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拼音:lóng 部首:龍 总笔画:16 部外笔画:0 结构:左右 常用字表 拼音检字表
注音:ㄌㄨㄥˊ 造字法:甲骨文为象形字 输入法:〔王码〕 输入法:〔万能〕 倉頡: 通用字表 部首检字表
”字书法
作者:王羲之
”字书法
作者:颜真卿
”字书法
作者:苏轼
”字书法
作者:文徵明

龍 lónɡ

  1. ”的繁体字(台湾称正体字)。见“”。
  2. 汉字部首之一。<注> 《汉字部首表》(中国教育部、国家语委2009年颁布,标准名GF 0011-2009)的100个附形部首之一,主部首是“”,序号为103。

《康熙字典》释义

  【亥集下】【龍字部】 

  〔古文〕竜𦱉𢅛𠊋㰍𥫈龒䰱【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𠀤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又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又【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又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 又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又【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 又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又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禮·月令】駕蒼龍。 又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又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又神名。【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又姓。漢有龍且。又複姓。夏關龍逢,卽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卽劉累之後。 又人名。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爲土師。又舜臣名。【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又【廣雅】龍,君也。 又【廣韻】通也。 又【玉篇】竉也。【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又【玉篇】和也,萌也。 又【正韻】與寵同。【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又【正韻】音曨。【孟子】有私龍斷焉。 又【集韻】【韻會】𠀤莫江切,音厖。【集韻】黑白雜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註】謂雜色,非純玉也。 又叶蒲光切,音龐。【易·坤卦】故稱龍焉。叶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 【說文】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

  考證:〔【爾雅·釋畜】馬高八尺爲龍。〕 謹按爾雅作駥不作龍。今改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

《说文解字》释义

  【卷十一】【龍部】 编号:7647   龍,[力鍾切 ],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凡龍之屬皆从龍。臣鉉等曰:象夗轉飛動之皃。

首字为“龙”的词语

  龙城  龙王  龙舞  龙眼  龙虎山  龙卷风  龙舟歌  龙门石窟  龙山石窟  龙山文化


首字为“龙”的成语


  龙飞凤舞  龙飞凤翔  龙飞凤翥  龙凤呈祥  龙肝凤髓  龙驹凤雏  龙马精神  龙眉凤目

  龙盘虎踞  龙蛇混杂  龙生九子  龙潭虎穴  龙腾虎跃  龙头蛇尾  龙骧虎步  龙翔凤翥

  龙吟虎啸  龙争虎斗  龙姿凤采  龙子龙孙  龙驰虎骤  龙雏凤种  龙蹲虎踞  龙多乃旱

  龙幡虎纛  龙飞虎跳  龙肝豹胎  龙鬼蛇神  龙翰凤雏  龙翰凤翼  龙胡之痛  龙虎风云

  龙化虎变  龙荒蛮甸  龙荒朔漠  龙江虎浪  龙举云兴  龙举云属  龙楼凤城  龙楼凤池

  龙楼凤阁  龙楼凤阙  龙眉豹颈  龙门点额  龙鸣狮吼  龙拏虎攫  龙拏虎跳  龙拏虎掷

  龙拿虎跳  龙拿虎掷  龙攀凤附  龙盘凤舞  龙盘凤逸  龙盘凤翥


  汉语拼音:Long;英语:Dragon),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四灵(、龙)之一。被尊为鳞虫之长,善于变化并能兴风雨、利万物。传说中的神人常有乘龙之举。《大戴礼·五帝德》:“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从形象看,龙是由多种动物组成的复合形象。即通常说龙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民间说“龙有九像”:头像牛,身像鹿,眼像虾,嘴像驴,须像人胡,耳像狸猫,腹像蛇肚,足像凤趾,鳞像鱼。

  新石器时代已有龙的形象: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是一种猪首蛇体龙,仰韶文化晚期用蚌堆塑的龙,形态已比较成熟。在商代,装饰图案中已有明确的龙相,甲骨文里也已有“龙”字。龙的形象约定型于汉代,后世虽有所变化,但基本特征是巨口、有角、鳞身、四足、有爪。

  龙在古代曾是一种图腾,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复杂多样的象征意义:象征四方中的东方,代表阳气、春天、雨水,又象征王权。据说,冬天龙生活在地下,农历二月到地面上,故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和相关习俗。龙被认为能呼风唤雨,农村到处可见龙王庙,每遇大旱,民间便举行舞龙祈雨禳灾活动。汉代以来,凡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如“龙颜”、“龙体”等,皇帝登基被称为“龙袍加身”,帝王自命为“真龙天子”。龙还常与凤并称,“龙凤呈祥”成为人们描绘美好情景的词语。作为吉祥的象征,龙受到人们的崇奉,龙的形象常用于建筑装饰,如皇家宫苑中的九龙壁等。民间很多节日中有与龙有关的内容:元宵节舞龙灯,二月二祭青龙,四月八接龙,端午节赛龙舟等。对龙的崇奉主要流行于汉族及海外华人聚居地区,也流行于中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如龙曾是白族的原始崇拜对象。

  龙在西方的许多地方是勇士的象征,如曾出现在罗马的旗帜上和北欧海盗的船头上。在凯尔特民族中,龙是皇族力量的象征。在威尔士,红色的龙至今仍是民族的象征。


汉字检索: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
  ·返回 中文字典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