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视频解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封面)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古音念xiá)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皆收录此诗。


(标题) 写作背景
寒食,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传起源于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焚山时抱木而死,因而禁火。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冷食(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唐朝有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人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标题) 逐句释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花飘飞,寒食节春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春城:指暮春时的长安城。
东风:指春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皇城中的柳树。
斜:古音念xiá。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傍晚时分,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家中。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
五侯:泛指皇帝近幸之臣。此诗作于天宝年中,其时扬氏擅宠,国忠、铦与秦、虢、韩三姨号为五家,豪贵荣盛,莫之能比,故借汉王氏五侯喻之。


(标题)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寒食节景象,并无一字涉及评议。全诗不过是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讽刺诗,意在借古讽今。通过刻画“汉宫传蜡烛”这件事情,对皇帝厚待亲信宦官,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寒食禁火,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但是,最高统治者,比如唐德宗,到一般朝士,都很喜欢这首诗,因此,很难说作者本意中含有讥刺。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唐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标题) 作者简介
韩翃,唐朝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担任驾部郎中、制诰(为皇帝起草所下文告和命令),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为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集五卷。有《韩君平诗集》。《全唐诗》编其诗三卷,收录其诗作166首。


寒 食

唐·韩翃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é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诗题与背景: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皆收录此诗。寒食,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传起于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焚山时抱木而死,因而禁火。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冷食(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有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逐句释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飘飞着落花,寒食节春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春城:指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东风:指春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皇城中的柳树。
  斜:古音念xiá。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傍晚时分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家中。
  日暮: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
  五侯:泛指皇帝近幸之臣。此诗作于天宝中,其时扬氏擅宠,国忠、铦与秦、虢、韩三姨号为五家,豪贵荣盛,莫之能比,故借汉王氏五侯喻之。《唐诗别裁》:“五侯”或指王氏五侯,或指宦官灭梁冀之五侯,总之先及贵近家也。


《寒食》插图: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暮春长安城寒食节景象,并无一字涉及评议。全诗不过是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讽刺诗,意在借古讽今。通过刻画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对皇帝厚待亲信宦官,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寒食禁火,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唐诗三百首》的编辑者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

  但从最高统治者(如唐德宗)到一般朝士,都偏爱此诗,很难说明作者本意中含有讥刺。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作者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因为这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的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傍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诗评家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这两句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

  该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

  《唐诗笺注》对此作有评述:“首句逗出寒食,次句以御柳斜三字引线,下汉宫传蜡烛便不突。”二是用字精妙,准确传神。如“飞”字、“斜”字、“传”字、“散”字,不仅本身不可移换,而且相互照应。

  徐增《而庵说唐诗》对此有细微的评述:“不飞花,飞字窥作者之意。初欲用开字,开字不妙,故用飞字。开字呆,飞字灵,与下句风字有情。东字与春字有情,柳字与花字有情,御字与宫字有情,斜字与飞字有情,蜡烛字与日暮字有情,烟字与风字有情,青(轻)字与柳字有情,五侯字与汉字有情,散字与传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装叠得妙。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真正能手。”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8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韩翃唐朝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酬赠之作。有《韩君平诗集》。《全唐诗》编其诗三卷,收录其诗作166首。(《新唐书》卷二〇三《卢纶传》、《唐诗纪事》卷三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