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格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J.格林( Jacob Grimm ;1785~1863),德国语言学家和民俗学家。1785年1月4日生于哈瑙,1863年9月20日卒于柏林。曾就读于马尔堡大学,攻法律。1808年任威斯特伐利亚国王的图书馆馆长。1830年任耶拿大学教授,1841年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格林一生的学术活动同他的弟弟W.K.格林(1786~1859)紧密相连。1812~1815年,兄弟二人搜集民间童话,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6~1818年又编成《德国传说》。格林著的《德语语法》(4卷,1819~1837)是一部历史语法,后人称为日耳曼语言的基本教程。1848年,他又写了《德语史》,并同他的弟弟一起从事编纂《德语词典》,但至1852年只编成前4卷,第13~16卷由后人续编,直至1961年才完成。

在《德语语法》1822年的修订版中,格林提出了印欧诸语言语音演变的规则,后人称之为“格林定律”。他指出,在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历史上,辅音分组演变,在英语和低地德语中变了一次,后来在高地德语中又再变一次。古典语言(古希腊语、拉丁语)的清塞音k、t、p,在英语中变为送气清擦音h、th、f,在高地德语变为浊塞音h、d、f。例如词首的辅音,拉丁语pater(父亲),英语father,德语 Vater;词中的辅音,拉丁语frater,英语 brother,德语Bruder。古典语言的不送气浊塞音ɡ、d、b,在英语变为清塞音k、t、p,在高地德语变为送气清音kh、ʦ、f,如拉丁语decem(十个),英语ten,德语zehn开头的辅音。古典语言的送气浊塞音gh、dh、bh,在英语变为不送气浊塞音 g、d、b,在德语变为清塞音k、t、p,如梵语ahar(拉、运),英语draw,德语tragen开头的辅音。   格林这条规则的思想和材料基本上来自R.K.拉斯克,不过他举了许多例子加以充实,并写成清楚的公式。他自己并没有说这是定律;相反,他说,“音变是一般趋势,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如此。”事实上,这条“定律”只是大体上正确,后来由K.维尔纳加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