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县”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22行: 第122行:
  
 
== 旅游 ==
 
== 旅游 ==
 +
 +
雅鲁藏布大峡谷风景区
  
 
[[文件:96273.jpg|right|thumb|280px|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文件:96273.jpg|right|thumb|280px|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雅鲁藏布大峡谷风景区'''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喜玛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三座巨型山脉的交汇处,是世界上最长最深最大的第一大峡谷。1998年10月10日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处为5382米,最窄处74米,巨大的雅江水流从此狭窄处流过,气势恢宏磅礴,惊心动魄。雅鲁藏布大峡谷内热带山地气候和自然带的分布达到了北半球水平分布的最北界和垂直分布的最高极限,即北纬29度和30度,海拔2000米左右。大峡谷是世界上山地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类型、生物群落最为丰富的峡谷谷地,从海拔数百米的谷底到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藻苔、云南铁杉、红豆杉、水青树、领春木等珍稀树种及巨蟒、毒蛇、孟加拉虎、长叶尾猴、熊猴、猕猴、野猪等珍稀动物。大峡谷墨脱段的旅游景点主要有雅鲁藏布大拐弯、南迦巴瓦雪峰、贡阿嘎布雪山、多卡折瀑佛光洞、甘登跨江溜索、崖壁洞口瀑布等众多瀑布和自然原始风光。
+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喜玛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三座巨型山脉的交汇处,是世界上最长最深最大的第一大峡谷。1998年10月10日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处为5382米,最窄处74米,巨大的雅江水流从此狭窄处流过,气势恢宏磅礴,惊心动魄。雅鲁藏布大峡谷内热带山地气候和自然带的分布达到了北半球水平分布的最北界和垂直分布的最高极限,即北纬29度和30度,海拔2000米左右。大峡谷是世界上山地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类型、生物群落最为丰富的峡谷谷地,从海拔数百米的谷底到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藻苔、云南铁杉、红豆杉、水青树、领春木等珍稀树种及巨蟒、毒蛇、孟加拉虎、长叶尾猴、熊猴、猕猴、野猪等珍稀动物。大峡谷墨脱段的旅游景点主要有雅鲁藏布大拐弯、南迦巴瓦雪峰、贡阿嘎布雪山、多卡折瀑佛光洞、甘登跨江溜索、崖壁洞口瀑布等众多瀑布和自然原始风光。
 +
 
 +
嘎隆香格里拉风景区
  
 
[[文件:96272.jpg|right|thumb|280px|嘎隆天池]]
 
[[文件:96272.jpg|right|thumb|280px|嘎隆天池]]
  
  '''嘎隆香格里拉风景区''' 地处原扎墨机耕道24K至60K之间,山口海拨4322米,山口东西各有一条长约三公里的冰斗冰川。山脚有一个小寺庙。嘎隆拉山口以南为墨脱县,三个毗邻的小湖就是嘎隆天池,湖水总面积约6平方千米。随着嘎龙拉隧道的贯通,前往嘎龙香格里拉风景区需走原来的老路,嘎龙拉隧道至嘎龙香格里拉风景区有9.6km。嘎龙香格里拉风景区南北长10余公里,东西宽6公里,属墨脱县达木珞巴民族乡辖区,距乡政府60余公里。距波密县城30余公里,距墨脱县城90余公里。景区内共有6大自然景区,即草原、雪山、冰川、神湖、瀑布、林海。特别是冬季林海、雪原、雪山、冰川、冰瀑、冰柱,令人留连忘返。
+
  嘎隆香格里拉风景区,地处原扎墨机耕道24K至60K之间,山口海拨4322米,山口东西各有一条长约三公里的冰斗冰川。山脚有一个小寺庙。嘎隆拉山口以南为墨脱县,三个毗邻的小湖就是嘎隆天池,湖水总面积约6平方千米。随着嘎龙拉隧道的贯通,前往嘎龙香格里拉风景区需走原来的老路,嘎龙拉隧道至嘎龙香格里拉风景区有9.6km。嘎龙香格里拉风景区南北长10余公里,东西宽6公里,属墨脱县达木珞巴民族乡辖区,距乡政府60余公里。距波密县城30余公里,距墨脱县城90余公里。景区内共有6大自然景区,即草原、雪山、冰川、神湖、瀑布、林海。特别是冬季林海、雪原、雪山、冰川、冰瀑、冰柱,令人留连忘返。
 +
 
 +
仁青崩风景区
 +
 
 +
  墨脱县仁青崩寺又称“莲花圣地”,位于墨脱县城东南方向约6公里处墨脱镇卓玛拉山上,是墨脱县修建最早和规模最大的寺庙,属藏传佛教的宁玛派。寺庙属十二墙角和东西南北四门的石木结构三层楼建筑。寺内有镀金铜佛及珍贵文物,是墨脱当地门巴、珞巴人民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据说仁青崩寺是由达赖干布寺中的活佛甘布建筑而成。相传,仁青崩寺是多吉帕姆女神化身中心“肚脐”的所在地,也是莲花圣地的中心地,是众多佛教信徒向往的圣地。寺庙僧人每年都要在此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法事活动。从县城出发乘车前往墨脱镇巴日村(海拔1661米),从石梯步行到仁青崩。这条线路是沿巴日村境内的石梯,中途翻越猴子山,最终到达目的地仁青崩景区。从巴日村至景区总里程有2.6km ,仁青崩海拔2038米。
 +
 
