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鹤庆县
云南鹤庆县:鹤舞

  鹤庆县汉语拼音:Hè Qìng Xiàn;英文:Heqing County),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州北端,地理坐标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东由金沙江永胜县分津,南与宾川县接界,西与剑川洱源两县接壤,北与丽江市毗连。南北最长为85千米,东西最宽为36千米,总面积2395平方千米。总人口28万人(2012年末)。辖7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地处滇西横断山脉南端,云岭山脉以东,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区、半山区和峡谷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9.7%。南北两端有两个狭长的小盆地:南端的黄坪坝,属低热河谷区,海拔1300米至1700米;北端的鹤庆坝,属中暖地区,海拔2000米至2300米。马耳山脉主峰海拔3925米;石宝山脉主峰海拔3628米;县境南部是鸡足山脉延伸的四角山、云华山等。全县最低海拔点位于金沙江边的朵美乡洛崀村,海拔为1162米。主要河流为金沙江、漾弓江、落漏河、河川河等。属南亚热带与寒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为冬干夏湿的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5℃,年降水量1064毫米。地下水资源较丰富,鹤庆坝内西山脚一线有众多龙潭,形成以母屯草海为中心,水域宽阔的天然草海湿地。资源丰富,被誉为“泉潭之乡”、“鱼米之乡”、“中国名兰之乡”。鹤庆乾酒、火腿、猪肝胙等腊味品独具风味;马厂当归久负盛名。新华村具有加工金、银、铜首饰与器皿的传统手工工艺,产品玲珑精美。盛产粮食、甘蔗、蚕丝、蔬菜、中草药等;金、银、锰、煤、铝、锌、铁、铜矿及膨润土、高岭土储量丰富。名胜古迹、纪念地有文庙大殿、云鹤楼、菩提寺、文笔塔、朝霞寺、青玄洞、仙人洞、幺龙洞、天华洞、溶洞游览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碑等。境内有汉、白、彝、傈僳、苗等民族。

  • 邮编:671500 代码:532932 区号:0872

行政区划

  全县辖7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云鹤镇、辛屯镇、松桂镇、黄坪镇、草海镇、西邑镇、龙开口镇、金墩乡、六合彝族乡。县政府驻云鹤镇,距昆明556千米 ,距下关158千米。

历史

  先秦为昆明、残部落,属西南夷。西汉元鼎五年(前112),建越嶲郡,今鹤庆西北部属之。元封二年(前109),设益州郡,今鹤庆东南部属该郡叶榆县。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在哀牢地置哀牢、博南两县,并将益州叶榆6县并入新设永昌郡,今鹤庆东南部属益州永昌郡叶榆县。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益州郡划出弄栋县,从永昌郡划出叶榆等三县,从越雟郡划出遂久等三县,合七县设云南郡,今鹤庆全境属益州云南郡叶榆县。

  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划出南中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设立宁州,今鹤庆属宁州云南郡叶榆县。光熙元年/成汉晏平元年(306),成国将宁州分为宁、交二州,今鹤庆属宁州河阳郡叶榆县。东晋穆帝永和三年/成汉嘉宁二年(347),东晋灭成汉国,重新统治宁州,本县属宁州东河阳郡叶榆县。南朝属宁州东河阳郡。北朝北魏延昌四年(515),改宁州为南宁州,今鹤庆属南宁州辖之东河阳郡叶榆县。隋开皇五年(585),设南宁州总管府,下辖恭州、协州和昆州,今鹤庆属昆州。

  唐初属剑南道,麟德元年(664),设姚州都督府,本县属下辖13州中的野共州。这时,洱海地区有六诏,本县又属越析诏,称漾共、鹤川。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南诏统一六诏后,在本县置谋统部。太和年间(827~835),改为谋统郡,属剑川节度辖地。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902),南诏清平官郑买嗣夺取政权,建立大长和国。后唐天成三年/大天兴尊圣元年(928),东川节度使杨千真杀郑隆矗(郑买嗣孙),立侍中赵善政,称大天兴国;次年杨干真自立,改国号大义宁国。频繁更迭的这三个政权都先后占据谋统郡。

  后晋天福二年/大义宁大明七年(937),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大理国,仍称谋统郡。宋大理国时期(960~1127),在今县城北官厢一带筑土城,形如龟,谓之龟城,是境内最早的城市建筑,元末倾圮。乾德元年/大理段氏二十六年(963),改置谋统府,为大理国“八府”之一。南宋理宗宝佑元年/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攻克大理后,建立鹤州,因鹤川得名。宝祐五年/蒙古宪宗七年(1257),改设二千户,仍称谋统,隶属大理上万户府。

