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韓) 【繁体】 (韓 㙔) 【异体 古文】

拼音:hán  部首:  总笔画:12  部外笔画:4  结构:左右  五笔:FJFH  倉頡:JJQS  次常用字 

基本释义:

  • hán
  1. 中国西周时期诸侯国,春秋初期被晋国吞灭。
  2. 中国战国时期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最终被秦国吞灭。
  3. 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大韩民国。
  4. 姓。

便捷查询:

”字书法
作者:苏轼
”字书法
作者:文徵明

韩() hán

  1. <本义> 井垣,井上的木栏。
  2. 古国名。①中国西周时期诸侯国之一,春秋初期被晋国吞灭。②中国战国时期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最终被秦国吞灭。【百科】 ,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姬姓,出于晋公族。祖先韩武子名万,为晋曲沃恒叔之子。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东北,一说在今晋南),因以韩为氏。公元前458年,韩宣子与智氏和赵、魏共灭范氏和中行氏,而尽分其土地。公元前453年,韩康子与赵襄子、魏桓子又共灭智氏,三分晋国。公元前403年,韩景侯与赵烈侯、魏文侯被周天子正式策命为诸侯。疆域最初在今山西东南部,后逐渐扩大到今河南中部。春秋晚期,韩宣子徙居州(今河南温县东北),韩贞子又徙居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当时韩的疆域大体在今山西临汾地区及其以东的沁河流域和沁河下游的河南温县一带。战国早、中期,韩武子徙居宜阳(今河南宜阳西)。韩景侯时又迁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将国都迁到郑(今河南新郑),重心遂移到今河南新郑一带和洛阳周围地区。韩所处地理位置正当所谓四战之地的中原地区,东有魏,南有楚,西有秦,北有赵,因受各大国威胁,势力一直未能发展起来。公元前355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实行政治改革,一时“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但申不害死后,韩仍不能摆脱困境,来自秦的威胁尤为严重。公元前335~前301年,秦曾多次败韩,先后攻取韩的宜阳、鄢、石章、武遂、穰等地。公元前296年,齐、韩、魏联军攻入秦函谷关,秦归还韩河外及武遂。公元前293年以后,韩在与秦的战争中不断失利。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虏韩王安,以韩地设颍川郡。韩国遂亡。
  3. 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大韩民国。
  4. 姓。

《康熙字典》释义

  【戌集中】【韋字部】

  【唐韻】【集韻】胡安切【韻會】【正韻】河干切,𠀤音寒。【說文】井垣也。从韋,取其帀也。幹聲。 又國名。【詩·大雅·韓奕箋】韓,姬姓之國也,後爲晉所滅,故大夫韓氏以爲邑名。【左傳·桓三年】韓萬御戎。【韻會】曲沃桓公之子萬,食邑于韓,後分晉爲國。 又三韓,國名,辰韓,弁韓,馬韓也。見【後漢·東夷傳】。 又【廣韻】姓也。【韻會】秦滅韓,以國爲氏。 又叶胡千切,音焉。【孫楚·白起贊】神機電斷,氣齊卒然,南折勁楚,走魏禽韓。 【說文】本作𩏑。【集韻】亦作榦幹。

  考證:〔又三韓,國名,辰韓,示韓,馬韓也。見【後漢·光武紀】。〕 謹按示韓當作弁韓,見後漢書東夷傳,光武紀本文無之。謹將示改爲弁。光武紀改東夷傳。

百科条目

首字为“韩”的词语

  韩流  韩世昌  韩众  韩碑  韩国  韩湘子  韩寿香  韩蝶  韩彭  韩张  韩熙载夜宴图

  韩子  韩白  韩杯  韩朋鸟  韩风  韩陵石  韩檠  韩朋木  韩马  韩卢  韩杜  韩山石

  韩公帕  韩令  韩岳  韩冯  韩孟  韩香  韩侯蔌  韩哀  韩徐  韩娥  韩范  韩江

  韩终  韩昌黎  韩柳  韩起祥  韩子卢  韩信坛  韩坛  韩凭  韩才  韩康  韩朋  韩陵山

  韩掾  韩湘  韩诗  韩欧  韩寿  韩獹  韩魏  韩王殿


首字为“韩”的成语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潮苏海  韩海苏潮  韩康卖药  韩陵片石  韩卢逐块  韩卢逐逡

  韩寿分香  韩寿偷香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