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重庆市 > 黔江区
重庆市黔江区:城市风光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国家森林公园
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
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市黔江区:土家族摆手舞

黔江区汉语拼音:Qián Jiāng Qū;英文:Qianjiang District),中国重庆市辖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8°28′~108°56′、北纬29°04′~29°52′。西界彭水县,南连酉阳县,东临湖北省咸丰县,北接湖北省利川市。 面积2402平方千米。 辖6个街道、18个镇、6个乡。 据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为487281人。

黔江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地形为中低山区、间有平坝、丘陵。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面积占幅员面积的96%以上。最高点为灰千粱子,海拔高度1938.5米,最低点为黑溪河谷马斯口,海拔320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年均温15.4℃,年降水量1198毫米。阿蓬江流经县境。 黔江盛产稻谷、玉米、小麦、油菜、花生、茶叶、红苕(苕粉)、洋芋、烤烟、青蒿、蚕桑;饲养猪、牛、羊、鸡、鸭、蜜蜂等家畜禽。 蜂蜜、蜂腊质地优良。 黔江鸡杂、濯水绿豆粉是享誉全市的风味小吃。 黔江肾豆因其富含氨基酸,果皮布满经络花纹,形似人体内脏而成为历代土司贡品。 黔江地牯牛因其富含水苏唐,肉质脆嫩无纤维,传统工艺,风味独特而远近闻名。 矿产有煤炭、萤石、重晶石、石英砂、铝土矿等。渝怀铁路、国道319线、川鄂公路过境。 名胜古迹有小南海古地震遗址、阿蓬江峡谷(官渡峡、神龟峡)、五里峡、武陵山、黔江国家森林公园、桥头村风雨廊桥与吊脚楼建筑群、灰千梁子原始森林、太平洞石刻群,三百丈、一百八十步黄板梯,城东至舟白一带丹霞地貌景观。

黔江地处武陵山腹地、渝东南中心地带,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山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于一体,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渝东南中心城市,也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定位的武陵山片区6个中心城市之一。1988年成立四川省黔江地区,辖石柱、彭水、酉阳、秀山、黔江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1998年撤销地区设立黔江开发区,履行原地区职能;2000年9月,撤销黔江开发区和黔江自治县,设立黔江区。

2021年,黔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98亿元,比上年增长7.8%。

  • 邮编:409700 代码:500114 区号:023

行政区划

全区辖6个乡18个镇6个街道。

历史

  黔江,商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为涪陵县地。东汉建安六年(201年)析涪陵县置涪陵、永宁、丹兴、汉葭四县,丹兴县治设于今黔江区境内(古称楠木坪)。西晋,涪陵郡下设涪陵、汉葭、汉夏、汉平等四县,丹兴废,其地入涪陵、汉夏二县。永嘉(306年),今酉、秀、黔、彭等地“没于蛮僚”。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涪陵少数民族首领归顺中原王朝,因而在彭水置奉州(建德三年改名黔州),今黔江区境为其属地。

  隋开皇五年(585年)置石城县,兼置庸州,治所均设今县坝乡县坝村。大业三年(607年)废庸州,石城县隶属巴东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石城县改属黔州,其县治移无慈城(今舟白街道老鹰关)。贞观四年(630年)迁今城区。天宝元年(742年)改名黔江,因县有黔江(一名涪陵江)故名,属黔安郡(黔州)。五代十国时期,黔江属黔州。后唐长兴五年(935年),孟知祥据蜀,黔州地属之。宋、元之际(960年—1368年),黔江“半没于夷”。

  明洪武五年(1372年)省黔江入彭水县。洪武十年(1378年),置黔江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四年,复置黔江县,所,县并立。黔江守御千户所隶四川都司所属的重庆卫。清初,黔江县属重庆府。康熙元年(1662年),改黔江守御千户所为黔彭营,镇守黔江,彭水等县,兼辖酉阳、石耶、平茶、邑梅五土司。雍正四年(1726年),改黔江县为黔江万。十二年(1734年),含彭水县升为黔彭直隶万。为万治。十三年(1735年)酉阳土司“改土归流”后,置酉阳直隶州,废黔彭直隶万,复置黔江县,属酉阳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黔江直属省。在四川“防区制”时期,黔江属刘湘防区。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统一后,黔江属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即酉阳专区。1946年,川黔湘鄂边区绥清公署(辖五十六军)设于黔江县城,以控制恩施、酉阳、铜仁、永顺、涪陵、芷江等6个专区及其县份。1949年11月12日,黔江解放。11月25日,成立黔江县人民政府,隶属川东行政专区。1950年1月23日,置酉阳专区,领酉阳、秀山、黔江3县。1952年9月,酉阳专区并入涪陵专区,黔江属涪陵专区。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黔江县,建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3日自治县正式挂牌成立。