  元至元八年(1271),罢谋统千户,置鹤庆路军民总管。至元十一年(1274),又改置鹤州。至元十二年(1275),云南行省设立8处民屯,其中鹤庆路民屯,在籍编民共100户,己业田400双(每双5亩)。至元二十一年(1284),升鹤州为鹤庆府,领剑川。至元二十三年(1286),罢府设鹤庆路,隶云南行省。至元二十七年(1290),置鹤庆路军屯,有爨焚军125户,己业田608双。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鹤庆府,领剑川、兰州、顺州、北胜、蒗蕖、永宁6州(后兰州改隶丽江府),洪武十九年(1386),北胜、蒗蕖、永宁三州改隶澜沧卫。洪武二十一年(1388),设鹤庆御,领2所,属大理卫。洪武三十年(1397)改鹤庆府为军民府,下辖顺州、剑川二州。洪武三十一年(1398),境内编户为13里,每里110户。

  清初袭明制,称鹤庆军民府,下辖剑川州、顺州。顺治十七年(1660),在本县设大鹤丽永镇,辖大理、鹤庆、丽江、永胜。康熙四年(1665),撤去守御千总,归府管理。康熙七年(1668)大鹤丽永镇改为鹤丽镇。康熙七年(1669)8月,撤销顺州并入鹤庆府。康熙二十二年(1683),废除鹤庆土千户长,土司指挥佥世职降为土通判。康熙三十七年(1698)10月析原顺州地划归永北府。雍正五年(1727)4月将丽江府属维西地置维西厅,中甸地置剑川州判,一并划归鹤庆府。雍正八年(1730),鹤庆隶属迤西道。乾隆二十一年(1756)5月,析维西厅、中甸地还属于丽江府。乾隆三十六年(1771),改鹤庆府为州,与所属之剑川统辖丽江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鹤庆撤府改州,与原辖剑川州一并划归丽江府。

  民国2年(1913)4月,改鹤庆州为县,6月划属腾越道;县以下仍设东、西、南、北,中5个区。民国18年(1929),废除道直属于省。民国33年(1944),属丽江行政督察专区。民国37年(1948),丽江行政督察专署移驻鹤庆,改称鹤庆行政督察专区,下辖鹤庆、丽江、剑川、永胜、华坪、宁蒗、中甸、维西、兰坪、碧江、福贡、贡山等12个县。民国38年(1949)初,专署复移丽江、鹤庆仍属其辖。

  1949年7月1日,鹤庆县宣布解放;7月27日,建立鹤庆县政务委员会;10月1日,成立鹤庆县人民政府,属滇西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驻剑川县)。12月28日,成立丽江专员公署(先驻鹤庆县城,1950年3月迁至丽江县城),鹤庆县属丽江专区。1953年3月20日,建立县国营农场(1958年改为县农业试验站,1963年4月更名县籽种繁殖场);同年7月,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129820人;同年7月将鹤庆县牛街区同幸邑村划归洱源县。

  1964年7月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43203人。1970年5月20日,建立中共鹤庆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行使县委职权。6月,县以下区统一改称公社,原公社改为生产大队,全县共有8个公社、1个镇98个生产大队。1971年11月,六合公社分为六合、中江两个公社。1979年11月~1980年1月,新分出禾丰、建邑、彭屯、柳绿河、光明、新坪、云华、勤劳、炼厂、箐北、毛谷、上萼坪、麦地13个生产大队。至此,全县共有9个公社、1个镇、111个生产大队、4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259个生产队。

  1996年,鹤庆县面积2395平方千米,人口约25.2万人。辖1个镇、9个乡:云鹤镇、辛屯乡、城郊乡、金墩乡、中江乡、松桂乡、六合彝族乡、朵美乡、北衙乡、黄坪乡。县政府驻云鹤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鹤庆县常住总人口249030人,其中:云鹤镇10993人,辛屯镇33220人,松桂镇31660人,黄坪镇32981人,城郊乡49152人,金墩乡36044人,朵美乡13747人,北衙乡13634人,六合彝族乡16923人,中江乡10676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鹤庆县常住总人口255328人,其中:云鹤镇27777人,辛屯镇34649人,松桂镇28900人,黄坪镇32992人,草海镇41692人,西邑镇14372人,龙开口镇26457人,金墩乡33123人,六合彝族乡15366人。