 +
[[文件:96270.jpg|right|thumb|280px|墨脱县:仁青崩寺]]
 +
 
 +
  '''仁青崩寺''' 始建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年间,属藏传佛教宁玛派,建寺活佛甘布巴(藏族、山南加查县人、俗称卓堆林巴),仁青崩寺建筑风格奇特,庙宇为12棱角,该寺在全藏乃至在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缅甸等国影响颇盛。该寺在1950年地震中被毁,1983年经西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后修缮,目前该寺在墨脱镇所辖仁青崩自然村。
 +
 
 +
  '''三柱洞''' 距离仁青崩寺1.0km,海拔2094米,这个石洞是三座基石上架着一个大石块,大石块被树包围,洞内贴满了佛像图,主要用于修行,传言在此处修行功德会百倍。
 +
 
 +
  '''多娜隆葬台''' 这个葬台形似大象的鼻子,因此命名为多娜隆。根据墨脱的习俗,人死后必须抬至此处,送葬的人抬着尸体绕此葬台三圈,然后用绳子的一端拴住死者的脖子,另一端拴在形似大象鼻子的葬台上,让尸体平躺在葬台前,然后送葬的人再进行念经祈福,仪式完毕后将尸体抬走进行丧葬。
 +
 
 +
  '''大雕石''' 大雕石是天然形成的,形似一只大雕。传言这只大雕是印度飞来的,因此被老百姓称作是神鸟。在山体的下端刚好在大雕肚脐的位置有一个石眼,当有人生患怪病或无法治愈的病时,带上酥油放在大雕肚脐位置的石眼内,然后再绕大雕石念经祈福,完后将酥油取出涂抹于伤痛之处,便可治愈。
 +
 
 +
  '''八功德圣水''' 清澈、明亮、爽口、无味、无害、有利健康,传言喝这里的圣水能预防各类疾病,也能够治愈百病。
 +
 
 +
  '''莲花生大师修行地''' 传言以前在此干农活的人们,吃这块地上的土就能吃饱,而且也不会生病。久而久之,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地面被人挖空而坍塌下去,以致不能再挖取这里的圣土。在修行地旁边的两颗大树的树根下形成了两个天然的泉眼,据说喝这里的水能治胃病,因这两个泉眼连着莲花生大师修行地,来此朝佛的人不再挖此处的土,而是取圣水带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
 
 +
  '''康卓益西措加的灶台''' 传言这里是莲花生大师的妃子康卓益西措加使用的灶台,莲花生大师修行时,他的妃子康卓益西措加在此为莲花生大师煮茶做饭。现在灶台中间有圣水流经此处,据当地老百姓所言,流经此处的圣水在雨季时水流很小,而在冬季水流很大,并且当你抛开一切杂念,静静的坐在水流边上时,将会听到流经这里圣水的诵经声。
 +
 
 +
  '''圣石''' 在这个被经幡包围的圣石上印有莲花生大师的手印以及天然形成的莲花生大师的妃子康卓益西措加的生殖器。
 +
 
 +
  '''量身石''' 据说在康卓益西措加时期,人的身高有这座大石那么高,但当时的人只需要吃下面这个小石头大小的饭量,而且营养充足。现在的人虽身高没这么高,但所吃的饭量远远比那时候多很多,而且营养不足,传言是因为现在的人没以前的人有福分。         
 +
 
 +
  '''中阴崖''' 仁青崩景区内有两处中阴崖景点,传言中阴崖是人“前生已弃,后生未得”的中游时期所经的道路,中阴崖有入口处和出口处,据说一个人生前罪恶深重就无法从中阴崖中穿越,无论你体型如何,如果一个人心地善良就能够从中阴崖中穿越,并传言死后可升天。
 +
 
 +
  '''白玛同椎''' 位于墨脱镇境内的卓玛拉山山顶上,据说是莲花生大师的帽子,是天然形成的,来此朝佛的人在白玛同椎供奉了很多神塔小像(藏语叫擦擦),传言这样可以为你消灾解难,带来好运。
 +
 
 +
  '''宝物窟''' 传言人们从这个宝物窟里抓一小撮土出来,然后看抓到了什么,可以从这个宝物窟中抓出各类粮食的种子、各类牲畜的毛发等,抓到种子就说明你家来年会五谷丰登,抓到牲畜毛发说明你家来年会家畜兴旺。
 +
 
 +
  '''格萨尔王的栓马杆''' 据说这是格萨尔王的栓马杆,这颗树被砍掉了,但莲花生大师的妃子康卓益西措加祈祷要让这颗树的树根永不朽死,因此,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这颗树杆,虽然只剩下树根,但依然完好无损。
 +
 
 +
  '''康卓益西措加修行洞''' 这里是莲花生大师的妃子康卓益西措加的修行洞,在洞口上端有一块大石,跳上去摸那块大石,传言你能够跳多高,就说明你今后对父母有多孝顺。
 +
 