  1988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黔江地区,辖原涪陵地区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土家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同年11月挂牌办公。1997年,黔江地区属重庆直辖市;同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四川省黔江地区,成立重庆市黔江开发区。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重庆市黔江开发区;撤销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重庆市黔江区。

  1996年,黔江县面积2396平方千米,人口约47.8万人。辖联合、冯家坝、濯水、马喇、两河5个镇;九龙、白合、黑溪、西泡、沙坝、工农、石会、后坝、南海、中塘、栅山、青冈、舟白、县坝、濯西、水市、犁弯、五里、小庄、鹅池、学堂、杨柳、新安、新华、石家河、蒲花、金溪、新花、黎水、杉岭、新民、白石、黄溪、金洞、早化、平溪、石钟、水田、白土、太极、邻鄂、蓬东、寨子、正阳、渗坝45个乡。县政府驻联合镇。

  1998年11月27日,重庆市政府(渝府[1998]200号)批复同意县坝乡政府驻地由窑坪村迁移到路东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黔江区常住总人口442385人,其中:联合镇77346人、冯家坝镇14059人、两河镇15287人、濯水镇11320人、马喇镇10050人、县坝乡10046人、舟自乡8369人、青冈乡9722人、册山乡7745人、中塘乡14619人、后坝乡3284人、南海乡4814人、正阳乡10431人、寨子乡6972人、蓬东乡7106人、邻鄂乡10998人、五里乡9787人、小庄乡3879人、早化乡3578人、金洞乡5857人、石会乡8296人、工农乡8872人、西泡乡9498人、沙坝乡3953人、黑溪乡10695人、白合乡6907人、九龙乡7121人、黄溪乡5910人、白石乡10156人、黎水乡5689人、杉岭乡8073人、新民乡5806人、新花乡5324人、金溪乡9332人、太极乡8617人、白土乡6096人、水田乡6846人、石钟乡4011人、平溪乡2677人、濯西乡6949人、水市乡4429人、蒲花乡5519人、犁弯乡8479人、石家河乡8212人、新华乡6396人、新安乡5254人、杨柳乡3294人、学堂乡3295人、鹅池乡7921人、渗坝乡3489人。

  2000年末,黔江区总人口49.02万人,辖8个区、2个县辖镇,48个乡(镇),517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3588个村民小组、48个居民小组。

  2001年11月,黔江区行政区划调整,将乡镇行政区划镇调整为3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保留7个乡镇不变:蓬东乡等。原舟白、县坝两乡合并设立舟白镇;原濯水镇、濯西乡、蒲花乡合并设立新的濯水镇;原金溪乡、平溪乡合并设立金溪镇;原黑溪乡、白合乡合并设立黑溪镇;原鹅池乡、学堂乡合并设立鹅池镇;原黄溪乡、新民乡合并设立黄溪镇;原南海乡、后坝乡合并设立小南海镇;原黎水、新花两乡合并设立黎水镇。邻鄂乡改为邻鄂镇。原西泡乡并入沙坝乡;原早化乡并入金洞乡;原杨柳乡、新安乡并入水市乡;原寨子乡并入冯家镇;原官庄乡并入马喇镇;原梨弯乡并入两河镇。(其它乡镇调整情况尚在收集中。)

  2001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13.75万户,总人口达49.3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1万人。辖3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489个村委会、37个居委会,3588个村民小组、148个居民小组。

  2002年末,黔江区户籍总人口49.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86万人。辖城东、城南、城西3个街道,冯家坝、濯水、马喇、两河、小南海、舟白、石会、黑溪、黄溪、黎水、正阳、邻鄂、石家、鹅池、金溪15个镇和中塘、沙坝、杉岭、白石、蓬东、水市、五里、金洞、新华、水田、太极、白土12个乡,54个居委会、176个村委会。

  2004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0.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5万人;常住人口43.99万人;少数民族占36.62万人,占总人口的72.83%。辖3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两河镇、石会镇、黑溪镇、黄溪镇、黎水镇、金溪镇、马喇镇、濯水镇、石家镇、鹅池镇、正阳镇、舟白镇、小南海镇、冯家镇、邻鄂镇、中塘乡、蓬东乡、沙坝乡、白石乡、杉岭乡、太极乡、水田乡、白土乡、金洞乡、五里乡、水市乡、新华乡。

  2007年6月11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07]90号)批复同意将两河镇更名为阿蓬江镇。调整后,黔江区辖3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正阳镇、舟白镇、小南海镇、冯家镇、邻鄂镇、阿蓬江镇、石会镇、黑溪镇、黄溪镇、黎水镇、金溪镇、马喇镇、濯水镇、石家镇、鹅池镇、中塘乡、蓬东乡、沙坝乡、白石乡、杉岭乡、太极乡、水田乡、白土乡、金洞乡、五里乡、水市乡、新华乡。

