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骈文汉语拼音:piɑnwen;英语:parallel prose),中国魏晋以后产生的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或“骈俪文”的名称出现颇晚。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序》云:“自秦迄隋,其体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俪,而为其学者,亦自以为与古文殊路。”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字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本义即对偶文的意思,是从中国古代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演变来的。所谓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先秦诗文中已采用,两汉逐渐习用;经过魏晋,至南北朝时,形成与散体文互相区别的独立文体,当时绝大部分的文章都是骈文。唐宋以后,古文复起,但直至清末,骈文仍在流行。

  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