  2014年,松桂镇、草海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物产

  鹤庆乾酒醇香味美,闻名全国,曾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鹤庆火腿、猪肝胙等传统美食曾多次获得“金花奖”。马厂当归是云南省的传统出口商品,有“西南厂归药中宝”的赞誉。鹤庆的腊制品、白依人的火草衣、白棉纸等质好品优,种类繁多。鹤庆民族手工艺品举世称奇,有新华村的金银器具、饰品,秀邑村的铜器,母屯村的铁器,新民村的草编,赵屯村的陶瓦猫,田屯等村的蚕丝被等。鹤庆名、特、优产品种类繁多,各显异彩,深受欢迎。

文化

文物古迹

  鹤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古迹遍布。境内共有23个省、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2个,州级1个,县级20个。

  文庙:文庙位于鹤庆县城南隅,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至元八年(1271年),鹤庆路军民总管高惠直设庙学,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二月毁于兵灾。明平定云南后,虽有修复,但当时规模较小。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改玄华寺基地,开始大规模修筑文庙。正德戊寅(公元1518年)秋,迁大成殿,建棂星门、戟门,修建“兴贡”、“育人”二坊,建泮池、明伦堂、尊经阁、采芹亭,辟有莲池。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进一步修整,规模较前宏伟壮观,是当时文人墨客汇集之场所。保存完整的文庙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坐北向南,前有天子台,台沿三面设石栏,正中有一雕龙石壁。大殿进深21•3米,面阔22•83米,四棵主柱的柱径72厘米。正殿四角檐柱上分别镂雕4条云龙,刻工精细。徐霞客对该庙的评价是“文庙宏整,甲于滇中。”

  云鹤楼:云鹤楼原名安丰楼,又名钟鼓楼,是县城内跨街而建的楼阁式建筑物,始建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后毁于明末兵燹,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重建。道光初年又焚于火,道光乙未年(公元1835年)重修。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三月,东门街失火,安丰楼第三次被焚。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由邑绅丁彦、丁泰、丁槐三兄弟捐资重建,改名为云鹤楼。该楼为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明三层暗四层,高19.4米,东西长18.6米,南北宽14米,通道拱门长16米。楼跨南北通道,东西要冲,屹立于县城中心,斗拱交错,费阁流丹,气势庄严雄伟。1981年和1999年,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进行了两次翻修加固,斗拱窗楣,栋梁飞檐,彩绘一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菩提寺:在县城西南4千米的金墩乡和邑村。相传南诏时祖师赞陀崛哆摘下一粒数珠种于寺侧,长出菩提树而得名。寺坐西向东,左右有厢房,正殿檐后有一堂唐僧取经的木雕隔扇,雕工精细,惜已破残。相传鹤庆坝子原为水乡泽国,赞陀崛哆自天竺来此“泻水开疆”,结庐于此。后人为纪念他开辟鹤庆的功绩,就在他结庐的地方修建此寺。《鹤庆县志》载:“神僧西来,乡人迎而辑之于此,苦汲远,僧以锡仗卓于地成此井。”即今正殿北侧的菩提井,此井深不可测,“少汲不盈,多汲不涸,”清澈甘冽,以之烹茶甚佳。寺前菩提树,“人于其荣枯,以占岁之丰欠,甚验。”此树饱经沧桑,历劫犹存,现树高十六七米,枝叶繁茂,乃罕见之树种。此寺被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土人情

  鹤庆是一个白、汉、彝、傈僳、苗、回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多姿多彩。境内年节庙会、传统节日众多,民族服饰、语言、民俗习惯各显异彩。夸萼山的白依人至今还保留着原始、古朴的习俗,以音乐为媒,住木垛房,善吹唢呐。居住在四角山的利仆人,强悍善猎,旧时在树上搭房子居住,称为“树窝”,民族禁忌十分特别。居住在西山一带的黑话人,喜爱打歌,接菩萨、祭祖、结婚都要举行打歌会。甸北姑娘、甸南新娘和白依人的服饰绚丽、典雅,别具特色,是鹤庆风情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旅游