  2009年1月13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09]12号)批复同意撤销舟白镇、正阳镇、冯家镇,设立舟白街道、正阳街道、冯家街道。调整后,全区辖6个街道、12个镇、12个乡: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舟白街道、正阳街道、冯家街道、小南海镇、邻鄂镇、阿蓬江镇、石会镇、黑溪镇、黄溪镇、黎水镇、金溪镇、马喇镇、濯水镇、石家镇、鹅池镇、中塘乡、蓬东乡、沙坝乡、白石乡、杉岭乡、太极乡、水田乡、白土乡、金洞乡、五里乡、水市乡、新华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黔江区常住总人口445012人,其中:城东街道71304人,城南街道33844人,城西街道38579人,正阳街道12998人,舟白街道25147人,冯家街道21810人,阿蓬江镇18596人,石会镇15205人,黑溪镇14810人,黄溪镇9862人,黎水镇8896人,金溪镇8940人,马喇镇11813人,濯水镇20386人,石家镇9629人,鹅池镇8581人,小南海镇6662人,邻鄂镇9942人,中塘乡11324人,蓬东乡6066人,沙坝乡11414人,白石乡11706人,杉岭乡6753人,太极乡8242人,水田乡5984人,白土乡5188人,金洞乡7070人,五里乡8010人,水市乡9170人,新华乡7081人。

地理

黔江区行政区划

  黔江区介于东经108°28′~108°56′、北纬29°04′~29°52′之间,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90公里,幅员面积2402平方公里(360.3万亩),像翡翠玉梭,镶嵌在武陵山脉西翼,东北、西北与湖北咸丰县、利川市相邻,南及酉阳,西抵彭水。

  黔江城位于区境中偏东北部渝鄂、渝湘公路交点上,以大众广场为轴心(广场中心点海拔592.1m,东经108°46′01.8″、北纬29°32′10.4″),东为中共黔江区委、区政协办公楼(城西街道行署街919号),西为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办公楼(城西街道行署街759号),西北距重庆主城250公里,东至湖北恩施162公里,南离湖南吉首367公里。册山河、城北河在城西沙坝交汇注入黔江河,将主城区分割为东、南、西三个片区。在城市东进战略中,黔江主城与正阳工业园区、舟白航空港、青杠拓展区形成“一城四组团”格局。

地质地貌

  地质 黔江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南西段鄂西渝东褶皱带,底基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板溪群,有震旦纪至白垩纪的沉积,也有奥陶纪到第四纪的化石遗存。地处断裂带,北起中坝以西(小南海),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白家湾、青岗坪、筲箕滩至石家河,全长56公里,总体走向为北东30°~40°。

  地貌 黔江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脉河流走向近似平行,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六岭五槽”地貌,平坝星落其间。山地占全区幅员面积的90%,东南部山脉条状明显,切割深;西北部以低山和浅切割中山为主,无明显条状带。山顶标高一般在700~1000米,切割深度一般在400~600米,属浅、中切割,中、低山地形。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体有17条,是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全区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区占幅员面积的4.04%,1001~1400米的地区占17.18%,700~1000米的地区占59.9%,700米以下的地区占19.49%,丘陵面积小,主要分布在阿蓬江两岸以及G319沿线,海拔一般为400~600米,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产区,正阳丘陵是最大的丘陵(65.75平方公里);平坝海拔低,人口稠密,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水稻、小麦、油菜、柑橘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马喇湖平坝是最大的平坝(海拔804米,面积4.62平方公里)。灰千梁子主峰为全区最高点,海拔1938.5米,黑溪河与文汇河交汇处的马斯口是全区最低的地方,海拨319米。

气候

  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但辐射、光照不足,灾害气候频繁。气候具有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立体规律,是典型的山地气候。

  多年年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5.8℃。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为25.9℃。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13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66.6小时。干旱夏季突出。绵雨集中在5-6月(双抢)和9-10月(三秋),绵雨对农作物影响较大。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黔江区土地资源受成土母质(岩性)和气候的影响,包括沙、粘、瘦、薄等种类,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共分7个土类、12个亚类、23个土属、52个土种。坡度在25度以下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50%,砾石、沙土35832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8.9%,粘土面积148753亩,占20.3%,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63.27%。

  2012年,黔江区土地总面积239185.1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9716.94公顷,园地面积2289.36公顷,林地面积138571.44公顷,草地面积6744.4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0616.6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464.9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421.53公顷,其它土地面积15359.84公顷。

水能资源

  黔江区河流流程419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16.6万千瓦,可供开发量10万千瓦。流域面积大于50 平方公里的有15条。以八面山为分水岭,东南为阿蓬江、诸佛江支流,西北为郁江支流,均属长江水系乌江支系。

