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阮元'''([[汉语拼音]]:Ruan Yuan;1764~1849),[[清朝|清代]]嘉庆道光大臣、学者。字伯元,号芸台。[[清朝|清代]][[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翌年授编修。一年后因学识渊博超擢少詹事,入值南书房。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到六十年(1795年)八月,提督山东学政,提携后人,倡导学风。期间,数游济南名泉,留下不少赞泉诗,写有《小沧浪笔谈》,杂记济南掌故风物等;广交山东及寓鲁的金石学家,遍访山东金石文物,在[[毕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对山东乾嘉之际金石学的兴盛贡献颇巨。后历官浙江学政,兵部、礼部、户部侍郎,浙江、河南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卒,谥“文达”。
 
  '''阮元'''([[汉语拼音]]:Ruan Yuan;1764~1849),[[清朝|清代]]嘉庆道光大臣、学者。字伯元,号芸台。[[清朝|清代]][[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翌年授编修。一年后因学识渊博超擢少詹事,入值南书房。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到六十年(1795年)八月,提督山东学政,提携后人,倡导学风。期间,数游济南名泉,留下不少赞泉诗,写有《小沧浪笔谈》,杂记济南掌故风物等;广交山东及寓鲁的金石学家,遍访山东金石文物,在[[毕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对山东乾嘉之际金石学的兴盛贡献颇巨。后历官浙江学政,兵部、礼部、户部侍郎,浙江、河南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卒,谥“文达”。
 +
 +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别号雷塘庵主、北湖跛叟。仪征人,居扬州。博学多才,工诗文,善书画,精鉴别。乾隆十五年(1789)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擢少詹事。曾督学山东、浙江。嘉庆、道光时两充会试副总裁;历任礼、兵、户、工诸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漕运总督及湖广、两广、云贵总督。道光十五年(1835),拜体仁阁大学士。十八年,以老病致仕还乡,居扬州选楼巷(今毓贤街)家宅。二十六年重宴鹿鸣,晋太傅。为官有政声。二十九年卒,谥“文达”。
 +
 +
  阮元学识渊博,经史、天文、历算、舆地、金石、诗词、校勘、训诂无不涉及。居官数十年,特重文事。广引学者,罗致文士,将掖后进,在广州、杭州分别创立学海堂、诂经精舍,搜逸辑遗,研经治史,倡导文学,振兴朴学。尤以编校刊刻古今学术、诗文著作为己任,毕生致力,至老不懈。其主持校刊之书不胜枚举,主要有:编纂汇刻《经籍纂诂》106卷,《十三经注疏》116卷,《皇清经解》1408卷,以及《淮海英灵集》、《广陵诗事》、《江苏诗征》、《畴人传》、《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等:刊刻自著书《揅经室全集》58卷:为诸家学者刊刻著述数十种,均为当代学术精粹。
  
 
  阮元学问渊博,所涉甚广,在[[经学]]、[[方志]]、[[金石学]]及诗词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尤以[[音韵]][[训诂]]之学为长。著书180余种,编著有《十三经校勘记》、《经籍 诂》、《皇清经解》、《畴人传》、《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石渠随笔》、《 经室集》等;组织重修《浙江通志》、《广东通志》;编辑《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等。值乾嘉文化鼎盛之时,阮元标领文坛数十年,海内尊之为学界泰斗。
 
  阮元学问渊博,所涉甚广,在[[经学]]、[[方志]]、[[金石学]]及诗词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尤以[[音韵]][[训诂]]之学为长。著书180余种,编著有《十三经校勘记》、《经籍 诂》、《皇清经解》、《畴人传》、《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石渠随笔》、《 经室集》等;组织重修《浙江通志》、《广东通志》;编辑《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等。值乾嘉文化鼎盛之时,阮元标领文坛数十年,海内尊之为学界泰斗。
第18行: 第22行:
  
 
[[Category:山东省]]
 
[[Category:山东省]]
[[Category:山东人]]
 
 
[[Category:山东百科]]
 
[[Category:山东百科]]
 +
 +
[[Category:江苏省]]
 +
[[Category:江苏百科]]
 +
[[Category:扬州市]]
 +
 +
[[Category:江苏人]]
  
 
[[Category:语言学人物]]
 
[[Category:语言学人物]]

2015年2月6日 (五) 02:09的版本

  阮元汉语拼音:Ruan Yuan;1764~1849),清代嘉庆道光大臣、学者。字伯元,号芸台。清代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翌年授编修。一年后因学识渊博超擢少詹事,入值南书房。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到六十年(1795年)八月,提督山东学政,提携后人,倡导学风。期间,数游济南名泉,留下不少赞泉诗,写有《小沧浪笔谈》,杂记济南掌故风物等;广交山东及寓鲁的金石学家,遍访山东金石文物,在毕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对山东乾嘉之际金石学的兴盛贡献颇巨。后历官浙江学政,兵部、礼部、户部侍郎,浙江、河南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卒,谥“文达”。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别号雷塘庵主、北湖跛叟。仪征人,居扬州。博学多才,工诗文,善书画,精鉴别。乾隆十五年(1789)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擢少詹事。曾督学山东、浙江。嘉庆、道光时两充会试副总裁;历任礼、兵、户、工诸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漕运总督及湖广、两广、云贵总督。道光十五年(1835),拜体仁阁大学士。十八年,以老病致仕还乡,居扬州选楼巷(今毓贤街)家宅。二十六年重宴鹿鸣,晋太傅。为官有政声。二十九年卒,谥“文达”。

  阮元学识渊博,经史、天文、历算、舆地、金石、诗词、校勘、训诂无不涉及。居官数十年,特重文事。广引学者,罗致文士,将掖后进,在广州、杭州分别创立学海堂、诂经精舍,搜逸辑遗,研经治史,倡导文学,振兴朴学。尤以编校刊刻古今学术、诗文著作为己任,毕生致力,至老不懈。其主持校刊之书不胜枚举,主要有:编纂汇刻《经籍纂诂》106卷,《十三经注疏》116卷,《皇清经解》1408卷,以及《淮海英灵集》、《广陵诗事》、《江苏诗征》、《畴人传》、《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等:刊刻自著书《揅经室全集》58卷:为诸家学者刊刻著述数十种,均为当代学术精粹。

  阮元学问渊博,所涉甚广,在经学方志金石学及诗词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尤以音韵训诂之学为长。著书180余种,编著有《十三经校勘记》、《经籍 诂》、《皇清经解》、《畴人传》、《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石渠随笔》、《 经室集》等;组织重修《浙江通志》、《广东通志》;编辑《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等。值乾嘉文化鼎盛之时,阮元标领文坛数十年,海内尊之为学界泰斗。

  嘉庆间,先后在浙江建诂经精舍,在广东建学海堂,聘请名儒,培养人才。主持撰成《经籍纂诂》106卷、《十三经校勘记》243卷,以及《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山东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等。又创编清史《儒林传》、《文苑传》及《畴人传》,重修《浙江通志》、《广东通志》。并购进四库未收古书一百数十部,每得一书,则仿《四库全书总目》撰《提要》一篇。道光初,集清代前期诸家经说,汇为《皇清经解》180余种,凡1,400余卷。一时知名学者著述,多赖以刊行。自著为《揅经室集》。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