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艾耶尔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尔弗雷德·艾耶尔,(英文: Alfred Jules Ayer)(1910年10月29日-1989年6月27日),英国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者。

生平及著述

艾耶尔1910年生于伦敦,1989年卒于伦敦。早年就读于伊顿公学及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1932年去维也纳大学与维也纳学派接触,参加他们的讨论会。1933年起在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任哲学讲师,193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40年参加英国军队。1944~1946年为沃德姆学院研究员、院长。1946~1959年任伦敦大学逻辑与精神哲学的格罗特(Grote)讲座教授。1959年重返牛津任逻辑的威克姆讲座教授,至1978年退休。

艾耶尔1952年当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被授予美国国家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76年当选丹麦皇家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还于1962、1972、1978年获布鲁塞尔、东英吉利和伦敦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70年被封为爵士。主要著作有:《语言、真理与逻辑》(1936)、《经验主义的基础》(1940)、《知识问题》(1956)、《人的概念和其他论文》(1963)、《实用主义的起源》(1968)、《形而上学与常识》(1969)、《罗素和摩尔:分析的传统》(1971)、《概率与证据》、《哲学的中心问题》(1973)、《20世纪哲学》(1982)等。

反形而上学观点

艾耶尔早期完全接受维也纳学派的意义理论,即把证实原则作为命题有无意义的标准,这使他坚决反对形而上学,认为哲学仅仅是一种分析活动。他从综合命题与分析命题的两分法出发,认为综合命题之真假只能由经验判定,分析命题之真假仅由所涉及符号的定义决定,与经验完全无关。凡是不属于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命题,其中包括传统哲学的极大部分内容及伦理学、美学和神学等等,都是无意义的命题,应当被排除在哲学之外。艾耶尔尽管在证实原则的具体表述上遇到很大困难,但一直坚持采用证实原则。他指出,虽然我们可能还没有获得它的严密的表述形式,但它在直觉上还是清晰的,而且可以有效地运用。他认为,更谨慎的做法是把证实原则看作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划界标准,而不把它看作意义标准。

艾耶尔后期虽然仍坚持反对形而上学,但也指出,某些形而上学家如B.斯宾诺莎、G.W.莱布尼茨、A.N.怀特海等人的工作,是要探索新的适合于当时科学的概念体系,他们通过塑造新的概念以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艾耶尔把他们的工作理解为“构成分析”。

关于哲学分析

艾耶尔认为,哲学的正当任务是从事以下几种分析:①语义分析,即研究一类陈述与另一类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属于常识的日常语言陈述和限于感觉经验的现象陈述之间的关系,日常语言陈述和科学陈述之间的关系。②定义分析,包括对直接定义与用法定义的研究。用法定义给出一套规则,根据这套规则可以把一组陈述翻译为具有不同形式的另一些陈述。如B.A.W.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就是把数学还原为逻辑的逻辑主义。③认识论分析,如对心身问题的分析等。④辩护分析,即分析认识论上的怀疑论和反对怀疑论的各种论据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人们的信念给出辩护。⑤构成分析,即对通常使用的概念,如R.卡尔纳普的概率概念、确认概念,A.爱因斯坦的同时性概念等等,重新加以定义,从而使这一概念更为有效或有用。⑥日常用法分析,即研究语言的日常用法。

关于知识的基础

艾耶尔从经验论立场出发探求知识的基础。早期他认为感觉材料是知识的基础。他为了回答怀疑论者的诘难,分析研究了认识论中的知觉、他人的心、本人的心和记忆等问题,力图阐明每一个关于物理对象的陈述都可以翻译为一组与之等值的关于感觉材料的陈述。由于这一努力未能成功,他转而认为,人们关于物理对象的言语,乃是对感觉陈述所给出的一套理论。这样,在他那里,用物理对象表述的常识,就成为知识的直接基础。艾耶尔在后期认为常识作为知觉判断超出了感觉经验,从而转向了实在论。由于他主张感觉材料与物理对象之间是证据与理论的关系,于是开始研究证据与概率等科学方法论问题,并在W.V.O.奎因的影响下研究理论所承认的实体及其任意性等本体论问题。

艾耶尔是英国第一个传播逻辑实证主义的人,他的《语言、真理与逻辑》一书,曾被视为通俗阐述逻辑实证主义基本观点的教材,在当时的英国哲学界引起很大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