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全书”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农政全书》'''(汉语拼音:Nonɡzhenɡ Quɑnshu;Complete Works on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ion),明代综合性农书。作者徐光启,...”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农政全书》'''(汉语拼音:Nonɡzhenɡ Quɑnshu;Complete Works on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ion),明代综合性农书。作者徐光启,上海县(今上海市)徐家汇人。徐光启将平生从事农业研究和长期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写成初稿,逝世后经陈子龙(卧子)修订,“大约删者十之三,增加十之二”,于崇祯十二年(1639)刊行,世称平露堂本。至清代中叶以后有多种重刊本流传,现代整理的版本有1956年邹树文校点本和1979年石声汉校注本。
+
  '''《农政全书》'''([[汉语拼音]]:Nongzheng Quanshu;[[英语]]:Complete Works on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ion),[[明朝|明代]]综合性农书。作者[[徐光启]],上海县(今[[上海市]])徐家汇人。徐光启将平生从事农业研究和长期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写成初稿,逝世后经[[陈子龙]](卧子)修订,“大约删者十之三,增加十之二”,于[[崇祯]]十二年(1639)刊行,世称平露堂本。至[[清朝|清代]]中叶以后有多种重刊本流传,现代整理的版本有1956年[[邹树文]]校点本和1979年[[石声汉]]校注本。
  
  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和荒政12个门类,每个门类又各分若干子目,几乎包括了农业的各个方面。如“农本”主要记述传统的重农理论,包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并收入了冯应京所撰的《国朝重农考》;“田制”为土地利用方式,有《玄扈先生井田考》和前人农书中的各种田制图等;“农事”是范围相当广泛的“农业概论”,涉及营治、开垦、授时、占候等,尤以屯垦为重点,除历史经验外,还收录了不少农谚和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水利”包括西北、东南水利等论述,着重强调开发西北水利的重要性,引用了《王祯农书》的“灌溉图谱”和“利用图谱”,并加了评注意见,此外还附有由西方传教士熊三拔口授、作者笔述介绍欧洲水利知识的《泰西水法》;“荒政”则汇编历代备荒文献,考订各种备荒史料,并全部采录《救荒本草》和《野菜谱》二书,使这两种描述救荒植物的专著得以广泛流传。
+
  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和荒政12个门类,每个门类又各分若干子目,几乎包括了农业的各个方面。如“农本”主要记述传统的重农理论,包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并收入了[[冯应京]]所撰的《[[国朝重农考]]》;“田制”为土地利用方式,有《玄扈先生井田考》和前人农书中的各种田制图等;“农事”是范围相当广泛的“农业概论”,涉及营治、开垦、授时、占候等,尤以屯垦为重点,除历史经验外,还收录了不少农谚和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水利”包括西北、东南水利等论述,着重强调开发西北水利的重要性,引用了《[[王祯农书]]》的“灌溉图谱”和“利用图谱”,并加了评注意见,此外还附有由西方传教士熊三拔口授、作者笔述介绍欧洲水利知识的《[[泰西水法]]》;“荒政”则汇编历代备荒文献,考订各种备荒史料,并全部采录《[[救荒本草]]》和《[[野菜谱]]》二书,使这两种描述救荒植物的专著得以广泛流传。
  
 
  书中大量摘录前代农书和有关文献,经作者精心剪裁,取其要旨,并用夹注、旁注或评语等形式加入了许多作者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或对前人的论述加以补充和纠正,使此书成为一部集大成的农业巨著。
 
  书中大量摘录前代农书和有关文献,经作者精心剪裁,取其要旨,并用夹注、旁注或评语等形式加入了许多作者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或对前人的论述加以补充和纠正,使此书成为一部集大成的农业巨著。

2014年1月26日 (日) 15:25的最后版本

  《农政全书》汉语拼音:Nongzheng Quanshu;英语:Complete Works on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ion),明代综合性农书。作者徐光启,上海县(今上海市)徐家汇人。徐光启将平生从事农业研究和长期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写成初稿,逝世后经陈子龙(卧子)修订,“大约删者十之三,增加十之二”,于崇祯十二年(1639)刊行,世称平露堂本。至清代中叶以后有多种重刊本流传,现代整理的版本有1956年邹树文校点本和1979年石声汉校注本。

  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和荒政12个门类,每个门类又各分若干子目,几乎包括了农业的各个方面。如“农本”主要记述传统的重农理论,包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并收入了冯应京所撰的《国朝重农考》;“田制”为土地利用方式,有《玄扈先生井田考》和前人农书中的各种田制图等;“农事”是范围相当广泛的“农业概论”,涉及营治、开垦、授时、占候等,尤以屯垦为重点,除历史经验外,还收录了不少农谚和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水利”包括西北、东南水利等论述,着重强调开发西北水利的重要性,引用了《王祯农书》的“灌溉图谱”和“利用图谱”,并加了评注意见,此外还附有由西方传教士熊三拔口授、作者笔述介绍欧洲水利知识的《泰西水法》;“荒政”则汇编历代备荒文献,考订各种备荒史料,并全部采录《救荒本草》和《野菜谱》二书,使这两种描述救荒植物的专著得以广泛流传。

  书中大量摘录前代农书和有关文献,经作者精心剪裁,取其要旨,并用夹注、旁注或评语等形式加入了许多作者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或对前人的论述加以补充和纠正,使此书成为一部集大成的农业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