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 林升诗”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23行: 第23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肥硕;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倒显得稀稀落落。</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边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下来?</span><br>
  梅子:梅树的果实,成熟时呈金黄色。<br>
+
  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br>
  杏子:杏树的果实。圆形,成熟时黄红色,味酸甜。<br>
+
  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休:停止。<br>
  肥:指果实饱满,已成熟。<br>
+
  稀:稀疏,很少。<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夏季的)白天越来越长,(在这漫长的夏日里)篱笆旁边(的路上)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暖风熏得游人如痴如醉,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span><br>
  日长:白天变长了。日:指白天。<br>
+
  暖风:和暖的风。<br>
  篱落:篱笆。用竹子、芦苇、树枝等编成的遮拦的东西,一般环绕在房屋、场地等的周围。<br>
+
  熏(xūn):这里是“吹”的意思。<br>
  惟有:只有。<br>
+
  直:简直。<br>
  蜻蜓:昆虫。身体细长,胸部的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生活在水边,捕食蚊子等小飞虫,能高飞。雌的用尾点水而产卵于水中。<br>
+
  杭州:南宋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br>
  蛱蝶:昆虫。蝴蝶的一类。形体较一般蝴蝶大。前翅和后翅的边缘多有缺刻,颜色鲜明,翅的底色为棕色。站立时四翅常不停地扇动。<br>
+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br>
  
  
第43行: 第41行:
  
  
 +
 +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
 +
 +
 +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
 +
 +
 +
 +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者。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
 +
 +
“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
 +
 +
 +
 +
名家点评
 +
 +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左振坤:作者深切地关注着祖国的命运,对沉迷于歌舞生活,全然不想收复北方失地的南宋统治集团,予以辛辣的讽刺,表现了爱国者对他们的愤恨。这是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名作,为后世广为传诵,并常用以鞭笞醉生梦死者。
 +
 +
天津大学刘永生:短短四句,以景商情,情中有景;用把西湖的美丽和繁华渲染足够的手法来反村出作者的愤怒与忧虑,效果比平铺直叙要强烈很多了。
  
  

2020年1月22日 (三) 04:14的版本

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4-6年级)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题与背景: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

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逐句释义: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边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下来?
  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
  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休:停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暖风熏得游人如痴如醉,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
  暖风:和暖的风。
  熏(xūn):这里是“吹”的意思。
  直:简直。
  杭州:南宋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梅子金黄杏子肥参考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者。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

“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名家点评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左振坤:作者深切地关注着祖国的命运,对沉迷于歌舞生活,全然不想收复北方失地的南宋统治集团,予以辛辣的讽刺,表现了爱国者对他们的愤恨。这是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名作,为后世广为传诵,并常用以鞭笞醉生梦死者。

天津大学刘永生:短短四句,以景商情,情中有景;用把西湖的美丽和繁华渲染足够的手法来反村出作者的愤怒与忧虑,效果比平铺直叙要强烈很多了。


试题精选:


1.“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反问。不但强化了诗人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讽刺了统治者苟且偷安,忘记国耻的卑劣行为。前两句由乐景而生伤情,表现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偏安、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第三句写“游人”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丑态,引出对统治者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卑劣行径的直斥。


3.“暖风”、“游人”在诗中又怎样的含义?

参考答案:“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者。


4.用“________”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

参考答案:几时休。


拓展阅读:



作者简介: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