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游”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壮游(拼音:zhuàng yóu;英文:Grand Tour), 一种旅游形式,英文为Grand Tour(本词源自法语Le Grand Tour)。"Grand Tour"是指自文艺...”为内容创建页面)
 
 
(未显示1个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壮游(拼音:zhuàng yóu;英文:Grand Tour),
+
  '''壮游'''([[拼音]]:zhuàng yóu;[[英文]]:Grand Tour),胸怀壮志的游历,其特点是:旅游时间长、行程挑战性高、与人文社会互动深,特别是经过规划,以高度意志彻底执行。壮游怀抱壮志,不是流浪。它与[[探险]]也不太相同,壮游者不局限于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间,用自己的筋骨去体验世界之大。
  
 +
  壮游源自[[唐朝]]。高僧[[玄奘]]到天竺(在今[[印度]])取经,就是古今中外最知名的壮游之一。[[唐代诗人]][[杜甫]]曾在[[苏州]]准备好船,差点东游到[[日本]],存有《壮游诗》一首,诗中有:“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一种旅游形式,英文为Grand Tour(本词源自法语Le Grand Tour)。"Grand Tour"是指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贵族子弟进行的一种欧洲传统的旅行,后来也扩展到中欧、意大利、西班牙富有的平民阶层。壮游尤其盛行于18世纪的英国,留下了丰富的文字记述。"Grand Tour"译为“壮游”一词,典故则来自杜甫的《壮游》一诗。其实壮游自古就有,始于唐代,有杜甫的自传式诗《壮游诗》为证。而玄奘到天竺(印度)取经,就是对壮游的最好阐述。现代,这种旅行方式一般发生在工作以后,而不是刚刚毕业的时候。可以理解,毕竟一段长途的旅行,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的。
+
  在[[欧洲]],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贵族子弟进行的一种欧洲传统的旅行,后来也扩展到中欧、[[意大利]]、[[西班牙]]富有的平民阶层。壮游尤其盛行于18世纪的[[英国]],留下了丰富的文字记述。
  
  

2020年5月13日 (三) 05:55的最后版本

  壮游拼音:zhuàng yóu;英文:Grand Tour),胸怀壮志的游历,其特点是:旅游时间长、行程挑战性高、与人文社会互动深,特别是经过规划,以高度意志彻底执行。壮游怀抱壮志,不是流浪。它与探险也不太相同,壮游者不局限于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间,用自己的筋骨去体验世界之大。

  壮游源自唐朝。高僧玄奘到天竺(在今印度)取经,就是古今中外最知名的壮游之一。唐代诗人杜甫曾在苏州准备好船,差点东游到日本,存有《壮游诗》一首,诗中有:“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在欧洲,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贵族子弟进行的一种欧洲传统的旅行,后来也扩展到中欧、意大利西班牙富有的平民阶层。壮游尤其盛行于18世纪的英国,留下了丰富的文字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