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的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以其境内的巍宝山而得名,是古代南诏国的都城。1994年获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县2008年末总人口30.6万人,国土面积2200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有汉、彝、回、白、苗、傈僳等23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独具特色。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县2008年末总人口30.6万人,国土面积2200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有汉、彝、回、白、苗、傈僳等23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独具特色。
第15行: 第17行:
  
 
  巍山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农业特产主要有烤烟、茶叶、核桃、肉牛、黑山羊、白芸豆、啤大麦、水果、药材等。地方特产主要有民族风味小吃、蜜饯、咸菜、牛干巴、青豆小糕、荷包豆、扎染布等,特色小吃有扒肉饵丝香、什锦咸菜、麦兰腌菜、卜酱豆、青豆小糕、“牛打滚”、牛干巴、清香油、“南诏醇”酒、荷包豆等,巍山还盛产兰花、草墩等。
 
  巍山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农业特产主要有烤烟、茶叶、核桃、肉牛、黑山羊、白芸豆、啤大麦、水果、药材等。地方特产主要有民族风味小吃、蜜饯、咸菜、牛干巴、青豆小糕、荷包豆、扎染布等,特色小吃有扒肉饵丝香、什锦咸菜、麦兰腌菜、卜酱豆、青豆小糕、“牛打滚”、牛干巴、清香油、“南诏醇”酒、荷包豆等,巍山还盛产兰花、草墩等。
 +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于1956年11月9日成立,位于云南省两部。辖9乡2镇、82个衬公所(办事处),总面积为2200平方公里。境内山地、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3.3%。1998年末全县总人门为29.2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2.56万人,占总人口的42.9%。有23个民族成份,世居民族有彝族、回族、白族、汉族、苗族、傈僳族等6个,是一个山多坝少、多民族杂居的民族自治县。
 +
 +
  巍山是云南省设置郡县最早的地区之一。为南诏发祥地,是清咸丰年间杜文秀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的策源地。境内省、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30处,有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的古城,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宝山,清乾隆年间被御封为“文献名邦”。1994年巍山县城被国家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民族民间艺术古朴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文物古迹、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巍山成为神奇而独特的地方。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巍山各族人民都受到统治阶级不同程度的压迫和歧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终于能充分地享受各种平等权利。自治县成立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的平等权益,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始终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制定了《民族团结注意事项》10条,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准则,及时处理侵犯民族利益、伤害民族感情、影响民族团结的行为。自治县在每年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火把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诞节)召开座谈会、茶话会进行祝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广泛听取人民的要求和意见,不断增进民族团结。 1988年,巍山县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同年自治县制定和实施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使民族工作走向法制化的轨道。民族宗教部门积极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文化,进行“项目扶贫”,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融洽,经济社会交往日益广泛,各民族群众在市场经济中既平等竞争,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三个离不开”的新型民族关系。
  
  
第33行: 第41行:
  
 
  巍山名特小吃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清淡养生和经济实惠而著称,“魅力巍山,小吃天堂”在省内外得到广泛认同。
 
  巍山名特小吃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清淡养生和经济实惠而著称,“魅力巍山,小吃天堂”在省内外得到广泛认同。
 +
 +
  2011年3月12日,中华彝族祭祖节暨首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在巍山举办。同时,举行“南诏一根面”申报大上海基尼斯纪录活动,按计划,本次“南诏一根面”冲击的长度为1390米。巍山是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南诏古国的发祥地,南诏兴起距今正好1390年,因此主办方特意选择这一数字作为南诏一根面的长度。最终结果“南诏一根面”长度被认定为1704米,不仅打破了原定计划的长度,而且成为中国最长的手工面条。
 +
 +
  目前,巍山特色饮食可分为饵丝、米糕、蜜饯等11个系列,90余个品种,其中彝家土八碗、巍山咸菜、火巴肉饵丝、一根面、青豆小糕、凉粉等深受各地游客亲睐。
  
 
  什锦咸菜     巍山臭豆腐   巍山蜜饯    牛干巴     炸乳扇      巍山回族宴席菜肴  
 
  什锦咸菜     巍山臭豆腐   巍山蜜饯    牛干巴     炸乳扇      巍山回族宴席菜肴  
第48行: 第60行:
 
