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视频解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封面)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无字幕)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名:《登鹳雀楼》。
(无字幕) 著名的《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读本,都收录了这首诗。


(标题) 写作背景
(滚动) 王之涣早年及第(及第:指古代科举考试中选,一般指考取进士),曾担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被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三十五岁。
鹳雀楼,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公元557年至571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是一座边防驻军的瞭望楼,历经唐朝、宋朝,存世约七百余年,于元朝初年毁于战火。古代因时常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鹳雀楼”。2001年7月,永济市根据历史资料,在其旧址附近恢复重建鹳雀楼。新楼于2002年9月正式对游人开放。


(标题) 逐句释义
(滚动)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太阳依傍着山峦西下,黄河向着大海东流。
白日:指太阳。
依:依傍。
尽:尽头,消失。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要想看尽千里风光,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欲:想要。
穷:穷尽。
更:更加;再。


(标题) 作品赏析
(滚动)
这首诗写作者登鹳雀楼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 作者用朴素、浅显的语言,形象而概括地把描绘了宽广辽远的山河。

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作者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要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就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初看只是平铺直叙地写了作者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作者想象中的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包含了更多的希望和憧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发表议论,与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景,承接得十分自然,从而把诗意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使之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标题) 作者简介
(滚动)
王之涣,唐朝著名诗人。字季凌。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后因受谤毁,辞官归乡里。15年后出任文安县尉,在任内去世,享年55岁。
王之涣的诗,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全唐诗》收录其诗作六首。
虽然现仅存六首诗,但是这首《登鹳雀楼》诗极负盛名。成就了千古名楼鹳雀楼。现在鹳雀楼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他的另一首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景恢弘广阔,壮观苍凉,诗风慷慨激昂,沉雄浑厚。当时即被配乐传唱,流传甚广。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标题) 写作背景
(标题) 写作背景
(标题) 写作背景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都收录了这首诗。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鹳雀楼,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公元557—571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为一座军事戍楼,历唐经宋存世约七百余年,于元朝初年毁于战火。2001年7月,永济市根据历史资料,在其旧址附近恢复重建鹳雀楼。新楼于2002年9月正式对游人开放。



  王之涣早年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盛唐处士朱斌所作,名曰《登楼》,其依据是盛唐太学生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国秀集》是现存最早的唐诗选本。在这本集子中还选录了王之涣的诗三篇,唯独没有《登鹳雀楼》一诗。清康熙年间修纂的《全唐诗》虽收入了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但又加注说:“一作朱斌诗”;同时也收入了朱斌处士的《登楼》诗,亦在诗下加注云:“一作王之涣诗”。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注《登鹳雀楼》诗曰:“此诗作者一作朱斌,题为《登楼》。”


逐句释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太阳依傍着山峦西下,黄河向着大海东流。
  白日:指太阳。
  依:依傍。
  尽:尽头,消失。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要想看尽千里风光,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欲:想要。
  穷:穷尽。
  更:更加;再。



《登鹳雀楼》插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始建于公元557~571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为一座军事戍楼,历唐经宋存世约七百余年,于元朝初年毁于战火。2001年7月,永济市根据历史资料,在其旧址附近恢复重建鹳雀楼。新楼于2002年9月正式对游人开放。
《登鹳雀楼》,华三川(1930—2004)作
《登鹳雀楼》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用极其朴素、浅显的语言,既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就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发表议论,与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使之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0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年),唐朝诗人。字季凌,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后因受谤毁,去官归乡里。15年后出任文安县尉,在任内去世。官文安县尉。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全唐诗》收录其诗作六首。(《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三)

登鹳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