的技法高低的不同,有的是先分水后勾线,如此不受纹样轮廓的束缚,使画面活泼、自然、通常它多适用于写意法青花艺术瓷的运用。施釉,是对已画好的青花瓷进行罩釉,它是吹釉、蘸釉、浇釉、射釉等区别。适应各种不同的产品,如果施釉不当便当生产的最后一环,由于时代的发展,燃料的进步,陶瓷烧成逐步由柴窑——煤窑——重油——煤气、液化气使烧成率飞速提高,并使一些以前名贵的产品变为一般。但如果烧成后气氛控制不当便会造成欠烧、窑黄、料意、闷色等缺陷,所以陶瓷为做火烧之尤物,那一步骤掌握不好就要前功尽弃。'''永乐、宣德青花器的釉和彩有什么特征?'''  传世的永乐,宣德官窑青花器都采用苏麻离青,色调浓艳,有黑斑,部分黑斑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在线条上常有许多点点黑斑,色调较深的线条更为明显。釉色白中略带青,釉中气泡多,青花处气泡更多,黑斑处气泡大而多,很多已破裂,未能填平,呈下凹状。底足转角处无积釉。传世的永乐、宣德青花器中,有相当一部分色调浓艳但无黑斑,可能是国产料,也可能是苏麻离青,待将来进行化学分析后才能得到可靠结果。景德镇御窑厂附近出土的大量宣德青花器碎片,色调浓艳,也有黑斑,但黑斑没有金属光泽,属高锰低铁型,有人认为所用青料可能就是江西乐平的无名异。'''永乐、宣德青花器的胎在外观上有什么特征?'''  和元青花器相比,永乐,宣德青花器的胎体厚重的甚少,胎色白,烧结程度较元青花好,一般为正烧到微生烧。永乐青花大盘器底无釉露胎,宣德青花大盘底部大多有釉有款,有时在器底足部釉与胎交界处出现一条红棕色线,这是由于铁质和可溶性盐类在干燥时于该处富集,井在烧窑结束后的冷却过程中由于二次氧化所致。== 青花瓷的艺术特色 ==  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是景德镇特有的陶瓷艺术品种,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珍贵的传统艺术。青花瓷是一种彩绘装饰瓷, 是高温釉下彩瓷之一, 是白地青花瓷器的专称。它以含氧化钴为着色剂,先在瓷坯上以简练的描绘花纹和单纯色彩表达丰富的艺术语言,再施一层透明釉,入窑经1 300℃左右高温烧制而成。青花瓷呈色倾向青蓝色,虽然着色单一,但它较五彩瓷器更显清丽、娟秀, 因而广为众人所爱。景德镇青花瓷造型优美,色彩绚丽,装饰精美, 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无铅无毒,耐酸耐磨,面色经久不退, 素有“永不调谢的青花”之称,被誉为“瓷国明珠”, 一直位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为世人所推崇。我国青花瓷器从唐而宋而元, 从元而明清至今, 已经有1 300多年的历史了!  青花瓷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以其胎、釉精细,青花艳丽, 造型多样, 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在清康熙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被称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青花使用分水技法描画所形成的深浅、浓度、层次、变化的多样性, 更使青花装饰具备较强的装饰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颇具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神韵。景德镇青花瓷的烧造始于北宋时期(公元9 60—11 2 7年)。到了元、明(公元1 3—1 7世纪)两代,青花瓷器的逐渐流行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使得景德镇青花瓷的生产技术和规模上得以进一步提高。清代(公元1 644—1 911年)是青花瓷的鼎盛时期, 景德镇青花瓷以其烧造精致而独占鳌头, 成为中国近代青花瓷的代表。新中国建立后, 在景德镇设立了人民瓷厂专门生产青花瓷器。1979年景德镇青花瓷曾荣获国家金质奖章。 1 98 5年又连续获得莱比锡、布尔诺、波尔滋南国际博览会3枚金质奖章, 自此景德镇青花瓷扬名世界。是目前中国陶瓷行业获奖最多、规格最高的名优产品,远销世界各地。'''青花瓷艺术的色彩体系'''  与水墨画相同,青花瓷艺术设计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同样是单色绘画, 具有中国国画的笔致趣味。 由于它是用毛笔把图象直接抒画在瓷器上,烧成后在洁白光润的瓷面上,透出青色的国画般的艺术形象, 而且青白相映, 幽靓苍翠, 十分富有艺术魅力。如果说以墨代色是中国水墨画高雅凝重、超凡脱俗的表现形式, 形成了一个黑白体系。那么以青蓝颜色为主形成另一个蓝白体系世界的中国青花瓷艺术设计, 则有着与中国水墨画异曲同工的效果。说到“青花”的由来, 历史长河里有过这样一段关于青花色彩的小折子, 主管烧造瓷器的大臣请示五代后周皇帝柴荣拟烧瓷器颜色,柴荣大笔一挥: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烧将来”。皇帝的潇洒,却难为了烧瓷的大臣和窑工们, “这般颜色”想象的空间大着呢。但是, 中国百姓高智商者毕竟不少, 终归烧出了令主子满意的类似天青的青花瓷作品。所以, 到了宋代人们就索性将青花叫作“天晴”、 “天青”,这可能是对青花瓷艺术设计的色彩最早的记录。  青花瓷在元代迅速发展是大家公认的历史事实。元代青花瓷流行的原因, 与元代蒙古族统治者崇尚青色和白色有着直接的关系。再加上我国历史上就有对青色与白色组合的喜爱。 “青与白相次也” (《考工记·画缋之事》)。这与其说是一种巧合,不如说是一种历史机遇, 一种促使青花瓷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瓦·康定斯基说: “色彩和谐统一的关键最终在于人类心灵有目的的启示激发, 这是内在需要的指导原则之一。人类需要色彩对情感的调节, 问题是色彩如何调节人的情感。 ”观赏一件民间青花瓷器, 首先给我们强烈印象的是其青白相间的色彩, 特别是那白釉中突现出的蓝色纹给人以一种幽雅、恬静、清闲的感觉, 有如蓝天大海、青山绿水、青原绿洲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从审美的角度来说, 蓝色可谓是人类共同的天然爱好。所以,青花瓷器在元代一经产生就那么快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陶瓷的主流而经久不衰。 以生产青花瓷器见长的景德镇也得以能成为世界的瓷都。可见瓷器装饰的色彩是多么重要, 它与人们对色彩的审美心理息息相关。  青色在色性上是一种沉静而清冷的颜色, 画在微含青色的白瓷上面, 既能破除纯粉白瓷的单调, 又增加了清澈明快的情调, 给观者造成一种趋向宁静的心理反映, 因此愈觉清纯美妙, 明快秀雅。古人说: “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 ”可见古人喜爱青花的心情。青花瓷清白分明, 就因为他是在透明釉下施釉描画。 民间青花装饰的色彩美并不仅仅体现在青花的发色上, 而且还表现在其青白关系的和谐处理上。 民间青花多是白底蓝花, 当然也有少量的蓝底白花形式, 但不管何种形式, 青白关系是青花瓷器构成的基本关系。  景德镇民间青花画工在处理青白关系上还十分注重水墨画在处理色彩构成上的经验, 往往关心留白, 以虚当实,形成白多于青的空灵格局。聪明的工匠们借用了宋代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马一角” “夏半边”水墨画的特殊表现方法, 使中国水墨画的单色魅力在青花瓷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完美的应用。[[Category:中文词典]][[Category:Q音词条]][[Category:Q音条目]]
446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