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吴晗

添加40字节2017年6月15日 (四) 05:58
/* 家庭 */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文件:92822.jpg|right|thumb|180px|吴晗 像]]  '''吴晗'''([[汉语拼音]]:Wu Han;1909年11月5日-1969年10月11日),[[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笔名语轩、酉生等。生于[[浙江]][[义乌]],卒于[[北京]]。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海瑞罢官]]》这部剧作而被批斗,精神上和肉体上都惨遭摧残。1968年3月被捕入狱,1969年10月在狱中被迫害致死。  '''吴晗'''(汉语拼音:Wu Hɑn;1909-11-05~1969-10-11),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生于浙江义乌,卒于北京。== 生平 ==  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1日),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金华义乌人,是中国近代的历史学家。吴晗先加入民盟,再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海瑞罢官》这部剧而被当权者批斗,精神上和肉体上都惨遭摧残。1968年3月被捕入狱,1969年10月在狱中被迫害致死,死因不明,死前头发被拔光,其骨灰至今下落不明。  1927年入杭州之江大学。1928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颇受校长[[胡适]]赏识。1930年,经[[燕京大学]]教授[[顾颉刚]]介绍,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任馆员。1931年初,写成《胡应麟年谱》。时任教于国立北京大学的胡适因此举荐他为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工读生,专攻明史。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讲授明史课。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任教授,后到西南联大任教。因对现状日益不满,逐步投入抗日民主运动。1943年7月,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这一时期,写下许多历史杂文,以辛辣的笔锋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1946年8月回到北平,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担任北平民盟的主任委员。  1927年入杭州之江大学。1928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颇受校长胡适赏识。1930年,经燕京大学教授顾颉刚介绍,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任馆员。1931年初,写成《胡应麟年谱》。时任教于国立北京大学的胡适因此举荐他为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工读生,专攻明史。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讲授明史课。  北平解放后,吴晗以副军代表身份参与接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一、二、三、四届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是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一届委员,全国政协二、三届常委。他主持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和标点《[[资治通鉴]]》的工作。随后又主持明十三陵中定陵的发掘。他十分重视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主编了《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外国历史小丛书》。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任教授,后到西南联大任教。因对现状日益不满,逐步投入抗日民主运动。1943年7月,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这一时期,写下许多历史杂文,以辛辣的笔锋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1946年8月回到北平,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担任北平民盟的主任委员。  1957年3月,吴晗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他发表《论海瑞》、《海瑞骂皇帝》等文章,提倡敢讲真话的精神;并在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之后,吴晗和[[邓拓]]、[[廖沫沙]]用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发表杂文《三家村札记》,以歌颂正义光明、匡正时弊为宗旨。1965年,他的代表作《朱元璋传》第四次修改稿出版,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方面达到新的高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北平解放后,吴晗以副军代表身份参与接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一、二、三、四届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是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一届委员,全国政协二、三届常委。他主持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和标点《资治通鉴》的工作。随后又主持明十三陵中定陵的发掘。他十分重视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主编了《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外国历史小丛书》。  1965年11月,[[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指责吴晗的《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一株毒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四人帮”残酷迫害致死。1979年9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生平精研明史,著有《朱元璋传》、《读史札记》、《史事与人物》、《历史的镜子》、《投枪集》、《春天集》、《灯下集》、《学习集》等。   1957年3月,吴晗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他发表《论海瑞》、《海瑞骂皇帝》等文章,提倡敢讲真话的精神;并在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之后,吴晗和邓拓、廖沫沙用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发表杂文《三家村札记》,以歌颂正义光明、匡正时弊为宗旨。1965年,他的代表作《朱元璋传》第四次修改稿出版,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方面达到新的高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965年11月,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指责吴晗的《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一株毒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四人帮”残酷迫害致死。1979年9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生平精研明史,著有《朱元璋传》、《读史札记》、《史事与人物》、《历史的镜子》、《投枪集》、《春天集》、《灯下集》、《学习集》等。[[文件:92821.jpg|right|thumb|280px|吴晗与妻子袁震]][[Category:中文词典]][[Category:W音词条]][[Category:W音条目]][[Category:浙江百科]]
2,813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