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讜”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class="wikitable" width=100%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 #C6E2FF" | rowspan = 3 | <div style="font-size: 300%;">讜</div>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为内容创建页面)
 
讜 dǎnɡ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 rowspan = 3 | <div style="font-size: 300%;">讜</div>
 
| rowspan = 3 | <div style="font-size: 300%;">讜</div>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 #F0FFFF"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 #F0FFFF"
| 拼音:dǎng
+
| 拼音:dǎnɡ
 
|| 部首:言|| 总笔画:27|| 部外笔画:20|| 结构:左右||[[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常用字表]] ||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拼音检字表]]
 
|| 部首:言|| 总笔画:27|| 部外笔画:20|| 结构:左右||[[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常用字表]] ||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拼音检字表]]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 #F0FFFF"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 #F0FFFF"
第10行: 第10行:
 
|}
 
|}
  
== 讜 dǎng ==
+
== 讜 dǎnɡ ==
  见“[[谠]]”。
+
 
 +
  “[[谠]]”的繁体字([[台湾]]称正体字)。见“[[谠]]”。
 +
 
 
== 《康熙字典》释义 ==
 
== 《康熙字典》释义 ==
  
第37行: 第39行:
 
'''汉字检索:'''
 
'''汉字检索:'''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笔画检字表(1—8画)|1—8画]],[[笔画检字表(9—13画)|9—13画]],[[笔画检字表(14—16画)|14—16画]],[[笔画检字表(17—48画)|17—48画]])<br>
 
+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一级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二级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三级字表]])<br>
  >>> 返回 [[中文字典词典|'''中文字典''' 首页]]
+
  ·返回 [[中文字典词典|'''中文字典''' 首页]]
  
 
[[Category:中文字典]]
 
[[Category:中文字典]]

2016年2月25日 (四) 09:11的最后版本

拼音:dǎnɡ 部首:言 总笔画:27 部外笔画:20 结构:左右 常用字表 拼音检字表
注音:ㄉㄤˇ 造字法: 输入法:〔王码〕YIPO 输入法:〔万能〕YIPO 倉頡:YRFBF 通用字表 部首检字表

讜 dǎnɡ

  “”的繁体字(台湾称正体字)。见“”。

《康熙字典》释义

  【酉集上】【言部】 讜 ·康熙筆画:27 ·部外筆画:20

  《唐韻》多朗切《集韻》《韻會》底朗切《正韻》多曩切,音黨。《說文》直言也。《玉篇》善言也。《前漢·班固敘傳》吾久不見班生,今日復聞讜言。《魏志·王修傳》忠讜不昭於時。

  又人名。《後漢·儒林傳》太守黃讜。

  又通作黨。《荀子·非相篇》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也。《註》黨與讜同。謂直言也。

  又《集韻》《正韻》丁浪切,黨去聲。言中理也。或作譡。

  又《集韻》《類篇》他浪切,音儻。美言也。

《说文解字》释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三】【言部】讜

  直言也。从言黨聲。多朖切


汉字检索: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
  ·返回 中文字典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