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村遗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3年11月21日 (四) 13:23东方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丁村遗址汉语拼音:Dingcun Yizhi;英语:Dingcun),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丁村。1953年发现有旧石器和动物化石。1954年首次发掘,发现人类化石。1976~1980年又经多次调查发掘,发现包括汾河两岸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26个地点。据古地磁法测定,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个地点约距今12万年;经碳–14法测年,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地点为距今4万或2.64万±800年。1961年国务院公布此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石器属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存,被命名为丁村文化。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三棱大尖状器,又称丁村尖状器。用厚大的三棱形石片制成,一端为尖状,另一端宽厚便于手握。石球数量很多,应是一种有效的狩猎工具。此外还有小尖状器、刮削器、砍砸器、手斧状石器等。

  70年代又发现两种新的文化遗存。一种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的类型和制法大体与中期相近,为丁村文化的先驱,被称为丁村文化早段。另一种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既有沿袭丁村文化传统的粗大石器(主要原料为角页岩),又有以燧石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典型细石器,被称为丁村文化晚段。

  新的发现扩大了人们对丁村遗址的认识。新增加的石器类型有锯齿刃器、凹缺刃器、修背石刀、锥钻和细石器等。同时,又揭示出石片的打制技术以锤击法为主,纠正了认为丁村石片多以碰砧法产生的历史误解。丁村遗址早、中、晚期存在相互传承的关系。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地点还出土了属于早期智人的丁村人化石。从出土的动物化石可知,丁村人生活的旧石器中期,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有山林、草地和水域,生存着古象、野驴、普氏野马、赤鹿、河套大角鹿、原始牛等哺乳动物,鲤、鲩、鲶、大型丽蚌等水生动物。丁村遗址的文化内涵丰富,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占有重要地位。