巍山扎染
 
巍山扎染
  
 +
金福菇
 +
 +
  金福菇又称为巨大口蘑、大白口蘑、洛巴伊口蘑,是珍稀的食用菌新品种。在我国南方及台湾省均有小面积栽培。
  
 +
  金福菇子实体丛生或簇生,形大,白色或乳白色,菌盖平展光滑,呈半球形。菌柄上小下大,呈长棒状,菇形美丽、姿态优雅。金福菇菌肉肥厚嫩白,口感独特,味微甜、脆嫩而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其粗蛋白质含量27%,粗脂肪9.5%,总糖38.4%, 并含有多种维生素,确属食用菌中味质兼优的佼佼者。金福菇属高温型食用菌,在长江以南均可在夏、秋季栽培。主要是利用稻草或棉籽壳先堆制发酵后,采用装袋熟料覆土出菇。从栽培到出菇需要20天。每100公斤原料可产出100公斤鲜菇,生物转化率达100%。夏季上市的金福菇,填补了高温菇的空白,市场畅销,每公斤鲜菇售价40元左右,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可观,市场前景看好,是我国南方值得大力推广栽培的珍稀食用菌。
  
 
中药材
 
中药材

2013年6月9日 (日) 12:59的版本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的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以其境内的巍宝山而得名,是古代南诏国的都城。1994年获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县2008年末总人口30.6万人,国土面积2200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有汉、彝、回、白、苗、傈僳等23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独具特色。

  “南诏古都、彝祖故里、道教圣地、鸟道雄关、红河之源、和谐回村”是巍山的六大名片。“文献名邦”、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彝族打歌之乡、茶马古道重镇等多项桂冠,赋予了这片土地无比神奇的魅力。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上段,县境北与大理市相连,东与弥渡县毗邻;南面与南涧、凤庆县相邻;西面与漾濞、昌宁县以漾濞江为界。县人民政府驻南诏镇。巍山县境内山势磅礴,峻岭逶迤,河谷、山地、盆地相间分布,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干夏雨、干湿季分明的和气候水平分布复杂,“立体气候”明显的地域性气候及立体性气候特征。由于海拔悬殊,导致气候垂直分带显著,因而具有从南亚热带到寒温带6种不同的气候类型,但就总体而言,巍山县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巍山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盛产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烤烟、油菜、桑叶、药材等。巍山是个多民族聚居县,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县境内居住着汉、彝、回、白、苗等23个民族,主要有汉、彝、回、白、苗、傈傈等6个世居民族。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皆得到妥善的保护、继承和发扬,在当今多元文化信息时代,仍以其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活跃着。巍山的民族民间艺术古朴深厚,1997年彝族民间艺术团曾应邀到日本出席第六届南亚民族民间艺术节。巍山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节日,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彝族的打歌、火把节,回族的开斋节、宰牲节、亡人节及回族妇女的姑太节等,汉族的洞经音乐,祭孔音乐……

  巍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云南省的文物大县,历史底蕴厚重,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清代曾被御封为“文献名邦”。巍山境内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巍宝山、玄龙寺、圆觉寺风景区、天摩牙寺、五印山、小鸡足山、圭峰寺、三鹤洞、蝙蝠洞、茶房寺、紫金山等,另外还可以开发的风景区有马鞍山乡的双龙洞溶洞、青华的蝙蝠洞等。这些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保护良好,风光秀丽,建筑物古色古香,既有文物保存价值,又有艺术观赏价值。

  巍山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农业特产主要有烤烟、茶叶、核桃、肉牛、黑山羊、白芸豆、啤大麦、水果、药材等。地方特产主要有民族风味小吃、蜜饯、咸菜、牛干巴、青豆小糕、荷包豆、扎染布等,特色小吃有扒肉饵丝香、什锦咸菜、麦兰腌菜、卜酱豆、青豆小糕、“牛打滚”、牛干巴、清香油、“南诏醇”酒、荷包豆等,巍山还盛产兰花、草墩等。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于1956年11月9日成立,位于云南省两部。辖9乡2镇、82个衬公所(办事处),总面积为2200平方公里。境内山地、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3.3%。1998年末全县总人门为29.2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2.56万人,占总人口的42.9%。有23个民族成份,世居民族有彝族、回族、白族、汉族、苗族、傈僳族等6个,是一个山多坝少、多民族杂居的民族自治县。

  巍山是云南省设置郡县最早的地区之一。为南诏发祥地,是清咸丰年间杜文秀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的策源地。境内省、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30处,有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的古城,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宝山,清乾隆年间被御封为“文献名邦”。1994年巍山县城被国家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民族民间艺术古朴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文物古迹、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巍山成为神奇而独特的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巍山各族人民都受到统治阶级不同程度的压迫和歧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终于能充分地享受各种平等权利。自治县成立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的平等权益,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始终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制定了《民族团结注意事项》10条,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准则,及时处理侵犯民族利益、伤害民族感情、影响民族团结的行为。自治县在每年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火把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诞节)召开座谈会、茶话会进行祝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广泛听取人民的要求和意见,不断增进民族团结。 1988年,巍山县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同年自治县制定和实施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使民族工作走向法制化的轨道。民族宗教部门积极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文化,进行“项目扶贫”,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融洽,经济社会交往日益广泛,各民族群众在市场经济中既平等竞争,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三个离不开”的新型民族关系。



