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克罗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B.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

克罗齐1866年2月25日生于佩斯卡塞罗利镇,资产阶级家庭出身。1876年入那不勒斯信徒公学读书。1883年因地震父母双亡,寄居于罗马的叔父家中。1886年回到那不勒斯,后去德、法、西、英四国考察,编著《拿破仑的99年革命》等历史著作。1903年创办《批评》杂志。1910年被选为参议员,1920~1921年任G.乔利蒂内阁教育部长。1922年法西斯上台后辞职,专事著书立说。1927与1931年先后出版《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与死东西》和《伦理学与政治》等著作。法西斯垮台后重返政界,1944年以自由党主席身份参加立宪会议,并出任P.巴多利奥最后一届内阁和I.博诺米第一届内阁的不管部长。1952年11月20日在那不勒斯病逝。

克罗齐称他的哲学为精神哲学。其主要论点为:决不存在什么似乎不属于精神表现的东西;精神是以不断交替的形式发展的,单纯的自然对精神来说决不存在;除了精神,就没有任何其他现实东西,除了精神哲学,就没有任何其他哲学;只有精神科学才具有价值和意义,精神哲学的完成就是历史哲学,真正的自然科学是不存在的。

克罗齐把精神分为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它们按圆圈方式彼此衔接起来。前者以直觉(艺术)与理智(逻辑)为其从属形态,后者以经济和伦理为其从属形态。他用概念的统一与差别的形而上学原则代替G.W.F.黑格尔的矛盾发展原理,把这些形态联结为一个与美、真、功利和道德相对应的阶梯式序列。他认为,美是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它以自发的直觉把握具体东西。第二阶段是理智,它以直觉为前提,以逻辑形式把握普遍东西,自觉地形成狭义的认识。与理论活动相对应,作为实践活动的第一形态的经济以追求个别东西,即功利为目的,作为实践活动的第二形态的伦理以把握普遍东西,即精神为宗旨。正像在理论活动中存在着无概念的直觉,而决不存在无直觉的理智一样,在实践活动中虽然存在着无道德的经济行为,但决不存在无经济意义的道德行为。在克罗齐看来,精神的这种阶梯结构揭示了作为各种精神变化形式的历史的系统,因此,哲学的顶点就在于对那体现普遍精神并日趋完善的历史作历史编纂学的研究。著有《精神哲学》(4卷)和《哲学论丛》(14卷)。1959年和1982年,中国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了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和《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克罗齐宣称他的哲学是“绝对历史主义”。强调精神是唯一的实在,历史是精神发展的过程。认为这一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只存在差别而没有矛盾,周而复始,循环不止。

克罗齐唯心论美学观表现主义的根据之一,在欧美具有广泛影响。

主要著作还有《精神哲学》4卷、《哲学论丛》14卷、《美学与政治》、《意大利史》、《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和《十九世纪欧洲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