矿产资源

  黔江区探明矿产主要有煤、铁、硫、汞、铝土矿、铅锌矿、地热、萤石、重晶石、石英砂岩、白云岩、石灰岩、页岩、粘土和页岩气等。资源量为:铝土矿1600万吨,煤1500万吨,萤石、重晶石200万吨,石英砂岩27600万吨,白云岩49000万吨,页岩气2.5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植物 黔江区属渝东南湿润森林植被区,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植物种类多,垂直分布明显。乔木主要有苏铁、银杏、中华杜鹃、鄂西红豆树等42科、81属、146种。草本植物有巴茅、野苕藤等200余种。其中,中华纹母、拱桐、岩柏、银杏、红豆杉、铁坚杉、黄杉、三尖杉、水杉、柳杉、薄皮马尾松、厚朴、白花泡桐等是国家珍稀植物。食用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其中粮食作物品种226个。经济作物有烟叶、棉花、油菜、花生、蚕桑、麻等。水果品种共21属、12科、89种。 药用植物包括中草药、兽医药、农用药等,有野生、家种中药材672个品种。

  动物 黔江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有4类、23目、69科、147种。哺乳类有刺猬、四川短尾鼯等100余种;鸟类有水葫芦、小杜鹃等100余种;爬行类有乌龟、鳖、黑眉锦蛇等;两栖类有大鲵、大蟾蜍、林蛙等。其中,黑金丝猴、毛冠鹿、红腹角雉、鸳鸯、大鲵、猕猴、黔江灰金丝猴、穿山甲、大灵猫、林麝、云豹、红腹锦鸡等属国家保护动物。

特产、美食

  • 珍珠兰茶,以武陵云雾山区独特的富硒绿茶和名贵珠兰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精制而成。其产品叶嫩绿鲜润,香清雅馥郁,纯正持久、味鲜醇清爽,富含硒,汤色黄绿晶莹。
  • 黔江牛肉脯,采用喂养在武陵云雾山区,以食自然青草而育肥的优质黄牛,经屠宰后精选瘦肉为主要原料,辅以依据传统食疗理论,经科学配方精制而成。
  • 地牯牛泡菜/滴溜溜,地牯牛别名草食蚕、宝塔菜、神虫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武陵山区绝无污染的特有品种。此菜用制泡菜的方法做成,晶莹剔透,香脆可口,酸酸甜甜,风味独特,不仅是良好的食物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饭后食用能帮助消化,酒后食用还可解酒。
  • 土家绿豆粉,是土家少数民族的美食,主要是用石磨或打磨机将大米和绿豆磨出粉浆后,用漏斗在平底锅内烙成蚊香般一圈一圈的粉条,下锅煮熟后即可食用。最为有名的当属黔江区濯水古镇的濯水绿豆粉。濯水绿豆粉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濯水镇制作绿豆粉的有20多家,开绿豆粉馆的有10多家。
  • 黔江猕猴桃(Qianjiang Actinidia),产于重庆黔江区海拔800m左右的山地。属中华系列猕猴桃品种,又名羊桃。果实子房鲜红色,横切面果肉呈红、黄、绿相间的图案,鲜果横剖面沿果心有紫红色线条呈放射状分布,似太阳光芒四射,色彩鲜美、肉质鲜嫩、香甜清爽(馥香型,含糖14.5%),果心小,果味浓。果肉含维C350mg/100g,是苹果的100倍,因而称“维C之王”;鲜果富含稀有天然维E和17种游离氨基酸及多种矿物质成份,既具有抗癌保健功能,又独具抗衰、排毒、嫩肤功效,被誉为“绿色美容师”。