 +
  '''海螺石''' 这块大石形似海螺,因此被取名为海螺石,在这块海螺石上印有莲花生大师的大拇指印,此处刚好是绕一圈仁青崩寺的林郭路的交界处,传言,转一圈仁青崩寺等于积攒了一亿个莲花生大师心咒,因此这个大拇指印就是转了一圈仁青崩寺积攒了一亿个莲花生大师心咒的证明。
 +
 
 +
布裙湖风景区
 +
 
 +
  布裙湖风景区,位于墨脱县背崩乡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西贡寺河下游西侧,是布裙山腰处形成的天然湖泊。海拔1600米,面积约580平方公里,位于北纬29°15′-124′,东经95°13′-654′。湖面11.5平方公里,呈月牙形,湖水清澈透明,犹如一块碧绿的明镜镶嵌在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布裙湖终年绿荫环绕,云蒸雾绕,湖口一条飞瀑飘洒直落西贡河,湖中常年栖息着天鹅、野鸭等珍禽,湖边树林中经常有灰长尾猴、羚牛、赤斑羚等野生动物,珍禽棕颈犀鸟也生活在此地。传说有喜马拉雅野人在此出没。景区附近的西贡寺,年代久远,香火鼎胜,与布裙湖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
汗密原始生态观光区
 +
 
 +
  汗密原始生态观光区,位于墨脱县背崩乡境内,距墨脱县城60公里。主要以观赏原始生态自然景观为主。主要景点有老虎嘴探险、地东天然水溶洞、老虎嘴瀑布、汗密瀑布、跨江铁索桥、千年云冷杉、原始生态、高山瀑布、雪山、珍稀杜鹃林等。
 +
 
 +
  老虎嘴瀑布凌空而泻,像银河倒悬,坠至半空,忽被峭石拦腰折断,瞬时雪浪飞溅,宛如千万串断线的珍珠,纷纷扬扬,沿着陡峭的绝壁下坠,落进不见底的深渊,发出惊天动地的狂啸。日落西山时,“老虎嘴”彩虹缠绕,雪峰顶上绯红一片妙不可言。落差高达400公尺的汗密瀑布,由山巅奔腾飞泻,跌落幽深河谷。
 +
 
 +
  汗密瀑布层层叠叠,落差高达60多公尺。瀑布共有三层。在最上层,从高入云霄的雪峰中直泻而下,激起满谷的蒙蒙水气,隆隆水声在整个山谷中轰鸣;第二层瀑布水势急剧,瀑布宽大,从上方的绿树丛中缓缓流出,突然在高处急泻而下,宏伟壮观;最下层斜冲到一巨石上,曲折而泻,形成一个个深潭,流至多雄拉河。这条巨大的多层瀑布由于落差大的缘故,阳光照射时就在瀑边映射出一条条彩虹,将河谷两岸的风光打扮得格外绚丽。
 +
 
 +
 
 +
== 墨脱特产 ==
 +
 
 +
  野花椒
 +
 
 +
 
 +
 
 +
 
 +
 
 +
 
 +
 
 +
 
 +
[[Category:中国]]
 +
[[Category:中国行政区]]
 +
 
 +
[[Category:地理]]
 +
[[Category:地理学]]
 +
[[Category:中国地理]]
 +
 
 +
[[Category:西藏]]
 +
[[Category:西藏百科]]
 +
 
 +
[[Category:墨脱]]

2013年2月7日 (四) 21:40的版本


墨脱县:墨脱鸡爪谷


  墨脱县在祖国西南边陲,西藏高原的东南部,镶嵌着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墨脱。在墨脱这块宝地里发育、繁衍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自然资源。进入墨脱县,在几小时内便可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那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真是“ 一山显四季,十里不同天”。 

  墨脱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地区南部,地理位置处在北纬27°34ˊ—29°56ˊ,东经93°46ˊ—96°05ˊ之间(中国科学院2001年公布的数据),为林芝地区7县中最南一县;东、西、北三面环绕着高山,东起念青山岗日山脉、阿拉亚日山脉与察隅县相连,西至多雄拉、丹娘拉与米林县相邻,北倚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和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与林芝县相接,南面降至海拔154米的巴昔卡和印度毗邻,平均海拔1200米。雅鲁藏布江自北向南穿过全境,形成向南开口的 “马蹄形”地势,南迦巴瓦高山雄伟,居于县境北部,山顶海拔7782米,最低点落于雅鲁藏布江出境处的巴昔卡,境内地面江河溪流与山川相呼应,呈树枝状分布。全县南北长262公里,东西宽227公里,总面积为31394.67平方公里(为中国地图出版社的数据),境内山地面积最大,占总土地面积的97.65%,耕地面积很少,只占总土地面积的0.08%。县人民政府驻墨脱镇,邮编:860700。 墨脱县辖1个镇、7个乡:墨脱镇、甘登乡、加热萨乡、达木珞巴族乡、帮辛乡、格当乡、德兴乡、背崩乡。共有46个行政村。


  墨脱,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印度毗邻,意为“隐秘的莲花”,“墨脱”一词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可见,很早以前就有人把墨脱比作“花”了。的确,墨脱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景色秀丽,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这里到处是莽莽林海,山花怒放,高山湖泊,飞流急瀑,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过去墨脱也称“白玛岗”,是莲花圣地之意。由于处在喜马拉雅断裂带和墨脱断裂带上,地质活动频繁,地震、塌方、泥石流不断,加之气候潮湿多雨,使得这里只能实现季节性通车。