  鹤庆是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重镇,大理、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上的黄金走廊,大理白族自治州美丽富饶的北大门,同时又是一个文化璀璨,工艺发达,龙潭湿地风光优美的高原水乡。境内龙潭洞穴星罗棋布,湖海河流纵横交错,田园风光秀丽迷人,民族风情奇异罕见,风味餐饮独具特色,民族手工艺品精湛绝伦,吃、住、行、游、购、娱,综合配套,功能齐全,是中外游客向往的胜地。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水域风光有黄龙潭、西龙潭、大龙潭、草海湿地、漾弓河、五龙河、菩提井等,地文景观有龙华山、朝霞寺、天华洞、燕子崖、象跪石等,生物景观有菩提树,建筑与设施景观有云鹤楼、文庙大成殿、新华白族旅游村等。

  新华白族旅游村 位于鹤庆县城西北5千米,离丽江机场12千米。这是一个典型的白族村寨,集自然风光、白族风情、民族工艺为一体。村内有美丽的黑龙潭、清澈的星子龙潭、雄壮的凤凰山、独特的白族民居和白族服饰,有福泉、天泉、双泉等从农户天井里冒出的清清泉水,还有古戏台、古照壁和玉皇阁、央娜嫫庙,更有“小锤敲过一千年”的金、银、铜民族工艺品。2000年,新华村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命名为“中国民俗文化村”;2001年7月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2004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09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级景区。

  云鹤古镇 始建于明朝,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民风古朴,气候宜人。古镇内建有许多文物建筑,建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的云鹤楼与创建于元代的文庙大成殿,以其造型雄伟壮观而闻名遐迩。当年徐霞客到此游览,有文赞誉:“文庙宏整,甲于滇中”。此外,南大街、府门街、鹤阳路几条主要的街道,都是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巧夺天工的雕梁画栋,栩栩如生的水墨字画,把白族民居建筑群点缀得更加古朴、典雅、壮丽。新开发的金菩提商业街,建筑风格独特。古镇以西有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鹤阳路、南大街、府门街白族民居建筑群,与云鹤楼、仙鹤雕塑、红军长征纪念碑相映生辉,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云鹤古镇还曾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文明村镇”等5项国家级荣誉。

  草海湿地 属草海型天然湖泊,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位于鹤庆坝子中部,离县城6千米,距大丽路0.5千米,在草海镇母屯、彭屯、罗伟邑、新华、板桥五个村之间,与海尾河、漾弓河纵横相连。水源来自星子龙潭、黑龙潭、白龙潭、西龙潭、仕庄龙潭,总面积400多公顷。这里水域宽阔,水资源极为丰富,四周绿树环绕,碧波荡漾,水禽戏水,具有一派高原水乡风光。草海周围有千亩良田、万亩荷花,稻子成熟,一片金黄,每年七月,荷花竞相盛开,亭亭玉立。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风民俗,便利的交通条件,使这里成为休闲、度假、观光的旅游胜地。

  黄龙潭 黄龙潭景区位于鹤庆古城西南螺峰山脚下(包括黄龙潭、朝霞寺),是省级黄龙潭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份。该景区距县城2千米,是著名的鹤阳八景之一—“螺峰野色”。黄龙潭分为上、中、下三潭相串,西枕螺峰,怀抱碧玉,堤岸垂柳梳风,花间蜂唱蝶舞,一派西湖风韵。湖抱螺峰,山吻湖光,山、水、天一体一色,形成了螺峰野色的奇景。黎明时现朝霞溢彩,月夜有泛月奇观,自古为度假的好地方。朝霞寺位于螺峰山上建于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寺有四刹(上圣庵、霞清宫、观音阁、娘娘庙),现只有霞清宫存在,其它三刹已毁。俗传唐南诏保和年间,赞陀屈哆圣僧来开辟鹤庆时,在石宝山面壁10年,座禅期满后,架霞气彩桥于东西山之巅,后人为纪念圣僧,修庙崇祀,取名朝霞寺。

  西龙潭 位于巍巍九顶山下,在县城西北2千米处,东有田园风光,南有500多亩青松,西有青山峻岭,西北有参天古树和西山庙。西龙潭景区范围广,水域面积大,水质清澈,集山、水、林、庙为一体,是观赏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最佳去处。夏秋时节,水位下降,龙潭四周碧草如毯,暗溢芳香,故得“秀台芳草”之美称,属鹤阳小八景之一。冬春时节,水位上升,潭水一片碧蓝,绿树青山交相辉映,观望其景,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八日,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在这里举行盛大庙会,举办耍龙、唱戏、对歌、跳舞、登山等活动,各种风味小吃、土特产品应有尽有,热闹异常。

