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4年12月17日 (三) 20:48富甲一方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陕西韩城市:党家村


  韩城(汉语拼音:Hancheng),位于中国陕西省东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现在是陕西省计划单列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端的黄河西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古老的韩城以文化优势被列入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出生地,城中学巷内有历史悠久的文庙,城北有禹门,有著名的元代建筑普照寺,城南有李自成住过的九间厅。韩城是陕西省省内计划单列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

  西周为韩侯国封地,后为梁伯国。春秋先为晋地,后属秦。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始置夏阳县。秦汉至南北朝仍称夏阳。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称韩城县。唐时曾改名韩原,后又复名韩城。金县治徒于薛峰以东土岭,后又迁回今址。明清沿袭。1948年成立韩城县人民政府,1983年10月改为韩城市,2012年5月升格为省内计划单列市,副地级市。

  韩城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地面地下文物丰富,民俗民居具有特色,古城建筑格局与传统风貌保存完好。战国初,孔子高徒子夏来韩设教,韩城办学之风兴盛,民重耕读,因而人才辈出。一代史圣、两朝状元、三朝宰相、四代世家、父子御史、父子知州、祖孙巡抚、兄弟侍郎、南北尚书、一母三进士、一举一贡生等传为佳话。明清两代科举中试者1396人,其中进士119人,举人550人,贡生727人。官居五品以上者一百三十余人。明清时期全县书院有名的十多所,民国13年(1924)全县仅小学就有216所。

  韩城古建筑独具特色,是天然的古建筑博物馆。迄今保留下来的唐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筑一百四十多处,古遗址27 处,尤以元代建筑多达20处,为陕西之最。明清四合院民居遍布城乡,格局独特,内涵丰富,三雕俱全,建造精良。党家村最为典型,堪称“民居瑰宝”。其布局紧凑、错落有致,风貌古朴典雅,文化气息浓厚。现存完好的明清四合院125座,村中有宝塔、祠堂;私塾、节孝碑、看家楼、暗道、哨门等公共建筑。金城街区即韩城古城,格局古朴典雅,历史风貌保存完好,大街小巷曲直有序、四通八达,其中多有名人故居,王杰“状元楼”,李自成行宫“九间厅”等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迁祠墓,位于城南10公里芝川镇东南高岗上,祠中建有献殿、寝宫,古柏参天,环境幽静。

  龙门风景名胜区,龙门宽80米,形如闸口,扼黄河咽喉,水流湍急,汹涌澎湃。景点甚多,传说多与禹凿龙门相关。魏长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南十余公里龙亭原上,较著名的秦万里长城早百余年。周原大禹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周为韩候国封地,后为梁伯国。春秋先为晋地,后属秦,战国属魏,称少梁,后属秦,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始置夏阳县。秦汉至南北朝仍称夏阳。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称韩城县。1948年3月成立韩城县人民政府。1959年合阳县及黄龙县白马滩地区合并于韩城县。1961年又分置,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于1984年月1月18日改为韩城市。

  韩城地面地下文物丰富,民俗民居具有特色,古城建筑格局与传统风貌保存完好,韩城素有文史之乡之称。战国初,孔子高徒子夏来韩设教。2000多年来,韩城办学之风兴盛,民重耕读,因而人才辈出。一代史圣,两韩状元,三朝宰相,四代世家,父子御史,父子知州,祖孙巡抚,兄弟侍郎,南北尚书,一母三进士一举一贡生,传为佳话。韩城古建筑独具特色,是天然的古建筑博物馆。迄今保留下来的唐宋元明清各你古建筑140多处,古遗址20多处,尤其元代建筑多达20作处,为陕西之最。明清四合院民居遍布城乡,格局独特,内涵丰富,三雕俱全,建造精良,党家村最为典型,堪称“民居瑰宝”。旅游资源丰富,南有司马古墓,北有龙门古渡,东有党家古村,中有明清古城等,吸引着中外游人。

  1986年国务院公布韩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行政区划

  韩城市辖2个街道、10个镇:

  • 街道:新城街道、金城街道
  • :龙门镇、桑树坪镇、龙亭镇、芝川镇、西庄镇、昝村镇、芝阳镇、嵬东镇、板桥镇、王峰镇

历史

  相传夏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因而史以“龙门”为韩城地域的代称。西周时为韩侯封邑。春秋时属晋国,称韩原。战国时属魏国,称少梁。战国末期秦国在此设夏阳县。至隋代改称韩城,并延续至今。1983年撤县设市,1986年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年被评选为陕西省计划单列市,享受地级市待遇。


自然地理

  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00公里,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地处北35°18′50″-35°52′08″,东经110°7′19″-110°37′24″。南北最长处50.2公里,东西最宽处42.5公里。边界总长168公里。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占陕西省面积的0.79%,耕地42万亩,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境内有山、有川、有原,地质构造复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西部、北部为山区,属梁山山系,占全市总面积的69%,一般海拔800至1,300米,最高海拔1,783米,东南部为川、原、滩区,在平原区中,平原、沟壑相间,一般海拔400至600米,最低海拔357米。西北部是山区,有成片的天然林、野生动物和药材等,沿山地带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以煤炭储藏量最大,被誉为渭北“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东南部为川原,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盛产小麦、玉米和棉花、蔬菜。以能源、电力、钢铁为主的工矿企业正在蓬勃发展;各种自然资源也逐步被开发利用。


经济

  韩城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到今天,已发展成以煤炭、机焦、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

  韩城地处渭北地区。地形西部为山区、丘陵,东部紧依黄河为平原、河谷,林木资源丰富。全市年平均气温13℃,降水量559毫米。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花椒等。特产韩城大红袍花椒,是受国家保护的原产地域产品。


旅游

风景名胜

  韩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内至今仍保存有大量历史街道和住宅,有唐至清各代的古建筑140多处。司马迁墓和祠等十五处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数量在中国所有县、县级市和地级市辖区中位居前几名。其中,位于城北的党家村更因密布着明清四合院式宅院,而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昝村镇的梁带村两周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目前,韩城市已在老城区外兴建了新城区,以保护老城的历史风貌和布局。韩城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近年来,韩城市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党家村、北龙门的旅游格局,并融入了全省旅游东环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迁墓和祠、韩城大禹庙、韩城普照寺、韩城文庙、韩城城隍庙、党家村古建筑群、魏长城遗址、梁带村遗址、法王庙、北营庙、玉皇后土庙、韩城九郎庙、庆善寺大佛殿、紫云观三清殿、毓秀桥。

  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正殿、三清殿扶荔宫遗址、东营庙、弥陀寺、三义墓、柳枝关帝庙、吉灿升故居、韩城苏家民居、韩城高家祠堂、韩城解家民居、韩城古街房10号、永丰昌(酱园)旧址、韩城郭家民居、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

韩城八景

  1. 禹门春浪:禹门口禹门三叠浪。相传鲤鱼跳龙门之说发于此。
  2. 猴山秋韵:薛峰山因为其西北处有一风化石的外形跟顽猴非常相像而又名猴山,再配当地深秋的美景。
  3. 横山烟雨:板桥火炬村横山道观之烟雨与香火交互产生之幻化美景。
  4. 象岭春晓:位于象山中学西边的象山,因其形似俯卧之大象,象首南面饮狮山潭中之水,故称。
  5. 嵬峰摩霄:位于韩城西25公里处,旧时建有庙宇,多植松柏,多为文人骚客造访,另,其西香山亦为韩城一名胜,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于此,后人有“九老图”传世,诗人故后葬于龙门山。
  6. 圆觉晨钟:即今烈士陵园,旧时为圆觉寺,寺东为钟,以西为鼓,古人所称晨钟暮鼓是也。
  7. 苏柏南柯:位于韩城西北处,汉苏武墓建于其上,古时合抱松柏常青,柯树皆南向。
  8. 龙泉秋稼:因泉处于圆觉寺内龙王神座下得名,唐初四杰之一王勃与韩城好友曾观龙泉之美景。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