  • 姬松茸,俗称老鹰菌。是一种食、药兼用菇类,含丰富蛋白质、糖类、脂肪、纤维、18种氨基酸,多种矿物微量元素。对肿瘤的抑制可达100%,对增强体质有神奇的功效,可以开发出多种保健品,被称为“菌类之王”,并被日本医学界称为“地球上最后的食品”。
  • 肾豆,又名花豆,因其形状如人体肾脏、全身布满红色经络花纹而得名。旧时为朝廷贡品,又叫圣豆、皇帝豆;也有的形如装钱用的荷包,也称招财豆、荷包豆、富贵豆;据说长期食用具有滋阴壮阳、强身健体、倍增力量等功效,也被称之为壮腰豆、壮阳豆;其性平和,味甘美,具有祛湿、补血、健胃、强肾、养颜防衰老等功效。肾豆味道十分鲜美,口感滑、嫩、鲜、粉,堪称豆类一绝,用肾豆炖鸡、鸭、焖猪脚是招待宾客和酒宴上的佳肴。
  • 马喇贡米,产于黔江区马喇镇。马喇古称鹅湖乡,清朝初期,马喇生产的“白脚粘”大米于康熙年间被送往京城,备受皇帝赞赏,“马喇贡米”由此得名。马喇镇地处武陵山系腹心地带,海拔800米左右,四面群山环绕,靠北面一座海拔1800多米幅员3万亩的原始森林高峰,清澈的泉水常年不断, 充足的日照,肥沃的土地,造就了种植优质水稻的良好环境。“马喇”系列优质大米含有丰富的铁、钙、锌营养微量元素,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 黔江西兰卡普,西兰卡普是土家族著名的民间工艺品,又叫土家织锦。土家语中的“西兰”,意即被面;“卡普”,意即花。直译为“花的被面”,是土家族民间艺术的精华,色彩斑斓,朴实典雅,图案新奇,具有很高的实用与欣赏价值。西兰卡普的图案,多用象征的手法,直线造型,连续对称,呈单一型的演进变化。“西兰卡铺”以红、蓝、白等色棉线为经,各色丝、棉、毛线作纬,采用挖空工艺,手工挑织而成。粗犷洗炼,结构丰满,取材广泛,其传统图案有200多种。
  • 黔江鸡杂,运用土家烹饪方法,以鸡肠、鸡肝、鸡心等鸡内脏为原料,并把鸡肉切成薄片,辅以土豆块、尖头泡椒、鲜葱等烹制而成,口味麻辣兼备,色鲜味美,醇香可口。鸡杂煮熟后,用文火边煮边吃,可添加白菜、豆芽、冬瓜、青菜等素菜,形成别具特色的一道土家菜肴。
  • 黔江渣海椒,秋天辣椒成熟的时候,是制作渣海椒的最佳时节。将红海椒用清水洗干净晾干水分,用刀将其剁碎之后拌入盐、生姜、少许大蒜等佐料,然后凭自己的口味喜好放入海椒量约二分之一的玉米粉或是糯米面,拌均匀之后立即装入陶制的坛子里,按紧,用干净的稻草或玉米衣壳塞紧,再用竹条盘住坛口,倒置于一个盛有清水的陶盆之中,让其密封发酵。
  • 黔江青菜牛肉,多以“煨锅”的形式制作。先将青菜入锅炒至七八分熟盛出,再在锅中倒油并滑入牛肉炒至七分熟后沥油捞出,底油中下干辣椒等配料炝香,最后倒入牛肉、青菜,并加入各种调料快速翻炒均匀就可以,盛放用铁制或不锈钢制的小锅,上桌后继续加热,食客可以慢慢边煨边吃。
  • 阿蓬江豆腐鱼,阿蓬江是乌江第一大支流,阿蓬江沿线山高谷深、绝壁对峙,独特的地理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质的水质盛产母猪壳(书名:鳜鱼)、黄辣丁等野生鱼类。黔江人把阿蓬江珍贵野生鱼和当地土家豆腐进行巧妙融合,加上土家人传统食材和秘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阿蓬江豆腐鱼。其口味以清汤和麻辣为主,具有鱼肉鲜嫩、入味爽口等特点。

