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shuǐ guāng liàn yàn qíng fāng hǎo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shān sè kōng méng yǔ yì qí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yù bǎ xī hú bǐ xī zǐ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dàn zhuāng nóng mǒ zǒng xiāng yí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诗题与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诗人苏轼所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中的第二首,体裁为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即作者与朋友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这二首诗,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如: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

逐句释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下雨时,山色迷茫的景色也很奇特。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
  空蒙:迷茫的样子。
  亦:也。
  奇: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西湖: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西,所以称为西施。
  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饮湖上初晴后雨》插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图》,清代画家关槐作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作者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可知,这一天作者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作者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即是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作者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称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拓展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苏轼

其 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 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苏洵子、苏辙兄。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历州郡多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