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X模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A-B-X模型(A-B-X model),一种关于认知过程中人际互动与认知系统的变化及态度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假说。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T.M.纽科姆于1953年提出。它由3种要素、4种关系构成。3 种要素是:认知者A,对方B,认知对象 X;4种关系是:A-B感情关系,A- X认知关系,B-A感情反馈(B对A-B感情关系的认知),B- X认知反馈(B对A- X认知关系的认知)。4种关系构成认知主体A的认知系统(图a);当把反馈包括在认知系统中时,A和B的地位是互换的,A是认知主体,又是认知对方;B亦然。于是,B作为认知主体出现时,也形成一个认知系统(图b)。A 的认知系统和B的认知系统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图c),呈集合状态,是一种群体式认知系统。在图c中至少有8种关系,A和B任何一方的认知变化都是这8种关系互动的结果。

A-B-X模型示意图.jpg

A-B-X模型示意图   

从认知均衡这种思考方式看,纽科姆的 模型与海德的 模型十分接近。但是,海德的 模型是关于认知主体自身的认知平衡,纽科姆的 模型则是把认知平衡扩大到人际互动过程和群体关系。纽科姆对人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相互之间的感情、态度、信念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人们的认知系统有趋向于某种一致性的倾向。他引用1951年关于美国总统H.S.杜鲁门解除D.麦克阿瑟的职务后不久的调查资料,证明对杜鲁门怀好感的学生的亲戚也对杜鲁门有好感;而在反杜鲁门的学生的亲戚中,绝大部分是反杜鲁门派。他认为,认知不平衡是由这种趋于一致性的倾向在人们心理上形成的压力所造成的。他把这种压力叫作“趋对称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产生的认知不平衡,沿着趋对称压力的方向变化,人际关系中的认知变化并不取决于任何认知主体自身的心理力,而是人际互动中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