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刘阳(明弘治九年—万历二年),字一舒,号三五,今江西省安福县洲湖镇大亨村福车人。少年时随刘晓、彭簪学经,崇尚阳明理学,往赣州谒见王守仁。明嘉靖四年(1525)中举,任碭山知县、后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光禄寺少卿(辞不赴)。后因病归乡,在复真书院等处讲学30年。

  刘阳为官正直,不阿权贵。世宗时,改建万寿宫为永喜仙宫,百官表贺,而刘阳却毅然说:“此当谏,不当贺”。没过多久,廷臣有密促,贺表者众。有人指责他,他泰然自若说:“即有谴,请自当之”。后来被召除光禄少卿,辞不赴,专心与同乡名士研讲经学。曾登泰山绝顶,游览衡山。晚年辟云霞馆于三峰翠微,坐半云洞与诸同志讲道。刘阳治学严谨,提倡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理论联系实际。他说:“为学不务行,恐无救,虚于高而无实,非学也;务行不研几,恐无救,行于直而罔觉,非行也”。

  著有《山壑微踪》、《人伦外史》、《汪先生洞语》、《先陇志》、《吉州正气录》、《论学要语》、《按善编》、《阳明先生编年》等,大部分收入《三五刘先生集》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