  墨脱又名“白马岗”,是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西藏著名的宗教经典称:“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这些受到信徒顶礼膜拜的圣地,给众多西藏人的心灵播下无限的诱惑,墨脱的门巴人、珞巴人说他们居住的地方叫“白隅欠布白马岗”,意思是“隐藏着的像莲花那样的圣地”。在佛教的观念里,莲花是吉祥的象征。

  墨脱的这种宗教神秘色彩,直接渗透到门巴人的心灵里。记得一个名叫曲尼的墨脱门巴族宗教画师曾绘声绘色地讲到:墨脱的地形像女神多吉帕姆仰天平卧的圣体──耸立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那座白云缭绕、难以一睹风采的南迦巴瓦雪峰,就是这位女神俊俏的容颜;东部一带密布的森林和地势平缓的沃土,是她柔软的腹部;修竹遍野、江水碧蓝的仰桑河流域是她的下身,总之,墨脱的山山水水,都是这位女神躯体的组成部份。

  仰桑河位于墨脱南部,是一条从东流向西注入雅鲁藏布江的河流。那里曾经是波密王设立的嘎朗央宗的县治之所,专门管理珞巴族的行政事务。据墨脱人讲,由于那里是女神的下身,河水实是她的尿液,水色特别美丽,清澈发蓝,略带甜味,素有牛奶河之称。在这婀娜的河流旁,有一块被称为“甲穷”的巨石,活像一只威武的雄鸡。每当夜色降临,常发出喔喔的叫声,使人如临仙境;这巨石周围的绿林丛中,鸟儿的鸣唱格外悦耳动听;有时清脆婉转的鸟声像是在呼唤众神的名字,召请神明的降临,为远道来的朝拜者赐福。正是这些美妙的传说,吸引着广大藏区的信徒到此朝拜。这些虔诚的朝圣者认为,人若在有生之年到此地朝拜一次,可保此世幸福平安,死后灵魂升入天堂。如果虔诚的信徒,在朝拜圣地途中遇有不测,在弥留之际,亦要面对仰桑河的方向默默祈祷,以了却平生之愿。

  墨脱秘境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们向往考察探险的宝地。闻名于世的雅鲁藏布江蜿蜒千里,像温顺的少女,流至派镇之时,她却一反常态,变成一条奔突不羁的巨龙,冲破南迦巴瓦和拉加白垒两座大雪峰的层层堵截后,调头向南呼啸而去,形成了举世无双的马蹄形大拐弯奇景。纵贯墨脱全境,直抵印度阿萨姆平原。由于雅鲁藏布江的万世劈山奔突之功,造就了南北走向的大峡谷,为强劲的印度洋季风穿越喜马拉雅山的巨大屏障打开了大门,形成了西藏高原别具一格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墨脱地名由来

  墨脱,在藏传佛教经典中称“博隅白玛岗”,意为“隐藏着的莲花”,据说全域地形极象一幅女神多吉帕姆的仰卧图,因此又有说法这里是金刚亥姆多吉帕姆用自己的身躯幻化出的,被藏传佛教信徒视为圣地。

  相传九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受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请遍访仙山圣地,到了这里发现此处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有圣地之象,遂在此修行宏法,并取名“白玛岗”。

  《甘珠尔》藏经里称“佛之净土白玛岗,圣地之中最殊胜”,传说这地方粮食堆积如山,取之不尽;肉食各取所需,用之不竭;虎骨、麝香、雪莲、灵芝俯拾即是,山珍野味、香甜果品应有尽有,还藏有打开通往极乐世界神门的金钥匙……


地理

地形

  墨脱县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山高谷深,山峦起伏,地势险峻,森林广布,境内地面溪河与山川呼应,呈树枝状分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墨脱县东、西、北三面环绕着高山,雅鲁藏布江自北向南穿过全境,形成向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势,县北部为岗日嘎布山脉,西部和西北部属喜马拉雅山脉高山地段,南部为雅鲁藏布江河谷地段。最高地段位于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南脚处,海拔一般在4000至5000米左右;最高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7米,山顶常年积雪,山势陡峭;最低地段为雅鲁藏布江出口处巴昔卡,海拔154米;平均海拔1200米。由于高山冰雪融冻侵蚀和河流的切割,使全县绝大部分山地的切割密度大,切割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有的甚至达6000多米,尤其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更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大峡谷。

气候

  墨脱县的北面和西面是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广阔的高原,东面是属于横断山脉的一部分——伯舒拉岭。从高原向该地区挺进时,每向南1公里,海拔高程就下降100米左右,个别亚口还要大于这个数值,向南不仅海拔高程急剧下降,而且地势也愈开阔平缓。由于三面环山,北面屏障层迭,偏北的冷空气受阻,使墨脱县终年可免受强大的冷空气的侵袭和危害,故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方要高出5-6℃。南面距孟加拉湾不远,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吹进。

  墨脱县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暖、小雨多雾,夏伏雨量充沛,降水集中,空气湿润,相对湿度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墨脱县地貌类型多样,以高山深切峡谷地貌为主,由于地势高差大(相对高差7000多米),山地出现了明显的气候垂直变化。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南面多雄拉山地,从终年冰雪覆盖的寒带向下,相继出现了山地亚寒带、山地温带、山地亚热带和山地热带等垂直气候带。