文化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

  濯水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六批,2014年2月19日公布)

  • 濯水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历史区文化名镇,位于黔江区东南角,地处乌江主要支流阿蓬江畔,距黔江主城26公里,是一个集土家吊脚楼群落、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于一体的千年古镇。

民俗风情

戏曲舞蹈

重庆市黔江区:傩戏
  • 傩戏,也叫傩愿戏或傩堂戏。据有关史料记载,“傩戏”很早以前就在土家族地区流传。是在面具、歌、舞、道白等手段,装鬼扮神的戏剧元素基础上,逐步加入世俗的人物、情节和娱人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戏剧。粗犷古朴的仿古动作,狰狞凶恶、咄咄逼人的面具,使人联想到遥远的人类祖先刀耕火种、驱魔猎兽的生活情景。其面具工艺精巧,造型独特,栩栩如生;其剧目分为《傩坛正戏》和《傩坛外戏》,形成戏中有祭,祭中有戏的特点。关于傩戏的起源,有几种传说,但主要的是“冲傩还愿”一说。据传,龙女身患重病,夜里常做恶梦,在梦里被傩神爷和傩神娘搭救,于是便许下大愿:冲大傩36堂,小傩12堂;送大旗4面,小旗8方,长标24个,白猪、白羊各1头,白公鸡、白凤凰各1只。龙女许愿后,病好了大半。为了感谢傩神爷和傩神娘的搭救之恩,龙王仿照女儿梦中的印象雕刻了两尊神像供上,烧了几柱大香,请来土老师敲锣打鼓,吟吟唱唱。从此,冲傩还愿就在土家山寨兴起了。
重庆市黔江区:毛古斯
  • 毛古斯,是土家族的一种原始戏剧活动的名称,原意是毛人的故事,反映了土家先民原始生存状态。毛古斯是土家族在跳摆手舞的间隙进行的一种具有故事情节的表演,与摆手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摆手舞是纯粹的舞蹈,毛古斯则重戏剧表演,也伴有歌舞,其表演有具体人物上场,一般都有一个老毛古斯和若干小毛古斯,表演者全身裹着稻草或茅草(所以有的又叫茅古斯),头上扎有辫子,看不清脸面,象征远古的祖先毛人。表演中随祖先的生产、生活内容安排,有表演过程、有人物对话、故事情节和简单的场次,有的剧目还表现出戏剧冲突。表演内容包括土家先民的“打猎”、“挖土”、“过年”、“接新娘”、“读书”等主要生产生活场景,基本表现了土家先民从蒙昧时期到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毛古斯没有形成一种剧种,而以民族风俗习惯加以保留,所以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萌芽状态的戏剧。
重庆市黔江区:板凳龙舞
  • 板凳龙舞,在黔江流行较广,是土家族群众的传统喜庆节目。每逢新春佳节,土家群众都喜欢玩板凳龙舞。在一根长板凳上用竹篾、彩布扎一小龙,由二人或三人手持板凳四只腿,一般是数条小龙一齐舞动,表演出左突、右冲、跳跃、俯卧、穿花、拜四方等优美动作,舞态雄壮快捷,高潮之时,只见群龙飞舞,不见舞者。
  • 竹梆舞,土家族舞蹈。这种舞蹈源于土家人对神灵的崇拜。以前,土老师一边敲着竹梆,一边口念经文,为民“消灾求福”。后来,土家人利用其形式,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发展成一种优美的舞蹈。舞者每人手持竹梆为道具,边跳边敲,清脆的竹梆伴随翩翩舞姿,令人耳目一新。
重庆市黔江区:铜铃舞
  • 铜铃舞,又称八宝铜铃舞,最初是土老师祭祀时的一种仪式舞,宗教色彩较浓,后经土家人不断改进、提高,形成了一种优美的舞蹈。这种舞蹈,参加者双手持八宝铜铃左右舞动拍打,随着舞姿的变化,铃声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其舞步一般按人字形路线来回舞动,单腿独立身子旋转,罗裙飘展,似孔雀开屏,引人注目。
  •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喜闻乐见的传统舞蹈,是一种集体舞,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摆手舞的特点,主要是双手在不超过肩头的部位摆动,膝盖随之屈伸。一般分单摆、双摆、回旋摆等,舞姿朴实大方,以锣鼓伴奏,节奏和谐,多表现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摆手舞有小摆手(文摆)和大摆手(武摆)之分,跳小摆手的时间为一天一夜,在各村寨举行,规模较小,一年一次;跳大摆手要进行三天三夜或五天五夜,是十里八乡的土家人集中到某个摆手堂举行的规模较大的摆手活动,人数众多,声势浩大。如今,摆手舞的内容、形式,举办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活动的规模,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成为各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

民乐

重庆市黔江区:吹莽号
  • 吹莽号,黔江的土家族、苗族,除了喜爱锣鼓、唢呐、咚咚奎等乐器外,还喜欢吹奏莽号。制作莽号的材料,有用金属的,也有用木料的,一般由莽哨和莽身两部分组成。过去土家族跳摆手舞之前,就吹这种高亢激昂的莽号,其他一些喜庆之时也有与唢呐配合吹奏的,颇为独特。
重庆市黔江区:打镏子
  • 打镏子,土家族的打击乐,主要是鼓、锣、钹,而这些打击乐中,最使土家人喜闻乐见的是“打镏子”。打镏子是流传在土家族聚居区的一种古老而优美的打击曲牌音乐,土家语称“家伙哈”或“五子家伙哈”,汉语叫“打挤钹”。主要用于结婚、年节等喜庆场合,喧染气氛,热烈欢快,是土家人最喜爱的器乐合奏,也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故有“土家三大乐:摆手、哭嫁、打挤钹”之说。一支镏子队伍一般4人组成,所用的乐器有头钹、二钹、马锣、大锣4件青铜或黄铜乐器,均系民间手工铜匠用熟铜精工制作而成,形状与汉族的明显不同。土家族的“打镏子”与其它音乐形式一样,有它自己独特的乐汇、乐句、乐段和曲牌。曲牌大体由头子、镏子两大部分组成。头子部分,千变万化,也是曲牌的主体所在。镏子部分由绞子、牌子、镏子三部分组成。土家族镏子曲牌,据说有300余种。以现存的近100个镏子曲牌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绘声、绘神、绘意三大类。绘声类即指以自然界动物的叫声或行动声为乐思的曲牌,如“喜鹊闹梅”、“鲤鱼漂滩”等;绘神类以反映日常生活为主,如“小纺车”、“闹年关”等;绘意类曲牌则以抒发人们的美好、吉祥的感情为创作动机,如“四季发财”、“观音坐莲”等曲牌,多在喜庆时用之,再配以“安庆”、“迎风” 等唢呐曲牌,吹打合一,空谷传音,喜气远溢,实为打击乐中所罕见。