  大龙潭 大龙潭景区位于鹤庆县城以北12千米处,距丽江机场4千米。景区集山、水、林、洞、寺为一体,总面积3.5平方千米,其中龙潭面积680亩,潭水清澈,波光粼粼,一派水乡泽国风光。龙潭西南有许多溶洞,其中青玄洞较为有名,因洞旁建有天子庙,又称天子庙洞。青玄洞里洞中有洞,洞套洞,洞锁洞,形成了神奇的洞府仙境。洞口右侧悬壁上,有民国初年雕刻的观音大圣、托塔天王、十八罗汉。龙潭西南还有香米龙潭,东瞰碧波,西悬倒壁,中有龙池台,北有青玄古寺,香火旺盛。天子庙相传是供天兴国王赵善政塑像,故称天子庙,后来人们定于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为天子庙会。

  龙华山 地处鹤庆坝子东南隅,距县城十余千米,景区总面积3000多亩,左边是巍峨神奇的佛教圣地鸡足山,右边是奇峰挺拔的玉龙雪山,烟柳如玉的漾弓江蜿蜒脚下,壁立万仞的石宝山雄视头顶。龙华山背枕奔腾的金沙江,面对雄伟的马耳山,地势适中,景物优美。山上青松翠柏四季常青,林间十八股清泉缓缓流出。从唐代开始至清,在十八股山泉流过的地方,先后建立了“龙华十八寺”。这十八座寺庙各饮一条水,各具特色。无论站在哪一个寺庙,都可观赏到鹤庆坝子的景色。每当落日西沉之际,龙华夕照的景观便随之出现,整个鹤庆坝的落日余辉已尽,唯见龙华山披金浴辉。半露的庙宇,参天的古树,奇峻的峰峦,欢腾的小溪,盘悬的古道,都是一片金光,这便是著名的鹤阳八景之一——“龙华夕照”。山中的一园一林、一台一居、一朝二阁、两寺九庵在逐步恢复之中,工艺卓绝,佛像塑造精湛,融自然景色、民族文化为一体。龙华十八寺所处的人间仙境,大自然的披金浴辉,古木奇景和满山的光霞,是游人拾级登山,寻古探幽,体味大自然的旅游胜地。

  天华洞 位于鹤庆县南部黄坪镇境内,又称华藏洞,群仙洞,俗称石洞,是大理州境内最大的一个溶洞。据传,格萨尔王远征,曾遇难此地。故而,西藏、青海等地的藏族同胞,按时到此地拜谒其忠魂,沿袭成俗。天华洞前明后暗,主洞一进七层,高50余米,宽60多米,深200多米,辟有十个殿堂,供奉三教神佛、观音、弥勒、文昌、财神、药王、圣母、关羽、岳飞、睡佛、百子及孙悟空等百余尊塑像,尊尊栩栩如生,是神界大团结的场所。最后一层石窟别开生面,透亮的钟乳石将洞窟装点得宛如仙宫,迎面的“香山”上布满“祥花瑞草”,顶棚上挂满盏盏“宫灯”,“香山”下是天生的坐莲观音,文殊、普贤骑着青狮、白象,五面“石鼓”、三口“石钟”分置左右,“木鱼”、“石磬”等佛家器乐一应俱全。还有那“镇洞金柱”、“天锅倒挂”、“二仙下棋”等天工造化的绝作,更增添了洞府的神奇。洞口那拔地顶天的攀枝花和枫树,造型奇特,把天华洞装点得更加神奇秀丽,令人神往。

  化龙温泉 位于鹤庆坝区南部金墩乡境内,大丽公路130千米桩以西650米处,离鹤庆县城6千米。温泉水质清澈,流量为151升/秒,常年水温为29至30.6度,钙、镁、硫等化学物质丰富。温泉水面积 27 000平方米,水深2.5米左右。温泉以东有个化龙村,传说这个村原名叫小蛇村,后来小蛇变成了龙,升上了天,更名为化龙村;温泉以南有文笔山和文笔塔,还有2 000多亩松树;西面有圣母山,青松翠柏密集;北面有千亩青松,地势宽阔平整。化龙温泉为滇西北唯一的上升性温泉,矿物质含量高,景区范围广,区位优势明显,集温泉、山、林和历史文化为一体,是休闲、娱乐、康体、避暑的好去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