  墨脱县属喜马拉雅山东侧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均温16℃,1月均温8.4℃,7月22.6℃ ,年极端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33.8℃,年降水量在2358毫米以上。南部最大降水可达5000毫米,年无霜期340 天,年日照时数2000 小时以下,年降水量为2000 毫米左右。

  根据墨脱县的热量条件,结合物候现象和规律,四季划分标准为:连续5天平均气温8.4℃为冬季,27℃为夏季,16℃至22℃为春秋雨季。

温度、降水

  自帮辛乡的帮辛村以西顺雅鲁藏布江而下,经墨脱县德兴乡至背崩乡,在这个区域内的河谷地带,属于热带季雨林向亚热带气候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8℃-22℃,日均温≥10℃,积温5900-750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28℃,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12-16℃,全年无霜或偶有轻霜。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1982年在县城测定为3200毫米)。冬季雨水稀少,有一短暂的干旱时期,年平均相对湿度70-80%。

  背崩乡西让村以南地区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平原和山麓,沿雅鲁藏布江下游峡谷向上可达布金附近。这里具有冬季小雨多雾,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750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6℃,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5℃。年降水量在3000毫米以上,冬季虽雨小,但常有浓雾和露水,因而干旱期不明显,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0%,属于热带雨林。

  自帮辛乡往东北方向的地区,即加热萨乡和格当乡。该地区形成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平均温度16℃-18℃,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5000℃-5500℃,最热月平均气温20℃-25℃,最冷月平均气温5℃-8℃,极端最低气温-3℃,1-2月有轻霜。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多集中在6—9月,冬季雨水稀少,有一段干旱时期,年平均相对湿度70%左右。

日照、蒸发、湿度

  墨脱县常年日照时数1500.7小时,(日照时数最多的年份为1600.5小时,最少年份的日照时数为1489.5小时);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00.7小时。墨脱县全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30--40%。

  根据多年气象资料记载:平均蒸发量以4至10月最大,均在124毫米以上,最大的是5月为199.8毫米,最小的是1月为88.1毫米,全年达1643.6毫米。

  墨脱县1990至2000年,各月相对湿度在65%至80%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7%。3至10月正处雨季,湿度为80%以上。冬季为干季,降水量相对夏季少,相对湿度极小,为森林防火警戒危险期。

大气质量

  经检测,墨脱县大气中有害元素铅、砷、硒、镍、溴等含量非常低,每立方米低于10—8克;硫、氯、汞等元素也低于我国或世界已知的最洁净地区。各种元素主要来自当地岩土,受大气环境影响微弱。粒级>11u米大气颗粒物中硅、钙、钾、钛、锰的富集因子接近1,而S、Cl、Cu、Zn的富集因子较高。<10u米粒子中,以Fe为参比元素的各元素相对浓度同南极地区的相应数值相比,大峡谷地区大气颗粒物中,Cl/Fe和Zn/Fe较高,而S/Fe较低。大气中Hg的含量较低,约为4ng/米³左右,略高于对流层上下部和平流层下部全球性分布的含量水平(1-4ng/米³)。

水文

  墨脱县降水量充沛,地表切割密度大,水系发育旺盛,河流均为外流水系,湖泊都是淡水湖。由于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所形成的冰川均为海洋性冰川。全县水域总面积1025017.9亩,占总面积2.18%;其中,河流330702.0亩,占水域面积32.4%;湖泊35682.1亩,占水域面积3.5%;滩涂43380.7亩,占水域面积4.2%;冰川及永久积雪615253.1亩,占水域面积59.9%。

温泉

  由于大断裂充分发育,地热出露点多,墨脱地区形成众多温泉。这些温泉以热泉喷涌而出,且不时连成串珠状,其规模、强度、水温各有特色,但大多对人畜无害,含硫磺成分低,可供沐浴或饮用。目前,墨脱县城有五大温泉,即:果登温泉、甘登温泉、达木温泉、阿尼桥温泉、加热萨温泉。

湖泊

  墨脱县湖泊大小千差万别、形态各异。海拔较高的高山湖泊一般面积很小,为“微型湖泊”。海拔较低的亚热带或热带森林中,由于雨量充沛,地表河水补给充足,湖泊的规模很大。

  东喜马拉雅山脉各大山口,如多雄拉、那木拉、德阳拉;岗日嘎布山脉各大山口,如多热拉、金珠拉以及崩崩拉、日清拉、安扎拉等,都出现小型湖泊,面积一般在500平方米以下。湖水清冷,纯洁,镶嵌在白雪皑皑的高山之颠,景色优美。

  山口以下的山凹、山腰附近或高原平面上,也常出现大小不一的湖泊,如贡堆颇章圣湖、朝俄错、玛仁错、疙瘩错等等,还有不计其数不知名的小湖。在背崩乡有几个面积较大的湖泊,如西工错、布裙错等。热带湖泊分布在墨脱县以南,大峡谷下游的热带密林中,属无人区,原始、纯净的生态环境保存完好,自然风光当然十分迷人。