婚俗

  • 哭嫁,土家族的婚姻,在“改土归流”以前一般是自由择配。未婚青年男女,只要双方互相爱慕,经“梯玛”(土老师)作证,便可以成婚。自清“改土归流”后,实行的便是封建包办婚姻,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娶一般都要经过求亲、订婚、结婚、闹房、回门等程序。土家族婚俗中最具特色的是哭嫁。婚前一月或半月,待嫁姑娘按习俗规矩就要哭嫁,开始是隔一夜哭一次,后来每夜都哭,出嫁前夕要连续哭3至7天,全村寨相好的姐妹和姑嫂、伯娘、婶娘都要来陪哭。其家族亲友都要准备一餐丰盛的菜饭,宴请即将出嫁的姑娘,这叫做“陪嫁饭”。哭嫁的内容十分丰富,有“ 哭父母”、“哭哥嫂”、“哭姐妹”、“哭戴花”、“哭上轿”等。哭嫁的形式,有对哭、群哭、顺哭、间哭,这与其他兄弟民族的哭嫁有较大的区别,是土家族哭嫁仪式的独特之处。结婚头天,为女方的“戴花”日,亲朋至友都来庆贺,吃“戴花酒”,给新娘梳头戴花。戴花前,要请贤德和有子女的妇女给新娘“开脸”,即绞去脸上的汗毛,修好眉毛,并将长发辫子绾成“粑粑髻”,缠上红头绳,插上各种头饰。接着,举行隆重的戴花仪式,新娘要以哭答谢前来给其戴花的亲戚。有文人墨客的竹枝词写道:“新梳高髻学簪花,娇泪盈盈洒碧纱。阿母今朝陪远客,当筵十个女儿家。” 描写的便是土家族的哭嫁婚俗。

民族建筑

  • 吊脚楼,土家人喜聚族而居,一姓为一寨,以姓氏为寨名或村名。在建筑形式上,以吊脚楼为主;在建筑材料上,以木材为主,木结构占多数,也有土木结构的。土家人大多生活在山区,居处较少平地,山高林深草茂,常有蛇虫野兽出没。因而,当地人建房造屋就地取材,依势而建。背靠青山,面对绿水,是其最佳选择,屋基前低后高,所以木结构的“吊楼”式建筑应运而生,楼外有“耍子”,安有各式各样的木栏,保留着土家先民“干兰”式居屋的遗俗。土家吊脚楼为典型的栏杆式建筑,分全吊型和半吊型两种。全吊型 ,全部悬虚,比较少见;半吊型,部分悬虚,为主流形式。一般是几间主屋落地,左右两边转角吊楼悬空。主屋正中一间为堂屋,堂屋正对大门一面设有香龛,以敬神灵祖先。堂屋不作居室,有的设有火塘,以作迎亲待客之用。房子主屋为父母及老人居室,两侧吊楼是子女的居室,左为长,右为幼。吊楼的四周设走廊,雕栏花窗,其花纹图案多为鸟兽花草,寓意福禄寿禧,安康吉祥。吊楼下多为猪圈、牛栏,或用来安置碓磨,堆放柴禾杂物等。