饮食文化

  自古以来,“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都在巍山交汇。南来北往、商贾云集,巍山一直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形成了饮食文化中能适应酸、辣、甜、咸、淡各种口味的人群,造就了饮食文化的多元和丰富。再加上巍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共生、共同繁荣发展的地方,彝族、回族、汉族、白族、苗族等民族各有其独特的饮食风味喜好,形成了巍山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

  宴席主菜:

  牛干巴、牛肉片、红烧牛肉、牛肉粉蒸、牛烂扒、牛肉凉片、牛肠子、牛蹄筋、羊肉粉蒸、凉鸡、炸乳扇、牛肉酥肉、白合、木耳豆腐、皮豆腐、玉豆米、石榴花(野菜)。

巍山县小吃:巍山一根面
巍山县小吃:巍山月饼

  名特小吃:

  巍山名特小吃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清淡养生和经济实惠而著称,“魅力巍山,小吃天堂”在省内外得到广泛认同。

  2011年3月12日,中华彝族祭祖节暨首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在巍山举办。同时,举行“南诏一根面”申报大上海基尼斯纪录活动,按计划,本次“南诏一根面”冲击的长度为1390米。巍山是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南诏古国的发祥地,南诏兴起距今正好1390年,因此主办方特意选择这一数字作为南诏一根面的长度。最终结果“南诏一根面”长度被认定为1704米,不仅打破了原定计划的长度,而且成为中国最长的手工面条。

  目前,巍山特色饮食可分为饵丝、米糕、蜜饯等11个系列,90余个品种,其中彝家土八碗、巍山咸菜、火巴肉饵丝、一根面、青豆小糕、凉粉等深受各地游客亲睐。

  什锦咸菜     巍山臭豆腐   巍山蜜饯    牛干巴     炸乳扇      巍山回族宴席菜肴

  红烧牛肉     牛肉粉蒸    凉鸡      豌豆油粉    巍山棠梨花粑粑  树皮

  巍山扒肉饵丝   巍山过江饵丝  稀豆粉     巍山青豆小糕  巍山一根面    巍山卷粉

  巍山“牛打滚”  糍粑      巍山死面粑粑  回族大卷粉   冰粉凉虾     “土八碗”

  巍山凉粉     巍山烧饵块   巍山回族咸菜  巍山月饼


巍山扎染

金福菇

  金福菇又称为巨大口蘑、大白口蘑、洛巴伊口蘑,是珍稀的食用菌新品种。在我国南方及台湾省均有小面积栽培。

  金福菇子实体丛生或簇生,形大,白色或乳白色,菌盖平展光滑,呈半球形。菌柄上小下大,呈长棒状,菇形美丽、姿态优雅。金福菇菌肉肥厚嫩白,口感独特,味微甜、脆嫩而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其粗蛋白质含量27%,粗脂肪9.5%,总糖38.4%, 并含有多种维生素,确属食用菌中味质兼优的佼佼者。金福菇属高温型食用菌,在长江以南均可在夏、秋季栽培。主要是利用稻草或棉籽壳先堆制发酵后,采用装袋熟料覆土出菇。从栽培到出菇需要20天。每100公斤原料可产出100公斤鲜菇,生物转化率达100%。夏季上市的金福菇,填补了高温菇的空白,市场畅销,每公斤鲜菇售价40元左右,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可观,市场前景看好,是我国南方值得大力推广栽培的珍稀食用菌。

中药材

  巍山县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据统计,县境内中草药有965种,232科,644属。

  通过试种和筛选,一些品种由野生变家种,选出了红花、附子、重娄、桔梗、金银花、续断、板兰根、灯盏花、药菊、佛手柑、三七、天麻、茯苓、川芎、当归等品种,其中:红花、附子、重娄、桔梗、金银花等品种的种植有一定规模,红花、附子以产量高、质量好,面积大被定为云南省生产基地县。

  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2012年总产553.6吨,产值4802.93万元,平均每亩产值达3142元。品种以红花、重娄、桔梗、附子、金银花、续断、板兰根、灯盏花、药菊等为主。红花分布在马鞍山、紫金、五印、牛街、青华等乡镇的漾江流域低热河谷区;重娄分布在南诏、永建、大仓、庙街等镇和马鞍山、紫金等乡;桔梗、附子、金银花、续断、板兰根各乡镇都有种植。




•省情概貌• •自然地理• •历史文化• •行政区划• •经济建设• •社会事业• •云南旅游• •云南人物• •云南特产•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