瀑布

  墨脱县境内雅鲁藏布大峡谷,由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至海拔154米的巴昔卡,长约506公里,落差高达7100米左右。水面落差2725米,平均坡降为5.5‰,其中派区至墨脱河段长约212公里,平均坡降达10.3‰,其间局部平均坡降达62 ‰ 。下游段的河长占雅鲁藏布江全长的24%,区间集水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1%。派区至支流金珠藏布汇入口之间,峡谷多呈“⊥”形,谷坡上部一般在40度左右,下部在60-80度,甚至呈直立的陡壁。该区间的水面宽一般小于100米,流速在8米/秒左右,局部河段可高达16米/秒。金珠藏布汇入口以下至西让之间,为一较浅的“V”型谷,谷坡多在45度左右,水面宽150-200米,流速在4米/秒左右。在河道弯曲形状上也有所不同,派至金珠藏布汇入口间的干流河道,多呈不规则的直角形拐弯或“弓”字形曲流,金珠藏布汇入口以下,多呈“S”形曲流,河流拐弯顶部较圆滑,其间多形成高差瀑布。派乡至希让间峡谷核心地带250公里的平均坡降也达到了9.14‰,峡谷核心地带平均宽度达113米,而最窄处却只有35米。洪水期水位和枯水期相差达到了15—21米,河水流速平均为3.23米/秒,最大达到了6米/秒。在2.9公里长,35.70米宽的基岩河道内的多吉帕姆谷地,坡降达75.35‰,分布着两组共含有10余个10米以上落差的瀑布群。

冰川

  墨脱县北部冰蚀高山,极高山,是全县最高的部分,海拔多数在5500米以上,多为角峰、刃脊,高寒的气候条件使大量的天然降水以固体的形式降于高山之上,年久堆积,雪线以上,终年积雪不化,山顶现代冰川发育。

  南迦巴瓦冰川 位于墨脱县西北方向与米林县交界的处的南迦巴瓦主峰周围,共发育呈“掌状”分布的41条现代冰川,面积约225平方公里,在墨脱县境内南坡共有11条,面积约98平方公里。

  加拉白垒冰川 位于墨脱县西北部与林芝县交界处的加拉白垒山峰周围,加拉白垒山峰是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南翼最高山峰,山脉周围发育分布着9条山谷冰川,面积约149平方公里。

  嘎隆拉冰川 位于墨脱县北部与波密县交界处的嘎隆拉山口,分为嘎隆东冰川与嘎隆西冰川。东冰川位于嘎隆寺东侧,长约5.5公里,东西走向,其冰舌平均宽度400米;西冰川位于多热拉山口北西侧,上限海拔5520米,最低海拔3600米,长约5公里,由西向东走向。

水质

  墨脱县大峡谷地区一带的自然环境相当纯洁,适合于人类生活和开发利用。南迦巴瓦峰地区水体含盐量较低,硬度小,总碱度低于1毫米o1/L,pH值≈7,NO-3、CL、HCO3低于世界河水平均值,未受外来污染,属优质淡水。

  河水中元素含量与世界河水含量的大致平均值相比,铝、铁、锰含量偏高,而锶含量偏低;钡、铬、铜、铅、锌、汞、硒等元素含量基本相近。

  水体、土壤、某些植物和禽蛋中DDT和666含量很低,为109数量级。在收集的人头发和牛毛样品中钙、铜、铅、锌、钾、钠、镁、锰、铁、镍、钼、铬、砷、锶等含量水平没有异常,表明本区水质优良、土壤元素含量保持着原始基质,大气洁净,基本上保持了原始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土壤元素浓度的颗数分布类型检验结果:Mg、Mn、Al、Sc、Zr、Hg呈正态分布;Ca、Co、K、Zn、Na、Ni、V、Sr、Ba、Mo、Cd、As、Se呈对数正态分布;Cr、Cu、Fe、Rd、Ga、Pb、Y呈偏态分布。大峡谷地区土壤中上述元素含量与世界土壤相比,Na、Mg含量偏高,其余元素大体接近,其主要与母质变质岩富含Na和Mg元素有关。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墨脱县境面积占西藏自治区和全国面积的1.8%和0.23%,境内共有维管束植物3768种,苔藓植物512种,大型真菌686种,锈菌209种;哺乳类63种,鸟类232种,爬行动物25种,两栖动物19种,昆虫2000余种;分别占西藏自治区维管束植物总种数的65%、苔藓植物总种数的65%、大型真菌总种数的78%、锈菌总种数的77%、哺乳类总种数的50%、鸟类总种数的49%、爬行动物总种数的43.1%、两栖类总种数的47.5%,昆虫总种数的60%;占全国维管束植物总种数的13%、苔藓植物总种数的25%、大型真菌总种数的17%、锈菌总种数的24%、哺乳类总种数的17%、鸟类总种数的25%、爬行类总种数的8%、两栖类总种数的10%、昆虫总种数的5%。被生物学家称誉为中国生物资源的“基因库”。