旅游

重庆市黔江区:板夹溪十三寨
  • 板夹溪十三寨,位于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东邻小南海地震遗址公园,南邻八面山自然风景区,西过茨竹溪连接武陵仙山,北接渝鄂胜景鸡公山,距黔江主城区约30公里,景区面积为6.5平方公里,有13个典型的土家院落,这里集居生活着200多户近1000名土家族人。这里不但是中国第一座土家族生态博物馆,也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最美的土家原生态集居带。十三寨沿板夹溪两岸分布,寨子以半包围品字形、全包围四合院等形式交叉组合,吊脚楼形态有全吊型、半吊型等多种样式。瓦屋顶均有花屋脊和翘角,四周设置栏杆走廊,雕栏花窗。
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
  • 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重庆市黔江区和酉阳县境内,北起黔江区舟白街道与湖北省咸丰县交界处,南至酉阳县大河口电站,其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8°46′03″,北纬29°18′16″。湿地公园土地总面积2785.2公顷,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无冰期等水文特征。湿地面积170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1.3%。其中,天然湿地(河流湿地)面积1212.1公顷,占湿地面积的71.0%;人工湿地面积494.4公顷,占29.0%。计有湿地维管束植物64科240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7种,种子植物60科233种),其科、种的总数分别占重庆市湿地维管束植物77科367种的83.1%、65.4%。湿地脊椎动物计有44科139种,其中淡水鱼类15科79种,分别占重庆市淡水鱼类21科210种的71.4%、37.6%;湿地两栖动物6科9种,分别占重庆市湿地两栖动物9科35种的66.7%、25.7%;湿地爬行动物4科7种,分别占重庆市湿地爬行动物7科22种的57.1%、31.8%;湿地鸟类动物15科33种,分别占重庆市湿地鸟类15科74种的100%、44.6%;湿地哺乳动物4科11种,分别占重庆市湿地哺乳动物10科25种的40.0%、44.0%。重庆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了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武陵山河流湿地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工程、林下湿地景观工程、海绵家园区工程、多功能梯田区。
  • 芭拉胡景区(黔江峡谷公园),“芭拉胡”,土家语,语意“峡谷”。黔江“芭拉胡”,有亚洲第一峡谷城美誉,是中国唯一以土家语命名的城市旅游品牌。黔江“芭拉胡”自然融合度高,气势宏大。登高远望,恰似一条绿色丝绦,将老城新城逢合在一起,绘就一幅名副其实的“城即景、景即城”的水墨丹青。谷宽80-100米,平均深度200米,最大落差500米;峡谷峭壁直立,崖壁大多与地平线成直角。
  • 阿蓬江官渡峡,距黔江城区12公里,因古驿道从这里船渡过江而得名。峡谷全长18公里,峡绝水美,峡谷两岸悬崖百丈,峭壁摩天,山如墨黛,古柏青松,掩映绿潭碧波;山上藤萝叠蔓,杂树丛生,岩壁怪石嶙峋,鬼斧神工,悬崖峭壁上分布数个悬棺,古远神奇;山腰神庙悬空而建,其势欲飞;山顶尚存苗族祖先攀岩而上的避难处所遗址,为官渡峡赋予了浓郁的神秘色彩,使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这里交相辉映。
  • 阿蓬江神龟峡,是阿蓬江峡谷景观的组成部分,长38.9公里。峡口紧邻国道319线,距黔江城44公里。神龟峡因峡口两山酷似雌雄双龟对卧而得名。
重庆市黔江区:武陵仙山香山寺
  • 武陵仙山(武陵仙山香山寺),距黔江城区16公里,集佛、道、儒于一体,曾与峨眉山、梵净山齐名,是渝东南宗教圣地,是养老、养生与养心的好去处。以武陵仙山为中心的19.2万亩的广阔林区已被批准为“黔江国家森林公园”。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城市峡谷
  • 黔江城市峡谷,横跨七个地质年代、垂直落差达500米,全长约8公里,拥有高达123米的巨幅摩崖观音像和悬空玻璃栈道。景区位于黔江城区,也成就了黔江“东方卢森堡,黔江峡谷城”的美誉。
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
  • 黔江小南海,位于黔江区城北约60华里处,是一个因地震而形成的堰塞湖,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小南海水域面积近3平方公里,景区山水相依、秀峰环列,水面汊港纵横、波光粼粼,海口奇石林立、溪水萦回。这里的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尤其在夏季真是凉爽至极,最高温度不会超过30℃。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农历5月初8,阳历6月10日),当地发生6.25级,烈度为8°的地震,造就了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地震遗址——小南海,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景区,世人称为“人间仙境”。
  • 八面山,在黔江城的西北,南至火烧岩梅子关,西至凤池山,北至板凳岩,面积30平方公里,东西南北四路可通、八方能上。地接南海、石会、现属城西街道辖,最高处钟顶山海拔1720米,天然植被葱郁,奇花异草富集。产天麻、黄莲等名贵药材。
  • 仰头山(仰头山森林公园),位于黔江城郊,因其山形宛如仰视苍穹的睡佛头像而得名,其观察角度在黔江城内各处,抬头可见。在仰头山逶迤的山脉之中,还隐藏着一个女睡佛头像,由四座小山岩组合而成,巧夺天工,有着饱满的前额,精巧的秀鼻,灵动的嘴唇,微缩的下颌,须登上山顶观佛台,才可仔细观赏。因而,有人又将仰头山称作双佛山。男女睡佛仰头山,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神工斧凿,惟妙惟肖,实为仰头山森林公园风景的灵魂与神韵。
  • 灰千梁子,地处武陵山脉西翼,黔江东部边缘,其北端直距黔江城16公里,咸丰县城33公里,南端直距酉阳县城36公里,横跨湖北省咸丰县、重庆市黔江区、酉阳县两省市三区县地界,面积之广为黔江一绝。属于喀斯特地貌,岩溶发育,岭脊平缓,岩陡交错,千峰突兀,沟壑纵横。灰千梁子原始生态区呈狭长地带,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北起沙子场,南止酉阳细沙河。灰千梁子有七大制高点,其中主峰大灰千梁海拔高1938.5米。灰千梁子是一个极度原始的植物宝库和动物王国。有乔木上100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名贵树种达20多种,植物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域性和规模性特征。林内有野生动物近200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达40多种,频繁出现于林区的动物有豹、大灵猫、獐、鹿、猴、野猪、穿山甲等。
  • 蒲花暗河,距城区20公里,距濯水古镇2公里,集地下暗河、天生三桥、天窗(天坑)于一体,景观迷人,独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