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视频解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无字幕)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名:《清明》,宋代的《千家诗》收录了这首诗。


(标题) 写作背景
(滚动)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清明节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不过,这首《清明》诗,不一定是写“清明节”这一天,而是“清明时节”这一段时期。

这首诗流传很广,
每到清明时节,许多人都会自然地想到这首诗。
然而,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在学术界却存在争议。
著名的《全唐诗》和《唐诗三百首》里都没有这首诗。
而且,辑录杜牧作品的《樊川文集》,共有二十卷,其中也没有这首诗。

《樊川文集》是杜牧的外甥裴延翰在杜牧逝世后整理、编辑成书的。
宋代以后,又有人编辑出版了《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其中也没有收录《清明》这首诗。
因此,学术界有人认为这首《清明》诗很有可能是南宋人的伪作。


(标题) 逐句释义
(滚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如此天气)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情悲伤。
雨纷纷:指细雨纷纷。旧俗寒食节禁火,其时所下的雨叫“泼火雨”,也叫“清明雨”,一般都是细雨。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形容哀伤,愁苦。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问哪里有酒家?牧童(笑而不答),用手指指远处的杏花村。
借问:请问。向人打听情况时的客气话。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受此诗影响,后来人们常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标题) 作品赏析
(滚动)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春雨中的情景,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交代环境、气氛;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
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
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写牧童答话和手势,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清明时节,古人有家人团聚,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然而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
再加上细雨纷纷,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借酒消愁。
遇到一个放牛的小孩,那小孩用手指指远处的一片杏花林,意思是那里有酒家。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jiá)然而止,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兴奋地找着了酒店,等等,都留给读者想象。


(标题) 作者简介
(滚动)
杜牧(803~约852年),唐朝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朝著名宰相杜佑的孙子。
杜牧的父亲杜从郁早年过世,因此,在杜牧幼年时,生活很平常。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
杜牧受祖父杜佑的教养,喜欢读经史,才思敏捷,政治才华出众。
大和二年中(zhòng)进士,授宏文馆校(jiào)书郎。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以及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其中没有《清明》这首诗)
杜牧是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ē páng gōng)赋》为后世传诵。


清明-诗-题图




清 明

唐·杜牧

qīng míng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lù shàng xíng rén yù duàn hún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诗题与背景:

  《清明》为唐代文学家、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千家诗》收录此诗。

  这首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逐句释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细雨纷纷,(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情悲伤。
  雨纷纷:指细雨纷纷。旧俗寒食节禁火,其时所下的雨叫“泼火雨”,也叫“清明雨”,一般都是细雨。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形容哀伤,愁苦。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问哪里有酒家?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借问:请问。向人打听情况时的客气话。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春雨中情景,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清明节,在古代风俗中,有家人团聚,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细雨纷纷,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于是,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清明》插图: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华三川(1930—2004)作
《清明》瓷画,钟福洪绘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年),唐朝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孙。大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其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六)

杜牧像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