植被

  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强烈影响,距海洋远近不同的地方,水热条件有明显的差异,由南至北由热带雨林过渡到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各种植物四季均能旺盛生长,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植被和次生林木。从南到北相继出现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植被,林下植被种类繁多,高山深切峡谷深,相对高差大,生物气候的垂直变化明显,因而出现相应的植被垂直分布规律,从低热河谷的热带季雨林到寒漠荒凉的高山稀疏垫状植被带,中间依次出现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灌丛草甸及高山草甸等植被垂直带。植被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往往彼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墨脱县植被的复杂多样性。



旅游

雅鲁藏布大峡谷风景区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喜玛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三座巨型山脉的交汇处,是世界上最长最深最大的第一大峡谷。1998年10月10日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处为5382米,最窄处74米,巨大的雅江水流从此狭窄处流过,气势恢宏磅礴,惊心动魄。雅鲁藏布大峡谷内热带山地气候和自然带的分布达到了北半球水平分布的最北界和垂直分布的最高极限,即北纬29度和30度,海拔2000米左右。大峡谷是世界上山地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类型、生物群落最为丰富的峡谷谷地,从海拔数百米的谷底到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藻苔、云南铁杉、红豆杉、水青树、领春木等珍稀树种及巨蟒、毒蛇、孟加拉虎、长叶尾猴、熊猴、猕猴、野猪等珍稀动物。大峡谷墨脱段的旅游景点主要有雅鲁藏布大拐弯、南迦巴瓦雪峰、贡阿嘎布雪山、多卡折瀑佛光洞、甘登跨江溜索、崖壁洞口瀑布等众多瀑布和自然原始风光。

嘎隆香格里拉风景区

嘎隆天池

  嘎隆香格里拉风景区,地处原扎墨机耕道24K至60K之间,山口海拨4322米,山口东西各有一条长约三公里的冰斗冰川。山脚有一个小寺庙。嘎隆拉山口以南为墨脱县,三个毗邻的小湖就是嘎隆天池,湖水总面积约6平方千米。随着嘎龙拉隧道的贯通,前往嘎龙香格里拉风景区需走原来的老路,嘎龙拉隧道至嘎龙香格里拉风景区有9.6km。嘎龙香格里拉风景区南北长10余公里,东西宽6公里,属墨脱县达木珞巴民族乡辖区,距乡政府60余公里。距波密县城30余公里,距墨脱县城90余公里。景区内共有6大自然景区,即草原、雪山、冰川、神湖、瀑布、林海。特别是冬季林海、雪原、雪山、冰川、冰瀑、冰柱,令人留连忘返。

仁青崩风景区

  墨脱县仁青崩寺又称“莲花圣地”,位于墨脱县城东南方向约6公里处墨脱镇卓玛拉山上,是墨脱县修建最早和规模最大的寺庙,属藏传佛教的宁玛派。寺庙属十二墙角和东西南北四门的石木结构三层楼建筑。寺内有镀金铜佛及珍贵文物,是墨脱当地门巴、珞巴人民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据说仁青崩寺是由达赖干布寺中的活佛甘布建筑而成。相传,仁青崩寺是多吉帕姆女神化身中心“肚脐”的所在地,也是莲花圣地的中心地,是众多佛教信徒向往的圣地。寺庙僧人每年都要在此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法事活动。从县城出发乘车前往墨脱镇巴日村(海拔1661米),从石梯步行到仁青崩。这条线路是沿巴日村境内的石梯,中途翻越猴子山,最终到达目的地仁青崩景区。从巴日村至景区总里程有2.6km ,仁青崩海拔2038米。

墨脱县:仁青崩寺

  仁青崩寺 始建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年间,属藏传佛教宁玛派,建寺活佛甘布巴(藏族、山南加查县人、俗称卓堆林巴),仁青崩寺建筑风格奇特,庙宇为12棱角,该寺在全藏乃至在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缅甸等国影响颇盛。该寺在1950年地震中被毁,1983年经西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后修缮,目前该寺在墨脱镇所辖仁青崩自然村。

  三柱洞 距离仁青崩寺1.0km,海拔2094米,这个石洞是三座基石上架着一个大石块,大石块被树包围,洞内贴满了佛像图,主要用于修行,传言在此处修行功德会百倍。

  多娜隆葬台 这个葬台形似大象的鼻子,因此命名为多娜隆。根据墨脱的习俗,人死后必须抬至此处,送葬的人抬着尸体绕此葬台三圈,然后用绳子的一端拴住死者的脖子,另一端拴在形似大象鼻子的葬台上,让尸体平躺在葬台前,然后送葬的人再进行念经祈福,仪式完毕后将尸体抬走进行丧葬。

  大雕石 大雕石是天然形成的,形似一只大雕。传言这只大雕是印度飞来的,因此被老百姓称作是神鸟。在山体的下端刚好在大雕肚脐的位置有一个石眼,当有人生患怪病或无法治愈的病时,带上酥油放在大雕肚脐位置的石眼内,然后再绕大雕石念经祈福,完后将酥油取出涂抹于伤痛之处,便可治愈。

