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师古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颜师古(581~645年),唐代语言学家、史学家,诗人。字籀(《旧唐书》云: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齐黄门侍郎之推之孙。博览群书,尤精训诂。隋末为安养尉,高祖入关,谒见长春宫,授朝散大夫。累迁中书舍人,专掌机密。太宗初,擢中书侍郎。考定五经,多所釐正,颁其书令天下学习。所注班固《汉书》、《急就章》,大行于世。终秘书监、弘文馆学士。集六十卷,今存诗一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首。

  颜师古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父颜之推是北周时著名文学家,父亲颜思鲁以擅长《周官》、《左氏》之学而知名。师古自幼受家庭教育,喜读经史,精于训诂,善写文章,二十多岁就以知识广博闻名。

  隋文帝仁寿年间(601~604),他受推荐去担任安养县(故治在今湖北襄樊)尉,在任以善治有名。但后来因事被免官,回到长安以教书为业。此后的十年时间中没有被起用。618年,李渊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王朝,颜师古投奔了李渊,被授朝散大夫,担任起居舍人,迁为中书舍人,担负着为皇帝草拟诏令制诰的任务。因为他善于写作,文辞精当,缮写得工整,很受高祖李渊的赏识。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帝位,擢升颜师古为中书侍郎,封爵琅邪县男。但因公务差错又被免了职。

  贞观初期,唐王朝政治上得到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生产得到了发展,太宗李世民便开始重视从意识形态方面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为了利用儒家经典来统一人民的思想,需要校定一部统一的有权威性的儒学教材,就起用精通语言文字学的颜师古到秘书省考订五经文字。颜师古收集了许多流行的经学抄本,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对这些五经抄本进行了认真校勘,订正了其中的文字讹谬,编撰成《五经定本》。唐太宗将这个定本颁布为全国统一的标准经学教授底本,命全国读书人作为课本学习。从此,五经从文字到解释达到了统一,避免了因为文字差异而发生的对经义解释上的分歧,这对儒学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另外,他还参与修撰了《五经正义》百余篇。

  颜师古整理、编撰儒学典籍有功,太宗李世民便于贞观七年(633)将他任命为秘书少监,专职从事古籍文献的考订。贞观十一年(637),他又奉诏命与别人撰成《五礼》(或称《大唐仪礼》)一百卷,为唐朝廷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统治制定了规范,被以功晋爵为子。

  颜师古的叔父颜游泰以前从事过《汉书》注释,撰有《汉书决疑》,但没有全部完成。皇太子李承乾便命颜师古来继续进行《汉书》的注释工作。颜师古在他叔父注本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前代注释家成功的经验,对《汉书音训》、《汉书音义》等五个注本作了认真考证和研究,历经4年的艰苦劳动,写出了新的《汉书注》120卷本。由于他精通训诂学,语文和文学知识深厚,所以,他的注本比之前代各种注本更为详尽、明确、完整、易读,失误较少,受到当时和后世专家学者的推崇,一直流传至今。他选用了他叔父的部分研究成果,在成书时却未署他叔父的名字,太宗和当时的一些人们都认为他这种作法是不恰当的。

  贞观十五年(614),太宗李世民要东封泰山,颜师古又即时写了《封禅仪注书》,呈给太宗。加之他注《汉书》有功,被擢升为秘书监,弘文馆学士。贞观十九年(645),他随太宗东征辽东,途中因病而逝,时年65岁。

  颜师古是一个勤奋的学者,一生精心研究语言文字,整理古籍文献,著述非常丰富。他自著的除上述之外,还有《急就章注》一卷、《匡谬正俗》8卷、《颜师古集》60卷,以及《安兴贵家传》和《王会图》等。与别人合著的还有《隋书》85卷,《令》31卷。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他晚年的力作《汉书注》不仅在当时普遍受到称赞,而且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最有权威的、最通行的《汉书》辅助读物,迄今,也还是人们研究《汉书》最好的凭藉。

诗一首(《全唐诗》录)

奉和正日临朝
全唐诗第030卷第018首

七府璿衡始,三元宝历新。负扆延百辟,垂旒御九宾。
肃肃皆鹓鹭,济济盛簪绅。天涯致重译,日域献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