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湘方言汉语拼音:Xiang Fangyan;英语:Xiang Dialects),汉语方言之一。又称湘语,俗称湖南话中国湖南有多种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湖南湘江资江流域和沅江中游少数地区的56个县市,以及广西北部的兴安、灌阳、全州和资源4县。四川约45个县市的局部地区也有湘语分布。使用人口约3,000余万。

  按语言特征和地理分布,湖南省境内的湘方言可分为三片:

  1. 长益片。分布于湘江、资江的中下游地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宁乡、望城、湘阴、汨罗、岳阳(部分)、南县、沅江、益阳、桃江、安化(东部)、安乡(南部)、浏阳(西部)、平江的岑川乡等地,衡阳、衡南、衡东、衡山等地也可划入此片。
  2. 娄邵片。分布于湘中和湘西南一带,包括娄底、湘乡、双峰、涟源、冷江、新化、安化(西部)、邵阳、邵东、新邵、隆回(南部)、绥化(南部)、武冈、城步、新宁、祁阳、祁东,以及洞口东部的黄桥镇和金田、杨林两乡。
  3. 辰溆片。分布于沅江中游地区,包括辰溪、溆浦、泸溪三地。

  主要语言特征:

  语音方面:

  1. 古全浊声母逢塞音、塞擦音,不论今读浊音还是清音,也不论平声仄声,一般都为不送气音。
  2. 非敷奉母字与晓匣母合口韵字普遍相混,多数情况读[f]。
  3. 曾梗两摄鼻韵尾字与臻摄混同,除少数念鼻化音外,一般都念[‐n]尾。现在新派长沙话连通摄字也混同于臻摄。
  4. 调类一般是5个或6个,去声分阴阳,约半数方言有入声调类;入声不带塞音韵尾,读音均可以延长。

  词汇和语法方面:

  1. 有一批内部比较一致的特殊词汇,如崽(儿子)、女(女儿)、郎(女婿)、伢子(男孩儿)、妹子(女孩儿)、麻怪(青蛙)、翼胛(翅膀)等。
  2. “子”尾词很发达。(a)有些名词普通话不带“子”尾,湘语带“子”尾,如老鼠子、麻雀子、蝴蝶子、指甲子等。(b)有些名词普通话带“儿”尾,湘语带“子”尾,如枣子、针鼻子、衣架子、皮袍子等。(c)一些时间词也带“子”尾,如今年子、去年子、往年子、夜间子等。?有些形容词、副词、数量词也可带“子”尾,如一般子、慢慢子、大概子、几只子、一两天子等。
  3. 有的句子语序比较特殊。如状语的特殊位置,(a)把形容词充当的状语移到动词的宾语或补语后面,如“吃咖一餐饱的”(饱饱地吃了一顿)、“困咖一觉好的”(好好地睡了一觉)。(b)把状语词“净”、“光”之类副词移到动词后面,如“吃净菜”(净吃菜)、“吃光饭”(光吃饭)。(c)把表先后顺序的状语移到动词后面,如“你走头,我走后”(你先走,我后走)、“我看头,你看二,他看末”(我第一个看,你第二个看,他最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