  八功德圣水 清澈、明亮、爽口、无味、无害、有利健康,传言喝这里的圣水能预防各类疾病,也能够治愈百病。

  莲花生大师修行地 传言以前在此干农活的人们,吃这块地上的土就能吃饱,而且也不会生病。久而久之,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地面被人挖空而坍塌下去,以致不能再挖取这里的圣土。在修行地旁边的两颗大树的树根下形成了两个天然的泉眼,据说喝这里的水能治胃病,因这两个泉眼连着莲花生大师修行地,来此朝佛的人不再挖此处的土,而是取圣水带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康卓益西措加的灶台 传言这里是莲花生大师的妃子康卓益西措加使用的灶台,莲花生大师修行时,他的妃子康卓益西措加在此为莲花生大师煮茶做饭。现在灶台中间有圣水流经此处,据当地老百姓所言,流经此处的圣水在雨季时水流很小,而在冬季水流很大,并且当你抛开一切杂念,静静的坐在水流边上时,将会听到流经这里圣水的诵经声。

  圣石 在这个被经幡包围的圣石上印有莲花生大师的手印以及天然形成的莲花生大师的妃子康卓益西措加的生殖器。

  量身石 据说在康卓益西措加时期,人的身高有这座大石那么高,但当时的人只需要吃下面这个小石头大小的饭量,而且营养充足。现在的人虽身高没这么高,但所吃的饭量远远比那时候多很多,而且营养不足,传言是因为现在的人没以前的人有福分。

  中阴崖 仁青崩景区内有两处中阴崖景点,传言中阴崖是人“前生已弃,后生未得”的中游时期所经的道路,中阴崖有入口处和出口处,据说一个人生前罪恶深重就无法从中阴崖中穿越,无论你体型如何,如果一个人心地善良就能够从中阴崖中穿越,并传言死后可升天。

  白玛同椎 位于墨脱镇境内的卓玛拉山山顶上,据说是莲花生大师的帽子,是天然形成的,来此朝佛的人在白玛同椎供奉了很多神塔小像(藏语叫擦擦),传言这样可以为你消灾解难,带来好运。

  宝物窟 传言人们从这个宝物窟里抓一小撮土出来,然后看抓到了什么,可以从这个宝物窟中抓出各类粮食的种子、各类牲畜的毛发等,抓到种子就说明你家来年会五谷丰登,抓到牲畜毛发说明你家来年会家畜兴旺。

  格萨尔王的栓马杆 据说这是格萨尔王的栓马杆,这颗树被砍掉了,但莲花生大师的妃子康卓益西措加祈祷要让这颗树的树根永不朽死,因此,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这颗树杆,虽然只剩下树根,但依然完好无损。

  康卓益西措加修行洞 这里是莲花生大师的妃子康卓益西措加的修行洞,在洞口上端有一块大石,跳上去摸那块大石,传言你能够跳多高,就说明你今后对父母有多孝顺。

  海螺石 这块大石形似海螺,因此被取名为海螺石,在这块海螺石上印有莲花生大师的大拇指印,此处刚好是绕一圈仁青崩寺的林郭路的交界处,传言,转一圈仁青崩寺等于积攒了一亿个莲花生大师心咒,因此这个大拇指印就是转了一圈仁青崩寺积攒了一亿个莲花生大师心咒的证明。

布裙湖风景区

  布裙湖风景区,位于墨脱县背崩乡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西贡寺河下游西侧,是布裙山腰处形成的天然湖泊。海拔1600米,面积约580平方公里,位于北纬29°15′-124′,东经95°13′-654′。湖面11.5平方公里,呈月牙形,湖水清澈透明,犹如一块碧绿的明镜镶嵌在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布裙湖终年绿荫环绕,云蒸雾绕,湖口一条飞瀑飘洒直落西贡河,湖中常年栖息着天鹅、野鸭等珍禽,湖边树林中经常有灰长尾猴、羚牛、赤斑羚等野生动物,珍禽棕颈犀鸟也生活在此地。传说有喜马拉雅野人在此出没。景区附近的西贡寺,年代久远,香火鼎胜,与布裙湖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汗密原始生态观光区

  汗密原始生态观光区,位于墨脱县背崩乡境内,距墨脱县城60公里。主要以观赏原始生态自然景观为主。主要景点有老虎嘴探险、地东天然水溶洞、老虎嘴瀑布、汗密瀑布、跨江铁索桥、千年云冷杉、原始生态、高山瀑布、雪山、珍稀杜鹃林等。

  老虎嘴瀑布凌空而泻,像银河倒悬,坠至半空,忽被峭石拦腰折断,瞬时雪浪飞溅,宛如千万串断线的珍珠,纷纷扬扬,沿着陡峭的绝壁下坠,落进不见底的深渊,发出惊天动地的狂啸。日落西山时,“老虎嘴”彩虹缠绕,雪峰顶上绯红一片妙不可言。落差高达400公尺的汗密瀑布,由山巅奔腾飞泻,跌落幽深河谷。

  汗密瀑布层层叠叠,落差高达60多公尺。瀑布共有三层。在最上层,从高入云霄的雪峰中直泻而下,激起满谷的蒙蒙水气,隆隆水声在整个山谷中轰鸣;第二层瀑布水势急剧,瀑布宽大,从上方的绿树丛中缓缓流出,突然在高处急泻而下,宏伟壮观;最下层斜冲到一巨石上,曲折而泻,形成一个个深潭,流至多雄拉河。这条巨大的多层瀑布由于落差大的缘故,阳光照射时就在瀑边映射出一条条彩虹,将河谷两岸的风光打扮得格外绚丽。


墨脱特产

  野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