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诗”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四言诗'''[[中国]][[诗体]]。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如韦孟的《讽谏诗》,刘勰誉之为“继轨周人”之作。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 操的《步出夏门行》、《短歌行》,嵇康的《幽愤诗》,陶 渊明的《停云》,以及唐代韩愈的《元和圣德诗》,柳宗元的《平淮夷雅》。
+
'''四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西汉]]一朝虽也有五言体兴起于民间歌谣,但文士之作,大体还是用四言体。[[韦孟]]的《讽谏诗》可为代表,[[刘勰]]曾誉之为“继轨周人”之作。但[[东汉]]之后,[[五言诗]]很快取代了四言诗的地位。[[钟嵘]]《诗品序》说,时人对于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这以后,传世的四言体确实不多,佳作更少。比较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正体的,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短歌行]]》与[[陶渊明]]《停云》诸作,篇中分章,反复吟咏,是“惟能辞意融化而一出于性情六义之正者”(吴讷《文章辩体序说》)。此外,[[嵇康的]]《幽愤诗》,以至[[韩愈]]的《[[元和圣德诗]]》、[[柳宗元]]的《[[平淮夷雅]]》也有一定成就,曾被认为“词严气伟,非后人所及”(《文章辩体序说》)。[[宋代]][[胡一桂]]亦工四言诗,但比起《诗经》中的珍品,诗味大不相同,而且篇幅较长,又不分章,所以有称之为四言变体的。但从总体上说,自《诗经》以后,四言诗便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
 
+
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所以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西汉一朝虽也有五言体兴起于民间歌谣,但文士之作,大体还是用四言体。韦孟的《讽谏诗》可为代表,刘勰曾誉之为“继轨周人”之作。但东汉之后,五言诗很快取代了四言诗的地位。钟嵘《诗品序》说,时人对于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这以后,传世的四言体确实不多,佳作更少。比较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正体的,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短歌行》与陶渊明《停云》诸作,篇中分章,反复吟咏,是“惟能辞意融化而一出于性情六义之正者”(吴讷《文章辩体序说》)。此外,嵇康的《幽愤诗》,以至韩愈的《元和圣德诗》、柳宗元的《平淮夷雅》也有一定成就,曾被认为“词严气伟,非后人所及”(《文章辩体序说》)。宋代胡一桂亦工四言诗,但比起《诗经》中的珍品,诗味大不相同,而且篇幅较长,又不分章,所以有称之为四言变体的。但从总体上说,自《诗经》以后,四言诗便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
+
  
  

2021年6月26日 (六) 15:15的最后版本

四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西汉一朝虽也有五言体兴起于民间歌谣,但文士之作,大体还是用四言体。韦孟的《讽谏诗》可为代表,刘勰曾誉之为“继轨周人”之作。但东汉之后,五言诗很快取代了四言诗的地位。钟嵘《诗品序》说,时人对于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这以后,传世的四言体确实不多,佳作更少。比较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正体的,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短歌行》与陶渊明《停云》诸作,篇中分章,反复吟咏,是“惟能辞意融化而一出于性情六义之正者”(吴讷《文章辩体序说》)。此外,嵇康的《幽愤诗》,以至韩愈的《元和圣德诗》、柳宗元的《平淮夷雅》也有一定成就,曾被认为“词严气伟,非后人所及”(《文章辩体序说》)。宋代胡一桂亦工四言诗,但比起《诗经》中的珍品,诗味大不相同,而且篇幅较长,又不分章,所以有称之为四言变体的。但从总体上说,自《诗经》以后,四言诗便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