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7月26日 (日) 11:04西北组03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学生经典古诗词》下载,二维码
《学生经典古诗词》公众号,二维码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 只见一骑飞驰而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释】
  一骑:指一人骑着一马。骑:古读jì。
  红尘:这里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知是:一作“知道”。
  荔枝: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成熟时至鲜红色。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

【出处】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全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的第一首,是一首咏史诗,体裁为七言绝句。华清宫:唐行宫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南骊山上。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把温泉引入温泉宫,天宝六载(747年)改为华清宫,并建长生殿。唐玄宗常携带杨贵妃到此游乐。《元和郡县志》载:“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为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三首诗分别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愤慨之情。全诗含蓄委婉,寓意深长。

  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体裁为七言绝句。此诗为作者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送荔枝”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是说,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起句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展现了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骊山上华清宫“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次第开”,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说,只见一骑飞驰而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妃子”,指杨贵妃,当她看见“一骑红尘 ”奔驰而至,知是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而其他人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南方的鲜荔枝呢。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 ”突现出来,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唐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揭露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